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文案实用文案标准标准第一章概论一、基本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5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二、基本问题: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一门独立的学科)3、心理学流派与分支:构造主义心理:冯特、铁钦纳,19世纪后期—20世纪20年代;机能主义心理:詹姆斯、杜威,1890—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华生、斯金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1912—20世纪4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19世纪后期—至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中期—至今;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无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至今。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其优点为资料客观、真实结论的研究方法。可以重复,缺点是有很大的人为性,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证。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基本概念: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4、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5、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二、基本问题:1、意识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意识的第一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意识的第二种状态)、白日梦状态(意识的第三种状态)、睡眠状态(意识的第四种状态)。2、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3、生物节律: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即人的生物节律,这四种时间循环大致相当于1年、28天、24小时和90分钟四种时间长短。4、睡眼与催眠不同:因为①脑电波不同,催眠与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相同。失。5、失眠的种类: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基本概念: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3、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5、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基本问题:1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2、知觉的特征:(一一的整体的特性。其影响因素包括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二的特征,其影响因素为强度、色彩、活动性;(三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四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3、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5、社会认知的过程: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过程受人们的先前经验的影响;(二)信息的整合过程中有四种效应: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现象;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社会刻板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6、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社会刻板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第四章记忆与学习一、基本概念: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三存储模型P84页图4—2)2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3、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是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4、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5、遗忘:学过的许多知识、经历过的许多事情记不清了称遗忘。(我们学了许许多多这就是遗忘)。6、学习(狭义的定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二、基本问题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回忆最困难,再认最容易。2、记忆的类型:有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程序性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又称技能记忆;情景记忆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没有什么联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都属于陈述性记忆。3、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其特点是(一)信息保存时间很短,(二)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一)(二)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三)它的容量有限,(四)它保持的时间有限;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其特点是(一)编码形式为语义代码和视觉代码,其中语义代码占主导地位,(二)容量大,保存时间长。(将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和重要途径是进行精细的复述条件。)4、简述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速度逐渐变慢。5、遗忘原因及影响因素: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干扰分前摄干扰、后摄干扰。个人情绪状态和学习内容的匹配也影响记忆。6、学习的分类及策略:依学习方式划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依学习内容划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策略有复习策略:复习时间、复习的次数、复习的方法;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常见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如何根据遗忘规律采用适当的复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由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12、注意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的程度达3、掌握复习的方法,采用尝试背诵法,8、如何运用组织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促进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一、基本概念1、思维:是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2、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3、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45、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二、基本问题1思维的过程是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概括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直到成功。(赫尔首创人工概念,布鲁纳提出假设检验模型)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一般性功能)、心向(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4创造力测验发表于1960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2、人格因素(高创造性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即敢于怀疑一切)3、环境因素(比较宽松的环境创造性就高)、动机因素(外界的激励为外在动机,内(创造性思维训练包括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第六章智力一、基本概念1、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条件。2、智商:是为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提出的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3、比率智商:用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而求得,只适用于儿童。(18岁之前)4、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离差智商(IQ)=100+15Z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解决抽象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6、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7、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8、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9、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二、基本问题:1、智力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首先在智力发展水平上差异,其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差异,此外人的智力表现早晚差异;②智力的团体差异2、智力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智力因素论:分为智力二因素说(斯皮尔曼提出,包括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卡特尔提出即g因素分流体和晶体);智力多因素论(瑟斯顿提出,归纳出7种心理能力即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分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智力结构论(吉尔福特提出,智力活动分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共有150种);(分,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和PASS模型(达斯提出,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3、智力的影响因素:智力一方面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智力也受个人的后天因素的影响。((长而逐步减弱)、(授,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一、基本概念:1理过程或内在动力。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3、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4、成就动机: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5、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6、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7、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8、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适应性反应。9、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对人的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0、理智感:是人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11、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二、基本问题:1(在动机中,需要和诱因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人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动机强度要降低。3(4、马斯洛的动机理论: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马斯洛的动机理)4、情绪情感的区别与种类:区别是(一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类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5、情绪情感的功能: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1、情绪具有激励作用;2、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包括促进功能和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三、健康功能(情绪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四、信号功能(际)。第八章人格一、基本概念:1、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气质:表现在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3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4信息方式,也称为认知风格。二、基本问题:1、人格特征:A、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B、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不易改变。C、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D、复杂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行为的多元化,多层面。E、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决定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人的命运。2、气质类型:A、胆汁质: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如李逵);B、多血质:灵活、好动、(如燕青);C、粘液质:安静稳重、表情平淡(如林冲);D、抑郁质:多愁善感(如林黛玉)。3、气质与性格区别:、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C、气质可塑性小,而性格可塑性大。4、如何看待人气质差异:A、气质无好坏之分B、气质类型不影响人的智力、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但对人气具体从事的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即气质是职业、人才选择的依据C、气质也是因材施教的依据。5、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与优势:a、冲动型: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优势是对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为整体加工方推理能力、创造力方面不太好;b创造力方面表现的比较好。B、a、系列型:左脑优势,特点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步步分析,一环一环推导,适用在言语操作,记忆领域(女性)优势是记忆功能、言语功能较好;b、同时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适用在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男性)优势是数学能力、空间能力较好。a、场独立性:不依赖于外界环境,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会领域显示优势。6、人格形成影响因素: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们对人格发展看法的基础;三类教育方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了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人格发展的确受童年经验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b、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4)、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一、基本概念:12、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3、服从: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二、基本问题:1、人际吸引的条件:在人际交往中交往者有进一步接触的倾向。互相在态度上能够获A、相似性与互补性: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表现为相互吸引,相似性在人际吸引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互补性能够增进人际吸引。B、个人品质:随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行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内在品质却变得更为重要。、接近性与熟悉性: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2、从众与服从的原因:A、从众原因:aB、服从的原因:a、合法权力,b、责任转移第十章心理健康一、基本概念:1、心理健康:广义上讲,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指人的基2、挫折: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3、焦虑:A、是一种正常反应,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有所防备,提醒我们小心保护自己(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适应性的正常反应)(二、基本问题:1、心理健康标准:A、有正常的智力B、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C、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D、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E、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2、增进心理健康有效途径:A、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B、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E、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3、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及其作用:A、防御机制: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B、防御的表现方式: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C、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4、焦虑的应对策略:A、认清焦虑状况B、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C、学会放松自己D、运用想像减轻焦虑E、进行理性思考F、接受专业治疗第十一章毕生发展一、基本概念:1、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23、关键期:指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的时期。4、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C、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二、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