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模拟A卷带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模拟A卷带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模拟A卷带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模拟A卷带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模拟A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模拟A卷带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2017年金砖五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峰会于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9月3日下午3时30分,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举行。据此回答下题。A.新德里(77°E)旭日东升B.莫斯科(37°E)正值正午C.比勒陀利亚(28°E)夕阳西下D.巴西利亚(37°W)夜幕深沉【答案】D2、监测森林火灾需要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数字地球C.遥感D.全球定位系统【答案】C3、2017年7月8日,马云的首家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了。消费者用手机淘宝或支付宝扫码就能进店,结账时没有收银员,系统会自动在大门处识别你的商品,支付宝自动扣款。据此完成下题。A.市场的扩大B.科技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发展D.优惠政策的扶持【答案】B4、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低价格面板需求增长迅速,受其影响,我国新能源光伏面板企业大举进军日本市场。产于我国M企业的光伏面板已被应用在巴西圣保罗、墨西哥城、莫斯科和智利的圣地亚哥等多个城市。据此完成下题。A.圣保罗B.莫斯科C.圣地亚哥D.墨西哥城【答案】B5、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分别指的地区是()。A.新疆、西藏B.云南、西藏C.贵州、山西D.新疆、贵州【答案】D6、我国某市气象台发布霉变指数预报,指导市民通风防潮。一般来讲,当气温在20-35°C,相对湿度≥80%时,粮食易产生霉变。据此完成题。A.长春B.兰州C.石家庄D.苏州【答案】D7、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题。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答案】A8、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题。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答案】A9、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杜能圈的第三圈为()。A.林业圈B.畜牧业圈C.自由式农业圈D.轮作式农业圈【答案】D10、适合生成数字高程的方法是()。A.等高线数字化法B.多边形环路法C.四叉树法D.拓扑结构编码法【答案】A11、我国“地理”一词最早见于()。A.《易经.系辞》B.《山海经》C.《禹贡》D.《汉书·地理志》【答案】A12、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后,该厂决定迁至新疆,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A.服装质量提高B.服装价格上升C.降低运输成本D.方便了解市场【答案】C13、下表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它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答案】C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由于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下题。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答案】C15、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16、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不包括()。A.A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B.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C.水利工程量大D.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答案】B17、石海主要分布在山顶夷平面或山麓地带等地形平坦部位。关于石海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水侵蚀作用B.泥石流或滑坡C.海洋沉积作用D.冻融风化作用【答案】D18、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答案】D19、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下题。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C.海拔高,气候寒冷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答案】C20、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张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2016年10月,由中国H企业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随后,该企业又于2017年在德国新建了一座玻璃制造工厂,以满足欧洲汽车巨头客户的需求。其中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等。据此回答下题。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可以减少贸易壁垒C.利用当地资本市场D.减少运输费用【答案】B21、2017年7月,一艘轮船在印度洋北部自孟加拉国向斯里兰卡航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轮船顺风顺水航行B.轮船顺风逆水航行C.轮船逆风顺水航行D.轮船逆风逆水航行【答案】D22、根据弗里德曼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当区域空间结构由单个强大的经济中心落后的外围地区组成时,该区域处于的阶段是()。A.前工业阶段B.过渡阶段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答案】B23、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A.亚欧板块挤压印度板块B.印度板块抬升隆起C.印度板块挤压亚欧板块D.亚欧板块俯冲消亡【答案】C24、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据此完成下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25、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据此完成下题。A.0时正北B.6时正东C.12时正南D.18时正西【答案】C2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东部一些地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一现象遵循的规律是()。A.库兹涅茨法则B.中心-外围理论C.霍夫曼定律D.配第-克拉克定律【答案】D27、2016年12月8日,广东工业机器人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广东省应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据此回答下题。A.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B.环境污染严重地区C.科技相对发达地区D.生态破坏严重地区【答案】C28、张先生前往太平洋的某小岛旅游,手表时间仍显示北京时间。A.160°EB.160°WC.40°ED.80°W【答案】B29、下表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它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答案】C30、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题。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答案】B3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由于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下题。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答案】D32、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33、200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已经达8299.3万吨,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有效措施是()。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D.全部依靠国际市场【答案】C34、()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A.潜育化过程B.碱化过程C.白浆化过程D.潴育化过程【答案】D35、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体现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36、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题。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答案】A37、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将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完成下题。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提供大量的廉价土地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答案】B38、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题。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答案】A39、荷兰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通过世代努力,以围海造田的方式扩大了1/5的国土面积。20世纪60年代,格罗宁根气田的发现令荷兰人欣喜若狂。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通过大规模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的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十余年后,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接踵而至。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下题。A.降低国民福利水平,增加税收B.发展新兴产业和集约化农业C.开发清洁能源,治理环境污染D.加强地质勘探,增产天然气【答案】B40、根据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答案】D41、有人曾这样描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孤立的黄土丘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答案】D42、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枸杞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据此回答下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43、荷兰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通过世代努力,以围海造田的方式扩大了1/5的国土面积。20世纪60年代,格罗宁根气田的发现令荷兰人欣喜若狂。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通过大规模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的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十余年后,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接踵而至。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下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4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由于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下题。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答案】D45、2016年12月8日,广东工业机器人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广东省应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据此回答下题。A.属于第一产业B.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C.不适合集聚发展D.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答案】D46、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题。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C47、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题。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B.工矿业发展迅速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D.畜牧业水平提高【答案】C48、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分析的兰大基本要素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49、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的房屋房顶坡度很大,反映当地()。A.风力大B.光照强烈C.气候多变D.降水多【答案】D50、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答案】C大题(共10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在讲授“大气环流”一课时设计的课后随堂测试:(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因素有()。①地转偏向力②地表气温分布不均③气压分布状况④海陆分布不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气压带、风带呈季节性移动的规律是()。A.6月22日开始向北移动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约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答案】(1)随堂测试是指每节课在学习前、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学结束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的测验。它以新课教学目标为依据编写测题,通过它,地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起到检查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材料中的随堂测试是依据“大气环流”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在课后进行测试,不仅对本节内容做了总结,而且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2)随堂测试题的设计应注重基础性,以小型单一设问为主,具有练习性质,其题目设计应充分体现“源于教材”。通过测试,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重现教材”,另一方面能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二、阅读关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内容。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荒漠化的防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1)设计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9分)(2)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答案】三、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以“西气东输”为例)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总结:实施“西气东输”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问题:(1)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2)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应注意哪些方面【答案】(1)上述材料中运用了区域比较的方法,但比较的要素并不明确,不妨在收集资料前让学生先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进行对比;然后分两组收集有关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而组内可根据之前确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分别收集材料,最后分析汇总。这种更加具体的指导,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使学生的比较探究的活动开展得更顺利。总之,区域差异的比较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比较对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2)区域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对于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地理问题的思考提供了背景。区域比较应用的关键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地理要素进行比较。由于区域比较往往涉及两个或者以上的区域,而且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可以进行比较(即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更可以进行较复杂的综合比较,所以,提供的资料最好能比较具体和多样,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是否具备。如果学生缺少某些背景知识,学习活动不易顺利展开。教师可使用多种方式,如事先介绍一下基础知识、发动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生解决背景知识问题。四、阅读以下某教师制定的地理期末总评成绩加分规则,回答问题。某教师为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曾制定过一项“地理期末总评成绩加分规则”,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向学生公布。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如果你在课堂上提出1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有创意地解答1个问题,期末成绩加1分:(2)如果你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撰写1篇小论文并在班级演讲,期末成绩加2分;(3)如果你给班级出1期地理黑板报或墙报,期末成绩加2分;(4)如果你策划并组织1次地理班会,期末成绩加2分;(5)如果你在全校范围内组织1次地理课外兴趣活动,期末成绩加5分。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这项加分规则的优点。(10分)(2)指出这项加分规则的缺陷或弊端。(6分)【答案】(1)这项加分规则具有激励作用,基本能够体现学习结果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理念,其优点主要表现为:①加分项目是对地理学习过程中兴趣、爱好与能力的肯定,是对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补充了以知识与技能测试为主的期末评价内容,从而使地理课程三维目标得以全面落实;②加分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体现了多途径收集评价信息,强化在过程中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发展并与关注学习结果的期末测试有机结合;③过程中的加分评价项目是质性的评价,而在期末总评中给予赋分奖励.体现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的原则。(2)这项加分规则的缺陷也非常明显,过程性评价内容的视角过窄,只考虑了学生质疑能力与地理活动能力的评价,对地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具体要求并未给出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的解释也比较单一,只是成为期末测试成绩的点缀。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习“对流层高度每升高1km温度降低6℃”的教学片段。师:我们知道“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的飞行高度是340km,大家计算一下翟志刚太空行走时,太空中的温度是多少生:每升高1km,温度降低6℃,那么应该是-2040℃。师:真的有那么低吗生:……材料二学习“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的教学片段。师:我们在学习“三圈环流”时,曾经作过一个前提假设,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假设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是均匀的。师:对!也就是说只有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的前提下,三圈环流在地球上才真实存在。那么三圈环流在地球上真实存在吗生:当然,在南半球就存在。师:对!那是因为在南半球几乎都是海洋。对于北半球来说,我们知道海陆是相间分布的,那么真实的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教学中的哪种提问方法有什么优点(10分)(2)除了材料中运用的教学提问方法,还有哪些提问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设计说明。(10分)【答案】(1)材料一属于设置陷阱法,针对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以提高思维的全面性、正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本案例中,教师成功地设置了陷阱,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高度每升高1km温度降低6℃”只是针对在对流层中。材料二运用了铺垫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提问本课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地理学习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本例中,通过“三圈环流”知识点前提假设的回顾,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上,让学生感到有理有据。(2)发散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反面多途径去思考。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开的。在课程结束时,不妨作如下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怎样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会怎样当然这样的假如不可能真的发生,但这种发散性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造成的种种现象的理解,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六、材料:李老师在初中地理《日本》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农业特点,这节课我们学习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师:请各小组按照屏幕上展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进行学习(PPT呈现):分组:第1小组:地形:第2小组:自然:第3小组:工业产品:第4小组:交通特点:第5小组:工业发展:时间:5分钟:成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2分钟。师:时间到,请各小组依次汇报。【答案】(1)小组讨论。优点:讨论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有助于科学观点的树立、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2)讨论式教学方式分为三部分,即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讨论时: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讨论立场与思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逐个分析评价,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主要出在讨论之后:①讨论结束后没有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只对第五组进行评价分析。②李老师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环节,没有针对所有的工业发展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且联系性不强。(3)①李老师应该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巡视点拨,根据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不足以及困惑之处进行启发引导。②李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应该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分析,并且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同时给每个小组予以实质性的反馈。③李老师应该在归纳总结环节针对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即将地形、自然、工业产品、交通特点与工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之间的联系性。七、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以“西气东输”为例)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总结:实施“西气东输”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问题:(1)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2)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应注意哪些方面【答案】(1)上述材料中运用了区域比较的方法,但比较的要素并不明确,不妨在收集资料前让学生先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进行对比;然后分两组收集有关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而组内可根据之前确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分别收集材料,最后分析汇总。这种更加具体的指导,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使学生的比较探究的活动开展得更顺利。总之,区域差异的比较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比较对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2)区域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对于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地理问题的思考提供了背景。区域比较应用的关键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地理要素进行比较。由于区域比较往往涉及两个或者以上的区域,而且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可以进行比较(即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更可以进行较复杂的综合比较,所以,提供的资料最好能比较具体和多样,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是否具备。如果学生缺少某些背景知识,学习活动不易顺利展开。教师可使用多种方式,如事先介绍一下基础知识、发动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生解决背景知识问题。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在讲授“大气环流”一课时设计的课后随堂测试:(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因素有()。①地转偏向力②地表气温分布不均③气压分布状况④海陆分布不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气压带、风带呈季节性移动的规律是()。A.6月22日开始向北移动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约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答案】(1)随堂测试是指每节课在学习前、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学结束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的测验。它以新课教学目标为依据编写测题,通过它,地理教师可以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