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十年中考试题汇编_第1页
《湖心亭看雪》十年中考试题汇编_第2页
《湖心亭看雪》十年中考试题汇编_第3页
《湖心亭看雪》十年中考试题汇编_第4页
《湖心亭看雪》十年中考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十年中考试题汇编《湖心亭看雪》十年中考试题汇编#《湖心亭看雪》十年中考试题汇编2019•云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孥,又作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大雪三日。 雪:.(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案:.(2分)(1)下雪(2)勉强;尽力.(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分)使用白描手法。(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2分).(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2分)2018年2017•大庆市[古诗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孥: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淞沆砀:寒气弥漫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4分)①欣然起行 欣然:・・TOC\o"1-5"\h\z②月色入户 户:・③是日更定矣 是:・④上下一白 一:・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湖中焉得有此人

・C.念无与乐者・D.相与步于中庭・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二章)・战于长勺《曹列论战》・13.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2分)①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②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4分)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15.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4分)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的描写手法。不同点:甲文运用了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答案:11.①高兴的样子②门③这④全12.D.②.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不要说相公您知,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情景交融虚实结合2017•齐齐哈尔市阅读文言文,回答12—15题。(共10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雾凇沆砀(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何陋之有?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属予作文以记之。.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 ⑵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 .《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答案:.⑴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⑵蔚然:茂盛的样子。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C评分说明:(2分).⑴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⑵山势回环,路闻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语“白”然”漏译或错译扣1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2016年2016•河池市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TOC\o"1-5"\h\z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A.相与步于中庭A.相与步于中庭.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2分)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答案:.A解析:想到。.C解析:表顺承/表并列。.D解析:乙文不是被贬后所写。13.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2015年(无)2014年(2014•南昌市)阅读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O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挚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童子烧酒炉正沸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是( ) (2)客(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答案:.C.(1)这(2)客居.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大意相同即可)(2014・长春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本文作者(人名)是明末清初家。(1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是日更定矣( )②余孥一小舟( )③拥毳衣炉火(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2分).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3分)答案:张岱文学(共1分,每空0.5分)①“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或“指初更以后”;或“晚上八点左右”②今作“拿”,牵引;或“牵引”③一种毛制的衣服④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或“酒杯”(共2分,每小题0.5分)围绕“看雪的背景;雪大;雪下得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寂静(静谧;幽寂;肃杀)”回答。(共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1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或“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共2分,答出一句即可)13.第一问围绕“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于亭中铺毡饮酒赏雪”回答。第二问围绕“侧面描写(侧面)”回答。(共3分,第一问2分,作者和金陵人“痴”的表现各1分;第二问1分)2013年(2013•襄阳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哪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挛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⑴虽乘奔御风(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忠之属也.其真无马邪忠之属也.其真无马邪.湖中人鸟声俱绝.宋无罪而攻之..B.其间千二百里.C.哀转久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答案:.⑴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⑵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C.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沿”“溯”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共2分).大笔点染白描.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012年(2012•泉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4题。(15分)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解释加点词。(4分)①余孥一小舟—②见余大喜—③及下船—④客此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答案:.B.①通“桡”(携,带,拿)非常,十分等到客居,寓居.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C2011年(2011•金华市)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3题。(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挛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相与步于.中庭.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⑵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选文时间景情甲文⑴月景闲情乙文更定⑵⑶答案:.⑴考虑、想到⑵我⑶在.⑴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⑵冰花弥漫水天一色.夜(晚上、夜晚)雪景痴情(2011•咸宁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虽乘奔御风( )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 )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余孥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D.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A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

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2010年(2010•石狮市)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10题。(15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朝代)文学家。(2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A.余孥一小舟( ) B.上下一白()C.客此(D.C.客此(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D.问其姓氏。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D.问其姓氏其如土石何9.翻译下列句子。(5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0.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2分)“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答案:张岱明末清初携、带,全、都,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等到张岱明末清初携、带,全、都,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等到8、9、(1)(2分,“绝”0.5分,句子翻译1分,语意通顺0.59、湖中行人、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2)(3分,“惟”0.5分,句子翻译2分,语意通顺0.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10、D(侧面烘托)《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孥,又作“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大雪三日。雪:(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案:(二)(12分)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15.(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16.(3分)使用白描手法。(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2分)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2分)《钱塘湖春行》《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三)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8-11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分)(1)浅草才能没.马蹄(2)天与云与山与水.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人是日更定矣 明辨是非B.见余大喜日 喜出望外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别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