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1.gif)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2.gif)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3.gif)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4.gif)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49e5ca75c641df0b16c3bfe15ee6f2a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义务教育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童年梦痕为主题,以叙事性作品为主。《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所追忆的保姆阿长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关于这类文体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其目标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应当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将整体感知与重点语段品读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作者通过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怀念之情。《阿长与‘山海经’》一共有31个自然段,其内容从时间分隔来看可以分成两部,前26个自然段写“过去时空”(对人与往事的讲述),用儿童的口吻,后5个自然段写“眼前时空”(讲书的保管影响,以及人故抒情),用成人的口吻。从整体来说,文章设伏着一条情感波动起伏之线,将31个自然段拉得很紧。本文语言诙谐而富有情趣,但不是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前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等,读后令人捧腹大笑,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感情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文章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先抑后扬,真实写人。文章通过先抑后扬,前后呼应的写法,为读者充分展现出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真诚的阿长形象。学情分析关于语文学习,在学生间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本文作者就是这“三怕”中的一“怕”。学生害怕学习鲁迅的文章,主要是因为鲁迅的许多作品都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缺乏人生阅历的初中生很难深刻理解。所以学习之初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但《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作品中比较浅易的文章之一,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层面符合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加上此前已经学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理解不会有多大问题。另外学生此前接触过大量的记叙文,对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有着丰富的感性积累,学习难度不会很大。教学设计导入课题有人曾这样评价过一位作家:“人们只看到他横眉冷对的斗士模样,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爱的热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说的是谁吗?(鲁迅先生)没错。当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童年的保姆阿长的时候,胸中炽热浓厚的真情便顺着笔尖流淌而出,凝聚成一篇优秀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预习情况。屏显: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惶急()疮疤()
诘问()惧惮()
震悚()粗拙()
憎恶()絮说()先让学生在课堂笔记本上给大屏幕中画横线的字注音,然后指名读,师生点评。齐读一遍后,让学生根据刚才写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最后纠正写错的字,并提醒学生注意。三、速读课文,感知内容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回忆了哪些与阿长有关的事情?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屏显)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答,师生合作概括事例,明确: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2、“切切察察”的毛病。3、摆成“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5、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等。
四、品读语言,体会情感,感悟写法教师:看来大家对文章内容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结合文中几个具体的文段,来品析一下文章的语言,体会情感,感悟写法,这是我们这节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下面请看第一个文段(屏显,学生读)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教师提出问题:这段文字写了阿长什么特点?文段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察察毛病的?文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更为准确生动?我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伺机板书“讨厌”并让两名同学上台表演阿长此情景。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屏显,找学生朗读)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教师提出问题:这段文字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特点的?“我”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怎样?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明确:这段文字写了阿长粗俗的睡态。主要通过“摆”和“大”这两个字表现出来的。“大”字和前面的“伸开两脚两手”相照应,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观,粗俗。在“我”看来,阿长是故意“摆”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我”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强烈的不满。(教师板书“不满”)“我”对阿长强烈不满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摆”字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分析文章的语言,有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推敲探究,才能体会其妙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显,找同学读)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教师提出品读任务:这段文字,我们主要任务是分析文段中间“我”与阿长的那两句对话应该怎么读。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这两句对话的语气语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对话的情境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先看这两句话“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想一想,我为什么惊异?阿长为什么惶急?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因为新年早晨起来,我想的是立即下床去玩,早把阿长昨晚嘱咐的话给忘记了,当阿长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时,我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所以很惊异。阿长急切地想听到“我”对她说祝福的话,又怕“我”忘记了,一开口说出其他不吉利的话来,所以她即害怕又着急。教师点拨:两个人不同的心理,使得后面的两句对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对话。在读的时候,要把标点符号体现出来,“阿妈”读完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后面的恭喜,声音要拉长一些。声音应该是慢而且低的。(教师范读)阿长说的话连用了四个感叹号,而且“恭喜恭喜”等几个字之间没有逗号,说明语速要快,同时声调要高亢。(教师范读)(学生再读)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两个人当时怎样的心情?教师伺机板书“不耐烦。”教师:一个人的朗读能力,会很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在一定地情境中反复朗读,反复斟酌,也会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下面我们再读两段段文字,看看“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4.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教师提出问题:这两段文字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敬意”,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敬意”的异同?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这两个“敬意”产生的缘由不同。第一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说她们脱了裤子,大炮就放不出来,我觉得他很有本事。第二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到了我日思梦想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这两个敬意的程度是不同的,第二个“敬意”要比第一个“敬意”程度要深得多。教师:作者什么时候才真正体会到阿长对我的爱呢?我们来看文章最后两段。(屏幕显示,教师范读,同学齐读两遍)5.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教师提出问题:这两段文字是作者以成年人的口吻来写,你能读出作者对阿长是怎样的情感吗?纵观全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教师点拨明确: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尊敬。(教师板书:怀念、感激),本文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写保姆长妈妈,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人物,表达自己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五、拓展迁移,写作训练教师: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到阿长对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也就是说,用成人的视角再来看阿长“切切察察”“粗俗地睡态”“元旦劈头的磨难”等等,作者对阿长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比如成年的“我”就会明白,阿长不是故意地把我挤到床的一角,那只是她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罢了。还有“元旦劈头的磨难”,只是阿长对生活一种美好的愿望“顺顺溜溜”,当“我”对阿长说完“阿妈,恭喜”之后,阿长“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阿长其实更希望我来年“顺溜”,可惜当时我没有感觉到。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我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读懂了它,也许那些厌烦,那些怨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因为这次讲课,我再一次重读这篇散文,感触颇多,备完课我写了一小段随笔。(屏显:“老蔡”随笔:雨夜,我静静地读着《阿长与<山海经>》。那些生活真实的细枝末节,那些曾经的厌与烦,甚至恨,都让时间慢慢地诠释成了一缕真情,一份感动。儿时父母的唠叨,也曾让我满腹怨恨。为人父母后,才渐渐明白那份爱的深厚。每当女儿如我小时候捂起耳朵,亦或摔门而去,我总是一阵阵心痛,那份心痛不是因为女儿的不懂事,而是对父母的一份愧怍。我的父母老了,不再如小时候管束着我,而是站在村头长时间看我回家的路,或看我回城里时路上卷起的尘土。那份凝视,那份惦念一如我小时候离家读书的情景。只是我现在才读懂。愿我的父母永远健康,愿我的女儿快快长大!学生活动:请两位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做真情告白。布置作业:以《读懂身边的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随笔。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讨厌不满怀念感激欲扬先抑评测练习一、基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
)chuāng(
)疤孤shuāng()jié(
)问pī()雳渴mù()2、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A.张开
摆开
压
烤
B.伸开
摆成
挤
烤C.张开
摊成
挤
烘
D.伸开
摊成
压
烘二、阅读理解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3.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二)阅读《那些卑微的母亲》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那些卑微的母亲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此时,朋友正在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询问。于是她又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②她一连问了几遍,但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地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地退了回去,奔向下一桌。③每一次去逛超市,我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再擦一遍。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冷冷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一听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出。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绿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压。忽然,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在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⑥她一边陪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环卫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1.文中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2.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3.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细细品味。(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4.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参考答案二、(一)1.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思对即可)2.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3.议论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意思对即可)(二)1.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她的自尊与自爱。2.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3.(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4.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她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听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算题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试题全套
- 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药店营业员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虚拟现实游戏配音音效音乐委托协议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健身工作室门面店转让合同
- 大连市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2025年度咖啡连锁品牌档口转让及运营管理合同
- 阴道镜幻灯课件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 PCB行业安全生产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课件
- 上海音乐学院 乐理试题
- SAP中国客户名单
- DB32∕T 186-2015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2022年福建泉州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汽车座椅骨架的焊接夹具毕业设计说明书(共23页)
- 露天矿山职业危害预先危险分析表
- 浅谈固定资产的审计
- WZCK-20系列微机直流监控装置使用说明书(v1.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