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普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_第1页
放射科(普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_第2页
放射科(普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_第3页
放射科(普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_第4页
放射科(普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放射科(普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第一篇:放射科(普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医学影像学资料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和(或)功能改变。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提供临床参考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诊断报告的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1)、一般资料。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3)、医学影像学表现。4)、医学影像学诊断。5)、书写报告医师签名。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联系。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如下。1.一般资料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一般为表格式,各医院可根据各种不同设备设计各自的表格。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影像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检查号可以统一编号或分成几项,如X线号(CR、DR、)。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对于常规检查要注明检查名称,特殊检查要注明检查方法或技术。3.医学影像学表现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疑似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密度、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征象说明“未见”。2)、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①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骼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②正常变异的表现;③成像伪影;④难以定性的或可疑的征象。3)、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征象应加以描述。4.医学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诊断有其局限性。不同疾病可有类似表现,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表现,而且随时间改变,病变可发生变化。因此,医学影像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检查结论。诊断结论一般分为四种情况:1)、正常或未见异常。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义可分两种情况:①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②病变征象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可能的疾病。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正常变异或各种原因造成的假象。需要病员补充检查,可在诊断结论后提出建议,如建议补加增强CT扫描或加做MRI其他序列检查等。5.医师签名签名医师即此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责任人。如只有一名医师签名必须由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签名。如书写报告者为住院医师,则应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名。对于正常工作时间外(如夜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放射科主任或医院授权高年资住院医师签发诊断报告。诊断报告描写要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晰。若重要字句修改后,报告则应重抄。若近期检查同一部位.则应与老片对照。诊断报告留底存档。第二篇: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因此,我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1、一般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3、医学影像学表现。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等。4、医学影像学诊断。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三、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1、一般资料: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我们建议检查号分成几项,即X线号、CT号、MRI号等。2、医学影像学表现过去普通平片与较简单的造影检查,掇片数目较少,多主张对其表现作较全面的描述与讨论。例如对j常胸部正位片,要求对肺野、肺门、肺段、胸膜、横隔、纵隔,所见骨阱与胸廓软组织进行较详细描述。当然也有少数医师只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书写“心、肺、膈无异常”一句,同时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目下书写相同的结论,我们认为这样书写不规范。现在不少检査项目观察内容很多,如CT増强前、后扫描的层面往往多,同一层面还可采用不同的窗位进行观察,书写报告医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阳性或阴性的叙述。根据当前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目中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而书写繁简程度由各组室自行决定。(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见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a)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接骨骼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c)成像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股(3)讨论:无需“讨论”对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讨论”就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述及。3、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这一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一般分为以下5种情况:(1)正常或未见异常;(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以下二种情况:(a)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应说明不典型的理山。(b)病变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符合诊断面与不符合的另一面。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正常变异或各种(4)可疑病变,原因造成假象。要说明不能肯定的原因。如补加增强扫描,加做(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査或无前例病史,MRI其它序列检査等等。20XX年1月1日修订第三篇:5、放射科普放、MRI五、放射科(MRI、普放)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一)科室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护士均已注册。(3)执业医师、技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包括诊断报告书写制度:X线及操作机保养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财产保管及经济核算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报告审核与登记制度以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集体读片制度,会诊制度等。(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弃管理条例》、《医院传染管理办法》以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二)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1)应尽力使患者从放射前、诊疗过程、取报告具有连贯性。(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2、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科室应建立投诉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处理投诉纠纷,并有记录及整改意见。3、就诊环境管理(1)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2)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民族习惯、宗教信仰。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1)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建立使用患者“腕带”作为标示,便于实施操作及其他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及病人标本的有效手段。5、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重视临界事件保证医疗质量。(1)医护人员应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各种影像/造影照射前期准备工作作出正确理解与选择。(3)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相关检查时。(三)急诊放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加强急诊放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急诊放射质量。(1)科室应设置相对独立的急诊放射场所,医护人员相对固定,独立排班。(2)急诊放射项目能24小时满足临床需要。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床旁影像30分钟内到达现场,及时完成影像检查。(3)不断开展新的急诊放射项目,满足临床急诊需要。(4)急诊放射应具有相应资质人员对影像报告进行审批、复检、发放及登记。(5)急诊放射质量控制符合临床影像质量控制要求。(6)急诊放射的安全防护和医院感染防控符合临床影像安全防护和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四)临床影像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实行影像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影像检查质量(1)影像照射钱质量控制:①科室应制定各项影像检查项目患者准备须知,并在预约时告知患者及相应临床科室;②特殊检查项目预约时间不超过48小时③科室对临床医师影像检查申请单进行审查;④做好影像的药物、试剂过敏等突发事件的抢救预案。(2)影像照射期间质量控制:①科室制定各专业影像操作流程;②影像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影像标准流程;③科室负责对影像程序进行评审和确认。(3)影像照射后质量控制:①影像照射结果的审发布、评价和解释由专人负责;②影像照射后相关放射药品或其他医疗废弃物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生物安全要求进行处理;③影像/造影完毕后设备应回复起始功能状态。(4)建立差错及事故登记制度。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有登记分析记录。重视临界事故,技师组织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诊疗质量。2、及时发放影像/造影报告,提高影像/造影诊断质量。(1)影像/造影报告发放及时,诊断准确,书写规范①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②常规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③大型影像设备(MRI)、各种造影检查报告时间≤48小时。(2)对影像诊断报告分级审核及签字。(3)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4)科室应对影像报告阳性率进行统计,并有阳性率分析报告及高进措施。(5)每周应进行疑难病例集体读片及讨论,必要时邀请临床科室共同参与。(6)影像资料的保存、使用与借阅按相关规定执行。(7)定期开展临床随访,科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至少每半年向临床主动征求意见,提供改进服务,满足临床工作需要。3、认真做好设备、仪器的保养、校准和试剂的管理、加强危险品控制。(1)建立科室仪器校准、保养操作规程,并有完整的校准、保养记录。(2)科室应有专人负责大型设备、仪器的保养及校准。(3)要求强检的计量器具应定期强检,技师淘汰验定不合格的设备。(4)对需要校准的仪器和临床检查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校准。(五)安全防护与持续改进1、环境防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1)科室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的安全防护工作。(2)科室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源等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放射源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4)科室按相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执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5)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德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或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6)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7)科室制定防范和处置放射事件的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求援和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8)发生放射事件时,科室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六)医院感染防控与持续改进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2、继续教育与培训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培训每年不少于2学时。(七)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持续改进1、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加强协作维修。(1)大型设备在使用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许可证。(2)科室必须接受总务科维修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管理要求。(3)科室应将大型设备操作规程制成操作手册或上墙明。(4)科室应定期对大型设备的功能状态进行检查。(5)科室应制定大型设备违规操作的处罚规定。(6)积极配合总务科建立大型设备档案。(7)拟定维修备品、备件的申购计划。(8)对拟降档使用或报废的仪器设备,提出意见和建议(八)科室质量评价指标与重点监测指标质量指标急诊平片30分钟出结果;急诊检查1小时出结果;普通平片2小时出结果;普通门诊大型检验4小时出结果,住院次日取报告结果;急诊MRI检查1小时出结果;普通门诊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48小时;影响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90%;设备运行完好率≥95%;第四篇: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1、一般项目完整,登记时必须准确登记检查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申请医生。住院病人要准确登记住院科室、床号、住院号。打印报告才能准确反映上述各项目。2、平片、CT报告正文上方必须标明检查部位、方位、检查名称。如‘右膝正侧位片’、‘胸部CT轴位平扫+增强扫描’。特检、MR只标出检查部位、名称。3、对病变的描写要客观准确,表达清楚,说明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内部结构、边缘,增强扫描者说明增强程度及特点。正常部分按顺序提及重要的阴性征象,特别是与临床疑诊有关的。必须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可出现俗称等非专业用语、外文缩写、诊断名词。4、诊断结论要准确,与描写内容相符,应包括部位、病名、并发症。病名要写全名,不能用缩写(如‘支扩’)。诊断不明确的按可能性从大至小可用‘考虑XX’(或‘符合XX影象学表现’)、XX可能、XX?,不能列出任何病名者可写出主要异常征象。对临床疑诊而无相应疾病表现者,应特别提示。5、审核下级医生的报告时,要复核阳性征象和重要的阴性征象,修改所有错误及不妥之处。描写中错漏较多时可退回重写。6、并考虑上次影像学诊断是否合适,如认为不妥,应与上次报告医生勾通商讨,如不能达成一致,应由上级医生决定。如无充分证据,不可随意更改影像学诊断。诊断结论之后应提示本次检查与上次检查所见的变化。第五篇: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反映: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发达国家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因此,我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1、一股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3、医学影像学表现。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4、医学影像学诊断。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三、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建议如下。1、一般资料: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我们建议检查号分成几项,即X线号、CT号、MRI号与DSA号等,”适用于较大医院。如该院放射科还包括超声与核素成像,也可再加上相应的编号。这是因为放射科的技术部们或某几位技师往往相对固定于几组机房。而医师分别轮转工作于几个如CT、MRI、DSA等工作室,并分别各自书写报告。而检查号则由技师统一编排。序号是从属于检查号的。患者的姓名、送诊科室、住院号或门诊号是为了识别病员用的,对于同名同姓的患者,可根据住院号或门诊号,以及送诊科室的不同而加以识别。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对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放射科(指二类乙级医院以下标准的医院放射科)在影像诊断报告书中只用“检查名称”一项就可以。这类科室一股均采用检查常规,一切按常规办事。或虽无书面的常规,但有科室人员相互默契的常规。例如会诊单上写“胸部摄片”就一定是胸部正侧位。会诊单上写“鼻窦摄片”就一定是water位摄片等。但对于二甲以上标准医院规模较大的放射科,在报告中须增加“检查方法”或“检查技术”一项。这类科室开展项目很多,新开展项目出现且科室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较多,各人常用检查技术可能不一致,这些情况应在“检查方法”一项中有所说明。传统的检查如钡餐造影等,均按统一常规操作,其它临床医师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故在“检查方法”项中注明为“常规”即可,否则应对“检查方法”或技术作一交代。3、医学影像学表现过去普通平片与较简单的造影检查,摄片数目较少,多主张对其表现作较全面的描述与讨论。例如对正常胸部正位片,要求对肺野、肺门、肺段、胸膜、横隔、纵隔,所见骨骼与胸廓软组织进行较详细描述。当然也有少数医师只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书写“心、肺、膈无异常”一句,同时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书写相同的结论,我们认为这样书写不规范。现在不少检查项目观察内容很多,如CT增强前,后扫描的层面往往甚多,同一层面还可采用不同的窗位进行观察,书写报吉医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阳性或阴性的叙述。根据当前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目中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而书写繁简程度可由各组室自行决定。(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见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a)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c)成像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3)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股无需“讨论”。对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讨论”就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述及。4、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这一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一股分为以下5种情况:(1)正常或未见异常;(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以下二种情况:(a)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应说明不典型的理由。(b)病变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符合诊断面与不符合的另一面。(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止常变异或各种原因造成假象。要说明不能肯定的原因。(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嫩m加做MRI其它序列检查等等.5.医师签名:签名医师即是此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责任人,如只有一名医师签名须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如书写报告者为住院医师,则他或她可在“书写报告”项下签名,而另有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在“审核报告医师”项下签名。第二章普通X线检查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一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胸廓:纵隔与横蹄形态有无异常。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5)膀胱充盈情况。(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3)若观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5)有无其它异常发现。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报告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1)头颅大小与形态。(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3)颅缝与囱门有无异常。(4)脑回压迹有无增多、增深。(5)颅板血管压迹有无异常。(6)蝶鞍大小、形态。骨质有无异常。(7)颅内有无生理或病理性钙化,其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如何。(8)头颅软组织情况。2、副鼻窦X线诊断报告(l)各组窦腔发育情况。(2)各窦腔大小、形态、否度有无异常,扣腆有无增1学,有否液平。(3)鼻腔与眼眶消况。(4)如美腔出现占位性病变应重点描述清理变化情况。3、乳突X线诊断报告(1)乳突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气房大小及密度。(2)鼓窦入口与鼓窦区有无扩大或骨质破坏。(3)鼓室、天盖、乙状窦骨质情况。(4)内外耳道情况。(5)周围组织骨质结构情况。4、眼眶X线诊断报告(1)眶窝大小与形态。(2)眶壁骨质结构。(3)眶内软组织密度有何异常改变。(4)眶裂、视神经孔形态、大小及骨壁清况。(5)周围副鼻窦与颅内情况。”5、下颌骨X线诊断报告(1)下颔骨骨质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2)牙槽有无病变情况。(3)软组织情况。五、骨与关节系统X线诊断报告1、骨与关节外伤X线诊断报告(1)骨折或关节脱位部位与名称。(2)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对位对线情况。(3)软组织有无积气、异物或肿胀情况。(4)骨折断端或脱位关节有无骨质破坏,或其它骨质改变。2、关节病变X线诊断报告(1)关节病变发生部位:干骺端、骨干或关节。(2)骨与关节骨质结构有无异常: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3)关节间隙与软组织情况。3、四肢长骨病变X线诊断报告(1)病变发生部位及累及范围。(2)四肢长骨病变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3)软组织变化情况。(4)如果是肿瘤病变应描述肿瘤生长方式(膨胀性、压迫性或浸润性破坏)与病变与正常骨组织分界线情况。4、脊柱病变X线诊断报告(1)脊柱曲度变化情况。(2)病椎的部位,数目与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3)椎间隙改变情况。(4)软组织特别是椎旁软组织改变情况。六、急腹症平片X线诊断报告1、立位片:胃肠腔有无扩张、积气、积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无游离气体。2、卧位片:(1)膈肌位置,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位置、形态及大小。(2)腰大肌与腹膜内外脂肪层影。(3)何段肠道积气扩张、肠壁厚度、肠道分布与位置如何?有无肿块或高密度结石影。(4)脊柱、盆腔、骨骼有无异常。七、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报告1、食道造影诊断报告(1)胸部常规透视情况、胃泡大小、食道内有无食物滞留。(2)食道钡剂通过各段充盈情况,有无受阻缺损或狭窄。(3)食道壁柔软度、扩张度、粘膜情况。(4)经过贲门钡流情况,有无受阻,局部有无肿块,有无受压、移位情况。(5)胃底部钡剂充盈情况,膈胃间距离如何。2、上胃肠造影诊断报告(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2)食道有无异常。(3)胃部:类型、位置、张力、蠕动、粘膜等情况。(4)胃壁柔软度、移动度、排空程度。(5)胃双重对比相,胃小区显示情况有无异常。;(6)十二指肠各部形态,功能变化。(7)如为全胃肠道造影应观察各组小肠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无异常。并要连续观察直达回盲部显示为止。3、结肠造影诊断报告(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2)导管插入顺利与否。(3)结肠各段充盈显示情况,有无受阻,位置,结肠袋形、外形、移动度、肠壁柔软性、排钡后结肠收缩功能、粘膜皱壁情况。(4)气钡双重相:粘膜情况,有无充盈缺损或息肉样改变等情况。第三章CT与MA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CT与MRI各项检查所要观察的内容比常规X线观察的内容要多,近几年省内各大医院新增的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其增强前后要观察的层面达几百层,如果同一层面采用不同窗位进行观察,其内容就相当多。又如MRI的各项检查,新开展使用的扫描序列也比前明显增多,加以三维成像观察与增强前后的观察,其内容显然要比普通平片检查丰富得多。因此,书写报告的医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阴性或阳性的叙述。这一观点我们已在第一章诊断报告书写常规中提及。以下就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用全身主要系统部位CT或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报告中提及的内容与范围),供工作中参考。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1、颅脑:(1)颅骨骨质情况。(2)脑沟、脑池情况。(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2、眼眶:(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2)眶裂与视神经管。(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4)视神经情况。(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请况。(7)眶周村具窦与颅内情况。3、耳与颈骨:(1)外耳道情况。(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二、颈部CT或MRI诊断报告1、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2)咽旁间隙情况,咽鼓管隆突情况。(3)咽后间隙情况。(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况。(5)鼻咽部周围骨质结构情况。2、喉部:(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况。(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结构情况。(3)声门下区情况。(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3、颈部:(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3)颈后区情况:有无占位肿块情况。4、涎腺:(1)腮腺大小。形态、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有无占位情况。(2)颌下腺大小、形态、位置、深度或信号有无异常,增强后情况。有无占位灶。三、胸部CT或MRI诊断报告1、气管:主气管及其各分支情况。2、肺门:肺门结构,血管与淋巴管情况。3、肺野:肺叶、肺段、肺小叶情况,发现病灶应重点描述。4、胸膜:壁侧与纵隔胸膜及叶间胸膜情况。5、纵隔:大血管、心脏各房室及纵隔各组淋巴结情况。6、胸壁:骨骼骨质结构与软组织情况。7、横膈情况四、心脏CT或MRI诊断报告1、心肌:厚度、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2、心内膜情况。3、心房:大小、形态有无异常情况。4、心室:大小、形态、肌小梁等情况。5、心瓣膜情况。6、心包情况。7、肺动脉主干与肺静脉主干情况。8、冠状动脉情况。9、心脏内血流情况。五、腹部CT或MRI诊断报告1、肝脏、胆囊:(1)肝脏外形与各叶比例有无关调。(2)肝门结构、肝内胆管与总胆管情况。(3)肝内动静脉(包括门脉)主干与分支情况。(4)肝脏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特别注意增强后各期扫描包括延时扫描其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5)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囊内有无占位情况。(6)腹腔内及周围脏器情况。2、胰腺:(1)胰腺包括钩突、头、体、尾部大小、形态情况。(2)总胆管下端与胰管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