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风的形成;大气环流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教学内容:风的形成;大气环流二、 学习目标1、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方向。2、 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三、重难点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在上这节课以前我们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的思路,由于地表的冷热差异一大气的上升运动一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一大气的水平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我们把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形成了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一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1000 才* 1002 I 10041005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一一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但风一旦形成必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呢?S图1地转偏向力规律:(1)永远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2)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地转偏向力越大;物体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地转偏向力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对气流、洋流、河流等都会产生影响。例如,在北半球,无论是在广袤的平原上还是浩瀚的大海上出现的龙卷风,它们的旋转方向大多是逆时针的;河流由南向北流动时,河流东岸受冲刷较厉害,形成东岸地势陡峭、西岸地势平坦的自然景观;火车由南向北快速行驶时,右侧轨道上所受到的压力相对左侧大些。此外,在发射远程导弹、航海等方面也要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风向(重点)a、高空风 f1000t 1002f*、...1004T 1005结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一一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但这种风只存在于高空,因为在近地面,风向还会受到另一个力的影响,就是摩擦力的影响。在三个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变化呢?b、近地面风10001000结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一一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知识点二:大气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 大气环流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 大气环流的意义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3、 大气环流规律(重点)a、三圈环流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在一些假设的前提下来研究大气的运动情况。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b、单圈环流单圈环流是我们在以上三个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如果去掉地球不自转这个假设条件,那么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现在的假设条件有两个: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低捕环蒲畀1纬环流低捕环蒲畀1纬环流中纬M流总结: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组成。三圈环流形成了6个风带和7个气压带。它们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为了让同学更进一步的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我们看下面这个变式图。三圈环流在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我们都知道,地球不断的自转和公转。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所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地球公转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上我们分析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一月份■7.IJ1川#1碧WE(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一月份■7.IJ1川#1碧WE髭在志洋卜误昭下女.井曲蚩怵七月份(1)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2) 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3) 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一气流下沉一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4) 由于冬季欧亚大陆增温快一气流上升一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以北半球为例:时间温度差异气压差异被切断的气压带陆地上太平洋大西洋七月陆〉海陆〈海副热带高压带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一月陆〈海陆〉海副极地低压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这些高压和低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又把它们叫做大气活动中心。(三)季风环流(重点)1、 季风概念大范围的盛行风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明显变化。2、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因为东亚背靠着世界上
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对着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3、形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会形成季风。比较项目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风风向西南季风东南季风性质暖湿湿热源地太平洋印度洋强弱(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冬季风风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性质干冷干暖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强弱(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课堂总结:【典型例题】例1.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⑴该图为―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其中A为(气压名称),B为(高或低气压。)⑵此季节,(气压带)被切断。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B、 图中A实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C、 图中B的位置处于一年中较偏北的位置上D、 此时南亚吹西南季风,东亚地区高温多雨。⑷大约半年后,A所在大陆上形成(气压名称),该气压切断的气压带是(气压带)。在该气压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吹(气流性质)的风(风向)。⑸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原因是。解析:七,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印度低压;B;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压,寒冷,西北;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明显。例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根据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 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2) 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解析(1)甲地气压梯度大等压线密集;(2)见图讲解例3.A、B、C、D分别表示气压带或风带,请结合图中信息(图中箭头表示风带)判断A、B、C、D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图中填写名称。图一 图二(1) 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 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A、 B、C、D、。解析(1)冬 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从图上看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证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北半球是夏季。(2)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北半球各风带实际风向:极地东风带一东北风,盛行西风带一西南风,东北信风带一东北风;南半球各风带实际风向:极地东风带一东南风,盛行西风带一西北风,东北信风带一东南风。【模拟试题】、单项选择题。1、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B、 各环流的位置是常年不动的C、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D、 大气环流又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2、 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是在下列哪个日期()A、3月21日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3、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4、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的一支偏转为()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5、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压控制下,气温都很高B、 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C、 所有气压带都是由冷热不均形成的D、 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容易成云致雨6、 假设地球不动,地表性质均一,那么大气运动的形式为()A、三圈环流 B、低纬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7、6月份在北半球,12月份在南半球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C、极地高压带 D、赤道低压带
8、 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四周的盛行风为( )A、逆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C、逆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9、 下列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 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C、 中纬地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不利于成云致雨D、 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共4个高气压带4个低气压带 B、低气压带均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性质是炎热干燥的 D、全球有三个风带、双项选择题。11、 当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时()A、我国东北盛行东南季风C、亚洲低压最为突出12、 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13、 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气压带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14、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因素是()B、亚洲大陆形成蒙古高压DB、亚洲大陆形成蒙古高压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B、地球自转偏向力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B、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B、台风C、洋流DC、洋流15、关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基本上是断块状B、 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被海洋上的热低压切断C、 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D、 北半球基本上是条带状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 解析: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个部分,各环流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变化。闭合环流是以不考虑大气运动中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为前提的,是不存在的。答案:C2、 解析: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每年的12月22日,气压带、风带也随之移到最南的位置,从这里开始,气压带、风带又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答案:D3、 答案:C4、 解析: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所以这支气流在南半球偏转为东南风。答案:A5、 答案:D6、 解析:假设地球不动,风向不会偏转,不会形成三圈环流;若无海陆差异,不会形成季风环流,地球低纬与高纬间仍存在热力差异,因此,大气运动形式为热力环流。答案:C7、 解析:地球上的气压带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南北移动。能够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气压带只有赤道低压带。答案:D8、 解析:由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的风为极地东风,在南半球向左偏,围绕南极洲大陆呈逆时针方向。答案:A9、 解析: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由于热力原因形成冷高压外,还有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如副热带高压。答案:D10、 解析:全球共7个气压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6个风带。气压带的形成,有的是热力因素,有的是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答案:C二、 双项选择题11、 解析: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是7月初。答案:AC12、 解析: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用土地流转合同样本
- 公司顾问聘用合同样本
- app定制采购合同样本
- 2025建筑工程分包合同范本下载合同
- 写物业收费合同标准文本
- 供求合同样本
- 供水工程合同标准文本
- 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样本
- 归纳总结教学经验计划
- 农村土屋出售合同样本
- MCGS网络版访问指导书
- 拉拔知识学习
- 活动一除旧布新大行动(课件)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四章
- 红色文化的概念界定
- 卧床患者四肢关节功能锻炼(优化版)课件
- 遵守法律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课件
- 2023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语文第八单元《世界之初》大单元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试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及答案
- 悬索桥施工技术图文并茂详解
- 2023压力容器设计审核人员考试题库-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