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_第1页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_第2页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_第3页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_第4页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为贯彻落实《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X发[2004]19号),做好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确权发证工作,切实保护林地、林木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等林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在总结2004年7个林改试点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操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发证机关与管辖权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国有林地使用权、集体林地所有权,以及依法取得国有、集体林地使用权和该林地上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的登记发证机关。确权发证的具体事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开展林权登记发证中,要以依法确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确权发证的管辖范畴,具体管辖权限按以下规定执行:1、林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的,该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由林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登记发证;越过行政区域界线,插花在另一县(市、区)境内的林地,林地所有权、使用权由林权所有者向林地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2、林地所有权为国有的,宗地在同一县(市、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林地使用权以及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由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登记发证;跨县(市、区)行政区域,但在同一设区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登记发证;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的,由省政府登记发证。上一级人民政府发证时,应当将核发林权证的情况通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3、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各类县级开发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内的林地、林木,由管理该开发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人民政府登记发证。第二条确权发证范围和对象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林地,应登记发证,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非林地上林木,本次林改暂不发证。本次林改前已经颁发林权证(非全国统一式样林权证),权属没有变化的,林权权利人此次也须申请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发证对象按以下情况确定:㈠林地所有权林地所有权为国有的不需发证;林地所有权为集体的,林地所有权证发给归属的集体经济组织。㈡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1、国家所有的林地⑴国有单位使用,并拥有该林地上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证发给归属的国有单位;⑵本次林改前,国有单位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转给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受让人)的,受让人要求登记发证的,按合同约定予以登记发证;⑶国有单位将林地承包给内部职工经营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按合同约定,暂不发放林权证。

2、集体所有的林地⑴自留山、责任山(含家庭承包山,下同),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证发给自留山、责任山所归属的农户;⑵单位(含国乡联营)和个人依法经营的集体山林,按合同约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归属发证;⑶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形式经营的,根据通过的村组林改实施方案或协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为村组集体的,林权证发给集体经济组织;为股份公司或单位的,发给该股份公司或单位;为各户共有的,林权证发给共有农户;⑷本次林改仍保留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集体山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证发给集体经济组织。⑸本次林改前,农户将自留山、责任山转包、出租给其他单位、个人,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按合同约定,但受让方要求登记发证的,只登记发放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证,林地使用权证发给原农户;⑹本次林改前,经发包方同意,农户将责任山转让给其他农户的,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按新的承包合同约定,林权证发给受让方;⑺自留山、责任山已国乡(户)联营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按合同约定,国有林场要求登记发证的,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证登记发给国有林场,林地使用权证登记发给自留山、责任山归属农户;⑻本次林改前,经乡村组织同意,在他人抛荒的自留山、责任山造林,形成“谁造谁有”的,当事人双方应按政策规定,补充和完善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使用权,造林者要求登记的,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证登记发给造林者,林地使用权证登记发给自留山、责任山归属农户。第三条确权发证工作流程按照“摸底造册→第一榜公示→制定、通过林改方案→勘查→第二榜公示→签订(完善)合同→审核→输机→发证前公示→颁证→建档”十一个步骤实施,具体步骤如下:㈠摸底造册1、村组干部搜集林业“三定”以来的有关表册、林权证、合同书等资料,对提交了山林权属来源证明(原件)的权利人,村林改工作组应出具《林权证明材料收据》(见附件1),并核实身份证明原件,登记身份证号码,对缺失资料的林权权利人,建议到县档案馆复印权源依据。2、分别填写《林权现状登记表》(附表1-1)、《插花山登记表》(附表1-2)。3、了解农户对集体山林的林改意见。㈡第一榜公示1、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公示本集体经济组织林权现状(公榜式样见附表1-1),注意与相邻单位做到不重不漏。2、公示地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3、公示期一般为7天。4、对公示内容存档,并建议对公示榜进行拍照存底。㈢制定、通过林改方案1、村(组)林改工作组成员对农户进行家访,了解群众意愿,做好政策宣传。2、根据本组织林地现状,按照林改政策和原则,起草村组林改实施方案,落实山林权属,拟定承包合同内容。3、召开村(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林改方案进行讨论、完善后进行票决通过。4、村(组)通过后的实施方案,报村委会、乡政府审核,县政府审批。5、经县政府批准后的实施方案方可组织实施。㈣勘查根据村(组)林改实施方案,由驻村工作组和村组干部组织权利人及其相邻权利人、勾图技术员,到实地确定四至界线,对经勘查无异议的,勾图技术员当场在1:1万地形图上勾绘出宗地界线,指明地形图上的东、南、西、北四界,四至接界人、勾图技术员及其它踏查人员当场在《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见附表2)签名或盖章。林地林木共有的,由林地林木共有者推荐一名代表申请,并在《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林权共有权利人权利说明”栏中填写共有者姓名,属按份共有的还应注明分配比例。联户发证的,参照“林地林木共有”形式,由联户推荐一名代表申请,并在《林权登记申请表》“林权共有权利人权利说明”栏中填写其他联户姓名、面积,注明属“联户发证”。相关农户需签订《联户发证委托书》(附件2)。指界人指界认可,但拒绝在表上签字或盖章的,视同缺席指界。指界人对权属界线有争议的,由乡村林改工作组调解;调解不成的,按权属争议处理。宗地相邻各方缺席指界的,一方缺席的,根据界线另一方所指界线或双方提供的权属图件上的界线确定。按此办法确定的界线,驻乡镇工作组应当将划界结果书面通知缺席方。缺席方如有异议,必须在15日内申请重新划界。现场勘查前,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勾图技术员用彩笔初步绘出县、乡、村界和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范围,然后逐宗核实林地使用权四至界线,使用权核实完后,林地所有权界线就出来了。涉及相邻集体经济组织或国有单位的,相邻集体经济组织或国有单位代表一起参加审核,确保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或与国有单位之间无重叠。要逐日逐宗将审核确认的山场转绘至1:1万蓝图或打印底图上,检查是否有重叠或遗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要以乡(镇、场)为单位转绘一张图。勘查前林地权属证明材料已有1:1万地形图明确四至界线,能㈤第二榜公示林业主管部门以分幅地形图或以村为单位,对清绘用图采用地形图管理软件或方格纸求算面积后,由集体经济组织对上述勘查登记内容按表1-1样式造册并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7天。㈥签订(完善)合同按照林改方案,集体经济组织与林农或林农与林农之间需要签订、完善合同的,应当签订或完善林地承包(流转)合同。林权权属落实后,林改工作组应当协助集体经济组织进行造册,以户为单位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封面,插入该户各宗地《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林权权利人对宗地号及面积确认,集体林地所有权权利人签署意见,村委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连同申请人身份证号码、山林权证、自留山证、林地承包(流转)合同等相应权属来源证明装入《林权登记档案袋》,一并报乡镇政府审核。申请人身份证明,其中属单位的为法定代表人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身份证明,属个人的为个人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委托他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交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㈦审核乡镇政府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后,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对符合颁证条件的,予以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不予登记受理或暂缓登记受理:⑴申请的林权登记不属该行政区域管辖的。⑵林木。⑶申请登记的林权存在争议的。⑷申请登记林地使用权但林地所有权界线尚未确定的。⑸应当提交的权属证明资料不齐全或者提交的文件资料不符合规定的。⑹对当事人提供合同不规范(如未载明林权归属、林地使用期限等),须经完善、规范后方能受理;对以分期付款形式流转的,除原林权权利人同意外,受让人须按照合同支付全部流转费用后,方可受理。⑺《林权登记申请表》内容、宗地图、实地因子三者不一致的。⑻因其他原因不予审核或暂缓审核的。对受理的林权登记申请材料,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妥善保管。㈧输机林业主管部门将审核无误的《林权登记申请表》内容及附图输入计算机。输入校对无误后,打印两份宗地附图,一份粘贴在《林权登记申请表》附图位置,另一份留作林权证附图用。本次林权登记,一律按初始登记作为登记类型,今后林权权属发生变更的,则按变更登记作为登记类型。㈨发证前公示1、公示内容:林权证发放前,林业主管部门分别填写《林地所有权登记公示表》(附表4)和《林地使用权登记公示表》(附表5)一式两份,一份张贴,一份存档。2、公示时间:

30天。3、公示地点:个人申请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或林木使用权的,在林地所在的村或组公布;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林地所有权、国有单位或其它单位申请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或林木使用权的,在相关的镇、村、组公布。4、公示应包括反映问题的渠道,即时间、地点,公示期间,县林业主管部门接到书面异议报告的,应组织人员对异议内容进行调查核实。㈩颁证1、公示无异议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林权登记申请材料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批准林权登记申请材料时,应当同时变更或注销原林权证明,对退耕地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林业主管部门打印《林权证》,具体经办人、负责人应当在《林权证》“填证机关”栏签字盖章,对粘贴的林权证附图,加盖填证机关骑缝章,批准发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发证机关”栏盖章。3、领证人必须凭身份证领取并在《林权证发放登记表》(附表6)上签名或盖章。代领证的要同时出示代领人和林权权利人的身份证。(十一)林权证发放工作结束后,县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将确权发证相关材料归档管理,建立林权档案,其中包括计算机建立的林权管理数据库。第二章准备工作

第四条成立确权发证办事机构各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设立专门的确权发证组,负责技术培训、组织林权勘查、开展质量检查。第五条组织技术队伍林权勘查技术队伍的组建,必须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以县林业调查设计队为骨干,抽调有调查员资格或参加过二类调查的林业大、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组成调查队伍,开展林权勘查工作。对内业发证的技术人员,要求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第六条开展技术培训对县乡工作组人员进行承包(流转)、发证、档案、山纠调处、编号管理等专门知识培训,学习相关知识,明确操作程序,熟悉表格填写要求等;对计算机录入人员进行软件使用方面的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对绘图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掌握林权证附图制作要领。第七条购置设备、资料县乡确权发证组要有专门办公室、档案房,要将确权发证工作流程、工作人员职责上墙张贴。县确权发证组还应配置适宜林权发证的计算机、专业打印机、A3幅面以上扫描仪、复印机、档案柜及其它相关设备;须安装“XX省林权登记发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购买国家统一式样的林权证,购买、扫描1:1万的地形原图或晒制蓝图,印制《林权现状登记表》、《插花山登记表》、《林权登记申请表》、《林地所有权公示表》、《林地使用权公示表》、《林权登记档案袋》。第八条搞好宣传动员县(市、区)组织召开各乡(镇、场)主要领导、工作组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确权发证会议,明确确权发证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各乡(镇、场)召开干部职工、村委会干部、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部署本乡(镇、场)的确权发证工作。利用标语、公开信、广播、有线电视等媒介宣传确权发证工作的意义,使群众了解确权发证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争取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确权发证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三章林权勘查

第九条勘查范围按照通过的村(组)林改方案,组织相关权利人临山踏界,并进行外业勘查。第十条勘查用图⑴为满足地形图管理软件求算面积及建档要求,先用专用设备对辖区万分之一地形图原图或晒制蓝图(不得使用复印图)进行扫描、校正,再采用该扫描的同一批次晒制蓝图或原图扫描后打印的底图(不少于2张)进行外业勘查和转图;⑵勘查和转绘用图不能用复印的地形图,不能裁剪,全部上交县(市、区)林改办存档。第十一条勘查精度⑴勘界误差:以明显地形、地物作界线的,勘界误差应小于图上距离0.3mm(实地3m);以非明显地形、地物作界线的,勘界误差应小于图上距离0.5mm(实地5m)。⑵面积求算误差:宗地面积两次计算,误差不得超过±2%。第十二条宗地区划原则㈠宗地概念:林地权属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称为宗地。㈡下列情况应区划为不同的宗地:⑴林地所有权权利人不同。⑵林地使用权权利人不同。但按不同权利人划分的宗地,因面积小,相互交织,在地形图上难以标示,且户与户之间无明显地物标志,四至不能清楚表述的,如果权利人之间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约定清楚各方权利义务,并一致同意推举一名权利人代表申请联户发证的,可合并为一宗地登记。⑶林地使用权类型不同(自留山、责任山、集体山等)。⑷林地使用权终止日期不同。⑸区划林种不同(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分宗登记,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分宗登记)。第十三条勘查步骤1、根据批复的村组林改实施方案,村林改工作组组织相关权利人临山踏界,化解争议,明确四至;2、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勾图技术员用彩笔初步绘出县、乡、村界和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范围;3、勾图技术员和村干部商定勾图路线,通知(见附件3)相关权利人,特别要通知插花山主和邻村(组)权利人;4、外业勘查,确定林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界线;5、转图;6、求算面积。第十四条外业勘查⑴宗地界线勘查由工作组根据勾图路线,组织勾图技术员、林权权利人(特别是插花山主)及相邻四界林权权利人到实地勘查,宗地四至界线勘查无异议的:①宗地界线有明显地形地物时,勾图技术员当场在地形图上勾绘宗地界线,标注宗地外业号;②对面积小、地形地物不明显、地形图上难以区划,农户同意联户发证的,可采用“联户合并”的办法勾绘宗地界线,同时绘制该宗地的各户分块平面示意图,有条件时可实测联户各分块面积;⑶农户不同意联户发证的,可采用联户勾图,分块发证。⑵宗地因子勘查勾图技术员(填表人)通过实地核对、询问后,在《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据实填记林地所有权利人、坐落、小地名、主要树种、株数、林种、林地使用权类型等各项表格因子。⑶签名申请人、相邻四界权利人和其它参加踏查的人员在《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相应栏签名。勾图技术员(填表人)填写勘查意见,签名,并载明日期。第十五条图例省界:—··—··—县界:—·—·—乡界:——··——村界:——…——组界:—…—宗地界:第十六条转图外业勘查所勾宗地要及时转绘到蓝图或打印底图上,先用铅笔转绘,检查核对宗地不重不漏无误后,再用黑色笔(0.3mm中性笔芯)清绘。注意宗地范围必须闭合,不能开口。每个村(分场、工区)工作组须拼接一张完整的村(分场、工区)地形图,还要特别注意村与村、乡与乡的接边问题,做到不重不漏。每个乡(镇、场)工作组也要拼接一张完整的地形图,要求问题做到不重不漏。林权外业勘界图和清绘图是林权勘界和《林权证》附图的原始凭证,要确保图纸的完整存档保管。第十七条面积求算求算宗地面积应采取县(市、区)、乡(镇、场)、村(分场、工区)逐级控制。即图幅理论面积等于图幅求算面积累加值,然后按行政区划逐级累加为全县面积。具体操作可按行政村内所有公里网理论面积等于所有公里网内局部各宗地和非宗地(非林地)用方格纸或地形图管理软件求算面积累加值。宗地求积误差以所有公里网理论面积为依据进行平差,即:K=A/∑a上式K为平差系数,A为行政村内所涉及公里网理论面积,∑a为各宗地及非宗地求积之和。例:某村涉及1:10000地形图公里网格为6格,则理论面积为9000亩(6格×1500亩/格),涉及宗地1000块,非宗地(非林地)30大块,用方格纸或地形图软件对每宗地(含非宗地)求算面积累加值为9280亩,则K=9000/9280=0.9698。宗地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用方格纸求积时,每宗地必须求积两次,两次之间误差不超过±2%时,才能确定宗地面积;用地形图管理软件求积时,先对以村或乡为单位宗地转绘图进行扫描,然后在计算机内选择万分之一比例尺描绘宗地界线,描绘误差在0.3mm以内时,一次性确定宗地面积,否则重新描绘宗地界线确定面积。第十八条宗地内业号使用权:以林地所有权归属的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按自北向南、由西向东顺序先用铅笔编号,待核对无误后,再用黑色笔(0.3mm中性笔芯)标注使用权宗地内业号,同时填记在《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相应栏。纠纷山:内业编号用铅笔按“99×××”格式编号填写临时编号,按《纠纷山调查登记表》(表3)格式填记纠纷山情况。第十九条行政区编码表名称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鹰潭X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代码036-01036-02036-03036-04036-05036-0636-2136-2236-2336-2436-2500市直市直市直市直市直市直市直市直市直市直市直01章贡区袁州区信州区吉州区临川区02东湖区昌江区安源区庐山区渝水区月湖区黄金开发区井冈山市03西湖区开发区浔阳区青原区04青云谱区05湾里区06红谷区11青山湖区上栗县庐山管理区12昌北区芦溪县13湘东区21南昌县乐平市莲花县九江县分宜县贵溪市X

县丰城市上饶县吉安县22新建县浮梁县瑞昌市余江县南康市高安市广丰县吉水县南城县23安义县

武宁县仙女湖区龙虎山区信丰县樟树市玉山县峡江县黎川县24进贤县修水县大余县铅山县新干县南丰县25永修县上犹县横峰县永丰县崇仁县26德安县崇义县奉新县弋阳县泰和县乐安县27星子县安远县万载县遂川县宜黄县28都昌县龙南县上高县万安县金溪县29湖口县定南县宜丰县余干县安福县资溪县30彭泽县全南县波阳县永新县31共青城宁都县万年县东乡县32于都县靖安县广昌县33兴国县铜鼓县德兴市34瑞金市婺源县35会昌县三清山36寻乌县37石城县铜鼓县高桥乡林权登记代码一览表(样式)乡代码:036223312名称高桥村胆坑村濠洲村梁塅村白石村英溪村花山村代码0102030405060701古湾组长庆组……白石组……02上坑组新广组……小燥组……03芳坪组段上组……竹山组……04太平组白坑组……荷树组……05黄荆组苏湾组……梓坑组……各县(市、区)

可参照上表形式确定各乡(镇、场)、村、组代码,原则上应与近期“二调”编码保持一致,并以公文形式确认。第二十条表格填写说明㈠《林权登记申请表》封面1、申请人姓名(单位名称):指申请人姓名或单位名称,统一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同一单位或同一个人有多宗地时,不得使用同音字、别字、错字。2、身份证号码:指申请人、申请单位法人代表、共有及联户发证共同推荐代表的身份证号码,一个单位或个人有多宗地时,应确保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老身份证为15位,新身份证为18位。3、联系方式:填写申请人(单位)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4、内装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

页,林权附图

张:林业主管部门在整理内业时填写。5、填表日期:申请人填表日期。㈡《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按宗地填写,一式一份。1、申请表编号:由林业主管部门按规定要求编号,整理内业时填写。申请表编号由“省代码+设区市代码+县(市、区)代码+乡(镇、场)代码+村(分场、工区)代码+组代码+林权主体类型代码+林地(林木)权利代码+宗地内业号”组成,格式为:036DDXXAABBCC(K、J、M、W、Q)(D(S、Y)M(S、Y))XXXXX其中:036—XX省代码DD—设区市代码,如22为宜春市;XX—县代码,如33为铜鼓县;AA—乡(镇、场)代码;BB—村代码;CC—组代码;()—表示至少选其中一项;(K、J、M、W、Q)—林权主体类型代码,K指“国有”,J指“集体”,M指“民营”,W指“外资”,Q指“其他”;K、J、M、W、Q五大类型必选一项。林权主体类型指林权登记申请人所属的主体类型。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将林权主体划分为国有、集体、民营、外资及其他。☆国有: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等,以及在与其它类型经营者通过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经营,其中国有所占权利比重超过50%的,定为国有。☆集体:指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包括经营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乡(镇)、村、组等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在与其它类型经营者通过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经营,其中集体所占权利比重超过50%的,定为集体。☆民营:指通过分配(自留山)、承包(责任山)或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流转方式依法使用国有或集体所有的林地和享有森林、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个人、个体承包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公司、合伙企业)及其他组织。在与其它类型经营者通过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经营,其中民营所占权利比重超过50%的,定为民营。☆外资:指外商、外资企业。在与其它类型经营者通过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经营,其中外资所占权利比重超过50%的,定为外资。☆其他:上述林业经营主体类型以外的林业经营主体。包括上述类型经营者通过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经营,其中无一类型经营者所占权利比重超过50%的。林地林木权利代码:D—林地;M—林木;S—所有权;Y—使用权。XXXXX—宗地内业号,五位数,不足五位时前面加0;纠纷山暂按“99XXX编号”。(D(S、Y)M(S、Y))—D表示林地权利,M表示林木权利,至少选一项;如果选择了林地权利D,则有DS、DY、DSY;如果选择了林地权利M,则有MS、MY、MSY。例1、铜鼓县高桥乡高桥村古湾组申请林地所有权,其申请表编号为:0362233120101JDS00001例2、以上宗地是XXX自留山,自留山主享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其申请表编号为:0362233120101MDYMSY00002例3、铜鼓县国有龙门林场乌江工区申请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其申请表编号为:0362233050300KDYMSY000012、第

页,共

页:统计填写本《林权登记申请表》内《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页数,一份《林权登记申请表》其内表不得超过6页,超过6页时另行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3、申请人姓名(单位名称):指申请人姓名或单位名称,统一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同一单位或同一个人有多宗地时,不得使用同音字、别字、错字。4、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自留山、责任山与申请人姓名相同;村集体经济组织山林填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姓名,国有和其它单位山林填单位法人代表姓名,共有或联户山林填写共有或联户人推荐代表姓名。5、坐落:填写申请宗地所在的具体行政位置,按“××乡(镇、场)××村(分场、工区)××村小组”格式填写。6、登记权利内容:在所申请的项前打“√”。7、林地所有权权利人:林地所有权是国家所有的,填写“国家”;是集体所有的,填写集体单位名称,如××村,××组等。8、小地名:地形图上标有地名的应以地形图上的为准,地形图上没有标地名的用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地名。9、宗地外业号:为便于日后核对,确保外业与内业号保持一致,本次《林权登记申请表(内表)》上应填写外业勾图的宗地编号。10、内业宗地号:指接边、转图无误,确认宗地不重不漏后的地形图宗地内业编号,为五位自然数。纠纷山外、内业编号暂按“99×××”格式编号。11、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12、主要树种:按各树种面积比例大小依次填写,一般填1-3个树种。13、林种:按区划的二级林种填写,即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五大林种,不能简单填写为“商品林”或“公益林”一级林种。另外,属国家公益林的,应在备注栏注明,属退耕还林中营造的“生态林”,应在备注栏注明属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14、株数:对宗地面积无法确定的,填写实际株数;已确定面积的,可不填写株数。15、林地使用期:申请登记权利内容为林地使用权、森林或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属自留山的填写“长期”;属承包的按承包合同约定的期限填写。16、终止日期:填写使用期限满最后一年的日期;林地使用期为“长期”的,“终止日期”栏划“/”。17、四至界线:按照地形图方向,在勾图技术员的指导下,分别东、南、西、北方向填写宗地周围永久固定的地物、地貌名称和界桩号。18、接界人签名:相邻四界权利人(指接界人)应在“四至”右边相应栏签名,省、县界大山脊和河流无法了解的,可以不填。19、主要权利依据:填写林权来源证明材料名称及编号,如山林权证、自留山证、林地承包(流转)合同等。20、林权共有权利说明: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林权权利人,但又不构成股份公司或单位时,在此栏中填写所有共有林权权利人姓名、所占面积(分配比例),未栽明确规定面积(分配比例)的,视为共同共有。21、申请人签名:林权权利人签名。22、其它踏查人员签名:除申请人、四至接界人外的其它参加踏查人员签名。23、勘查意见:应填写:“现场勘测结果同申请人填报的情况一致。”,勾图技术员和填表人签名,并载明日期。24、备注:属国家和省重点工程的,注明工程名称。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应注明属退耕地或荒山造林地;属生态林的,注明生态林;属插花山的应注明插花山;属联户发证的要注明“有宗地各户分块平面示意图”。㈢附图及签字盖章程序1、森林、林木、林地四至范围图:粘贴有申请宗地的四至范围图,标注第张共

张、地形图图幅号、比例尺、申请表编号、制图人签名。宗地超过1宗,且宗地内业号前编码相同时,第二宗地可在第一宗申请表编号后直接填写宗地内业号,用“

;”隔开。2、宗地情况:以林权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宗地内业号、宗地面积,宗地不足6宗时,注明“右边空白”字样,确认无误后,勾图技术员签字确认。3、集体林地所有权权利人意见:单位或个人申请集体林地使用权时由林地所有权权利人填写。该栏填写:“同意申请人填报情况。”4、村委会意见:填写“申请人填报情况属实,同意上报审批。”,加盖村委会印章。5、乡(镇)政府意见:填写“情况属实,同意上报审批。”

,加盖乡(镇)人民政府或××林场(垦殖场)印章。6、林业主管部门意见:填写“经审查,四至界线和权属清楚,面积准确,同意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颁发林权证。”

,加盖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印章。7、发证机关意见:由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填写:“同意发证。”

,加盖县(市、区)人民政府印章。以上某项“栏目”的内容如果没有,要打“/”。第二十一条附图制作用宗地转绘图作底图,在计算机上描绘宗地界线,标注宗地内业号,选择比例尺,建立图表关联,查阅《林权登记申请表》,打印附图。附图一般一式两份,一份附在《林权证》附图栏,盖骑缝章;一份附在《林权登记申请表》附图栏。如果一宗地存在多个权利人的,应根据相应所需林权证数量制作多份附图。第四章输机、发证

第二十二条输机发证流程图第二十三条发证1、县确权发证组对经审查符合下列全部条件的予以登记发放林权证。⑴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位置、四至界线、材料、面积数据准确;⑵林地林木权属证明材料合法有效;⑶权属无争议;⑷附图中标明的界桩、明显地物标志与实地相符。2、发证机关依据《林权登记申请表》(附表2)发放林权证,同时收回并注销原林权证。林地所有权与森林、林木所有权一致的,《林权证》一式一份;林地所有权与林木所有权分离的,分别登记发证。3、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林业主管部门打印《林权证》,具体经办人、负责人应当在《林权证》“填证机关”栏签字盖章,对粘贴的林权证附图,要有第张共张、图幅号、比例尺、申请表编号、制图人姓名等标注,加盖填证机关骑缝章,批准发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发证机关”栏盖章。4、《林权证》发放时,属于乡镇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林权证》发给乡镇集体;属于村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林权证》发给村集体;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林权证》发给村民小组;属于自留山或责任山,《林权证》发给自留山主或责任山主。属于共有林权或联户登记的,《林权证》发给共有或联户者推荐的代表,其他共有或联户者需持证的,可持复印件。属于国有的林地、林木,《林权证》发给国有林权单位。其他属于申请登记的林权权利人的,《林权证》发给该林权权利人。5、领证人必须凭身份证领取并在《林权证发放登记表》(附表6)上签名或盖章。代领证的要同时出示代领人和林权人的身份证。6、发放林权证时按全省统一规定的标准收取工本费。《林权证》的工本费按有关规定由林权权利人承担。第二十四条资料建档1、档案内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林权档案,林权档案分为综合档案和宗地档案。综合档案包括:⑴省、设区市、县、乡、村有关林改的文件、方案等;⑵村(组)林改形式票决结果(含票决票);⑶有关表格,包括一、二榜公示《林权现状登记表》、《插花山登记表》、《林权登记台账》、《林权证发放登记表》;⑷清绘发证用图;⑸计算机档案(包括图、表、文件等数据资料)。宗地档案包括:⑴经批准生效并附图的《林权登记申请表》及权源依据证明是档案的主件;⑵涉及的异议材料和登记机关的调查材料和审查意见;⑶《联户发证委托书》及其它应归档的有关图表、数据资料等文件。2、建档要求建立林权登记和档案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林权登记和档案管理人员,健全工作制度,开展登记、公开查询等日常服务和档案管理工作,安排专门的林权登记工作室和档案库房,工作室和库房配备必要安全保护设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确保林权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第五章质量检查第二十五条质量管理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各地勾图、填表、输机、建档、发证工作,做到图表机地一致,省、设区市、县(市、区)都要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人员,采用统一标准,实行分级管理,加强过程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1、省级机构:省林改办确权发证组负责全省林改确权发证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以设区市为单位抽取30%的县(市、区)进行核查,最少不得少于1个县(市、区)。2、设区市机构:设区市林改办确权发证组抽调相应的专职检查人员,负责辖区各林改县(市、区)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3、县级机构:各县(市、区)林改办确权发证组负责林改的外、内业质量自查和成果初审等工作。第二十六条外业检查内容1、图地一致。四至勾绘界线与实地一致,有明显地物标的,界线误差不能超过图上正确界线0.3mm;没有明显地物标的,界线误差不能超过图上正确界线0.5mm,超过误差的,宗地为不合格。2、区划合理。是否按宗地区划原则进行区划,即林地所有权权利人、林地使用权权利人、林地使用权类型不同、使用权终止日期、区划林种不同的林地是否区划为不同的宗地。3、表地一致。实地核对《林权登记申请表》各项因子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如申请人姓名或单位名称、林地所有权利人、坐落、小地名、主要树种、林种、林地使用期、四至界线、接界人等。4、表图一致。表上四至界线与图上相应位置是否一致,《林权登记申请表》上的宗地外(内)业号与图上编号是否保持一致。第二十七条内业检查内容㈠图1、转绘准确。外业勾绘草图转绘到发证用图时,要保持四至界线一致。2、不重不漏。乡、村、组间边界宗地不重叠、不遗漏,组内宗地不遗漏。3、编号正确。宗地内业号以组为单位按照从北到南,由西到东(先用铅笔)依次编号,待核实不重不漏后(用碳素水笔)正式填写内业宗地编号。内业号不能出现1-1、1-2、1a、1b等不规范编号。4、面积准确。用透明方格纸或求积仪求算宗地面积,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地形图管理软件求算面积。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面积求算误差在±2%以内。5、平差合理。各行政村以辖区所有公里网格为总体求算面积作为村控面积,对各宗地面积进行平差。6、两图齐全。林权勘查外业勾绘草图和发证用图齐全。7、图面整洁。发证用图用于林权发证,不得涂改。㈡表1、编号准确:检查编号是否按编码规则进行编号。2、签名与否。林权申请人、相邻四界权利人(省、县界明显大山脊及公路、河流、农田等非林地除外)、参加踏查的乡村干部或村组代表、勾图技术员、填表人是否签名。3、填写正确。四至界线是否按地形图方向正确填写,林权权利人姓名和林地使用权类型是否填对,联户发证时相关权利人是否填齐,退耕还林、国家公益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是否在备注栏有说明,其它因子填写是否正确。4、填写规范。各种表格是否用钢笔或碳素水笔填写;填写的数字是否准确规范、工整清楚、无涂改;是否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坐落是否为“××乡(镇、场)××村(工区)××组”格式。5、内容完整。各项因子填写是否完整,内容缺的,是否打“/”。㈢输机1、机表一致。输入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