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2.1)《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2.1)《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2.1)《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2.1)《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农业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microbiology课程编号13432501课程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限选£专业任选£任选总学时56讲授学时38实验(专题辅导)学时18总学分3.5开课单位滨海农业学院开课系(室)农学系授课对象农学专业本科适用专业农学专业先修课程《植物学》《有机化学》执笔人李亚、刘月廉审核人审批人修订时间2022年5月10二、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课程简介《农业微生物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讲授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以及在微生物作用下主要营养物质的转化等基本理论知识,并简单介绍微生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总体上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具备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为植物病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农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以及从事与农学相关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和实验技能基础。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分布,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微生物的遗传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微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掌握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形态结构、微生物营养类型和能量代谢、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学目标2: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认识微生物在工、农、医、环保等方面的应用,熟悉农业微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新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目标3: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同时,在科学态度、试验技能、独立操作能力等方面获得训练和提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学目标4(课程思政):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课程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创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贡献。3.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教学目标支撑毕业要求对应指标点教学目标1A5: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B5:具备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储藏与加工等方面的生产管理和研发能力。B7: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的“四创”(创思、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能力。C4: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实事求是的意识和精神。教学目标2A7:了解并掌握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沿、发展趋势,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作物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A10:了解农业高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升级农业产业的基本方法。B5:具备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储藏与加工等方面的生产管理和研发能力。B7: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的“四创”(创思、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能力。C6:敏锐捕捉农业和作物学科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紧跟学科发展趋势。教学目标3A5: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A7:A10: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B5:具备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储藏与加工等方面的生产管理和研发能力。B7: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的“四创”(创思、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能力。C4: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实事求是的意识和精神。教学目标4A10:了解农业高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升级农业产业的基本方法。B7: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的“四创”(创思、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能力。C1:拥有优良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C5:具有“一懂两爱”情怀,学农爱农,具有献身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实践的精神,符合“三宽四得”的特质人才培养要求。三、理论教学表1理论教学安排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1绪论(2)(1)了解:微生物、微生物学的概念、分类及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2)理解:微生物的五大共性(3)掌握:“自然发生学说”、“柯赫式法则”。()(1)教学方法:讲授式,兼有课堂讨论及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4作业: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2第一章微生物的形态和细胞结构(4)(1)了解: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理解:主要原核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3)掌握: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细菌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细菌细胞核、质结构特点。()(1)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课堂讨论及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线上线上混合模式。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1)作业: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结构之间的关系?(2)线上学习在线答题3第二章原核微生物(6)(1)了解:当前生物界有哪些分类系统?细菌有哪些分类方法?(2)理解:真细菌类型特点,与人类的关系,古细菌的类型及特点。()(3)掌握:细菌的经典分类方法。()采用分组研讨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用PPT展示汇报;汇报展示后,教师点评,全体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课堂互动频率与水平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课后搜集和整理材料,归纳总结PPT制作4第三章菌物(6)(1)了解:真菌无性繁殖形式,产生孢子类型,真菌有性繁殖形式,产生孢子类型(2)理解:真菌菌丝有哪些特异结构,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点。()(3)掌握:真菌分类的形态学特征与依据。()列表比较后、归纳总结真菌各门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的特点,以及各门代表性的种属的特征。教师、学生角色互换,各组同学分别轮流汇报学习情况。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4课后完成线上学习并讨论“真菌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5第四章非细胞生物——病毒(6)(1)了解:病毒、噬菌体及亚病毒的形态和大小,亚病毒特点以及其他种病毒的特点。(2)理解: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昆虫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植物病毒病的传播途径。()(3)掌握:病毒的增殖方式。()(1)详细讲解重难点,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线上线上混合模式。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4课后搜集和整理材料,归纳总结完成相应的表格6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4)(1)了解:C源和N源的概念;光合磷酸化、发酵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同型发酵、异型发酵、丁酸发酵、次生代谢的概念。(2)理解: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微生物产生ATP的方式、微生物细胞中能量的释放的方式。()(3)掌握:微生物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及配制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兼有课堂讨论及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线上线上混合模式。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作业:抗生素耐药性与超级细菌的形成原因,我们应该如何避免?7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外界因素的影响(4)(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同步生长、连续培养、菌落,单细胞微生物与多细胞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有何不同(2)理解:获得微生物纯培养体的方法,测量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细胞的分裂周期的区别。()(3)掌握:细菌生长曲线的各时期的特点,致死温度、致死时间、湿热灭菌、干热灭菌、光复活现象、灭菌、消毒、抑菌的概念。()(1)教学方法:讲授式为主,兼有课堂讨论及探究式学习(2)教学手段:线上线上混合式教学,列表比较归纳各种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4测验:完成学习通中的期中考试题,考试结果作为期末考评的一部分。8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4)(1)了解:微生物遗传信息载体的种类、特点和传递方式以及重组DNA技术和遗传工程。(2)理解:细菌基因结构、从基因到蛋白质的具体过程以及基因表达调控中乳糖操纵子模型等调控方式。()(3)掌握: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1)教学方法:讲授式为主,兼有课堂讨论及探究式学习(2)教学手段:线上线上混合式教学,列表比较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中转化、转导和结合转移各自的特点。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4课后思考题:拓展知识人类基因携带其他生物的基因吗?9第八章微生物生活的自然环境(2)(1)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圈、生态系统、微环境、极端环境等概念。(2)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根圈、根圈效应、根土比(R/S)、对抗关系、竞争、拮抗、寄生和捕食。()(3)掌握:土壤圈微生物分布特点及根圈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1)教学方法:讲授式为主,兼有课堂讨论及探究式学习(2)教学手段:线上线上混合式教学,案例说明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相互影响,有利的不利,总结归纳,列表比较巩固。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4作业: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四、实验教学表2实验教学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内容实验类型支撑教学目标其他1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4)学习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制备PDA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综合性教学目标32微生物的分离技术(4)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对分离微生物计数和从菌落形态特征辨别细菌、真菌。设计性、创新性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本实验不限课时和课堂操作,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3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4)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油镜头观察细菌的形态。学习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菌落特征和细菌的形态。验证性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4霉菌的形态观察(4)了解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的形态特征,掌握四种霉菌的制片及观察方法。验证性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45微生物显微镜计数法(2)掌握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进行镜检计数的原理和方法。综合性、验证性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表3课程考核及评价细则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分值考核/评价细则支撑教学目标过程性考核(60%)上课考勤及平时作业10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出勤率、迟到、请假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按10%计入课程总成绩。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小组汇报10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分组完成资料整理、PPT汇报等情况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组间互评,按10%计入课程总成绩。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4线上学习20平台完成自主学习以及弹题和测验完成情况,按20%计入课程总成绩。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实验成绩20根据每次实验课出勤、实验操作评价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按20%计入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