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湖路(新广从路-太平大道)桥梁设计说明_第1页
高湖路(新广从路-太平大道)桥梁设计说明_第2页
高湖路(新广从路-太平大道)桥梁设计说明_第3页
高湖路(新广从路-太平大道)桥梁设计说明_第4页
高湖路(新广从路-太平大道)桥梁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湖路(新广从路-太平大道)桥梁初步设计说明Q-C1-1-02第页共14页桥梁设计说明概述1.1项目概述从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面,处于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过渡地带,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流溪河从北往南纵贯从化中心城区,将从化中心城区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大片,包括城西传统城区、城北新区、河东综合区、研发产业区、城东居住区5个功能分区。从化森林覆盖率达68.3%,空气优良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流溪河地表水达到功能区划水质标准均为100%,是名副其实的广州“后花园”。高湖路是从化经济开发区太平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基础配套道路,规划为园区南北向主干道,解决片区交通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本项目是支持太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太平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高湖路北接大广高速、南联广州中新知识城,可以实现从化区与黄埔区道路及产业配套资源共享,为两区发展助力。高湖路位于从化经济开发区太平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园区内南北向的主干道。道路设计范围起点为凤凰城立交连接线与105国道交点,自北向南穿越产业园区,并与平中公路(S118)平交,终点位于从化高埔区界、北三环高速北侧。根据交通规划,本项目北接大广高速,南联广州中新知识城。高湖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规划红线宽度40m,道路全长约7.5km(含870m已建混凝土路段改造),含跨涌桥1座。经调查,工程范围内桥址处现状河涌在里程K40+290位置横穿广从路,现状水面宽9.4m,水深0.25m。既有广从路佛岗桥在这里跨过,桥梁结构形式为简支梁桥,桥梁总长10m,桥面宽30m,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梁,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一字桥台,基础为扩大基础。佛冈桥经过检测最终评定为B级。既有佛岗桥位于广从路新建跨线桥下方,没有行车要求,桥上无车载通过。广从路改造后,在既有桥梁两侧拓宽新建桥梁,作为掉头车道,桥梁跨径为1x14m预应力空心板,中心桩号为K40+290.5,。本次高湖路拓宽是在原拓宽新建的桥梁右侧再加宽6.5m。本分册设计范围内含1座小桥加宽,桥梁全长14m,桥梁仅在右幅加宽6.5m,中心里程桩号为K40+290.5。1.2设计依据1)《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20年)》2)《从化区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修编(2004-2020)》3)《广州市从化太平镇总体规划》4)《从化市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太平高技术产业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报批稿(2010-2020)6)《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2008~2030年)水文分析及水面线计算专题报告》(送审稿)1.3工程规模及工程内容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空心板,桥梁全长14m,桥宽6.5m,为人车通行的车行桥。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预制及吊装主梁、桥台、桩基础施工、桥面系施工、附属工程等。1.4设计分册本次初步设计内容含总体及道路、桥梁、排水、交通、绿化工程等专业。本次设计文件分册如下:第一册总体及道路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管线综合第四册排水及水利工程第五册给水工程第六册照明工程第七册电缆沟工程第八册电力隧道工程第九册绿化工程第十册桥梁工程本册图纸为第十册:桥梁工程。二、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2.1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2.2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行车速度:60km/h;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A;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取值。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位通航要求:无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措施等级:7度;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环境类别:I类;桥面铺装:采用双面层式沥青混凝土桥面,总厚度10cm。2.3主要材料预制空心板主梁C50混凝土桥墩、桥台、支座垫石、防撞墙C40混凝土搭板、人行道C35混凝土钻孔灌注桩C35混凝土(水下)承台素砼垫层C15混凝土伸缩缝CF50钢纤维混凝土水泥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号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2.3.1普通钢筋HPB300钢筋:fsd=fsd’=250MPa;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中HPB300类钢筋的规定。HRB400钢筋:fsd=fsd’=330MPa;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2.3.2预应力钢筋(1)预应力筋及锚具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s15.2,抗拉标准强度fpk=1860MPa,抗拉设计强度fpd=1260MPa,质量标准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预应力锚固体系采用成套定型系列锚具,质量标准应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0)。(2)预应力筋管道采用真空灌浆技术,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其质量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的规定。2.3.3钢材钢栏杆、预埋件钢板采用Q235B钢,其质量标准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和《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规定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支座预埋钢板采用Q235NH钢材,其性能应符合《耐候结构钢》(GB/T4171-2008)的规定。钢材焊接应采用符合要求的焊条或焊丝。2.3.4其它材料(1)伸缩缝采用TST弹塑体伸缩缝,伸缩量为40mm,其材料性能及安装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2)防水层:桥梁结构顶板或整体化层顶面涂装不小于1.5mm厚防水涂料,质量标准应符合《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3)支座:板式橡胶支座,质量标准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规定。三、工程建设条件3.1周围建(构)筑物本工程周边地势比较平坦,但桥梁位置周围有已建桥梁,施工前应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3.2地下管线和地上杆线桥梁工程范围内尚未探测到有地下管线,施工前应进行复探,若有地下管线及高压电塔等地上杆线,应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迁改和保护工作。3.3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3.3.1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太平镇区东部为丘陵、低山,中部为台地低丘,西部和南部为流溪河河漫滩,地势整体东高西低。工程区域内多丘陵地,大小山包较多,参差错落,于丘间洼地处分布有菜地、杂草地、农业林地及少量房屋建筑,地面标高一般为26.35~55.00m。2.水文拟建工程位于流溪河东侧,道路起点段跨越湖田河(流溪河支流),道路终点部分路段为金溪河(流溪河支流)河漫滩,且在道路终点段跨越金溪河。金溪河河宽7.00~13.00m,水深2.00~4.00m,堤岸标高为21.00m。3.气候场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镇域南部通过,全年气候温和,太阳辐射总量充足,多年平均辐射量105.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9.5℃-21.4℃,无霜期334天,年平均降雨量2270毫米。风向的季节性转换明显,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受冬季季风控制,偏北风频率大;5-8月受夏季季风控制,偏南风和偏北风频率基本相等。一年中,累年平均最大风向频率是东北偏北风,其次是西北偏北风,其次是西北偏北风、北风和东南风。3.3.2区域地质从化区处于华南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湘桂赣粤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粤中拗褶束(三级构造单元)偏北部。从化市位于粤北、粤东北—粤中拗陷(三级单元)的偏北部,为晚古生代至中三迭世的拗陷。印支运动使晚古生代地层发生过渡型褶皱,并发育了走向断裂。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还有东西向,两者常常联合在一起,形成“S”形弯曲。中、新生代以断陷盆地发育为特征,并追循深、大断裂带分布。中生代的岩浆活动频繁,以多次侵入和喷溢为特征,新生代则表现为偏基性的岩浆喷溢。本工程位于太平场凹陷盆地的东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区域构造属于加里东构造褶皱基底,控制场区的主要断裂为广从断裂和中新断裂。3.3.3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根据周边临近工程钻探资料,场区覆盖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l)、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残积层(Qel),揭露基岩为下第三系始新统宝月组(E2by)砂砾岩、断层(F)碎裂岩和燕山三期(γ52(3))花岗岩。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根据周边临近工程钻探资料,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含水量较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的补给,其动态受季节降雨影响。(2)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粉砂层以及上更新统冲积层中、粗砂层、含卵石砾砂层及卵石层中,砂层透水性良好,在砂层分布地段含丰富孔隙水。该含水层大部分为潜水,仅局部为承压水。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上游地下水的侧向补给。(3)孔隙裂隙承压水:基岩强~中风化带孔隙裂隙发育,含孔隙裂隙承压水,但含水量一般不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砂层孔隙水的越流补给。场地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0.00~4.90m。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为1.00~2.00m。场地临近河流,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2、水、土腐蚀性(1)地下水、河水的腐蚀性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在环境Ⅱ中均具有微腐蚀性,在强透水层中一般具弱~中等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具微腐蚀性;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金溪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土的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在环境=2\*ROMANII中和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在强透水层中一般具弱~微透水性。3.3.4岩土工程评价(一)场地稳定性评价1、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的稳定性主要受区域性断裂广从断裂控制。该断裂至今仍有活动,但活动强度不大,主要以温泉形式释放能量,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2、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来看,广州地区属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中部,具有“外带强,内带弱”的特征,有史以来记载的最大地震震级为4.75~5.00级,多属中小型有感地震,无大于6级的灾害性强震记载。3、场区位于从化市太平镇,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二)地震效应1、场区大部分地段软弱土层不甚发育,应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而山间洼地部分软土较发育以及断裂破碎带地段,应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2、场地土的类型为软弱土~中硬土,应属=2\*ROMANII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3、场区揭露有第四系饱和、松散的粉砂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无需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三)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1)滑坡:因场区地处丘陵地带,地势高低起伏,有山间洼地,有高高低低丘陵分布。场区残积土和风化岩土层厚度较大,遇水易软化、崩解,特别在雨季潜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2)危岩、崩塌:本工程部分场地位于花岗岩地区,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偶见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发育,可呈群体出现,形成“孤石堆”,大小不一,多呈中~微风化状,致密坚硬。建议设计和施工中应预以重视,对危岩、岩堆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先对其进行清除,确认安全后再行施工。2、特殊性岩土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孤石。(四)地基土评价1、人工填土层结构疏松,承载力低,工程性质差。2、全新统冲积层之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呈流塑状,属高压缩性软弱土层,承载力低,工程性质极差;=2\*GB3②2粉砂层呈饱和、松散状,承载力低,工程性质差。3、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之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中、粗砂层呈稍密状,具有一定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粉质粘土层呈硬塑状,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较好;含卵石砾砂层、卵石层呈稍密状,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较好。4、残积层之砂质粘土呈可塑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砂质粘土层呈硬塑状,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较好;但需注意其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5、全风化岩、土柱状强风化岩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好。6、碎块状强风化岩,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7、中风化岩岩质较硬,工程性质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8、微风化岩岩质坚硬,强度高,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类。(五)路基干湿类型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路基平衡湿度状况可依据路基的湿度来源来确定。由于本工程场区地下水及地表长期积水的水位高,路基工作区均处于地下水毛细润湿影响范围内,路基平衡湿度由地下水或地表水长期积水的水位升降所控制,路基湿度状态可定为潮湿类路基。(六)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场地砂层较发育,而且邻近金溪河,地下水丰富以及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基坑开挖影响:受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基坑开挖时容易产生涌水、渗水、坑壁滑塌以及基底土层软化等情况,因此基坑设计施工过程中需做好防排水措施。2、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详见相应章节。另外,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埋设在水位以下的建构筑物具有付托作用。因此埋设在水位以下的建构筑物除了要做好防腐措施外,还应做好抗浮措施。3、对桩基施工影响:场地地下水位高,上部土层软弱,桩基施工时桩孔内存在水头差,容易导致塌孔、埋钻等事故;另外场地下伏砂砾岩、碎裂岩、花岗岩,受水浸泡容易软化,桩基施工时应及时浇灌混凝土,避免桩底岩土层受水浸泡导致承载力降低。四、桥梁工程设计4.1总体设计(1)设计原则桥梁方案选择以交通功能为使用目的,以结构、材料、施工技术条件等为基本条件,并结合环境因素,对桥跨结构和墩台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良好的立体形象,创造出融合周围环境的尽可能完美的桥梁形体。桥型的选择遵循的总体原则一般为: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总体建设方针。遵循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城市规划及相关行业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兼顾考虑国内施工企业普遍水平的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有利于标准化、机械化施工;有利于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有利于日后桥梁管理养护维修。结构设计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并采取必要措施提高耐久性。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的原则,通过桥梁造型、色彩来营造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的意境。环保原则要求:桥梁的建造要尽量减少对其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墩的布置,在充分满足规划要求后,要尽量减小对航道、河堤、道路等的影响。总之,“安全、适用、先进、优美、经济、高效”为本桥设计的总设计原则,并以此指导整个设计。(2)总体设计1.桥梁平面、纵面和横断面布置均服从道路总体设计要求。2.桥跨布置影响桥梁布置的最关键因素是所跨越的河涌断面、水利要求,梁体最低标高根据防洪要求确定,桥梁长度和跨径根据河涌断面确定,桥梁长度取决于河涌顶宽、及其泄水区域和桥台填土高度等;桥梁跨径结合河涌顶宽和主槽宽确定,墩柱布置避开河涌主槽,桥台应布置在河涌泄水区域以外。本桥上跨湖田河涌,现状已有2幅旧桥,以及新建左右2幅加宽桥梁,新建左右2幅加宽桥梁采用14m跨预应力空心板桥。本次设计在原右幅已加宽桥梁外侧再新建6.5m宽桥梁,为保持外观上与既有桥梁一致,跨径同右幅已建加宽桥,为14m跨径空心板桥。本桥位于105国道上,上跨湖田河,为人车通行的车行桥。桥梁中心里程为K40+290.5,桥梁全长14m。桥梁平面位于直线上,桥轴线沿河涌方向,桥梁中心线与桥轴线夹角为90°。3.横断面布置桥梁标准宽度:桥梁结构在既有右幅桥外侧进行加宽设计,加宽宽度6.5m。加宽后,右幅桥面横向布置为:13.45m(原有旧桥)+13.5m(右幅已加宽桥)+6.5m(右幅新建加宽桥)=33.45m。右幅已加宽桥与右幅新建加宽桥之间设置4cm纵向伸缩缝。(3)结构选型桥型布置及结构选型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效果、美观要求、施工方案、施工周期以及工程总投资。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已建桥梁为14m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因此本次设计可选择同等跨径的预制空心板或现浇钢筋砼板梁桥。4.2上部结构设计4.2.1上部结构方案一桥梁右幅加宽,加宽桥宽6.5m。桥梁全长14m,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跨径为单跨14m。桥台顶设置板式橡胶支座。桥梁断面形式如下图:图4.1方案一断面图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砼预制空心板,梁长14m。全桥由3片中板和2片边板组成,板间距1.25m;板高0.8m,板宽1.24m,边板翼板宽度根据排梁情况确定;腹板厚度:边板翼板侧为24~35cm,边板内侧腹板和中板腹板为16(均)~27cm。板间横向设置企口棱形混凝土铰构造和桥面现浇层,现浇层厚度0.15m。桥面竖曲线和横向路拱通过设置墩台纵横坡、控制墩台标高和支座垫石标高形成。4.2.2上部结构方案二上部结构采用14m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两侧悬臂翼缘板长1.0m。板高0.7m,高跨比1/20。通过整体旋转箱梁形成横坡。桥梁断面形式如下图:图4.2方案二断面图表4.1桥梁上部结构方案比较表项次项目方案一方案二1上部结构形式预制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现浇钢筋砼现浇板2结构特点结构简单,工艺较成熟,梁高稍高,易于满足水利要求。整体性好,工艺成熟,梁高小,易于满足水利要求。3施工特点预制吊装,施工工期短施工期间对防洪排涝影响小支架现浇,施工工期稍长施工期间对防洪排涝影响稍大4景观效果良好良好5行车条件较好较好6相对造价稍高稍低综合上表各项比较结果,方案二梁高保持与原桥一致,不压缩行洪断面,造价稍低。所以推荐采用方案二,即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砼空心板方案。4.3下部结构设计(1)桥台桥台采用薄壁式桥台,桥台与主梁采取设置支座方式。桥台后设置搭板,搭板纵向长10m,宽度与桥面行车道的宽度相同,厚0.35m。在搭板与台背之间布设锚栓。采用水泥稳定石屑层铺筑搭板段路基,厚度为30cm,以下采用夯实中粗砂。(2)桩基桥梁桩基成孔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桩基直径1.2m,单桩承载力分别为3000kN。桩基类型根据地质资料确定。4.4附属结构4.4.1伸缩缝根据工程场区气温,结合桥梁分跨情况,在梁端与桥台背墙之间的桥面设置横向的伸缩缝,伸缩缝与桥面连接须牢固。在设置伸缩缝处,桥梁护栏、桥面铺装、人行道板、栏杆等均要断开。伸缩缝在护栏底部应设置异型转角块,沿护栏内侧弯起。桥梁纵向在新旧桥之间设置40mm纵向伸缩缝。本工程纵横向伸缩缝均采用TST弹塑体伸缩缝,伸缩量为40mm。4.4.2桥面防水及铺装在桥面铺装与结构顶面之间需设置桥面防水层,采用1.5mm聚氨酯防水涂料,涂料性能应满足《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的要求。对于预制空心板,防水层直接铺设在整体化层之上。桥面铺装采用4+6cm沥青设置。上面层:4cm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沥青砼技术指标与道路工程路面结构的沥青材料技术指标相同。4.4.3排水构造桥面排水采用侧入式进水格栅,人行道侧墙内设集水槽,排水管沿梁侧壁及桥台往下接入地面排水系统。排水管采用UPVC管材。4.4.4支座预制结构支座均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支座的设计承载力详见相关图纸,以便日后更换支座时用。支座调平钢板采用耐候钢。4.4.5人行道及栏杆桥上根据总体规划设置3.0m宽人行道,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间通过抬高侧石作为防撞措施。人行道铺装同地面道路,采用彩色人行道透水砖。栏杆均采用镀锌钢管栏杆。栏杆高度、厚度、立柱间距等按设计要求,栏杆的颜色由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厂家共同商定。五、桥梁耐久性设计5.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本工程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桥梁所处环境条件为I类环境。5.1.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1)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①、本工程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使用环境为Ⅰ-B环境。混凝土强度等级、水胶比必须满足I类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②、混凝土28d龄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值小于7*10-12m2/s,其试验检测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1-2006),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0.08%(水溶值)。③、混凝土结构保护层要求: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第9.1.1条规定。④、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不得大于0.2mm。⑤、混凝土采用非碱活性集料,混凝土配制应选用优质水泥和级配良好的优质骨料。水泥及骨料品质应符合交通部部颁标准的规定及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要严格控制骨料及拌和水的氯离子含量,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25mm。⑥、桥面设置纵横坡,通过纵横坡实现桥面水有组织排放。⑦、桥面铺装层与桥面结构之间设置防水层。⑧、桥梁上部结构处于I类环境,要求业主和运营管理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维修与检测,确保结构安全。(2)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控制裂缝和提高耐久性,施工中所用的混凝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和以下要求。①、水泥本工程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②、粉煤灰、磨细矿粉等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和磨细矿粉是配置耐久性混凝土的重要组分,配置耐久性混凝土应适当掺加矿物掺合料,掺合料材质及用量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等规范要求。③、骨料骨料应洁净、质地坚硬(压碎指标不大于14%,吸水率不大于2%)、级配合格(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7%)、粒径形状好。粗骨料堆积密度大于1450Kg/m3,即空隙率不超过43%,C40及以上混凝土所选粗骨料压碎值不大于10%,吸水率不大于2%,不得采用有潜在活性物质的粗骨料。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粗细骨料组成应按连续密实级配要求,确定组成比例,以单位体积容重最大、空隙率最小、混凝土和易性最好为目标。细集料应为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不得采用海砂。骨料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等规范要求。④、水拌合用水必须符合《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02-2011)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要求。⑤、外加剂所选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产品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及相关标准。选定外加剂前,必须与所用水泥进行化学成分和剂量适应性检验。化学成分不适应,不得使用;应通过不同减水剂掺量与混凝土减水率试验曲线找出该减水剂的最佳掺量;如果采用复合型外加剂,在满足减水率和工作性能的同时,还应满足缓凝时间、塌落度损失等多项指标要求,建议选用高性能减水剂。任何提高早强的措施都不利于后期强度和耐久性,建议不掺加早强剂。不得采用含有氯盐的防冻剂和其他外加剂。⑥、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胶凝材料用量和28天抗压强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硅酸盐水泥用量,但不得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要求施工前应对拟采用的配合比进行试件检验(要求与现场同环境),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⑦、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和密实性应高于构件本身混凝土,宜采用水灰比小于0.4的砂浆、豆石混凝土。⑧、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不得伸入保护层内。(3)构造要求①、梁体表面与桥面铺装之间设置性能可靠的防水层。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垫块的设置、数量及牢固程度应能够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③、伸缩装置两端与主梁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受力比较复杂,除按照最优配合比设计外,还应使用膨胀剂和掺入聚丙烯纤维等增韧材料,使用膨胀剂前应检验其与水泥和其它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④、结构的连接缝位置避开不利的环境作用部分。⑤、混凝土保护层尺寸允许偏差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要求执行。⑥、构件拆模后,其表面不得留有铁件,因设计要求设置的金属预埋件其裸露面必须进行防腐蚀处理。六、桥梁抗震设计桥梁所在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桥梁,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需满足《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的要求。为防止或减轻震害,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加强抗震措施:(1)采取加密箍筋的方式加强柱顶和桩顶的抗剪能力。(2)上部结构加强防止落梁的措施;同时在桩基与桥台、桩基-承台-墩柱等各连接部位均加强配筋,确保构件的整体性和延性。七、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施工过程应全面仔细阅读整套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本章节内容仅概括说明施工方案及重点注意事项,施工时除按图纸及本说明要求执行外,还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以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的相应条款执行。施工方案桩基础采用钻(冲)孔、旋挖成孔灌注桩。桥台采用钢模搭支架分段施工。上部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施工,下部结构采用现浇方式施工。整体施工顺序:道路软基处理→桩基→承台→桥台→上部结构吊装、浇筑现浇层→附属结构。(上部结构梁体在下部结构施工时平行预制)。当采用围堰施工时,建议避开河流的主汛期。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并应满足堰身强度和稳定的要求。堰内平面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旧桥拆除可在加宽主梁吊装完成后桥面铺装前进行,先将栏杆拆除,再进行人行道板拆除,最后将人行道基座拆除。人行道拆除时应以人工凿除为主配合小型机械,避免使用大型机械以免对桥梁产生较大的震动。拆除后的人行道应在其上加铺11cm厚沥青路面并与新桥之间设置4cm宽纵向伸缩缝。桩基及承台施工时,应对既有桥台进行保护,桩基施工前采用钢板桩对旧桥桥台前面及侧面进行支护围挡,以确保旧桥桥台及台后填土稳定。桩基施工应避免使用对桥台产生较大震动的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全面仔细阅读、理解并核对设计图纸及相关基础资料,熟悉各构件尺寸及相互关系,如有疑问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根据设计图纸对所有上下部结构构件进行预放样,若发现错误、相互矛盾、或与实际存在差异的情况,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查明原因及采取措施。复核控制点坐标,包括桩位坐标、墩中心坐标、桥面板边线控制点坐标等。注意某些桥墩设置的偏心值。复核控制点标高,包括桩顶标高、承台顶面标高、柱顶标高、桥台顶标高、垫石顶标高、桥面标高等。注意双线会合位置、与相邻标段相接位置、新旧桥衔接位置等位置标高。复测既有桥梁的梁面标高及横坡,知会设计单位,以便及时调整桥台及支承垫石的标高,确保新旧工程的桥面接顺。对新建结构上跨或下穿既有设施的净空、上下层新建结构之间的净空等空间关系进行复核。对特殊的施工方案如旧桥拆除、高支架、深基坑、新的施工工艺等需进行专项评审后方可实施。对跨越重要设施、线路(航道、铁路、河涌)等施工方案需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对影响工程建设的管线,需与所属单位沟通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线迁移或保护方案。开工前,应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制定安全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本工程毗邻既有桥梁、河涌,施工单位应尤其重视其施工安全。下部结构桩基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前应先按管线迁移方案,综合协调施工顺序,妥善安置现有管线,复测纵、横间距以及跨度、坐标,确保桩位准确无误。由于拆迁等问题未全部完成地质钻探的,待场地围闭许可后,应先进行地质钻探,以确定设计桩长。当地面道路需进行地基处理时,桥梁桩基施工必须在桥下或桥头影响范围内地的道路地基处理完成并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在实施管线迁移或保护后,桩基钻孔前仍应探明桩孔深度范围是否有其它地下管线,人工探桩深度不小于3m。遇到地下管线时应将管线情况(管线性质、管径、管材、走向、埋深等)以书面形式,经监理确认后,知会设计单位进行调整。同一承台、同一联结构全部桩基均探孔完成,确认在承台范围内无地下管线方可开钻。桩基终孔要求:①第一根桩:必须有六个部门(业主、监理、质监、地质、设计、施工)人员在场根据现场桩基记录方可确定终孔;②其它桩:由监理参照第一根桩的终孔原则,结合本桩地质资料和现场实际桩基记录方可终孔,若有出入,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到现场协商解决。在可能发生塌孔的不良地质段,应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好充足的应急材料和设备,如钢护筒、砂包、土袋、注浆材料和注浆设备等。承台承台土方开挖可采用挡土板加放坡支护,尽量留出地面道路宽度作为施工便道。水中承台土方开挖可采用钢板桩支护。承台回填料可采用中粗砂、水泥石屑或砂性土,不得采用建筑垃圾、杂填土等,做到随填随夯。由于承台普遍较长,施工时应分段浇注,承台浇注应采取降低砼水化热的措施,减少砼结构的收缩裂缝。在河涌堤岸开挖承台时,应注意涌水对开挖的影响,并确保既有堤岸的稳定性。桥台和支座桥墩、桥台顶面设置支座垫石,由于支座垫石与支座配套,施工支座垫石前应预先完成支座产品采购,将支座实际尺寸与设计文件对应核实,如有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调整支座垫石平面尺寸和高度。支座限位挡块空隙宽度必须绝对保证其设计要求数值。浇筑桥台时,注意预埋垫石、挡块的钢筋,以及用于固定支座的钢板或螺栓。在架设桥梁上部结构时,尽可能使墩台、盖梁对称受力,并严格防止对墩台、盖梁的意外撞击及架梁机械和梁体给予桥墩的冲击。应随时进行各已施工构件的位移观测,确保结构安全。台后填土夯实要求:分层厚度200mm,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5%;为减小水平土压力,不得用大型机械推土筑高和填压的方法。台背填土先填所需高度的一半,待上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完成余下填土。上部结构现浇钢筋砼板梁(1)支架设置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采取措施减少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必要时对地基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5.4.2条要求进行预压:预压荷载宜为支架承受全部荷载的1.05~1.10倍,预压荷载的分布应模拟需承受的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2)混凝土浇注a.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支架全面检查;当采用预压措施后,支架将有回弹现象,应注意钢筋、预埋件等位置要准确,定位要牢固。b.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两次浇筑的接缝及纵向施工缝,均应严格按照施工缝处理。c.箱梁纵向浇筑顺序,宜由支撑端及跨中开始向墩台方向浇筑,横向应从外侧悬臂板向梁中线浇筑。d.混凝土浇筑时应使主梁顶板顶面标高满足考虑预拱度之后的要求,粗糙度应为0.5~1mm,平整度应小于或等于1.67mm/m,以利于防水层铺设。(3)混凝土浇筑后应注意初期养护工作,以防混凝土的不均匀收缩而形成表面开裂。待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95%以上,方能拆架,应注意拆架顺序的对称性。钢筋工艺钢筋接长时应避开钢筋应力较大处,并严格按规范接头错开布置。凡因施工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满足规定的焊接长度和质量。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发生干扰时,首先保证预应力管道的位置正确,适当调整普通钢筋;当普通构造钢筋与骨架钢筋相碰时,首先保证骨架钢筋位置准确,适当调整其它钢筋。钢筋连接方式,除图中注明采用焊接连接以外,其它钢筋宜采用焊接连接或机械连接,当钢筋直径不大于25mm,且施工或构造条件困难时,可采用绑扎连接。附属结构桥梁护栏桥梁护栏的施工应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的有关规定。桥梁护栏应在梁体支架拆除后施工;应采用定型钢模板,以保证成型圆顺,不得随意改变桥梁护栏迎撞面的截面形状。桥梁护栏施工时注意伸缩缝处缝宽按设计图纸设计的宽度设置,并预留伸缩缝槽口。在断缝或伸缩缝处,应填满橡胶或沥青胶泥等弹性、不透水的材料,不应有松散的砂浆。桥梁护栏保证浇筑质量完好、尺寸准确、表面平整、线条圆顺。混凝土浇筑前应查阅排水、照明、交通、监控、隔音屏等相关图纸,按要求预埋有关构件。桥面防水及桥面铺装桥面防水施工前应复测桥梁结构顶面标高,如与设计不符,应通知设计、监理、业主等相关单位,商定处理办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防水层应避免车辆碾压,防水层施工完毕至摊铺沥青混凝土之间的时间差应不大于15天。防水层上桥面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应低于防水涂料的耐热度,桥面铺装施工前应清除结合面上的浮皮、油污并用水冲洗干净。沥青路面应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有关规定施工和验收。伸缩缝伸缩缝装置应在上部主体结构施工(现浇或预制)前采购,以核查梁端伸缩缝槽口的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可及时调整,避免后凿结构。需安装伸缩缝的位置,上部结构梁端和搭板端按要求预留槽口,并设置好预埋件。伸缩缝安装时按实际温度调整其间隙,在厂家指导下安装。安装前必须清除伸缩缝空隙处的所有杂物及垃圾,绝对保证缝宽数值。伸缩装置两侧预留槽混凝土强度在未满足设计要求前不得开放交通。预埋件施工时应注意有关预埋件的埋置,如桥梁护栏、伸缩缝、排水管、泄水管、照明、交通等设施的预埋件。人行道及栏杆由于桥上人行道架空设计,桥上人行道面与桥外人行道面存在高差,应在桥头5~10m范围采用坡度过渡,人行道侧石及栏杆基座均按变高设置。施工期间防洪措施为了尽量降低工程影响,提出以下几点防治与补救措施:施工期间,桥墩与河岸间流速有所增加,同时考虑到桥墩距离堤防较近,施工期间施工栈桥布置以及往来材料、设备运输可能危及堤防的稳定,因此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施工期应尽量避开洪水期,桥梁下部结构特别是邻近堤防的桥墩基础桩的施工期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期,确保工程河段安全度汛,减少施工设备对行洪造成的影响。施工余泥和废料不能倾倒在河床内。施工期间不得向河道内倾倒余泥废料。施工完成后,施工围堰、弃渣应及时、妥善、彻底清理,以恢复主河槽原有地貌。完工后对工程区域附近河床要进行清理,在施工水域进行硬式扫床,以免对行洪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注意项目区附近河道堤防和岸坡的维护和观测,遇到险情应及时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汛期积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安全渡汛工作。工程施工期的弃物、堆放物、工人生活排放水等可能会对河水造成污染,应对这些弃物、堆放物和生活排放水等进行有效管理,施工和生活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方可按规定排放。八、安全生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本工程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主要为桥梁承台等基础施工的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桥梁墩、台等部位施工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