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要能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如:归纳概括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等,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缺陷,但是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3(必修)》的第3个专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同时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与初中内容相比,本部分显然在初中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初中教材只是讲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所以,从这节课的内容编排看,还需要重点讲解。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已学习过《新文化运动》一节课,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内容、历史地位和作用已有过系统学习。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课题:《历史·必修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一、课前系统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历史3(必修)》的第3个专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同时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与初中内容相比,本部分显然在初中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初中教材只是讲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所以,从这节课的内容编排看,还需要重点讲解。2、学情调查学生在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已学习过《新文化运动》一节课,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内容、历史地位和作用已有过系统学习。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3、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缺陷,但是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4、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现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穿插史料教学的方法,如在阐述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的含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内容时。5、课前准备设计导学案,检查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二、课中教学设计1、导入设计:导入:提问学生理想的学府是什么?从而引出北京大学,利用幻灯片投影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王选院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对北大的评价,继而指出北大有如此高的声誉与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关,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场运动时什么吗?(出示北大红楼的幻灯片),引出本节课题《新文化运动》,教师解读课标,点出学生的学习任务。2、5分钟自主学习:根据课前预习,在学案上标注表格所列的知识要点,并记诵相关内容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活动中心
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⑴提倡_______与_______,反对______与_______;⑵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⑶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掌握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教师利用选择题,小问答题的形式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提问代表人物时,着重介绍陈独秀,通过幻灯片展示陈独秀语录,提问:语录体现陈独秀的什么精神?以及展示陈铁健在《重读陈独秀》一文里对陈独秀评价的史料再现,让学生加深对陈独秀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责任、执着等品质。提问活动中心时引出油画《宽容》,通过对油画里两类人物的形象描述和介绍以及蔡元培的原话,引导学生思考蔡元培在北大奉行的学术方针,并利用选择题让学生深入认识“兼容并包的实质。3、背景的教学设计语言过渡到背景的学习,幻灯片展示,从政治、财经、社会会花絮三角度材料和图片让学生总结归纳:以上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社会背景?教师指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引入陈独秀的话:“此时的中国,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进一步认识新文化运动之前的社会状况。过渡:幻灯片展示反映“20世纪初中国的国民状况”的图片和材料,学生得出此时的国民专制思想、愚昧、迷信、旧道德盛行,让学生开出救治此时中国的良方“民主、科学、新道德。”4、内容的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本科的重点,对于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的教学,利用材料,提问:两先生是谁?其含义是什么?两先生的引进具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及其必要性。最后用一高考题让学生会进一步加深认识。过渡:用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的语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过渡到“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教学。教师提问: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让学生明了其含义。利用幻灯片让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分析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让学生明了打到“孔家店”得必要性。但也要让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当时虽有其必要性但也文化极端行为,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精华去糟粕,运用一辩论赛“中西文化之争”来让学生明了,并加深认识。教师用十七大和十八大上关于对待传统文化的要求作为总结。用《诗经》中名篇《上邪》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比引入“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的学习。用胡适和陈独秀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有关新文学的内容。师生共同欣赏第一首白话诗胡适的《两只蝴蝶》,加深对新文学的了解,理解提倡新文学的作用。过渡:用幻灯片展示两个表格,让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的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5、影响的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但在内容的学习中已经逐渐突破。以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的话“(《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幻灯片展示材料,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其影响。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升华主题:一份《新青年》;一场新文化;一批新青年;一个新时代。三、课后系统1、作业巩固:《基础训练和课后题》2、课堂效果评估反馈:内容等次优良努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老师对本课程有研究。
备课认真;工作负责;注重课堂讨论,听取学生意见;
科学性(理论严谨、结构合理、信息准确);适用性(基本内容符合学习要求);先进性(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教学内容新)。
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对本课程运用自如。
讲解清楚,容易理解,课堂吸收比较多,注意交流和创新思维。课堂秩序好。
总评
3、课后活动:谈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将学生按值日表分成6个小组,每组的组长具体负责。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各组摆出自己的答案。)评测练习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包括:①辛亥革命后,先进分子要求寻找新的出路;②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③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④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近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批判儒家思想B.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3.陈独秀、李大钊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固”,主要是指()A.向封建史学发动进攻B.向封建文化思想发动攻击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D.向封建复古主义发动进攻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C.学习西方的文化运动D.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新青年》在上海创办B.《新青年》迁到北京C.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D.《狂人日记》的发表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提倡民主和科学B.“打倒孔家店”C.文学革命D.“以俄为师”7.新文化运动把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8.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其实质是()A.彻底批判封建主义B.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C.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D.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9.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作品是()A.《敬告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D.《狂人日记》10.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是()A.鲁迅B.胡适C.陈独秀D.李大钊11.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12.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是由于()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D.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李大钊材料二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吴虞材料三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鲁迅材料四“分明挂的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充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国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成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回答问题:(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2)“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其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3)上述四则材料在内容上有何特点?其负面作用什么?答案:1----5ABBDA6----10AADDB11---13CC13.(1)想)把孔孟儒学变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或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2)使整个民族缺乏民主,容易产生“阿Q式”的民族病态。(3)反对孔教(或反对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吸收不够,似有全盘否定之意。(或对传统文化具有偏激性或完全否定传统文化)效果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感觉学生有以下收获:突破了难点,掌握了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然也存在些许不足,如小组学习,存在个别学生游离小组之外的情况;同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还可以再作调整。有心——用心——精心,才能把课上得自己都觉得顺心。我相信,只要自己常怀对教学的满腔热忱,我的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升。观评记录听完老师《新文化运动》这堂课,本人有以下感受:1、本课的突出特点是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条款的关联性分析
- 车辆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 离婚后子女抚养协议
- 扶贫项目资金协议书
- 2025年03月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山东华宇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公开招聘(6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国家统计局鸡西调查队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市15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现代文一(学生版)
- 天津市蓟州等部分区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统计软件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变速自行车拆装图解
- 高龄孕产妇的孕期管理课件
- 学习课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T
- 湖南省对口招生考试医卫专业十年真题(2010-2019年)
- 用Excel求解运筹学中最大流问题详细操作示例
- 民航客舱服务艺术案例分析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优秀报告一等奖
- CET46大学英语四六级单词EXCEL版
- 2022年南通市特殊教育岗位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4857.7-2005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7部分:正弦定频振动试验方法
- GB/T 3051-2000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汞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