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作用在机构上的力及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方法和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方法;◆能对几种最常见的运动副中的摩擦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能确定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机构自锁的条件。本章教学目的第九章平面机构力分析与机械的效率◆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运动副中的摩擦◆不考虑摩擦和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机构的效率和自锁本章教学内容本章重点: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及质量代换法图解法作平面动态静力分析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现象机构的自锁条件§9-1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1.按作用在机械系统的内外分:1)
外力:如原动力、生产阻力、介质阻力和重力;2)内力:运动副中的反力(也包括运动副中的摩擦力)2、按作功的正负分:1)驱动力:驱使机械产生运动的力。其特征是该力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同或成锐角,所作的功为正功,称驱动功或输入功。2)阻抗力:阻止机械产生运动的力。其特征是该力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反或成钝角,所作的功为负值。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续)阻抗力又可分为有益阻力和有害阻力。(1)有益阻力:是指为了完成有益工作必须克服的生产阻力,故也称有效阻力。(2)有害阻力:是指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所受到的非生产无用阻力,如有害摩擦力、介质阻力等。注意摩擦力和重力既可作为作正功的驱动力,也可成为作负功的阻力。有效功(输出功):克服有效阻力所作的功。损耗功(输出功):克服有害阻力所作的功。二、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1.机构力分析的任务1)确定运动副中的反力(运动副两元素接触处彼此的作用力);2)确定为了使机构原动件按给定规律运动时需加于机械上的平衡力。2.机构力分析的方法1)对于低速度机械:采用静力分析方法;2)对于高速及重型机械:一般采用动态静力分析法。§9-2构件惯性力的确定一、一般力学方法1.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构件BC上的惯性力系可简化为:加在质心S上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MI。可以用总惯性力PI’来代替PI和MI,PI’=PI,作用线由质心S
偏移2.作平面移动的构件变速运动:等速运动:PI=0,MI=0
一、一般力学方法(续)1)绕通过质心的定轴转动的构件3.绕定轴转动的构件2)绕不通过质心的定轴转动,等速转动:PI=0,MI=0;变速运动:只有惯性力偶等速转动:产生离心惯性力变速转动:可以用总惯性力PI’来代替PI和MI
,PI’=PI,作用线由质心S
偏移lh二、质量代换法1.质量代换法按一定条件,把构件的质量假想地用集中于某几个选定的点上的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2.代换点和代换质量代换点:上述的选定点。代换质量:集中于代换点上的假想质量。二、质量代换法(续)2)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3)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以原构件的质心为坐标原点时,应满足:3.质量代换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二、质量代换法(续)用集中在通过构件质心S的直线上的B、K两点的代换质量mB和mK来代换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的质量的代换法。4.两个代换质量的代换法5.静代换和动代换1)动代换:要求同时满足三个代换条件的代换方法。二、质量代换法(续)2)静代换:在一般工程计算中,为方便计算而进行的仅满足前两个代换条件的质量代换方法。取通过构件质心S的直线上的两点B、C为代换点,有:B及C可同时任意选择,为工程计算提供了方便和条件;代换前后转动惯量Js有误差,将产生惯性力偶矩的误差:§9–3运动副中的摩擦一、研究摩擦的目的1.摩擦对机器的不利影响1)造成机器运转时的动力浪费机械效率
2)使运动副元素受到磨损零件的强度、机器的精度和工作可靠性机器的使用寿命3)使运动副元素发热膨胀导致运动副咬紧卡死机器运转不灵活;4)使机器的润滑情况恶化机器的磨损机器毁坏。2.摩擦的有用的方面:一、研究摩擦的目的(续)有不少机器,是利用摩擦来工作的。如带传动、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等。二、移动副中的摩擦-21.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F21=fN21当外载一定时,运动副两元素间法向反力的大小与运动副两元素的几何形状有关:1)两构件沿单一平面接触
N21=-QF21=fN21=fQ2)两构件沿一槽形角为2q
的槽面接触N21sinq=-Q二、移动副中的摩擦(续)-23)两构件沿圆柱面接触N21是沿整个接触面各处反力的总和。整个接触面各处法向反力在铅垂方向的分力的总和等于外载荷Q。取N21=kQ(k≈1~1.57)ƒv------当量擦系数4)标准式不论两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如何,两元素间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均可用通式:来计算。
二、移动副中的摩擦(续)-25)槽面接触效应当运动副两元素为槽面或圆柱面接触时,均有ƒv>ƒ
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沿槽面或圆柱面接触的运动副两元素之间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平面接触运动副元素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2.移动副中总反力的确定1)总反力和摩擦角总反力R21:法向反力N21和摩擦力F21的合力。摩擦角:总反力和法向反力之间的夹角。2)总反力的方向二、移动副中的摩擦(续)-2R21与移动副两元素接触面的公法线偏斜一摩擦角;R21与公法线偏斜的方向与构件1相对于构件2的相对速度方向v12的方向相反3.斜面滑块驱动力的确定1)求使滑块1沿斜面2等速上行时所需的水平驱动力P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正行程)
如果,P’为负值,成为驱动力的一部分,作用为促使滑块1沿斜面等速下滑。二、移动副中的摩擦(续)2)求保持滑块1沿斜面2等速下滑所需的水平力P’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注意当滑块1下滑时,Q为驱动力,P’为阻抗力,其作用为阻止滑块1加速下滑。(反行程)将螺纹沿中径d2圆柱面展开,其螺纹将展成为一个斜面,该斜面的升角a等于螺旋在其中径d2上的螺纹升角。三、螺旋副中的摩擦l--导程,z--螺纹头数,p--螺距1.矩形螺纹螺旋副中的摩擦1)矩形螺纹螺旋副的简化螺旋副可以化为斜面机构进行力分析。三、螺旋副中的摩擦(续)2)拧紧和放松力矩拧紧:螺母在力矩M作用下逆着Q力等速向上运动,相当于在滑块2上加一水平力P,使滑块2沿着斜面等速向上滑动。放松:螺母顺着Q力的方向等速向下运动,相当于滑块2沿着斜面等速向下滑。矩形螺纹:三角形螺纹:三、螺旋副中的摩擦(续)2.三角形螺纹螺旋副中的摩擦
1)三角形螺纹与矩形螺纹的异同点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不同在轴向载荷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者在运动副元素间的法向反力不同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不同。螺母和螺旋的相对运动关系完全相同两者受力分析的方法一致。2)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3)拧紧和放松力矩三、螺旋副中的摩擦(续)三角形螺纹宜用于联接紧固;矩形螺纹宜用于传递动力。1.轴颈摩擦四、转动副中的摩擦用总反力R21来表示N21及F21四、转动副中的摩擦(续)1)摩擦力矩和摩擦圆摩擦力F21对轴颈形成的摩擦力矩摩擦圆:以为半径所作的圆。由①②①由力平衡条件②四、转动副中的摩擦(续)2)转动副中总反力R21的确定(1)根据力平衡条件,R21Q(2)总反力R21必切于摩擦圆。(3)总反力R21对轴颈轴心O之矩的方向必与轴颈1相对于轴承2的角速度w12的方向相反。注意
R21是构件2作用到构件1上的力,是构件1所受的力。w12是构件1相对于构件2的角速度。构件1作用到构件2上的作用力R12对转动副中心之矩,与构件2相对于构件1的角速度w12方向相反。四、转动副中的摩擦(续)2.止推轴承(轴端)的摩擦ds=2ddF=fdN=fpdsdN=pds非跑合止推轴承摩擦:不经常旋转的轴端。如:圆盘摩擦离合器、螺母与被联接件端面之间的摩擦。跑合止推轴承摩擦:经常有相对转动的轴端。如止推轴颈和轴承之间的摩擦属于此类。四、转动副中的摩擦(续)2)跑合的止推轴承:轴端各处压强p不
相等,pr=常数1)非跑合的止推轴承:轴端各处压强p相等§9-4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不考虑摩擦时,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步骤为:1)求出各构件的惯性力,并把其视为外力加于产生该惯性力的构件上;2)根据静定条件将机构分解为若干个构件组和平衡力作用的构件;3)由离平衡力作用最远的构件组开始,对各构件组进行力分析;4)对平衡力作用的构件作力分析。例:在如图所示的牛头刨床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的角速度w1、刨头的重量Q5,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刨头的惯性力PI5,刀具此时所受的切削阻力(即生产阻力)Pr。试求:机构各运动副中的反力及需要施于原动件1上的平衡力偶矩(其他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等忽略不计)。解:1、将该机构分解为构件5与4及构件3与2所组成的两个静定杆组,和平衡力作用的构件1。2、按上述次序进行分析。对E点取矩R65的作用线的位置例2(续)1)构件组5、4的受力分析大小:√√√??方向:√√√√√R65lh652)构件组3、2的受力分析取构件3为研究对象,
R23的大小和方向:2为二力构件
R23=–R32=
R12R23作用于点C,且与导杆3垂直构件3对点B取矩由图解法例2(续)大小:可求出√?方向:√√√3)原动件1的受力分析对点A取矩:根据构件1的力平衡条件机架对该构件的反力:例2(续)R21=–R12=
R32
§9-5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考虑摩擦时,机构受力分析的步骤为:1)计算出摩擦角和摩擦圆半径,并画出摩擦圆;2)从二力杆着手分析,根据杆件受拉或受压及该杆相对于另一杆件的转动方向,求得作用在该构件上的二力方向;3)对有已知力作用的构件作力分析;4)对要求的力所在构件作力分析。例1:如图所示为一四杆机构。曲柄1为主动件,在力矩M1的作用下沿w1方向转动,试求转动副B及C中作用力的方向线的位置。(图中虚线小圆为摩擦圆。解题时不考虑构件的自重及惯性力。)解:1)在不计摩擦时,各转动副中的作用力应通过轴颈中心构件2为二力杆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线与轴颈B、C的中心连线重合。分析:由机构的运动情况连杆2受拉力。B2)当计及摩擦时,作用力应切于摩擦圆。分析:转动副B处:构件2、1之间的夹角g逐渐减少w21为顺时针方向2受拉力作用力R12切于摩擦圆上方。在转动副C处:构件2、3之间的夹角b逐渐增大w23为顺时针方向。R32切于摩擦圆下方。构件2在R12、R32二力个作用下平衡R32和R12共线R32和R12的作用线切于B处摩擦圆上方和C处摩擦圆的下方。例1(续)w14为逆时针方向例2:在上例所研究的四杆机构中,若驱动力矩M1的值为已知,试求在图示位置时各运动副中的作用力及构件3上所能承受的阻抗力矩(即平衡力矩)M3。(解题时仍不考虑构件的重量及惯性力)解:1)取曲柄1为分离体曲柄1在R21、R41及力矩M1的作用下平衡R41=-R21R21R41R21=-R12R41与R21的力偶矩与力矩M1平衡R41与R21平行且切于A处摩擦圆下方。
M1=R21L例2(续)2)取构件3为分离体根据力平衡条件R23=-R43R23=-R32w34(即w3)为逆时针方向R43切于D处摩擦圆上方R23R43构件3上所能承受的阻抗力矩M3为:
M3=R23L’L’为R23与R43之间的力臂。例3如图所示为一曲柄滑块机构,设各构件的尺寸(包括转动副的半径)已知,各运动副中的摩擦系数均为f,作用在滑块上的水平阻力为Q,试对该机构在图示位置时进行力分析(设各构件的重力及惯性力均略而不计),并确定加于点B与曲柄AB垂直的平衡力Pb的大小。解:1)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各转动副处的摩擦圆(如图中虚线小圆所示)。2)取二力杆连杆3为研究对象构件3在B、C两运动副处分别受到R23及R43的作用R23和R43分别切于该两处的摩擦圆外,且R23=-R43。R23R43R23R43例3(续)滑块4在Q、R34及R14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3)根据R23及R43的方向,定出R23及R43的方向。4)取滑块4为分离体R32R43且三力应汇于一点FjR145)取曲柄2为分离体曲柄2在Pb、R32和R12作用下平衡Pb+R32+R12=0R12E6)用图解法求出各运动副的反力R14、R34(=-R43)、R32(=-R23=R43)、R12、及平衡力Pb的大小。Q+R34+R14=0§9-6机械的效率或一、各种功及其相互关系驱动功Wd(输入功):作用在机械上的驱动力所作的功。有益功Wr(输出功):克服生产阻力所作的功。损耗功Wf:克服有害阻力所作的功Wd=Wr+Wf二、机械效率h机械效率是输出功和输入功的比值,它可以反映输入功在机械中有效利用的程度。将式Wd=Wr+Wf两边都除以t Nd、Nr、Nf分别为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损耗功率。二、机械效率(续)Nd=Nr+Nf或:三、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使传递通过的运动副数目越少越好;2、减少运动副中的摩擦。理想驱动力P0:理想机械中,克服同样的生产阻力Q,所需的驱动力。四、机械效率的计算1.一般公式:理想机械:不存在摩擦的机械。理想机械的效率
h0等于1,即:机械效率的统一形式:四、机械效率的计算(续)理想生产阻力Q0:理想机械中,同样的驱动力P所能克服生产阻力。
不考虑摩擦(=0):四、机械效率的计算(续)2.螺旋机构的效率计算实例1)当螺母逆着载荷Q向上运动时:考虑摩擦:不考虑摩擦时:2)当螺母在载荷Q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时:载荷Q为驱动力考虑摩擦时:该机组的机械效率为:串联机组的总效率等于组成该机组的各个机器的效率的连乘积。四、机械效率的计算(续)3.机组效率的计算1)串联串联的级数越多,系统的总效率越低。总输出功率为:总效率为:四、机械效率的计算(续)2)并联总输入功率为:Nd
=N1+
N2+…+NkNr
=N1’+
N2’
+…+Nk’=N1h1
+
N2h2
+…+Nkhkhmin<
h
<
hmax
N1=
N2=…=Nk时
h1=
h2=…=hk时则机组的总效率为:四、机械效率的计算(续)设机组串联部分的效率为h’,并联部分的效率为h’’3)混联例1:解:如图所示为一输送辊道的传动简图。设已知一对圆柱齿轮传动的效率为0.95;一对圆锥齿轮传动的效率为0.92(均已包括轴承效率)。求该传动装置的总效率。此传动装置为一混联系统圆柱齿轮1、2、3、4为串联圆锥齿轮5-6、7-8、9-10、11-12为并联。此传动装置的总效率§9-7机械的自锁一、机械的自锁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无论驱动如何增大也无法使机械运动的现象。二、自锁现象的意义1)设计机械时,为了使机械实现预期的运动,必须避免机械在所需的运动方向发生自锁;2)一些机械的工作需要其具有自锁特性。垂直分力Pn:所能引的最大摩擦力三、发生自锁的条件1.滑块实例滑块1与平台2组成移动副。P为作用于滑块1上驱动力
,b为力P与滑块1和平台2接触面的法线nn之间的夹角,为摩擦角。力P分解为水平分力Pt和垂直分力Pn,有效分力Pt:推动滑块1运动的分力。当bj时,-----------自锁现象滑块1不会发生运动三、发生自锁的条件(续)2.转动副实例力P为作用在轴颈上的单一外载荷。当力P的作用线在摩擦圆之内(a<r)时力P对轴颈中心的力矩力P本身所能引起的最大摩擦力矩Mf=Rr=Pra<r
M<Mf
不论力P如何增大,也不能驱使轴颈转动。M=Pa------自锁现象三、发生自锁的条件(续)3.一般条件
机械发生自锁时,无论驱动力多么大,都不能超过由它所产生的摩擦阻力。
h0当h=0时,机械处于临界自锁状态;当h<0时,其绝对值越大,表明自锁越可靠。驱动力所作的功,总是小于或等于由它所产生的摩擦阻力所作的功。
该千斤顶在物体重力的驱动下运动时的机械效率为:此即该千斤顶在物体重力作用下不致于自行反转的自锁条件。三、发生自锁的条件(续)4.实例1)螺旋千斤顶三、发生自锁的条件(续)2)斜面压榨机
该机构在当力P撤去后,在Q的作用下应该具有自锁性。(1)求出当Q为驱动力时,该机构的机械效率。(设各接触面的摩擦系数相同。)①根据各接触面间的相对运动及已知的摩擦角j,将两滑块所受的总反力作出。三、发生自锁的条件(续)②取滑块2为分离体,列出平衡方程式:P+R12+R32=0,作出力多边形,并由正弦定律求得:③取滑块3为分离体,列出平衡方程Q+R13+R23=0,可作出力多边形并由正弦定律求得:R32=-R23三、发生自锁的条件(续)④假想该机构中不存在摩擦理想驱动力:该机构的效率:此即该斜面压榨机反行程自锁的条件。三、发生自锁的条件(续)3)偏心夹具的自锁条件应满足的条件:由几何关系得:(1)将s、s1的值带入(1)式可得偏心夹具的自锁条件为:三、发生自锁的条件(续)5.结论1)所谓机械具有自锁性,是说当它所受的驱动力作用于其某处或按某方向作用时是自锁的,而在另外的情况下却是能够运动的。2)判定机构是否会自锁和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自锁,可根据具体情况,视方便运用分析驱动力是否作用于摩擦角之内、或驱动力所能克服的阻抗力等于小于零的方法来解决。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推動策略姚素蓮一、學校擁有發展課程的決定權:我們如何決定?課程決定的信心多大?課程決定規準是主觀?客觀?專業?隨意?檢視課程理論與學校現場二、教師自主決定:1.課程設計2.教學實施3.學生輔導4.教學評量5.班級經營教師的專業知能如何?
三、教師專業表現1.建構學校課程、教材2.靈活有效啟發學生3.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四、教師專業自主的省思1.教師自主VS.專業提升2.自主衝突VS.專業判斷3.判斷標準VS.衝突、和諧4.職場現象VS.專業知識五、評鑑為溝通與協商的歷程推動策略宣導→溝通→實作
↑↓培訓檢討評鑑回饋←結果運用←人員
實用正當可行具體壹、宣導一、對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日殷三、評鑑的本質與目的是為教師專業發展四、試辦是找可行性和發現執行問題五、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提供支持六、試辦的選擇權在學校和教師七、並非為解決不適任教師八、試辦期程自95年~98年有補助經費,加速學校本位發展貳、溝通一、澄清疑慮1.與不適任教師、考績..等脫鉤2.是教師專業形象的重塑二、透過對話建立互信三、評鑑計劃回歸學校本位四、實施計畫、配套措施、支持系統同步規劃實施計畫含:(一)評鑑內容:1.課程設計與教學2.班級經營與輔導3.研究發展與進修4.敬業精神與態度(二)評鑑人員(三)評鑑方式(四)評鑑時程(五)評鑑結果的運用五、引領教師了解評鑑指標意涵*評鑑指標可自訂,亦可參考已研發之規準評鑑人員在評鑑時,以所列規準和項目為依據。工具若有錯誤,結果必打折。好的工具應符合:1.教育現場需求2.有效評量出所要達到的目標。參、實作一、掌握回歸教學現場,化評鑑於無形的原則二、輔導建置教學檔案三、擬訂實用可行的評鑑方式四、開發簡易具體的評鑑工具一、掌握回歸教學現場,化評鑑於無形的原則1.全面宣導。自願參與鼓勵參與全面參與。2.成立評鑑推動委員會,討論評鑑計劃。3.透過工作坊(讀書會)方式詮釋評鑑規準、內涵、示例..等。4.經由討論決定評鑑模式、工具..等二、輔導建置教學檔案教育專業被挑戰!專業的尊嚴-是贏來的,而非爭來的.
專業的權威-是來自別人的肯定,而非自我的認定.建置教學檔案是展現教師專業能力簡易、具體的措施教學檔案的定義一、教師是教學檔案的主體二、教學檔案的要項是有系統的、有結構的三、教學檔案的內容是反省與對話的歷程四、教學檔案的目的是促進教學專業發展教學檔案含一、教學目標與教學理念之陳述二、檔案計畫與組織三、課程的計畫四、作業的樣本(含對作業的解說與標題)五、師生的互動情形六、學習成就記錄七、個人的成長及反省八、他人的回饋及建議九、自我專業成長的記錄十、對檔案的評述三、實用可行的評鑑方式:(一).對話(二).審閱教學檔案(三).教室觀察(四).教學計畫(五).作業調閱對話訪談模式有:1.非正式訪談2.導引式訪談3.標準化開放式訪談4.封閉式訪談(一).對話說明目的→使參與者感到輕鬆→促使人際互動1.要有議題.2.對話內容要有準備.3.論述要有辯証,勿淪於各抒己見.訪談要領1.確認錄音(錄影)正常運作2.一次只問一個問題3.過程保持中立4.鼓勵多發表意見5.紀錄時不忘注意受訪者表情6.順利移轉主題訪談方法與發問技巧
1.選取符合主題需要人員.2.先談事實的問題,再談爭論性問題.3.先討論現況,再討論過去或未來的事4.讓受訪者自由發揮感覺.對話(訪談)1.以開放性問題引起討論問題.如:您以為目前的教學環境如何?2.激發與會者提出不同想法.如:我不認為有那麼糟,您以為呢?3.達到初步共識後:引入更深入討論.如:我們可以怎麼做?4.討論離題時,需回到主題.5.盡量不要過度贊同與會者意見.6.盡量不發表個人意見.7.錄音或即時紀錄要點.(二).審閱教學檔案評量要項一.檔案目錄二.個人專業背景三.課程教學設計與省思四.學習成果評量五.班級經營與輔導六.個人專業成長*注意事項1.不論是教師成長或學生作品樣本均須同一教學單元,其因為:a.能真正深入教學整體的各細部,有效協助教師反思與專業成長.b.一次一個單元不會造成過度負擔較易引導教師分析反省自己.2.簡要解釋每一個作品內容的標題和註解3.對教學及作品反省思考.4.檔案內容要逐年更改.屬直接觀察教學行為、察看環境與設備,以了解實際行為、環境現況的方法.含:1.教學環境佈置.2.學習形式組織.3.師生互動.4.靜態文件資料.如:教師檔案、學習檔案、作業、會議記錄.(三).教室觀察:教室觀察方法:1.準備紀錄單/檢核表.2.觀察並紀錄每一項的行為或存在事實.3.可同時紀錄次數、人數,以符合程度、量化依據.4.留意紀錄單未載之行為或情形.5.簡單紀錄行為發生或事物存在之現場環境.6.觀察次數要足夠,避免斷章取義.教室觀察注意事項:一.要蒐集具有代表性的事實資料,不必蒐集全部資料二.掌握新發現問題,並進一步蒐集相關資料以為驗證三.有效運用時間:1.觀察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2.與學生晤談
3.觀察對象要廣泛,觀察要完整a.觀察課外活動情形b.查閱評鑑與績效管理情形c.分析學生近期表現資料d.分析特殊學生學習紀錄4.把重點擺在影響學生表現的原因(四).教學計畫一.教學目標1.掌握教材內容~能連結舊經驗與新概念.2.設計教學方案~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並提供切合教學目標的補充教材.3.系統呈現教材二.活用教學策略~善用不同教學方法;善於發問.三.善用評量回饋~評估學習表現提供回饋與指導.
(五).作業調閱1.作業內容要項分布是否平均?2.學生作業品質.3.教師批閱是否適切~批閱的時間、方式進度、評語..等等作業訂正是否追蹤?四、開發簡易具體的評鑑工具1.課程計畫編寫自我檢核表2.課程計畫編寫課發會檢核表3.教學檔案建置指標檢核表4.教學環境佈置檢核表5.教室觀察表6.班級經營表現(檢核表)教室觀察量表1.教室管理技巧2.維持適當的教室行為3.集中並維持學生的注意力4.提供學生複習與練習的機會5.展現發問技巧6.呈現多種教學方式7.營造一個積極的教室氣氛8.促進正向的自我概念9.佈置積極教室環境教學效能教室觀察表一.學科教學能力1.導引學習方向2.清楚呈現教材3.運用多種教學技巧4.提供練習與回饋5.有效利用時間二.班級經營能力1.維持班級秩序2.鼓勵正向行為表現3.實施生活教育4.表達清晰5.板書適當6.正向的師生互動教學效能教室觀察表臺北縣○○國小教師教學評鑑—「教室觀察」檢視表
基本資料授課教師()老師學習領域()學習領域授課班級()年()班教材來源□教科書()版本□其他
教學日期
年月日時分觀察者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內涵□持續參與領域課程計畫□徹底執行彈性學習課程□設計校本課程相關主題與活動設計□規劃補救或銜接教學□自編教材或學習單□教學札記□□2瞭解學校課程的架構□了解學校願景□了解校本課程主題□參與教科書評選□了解重大大議題融入領域教學□□□□□□
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3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參與課程發展小組的座談、研討□與行政人員、教師意見交流、對話□學校課程地圖充分運用□積極參與學年(班群)、班親會會議□學生課程活動紀錄□教學札記□
4分析可運用的教學資源□思賢公園□文化藝術中心□新莊運動公園□署立台北醫院□大眾廟□慈祐宮□廣福宮□文昌祠□新莊老街□傳統行業□導護商店□自然公園
5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學計畫設計週延□活動安排與學校行事曆相結合□運用家庭聯絡簿進行個別輔導□注意學生學習經驗□流暢的教學歷程
6編選適切的教學材料□教材與學生身心發展相合□採用教科書版本經過分析、整理□社區資源融入教材□教學材料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融合□
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7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筆試□口試□表演□實作□自我評量□小組討論□實踐□同儕互評□
8編選適當的評量工具□文字描述的□圖畫的□量化的測驗□檔案記錄的評量□口語的評量□□□□□
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9.營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配合教學單元佈置教室□佈置欄分類呈現□佈置欄內物品沒有掉落□掃除用具排列整齊□粉筆槽整理乾淨□黑板只呈現該單元內容□學生桌面整潔□學生抽屜不雜亂□教師桌面整齊□桌椅排放整齊□公物維修良好□打開窗戶讓教室光線充足、通風□美化、綠化教室□教室內外保持整潔□維護教室內設備如CD收錄音機、電視、錄放影機等清潔。□上課秩序良好□□
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0.建立有助於學習的常規□準時上、下課□學生秩序井然有序□學生學習氣氛熱絡□師生互動頻繁□學生對教師問題樂意回答□學生學習態度認真□學生對課程有興趣□學生穿著整齊□教師說話語調自然□教師說話語詞合適、比喻恰當□教師教學態度自然、舉止適合□教師穿著得體□眼神關愛全班□表情□以手勢動作輔助表達□身體動作□儀態大方□模仿動作□幽默、滑稽動作□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1.積極落實班級學生輔導.□快樂的學習氣氛□良好的教室常規□傾聽□讚美□口頭鼓勵□良性的師生互動□活絡的親師互動□和諧的同儕互動□適才適性的原則□鼓舞團隊士氣□公開獎勵□私下規勸□妥適規劃合作學習小組□肢體語言溫婉□晤談12.建立人力資源網絡與管理□班親會□親師懇談□家庭訪問□電話聯絡□聯絡簿聯絡□約談□通知書聯絡□E-Mail聯絡□由學生轉達□親職講座□□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3.善用教學媒體進行教學□自製教具□合製教具□多媒體使用:電腦結合電視、等□投影機使用□實物使用□網路資源□學術專書□雜誌資源□刊物資源□圖書館資源14.靈活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比較法□練習教學法□欣賞教學法□角色扮演□價值澄清□問題解決□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發現教學法□建構式教學法□創意思考教學法□編序教學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隙频谱分配优化-深度研究
- 数字时代教育创新-深度研究
- 人工智能犯罪预测模型-深度研究
- 跨文化现代主义研究-深度研究
- 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与生态保护-深度研究
- 电缆产品可靠性评估-深度研究
- 农耕习俗与民俗旅游-深度研究
- 粮食仓储政策研究-深度研究
- 眉山商场保洁合同范本
- 2025年陕西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如何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 2023年污水处理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修订版)
-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 人卫版急诊与灾难医学之呼吸困难教学课件
- 厨房油烟净化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
- 拓扑数据分析理论
- (完整版)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 (完整版)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 国际法与国际争端解决 课件全套 人大 第1-18章 导论、国际法渊源-国际人权法
-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I-第18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