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对分离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有一个梳理复习基因分离规律及伴性遗传特点的内在环节,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本节课“伴性遗传”是在学生了解性别决定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节重要内容,是区别于常染色体遗传方式的另一种遗传方式。教材首先给出了伴性遗传的定义,然后指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通过图解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最后提出伴性遗传普遍存在,并总结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科学探究、表达交流能力。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伴性遗传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学习《人类遗传病》打下基础,这一节内容也是学生解答遗传综合问题的一个关键。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有一个梳理复习基因分离规律及伴性遗传特点的内在环节,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对分离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有一个梳理复习基因分离规律及伴性遗传特点的内在环节,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3、教材处理本节课“伴性遗传”是在学生了解性别决定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节重要内容,是区别于常染色体遗传方式的另一种遗传方式。教材首先给出了伴性遗传的定义,然后指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通过图解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最后提出伴性遗传普遍存在,并提示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等也是伴性遗传。显然教材中对红绿色盲的伴性遗传方式是作为一个结论给出的,那么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到的?如果通过一个家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这一结论,那么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方面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4、教学策略毫无疑问,加强基础,全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目的。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因此,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2)“师生交流-互动”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互助、互联和互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师生都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图式”。(3)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策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以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相应的知识并不是单纯由外向赔偿损失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是直接以讲授法向学习传授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图式”上,随着色盲伴性遗传传递规律的讨论、归纳和总结;随着来源于生活的问题的探讨和解释,学生的不断地改造脑中的旧图式,获得完整的伴性遗传规律的新“图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说出XY型的常见生物;了解其他性别决定方式。(2)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和规律。2、过程能力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和理解性别决定机制和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三.教学重点(1)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2)理解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四.教学难点(1)理解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和规律。(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用圣经中的一段话,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中《圣经·创世纪》中的一段话,引入人类对性别决定的探索。讲述近代解剖学证明男女肋骨数目相同,质疑宗教的观点,过渡到现代科学对男女染色体构成的认识。阅读老师提供的文字资料,了解人类对性别这一现象所作的历史探索。一、性别决定展示人类染色体组成图片,并简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决定子代性别的?结合形象的图片介绍其他性别决定方式。学生自主思考人类是如何决定子代性别的?一学生板书XY型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并展示思考成果。PP男XY女XX×配子YYXXF1XY男XX女比例1 ∶ 1学生思考,领会,并回答教师提问。二、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1、教师展示多媒体中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点拨: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点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展示几幅图,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如2、【资料分析】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与性别有关)。I代中的1号是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儿子还是女儿?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综合以上思考,你推测色盲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填写下表:根据学生的判断,展示表格女性男性表现型基因型4、引导学生分析课本探究活动(P38)AC两图:提问:你能推测出AC两图中第Ⅲ代患病个体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基因型吗?(不能确定的基因用X—表示。)并分析他们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谁?你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有哪些特点呢?4、1、你能推测出AC两图中第Ⅲ代患病个体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基因型吗?(不能确定的基因用X—表示。)2、从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有哪些特点呢?并分析他们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谁?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6、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教师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图,引导学生分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别。说明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受精作用的知识,由图分析可知,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女儿→外孙,这就是交叉遗传。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黑板展示教材P36图2-14、2-15:引导学生总结:二、红绿色盲遗传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3.一般为隔代遗传;4.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学生领悟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了解自己的色觉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男、女患病率的不同,推断红绿色盲病的遗传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若是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判断人类红绿色盲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评价。学生演示自己的推测过程,说出自主总结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3.一般为隔代遗传;4.母患父子患。学生填表,巩固基因型写法。学生伴X显性遗传介绍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症状,展示一个遗传家系图,提问:你能总结伴X显性遗传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主总结的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②一般世代遗传;③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伴Y遗传介绍外耳道多毛症的症状,展示一个遗传家系图,学生总结遗传特点:父传子、子传孙学会运用遗传咨询案例情景:李先生是一个正常男性,将要和一个表现型正常,其父母也正常,但有一血友病弟弟的女子结婚。现在李先生到遗传门诊进行咨询:他们婚后生的孩子有可能患病吗?假如他们想要一个正常的宝宝,你有什么建议?最好详细解释你的理由。(血友病基因用Xh表示)学生分析患者家系,计算后代患病概率,给出建议:"婚后生女儿。"分析课后题第一题为什么“十只黄猫九只雄”?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六.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去求知、去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贯彻执行的教学理念。《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说明1、教学目标探索新课改提出的生物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进行生命科学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品质。”并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注重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本课旨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对教学策略的适当选择以及对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探索一种能让学生有更多”经历"和"体验",能增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对分离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有一个梳理复习基因分离规律及伴性遗传特点的内在环节,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3、教材处理本节课“伴性遗传”是在学生了解性别决定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节重要内容,是区别于常染色体遗传方式的另一种遗传方式。教材首先给出了伴性遗传的定义,然后指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通过图解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最后提出伴性遗传普遍存在,并提示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等也是伴性遗传。显然教材中对红绿色盲的伴性遗传方式是作为一个结论给出的,那么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到的?如果通过一个家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这一结论,那么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方面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4、教学策略毫无疑问,加强基础,全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目的。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因此,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2)“师生交流-互动”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互助、互联和互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师生都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图式”。(3)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策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以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相应的知识并不是单纯由外向赔偿损失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是直接以讲授法向学习传授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图式”上,随着色盲伴性遗传传递规律的讨论、归纳和总结;随着来源于生活的问题的探讨和解释,学生的不断地改造脑中的旧图式,获得完整的伴性遗传规律的新“图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说出XY型的常见生物;了解其他性别决定方式。(2)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和规律。2、过程能力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和理解性别决定机制和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三.教学重点(1)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2)理解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四.教学难点(1)理解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和规律。(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用圣经中的一段话,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中《圣经·创世纪》中的一段话,引入人类对性别决定的探索。讲述近代解剖学证明男女肋骨数目相同,质疑宗教的观点,过渡到现代科学对男女染色体构成的认识。阅读老师提供的文字资料,了解人类对性别这一现象所作的历史探索。一、性别决定展示人类染色体组成图片,并简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决定子代性别的?结合形象的图片介绍其他性别决定方式。学生自主思考人类是如何决定子代性别的?一学生板书XY型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并展示思考成果。PP男XY女XX×配子YYXXF1XY男XX女比例1 ∶ 1学生思考,领会,并回答教师提问。二、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1、教师展示多媒体中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点拨: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点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展示几幅图,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如2、【资料分析】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与性别有关)。I代中的1号是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儿子还是女儿?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综合以上思考,你推测色盲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填写下表:根据学生的判断,展示表格女性男性表现型基因型4、引导学生分析课本探究活动(P38)AC两图:提问:你能推测出AC两图中第Ⅲ代患病个体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基因型吗?(不能确定的基因用X—表示。)并分析他们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谁?你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有哪些特点呢?4、1、你能推测出AC两图中第Ⅲ代患病个体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基因型吗?(不能确定的基因用X—表示。)2、从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有哪些特点呢?并分析他们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谁?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6、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教师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图,引导学生分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别。说明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受精作用的知识,由图分析可知,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女儿→外孙,这就是交叉遗传。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黑板展示教材P36图2-14、2-15:引导学生总结:二、红绿色盲遗传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3.一般为隔代遗传;4.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学生领悟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了解自己的色觉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男、女患病率的不同,推断红绿色盲病的遗传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若是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判断人类红绿色盲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评价。学生演示自己的推测过程,说出自主总结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3.一般为隔代遗传;4.母患父子患。学生填表,巩固基因型写法。学生伴X显性遗传介绍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症状,展示一个遗传家系图,提问:你能总结伴X显性遗传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主总结的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②一般世代遗传;③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伴Y遗传介绍外耳道多毛症的症状,展示一个遗传家系图,学生总结遗传特点:父传子、子传孙学会运用遗传咨询案例情景:李先生是一个正常男性,将要和一个表现型正常,其父母也正常,但有一血友病弟弟的女子结婚。现在李先生到遗传门诊进行咨询:他们婚后生的孩子有可能患病吗?假如他们想要一个正常的宝宝,你有什么建议?最好详细解释你的理由。(血友病基因用Xh表示)学生分析患者家系,计算后代患病概率,给出建议:"婚后生女儿。"分析课后题第一题为什么“十只黄猫九只雄”?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六.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去求知、去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贯彻执行的教学理念。评测练习1、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C.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D.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2、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是()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B.全为雌猫或三雄一雌C.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D.雌雄各半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是白化病又是色盲的男孩,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A、AaXBY和AaXBXbB、AAXBY和AaXBXC、AAXBY和AAXBXbD、AAXBY和AAXBXB4、将基因型AaXBX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有()A、4种B、8种C、9种D、12种5、某种牛基因型AA的个体是红褐色,aa的个体是红色,基因型Aa的公牛是红褐色,母牛则是红色。现有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2头红色小牛,这2头小牛的性别是()A、全为公牛B、全为母牛C、一公一母D、无法确定6、人类白化病和血友病都是隐性遗传病,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其父患血友病)与一个不患血友病的男性(其母是白化病)婚配,预期在他们的儿女中两病兼发患者的几率是()A、1/2B、1/3C、1/4D、1/87、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A、1:1B、2:1C、3:1D、1:08、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中雌性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A.3:1B.1:2C.1:1D.1:2:19、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C.男孩、女孩D.女孩、男孩10、右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II-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II-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II-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11、下图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个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①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③系谱甲-2基因型Aa,系谱乙-2基因型XBXb系谱丙-8基因型Cc,系谱丁-9基因XDXd④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9基因型XBXb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6基因XDXd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2、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站3/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效果分析通过课后评测,以及对评测的分析,我发现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这主要得益于我采取了新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课本的直接呈现形式改为探究活动形式:探究“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性质,并且结合之前的“发现色盲”的故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学生自己通过社会调查自己绘制的系谱图,并且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达到了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获得了新知,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分析伴性遗传病的方法。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授之以渔”的目的所在吧。在进行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的分析时,我同样是不直接告诉学生遗传特点,而是让学生自主分析几个红绿色盲的家系图,通过小组讨论,主动发言,自主总结出伴X隐性遗传几个特点。结果学生不仅总结出课本上提到的几点,而且在老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也一定是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思考和发现的快乐。随着色盲伴性遗传传递规律的讨论、归纳和总结;随着来源于生活的问题的探讨和解释,学生的不断地改造脑中的旧图式,获得完整的伴性遗传规律的新“图式”。

本节课的“应用”教学环节,我不再使用传统的课堂做几道习题的方式来巩固新知,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即刻就能体会到课本所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知识被进一步深化和内化的目的。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实践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成为一名“遗传咨询师”,帮助咨询者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伴性遗传问题。之后由两个小组将他们的遗传咨询过程再现于全班同学眼前。同学们火焰般的思维和诙谐生动的语言,竟将抽象的理论演绎地如此酣畅、形象!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领悟到了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一位学生谈到他在本节课的收获时说:“将来我在生育下一代时,我就可以成为自己的遗传咨询师了!”在讨论与碰撞中学生改变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具备了正确面对遗传疾病,预防遗传病的社会责任感,对其未来的人生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与之间自己设想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由于受到录像课情境的影响,课堂表现不是很放得开,情绪不够饱满,导致课堂气氛不如预想中的热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二,除了人类的遗传病外,教师可以再设计其他生物中存在的伴性遗传现象,让学生体会到伴性遗传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加深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普遍性的认识。第三,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课堂练习设计得稍显单一,如果再设计几个其他形式的练习,学生对遗传方式的判断和相关遗传概率计算的会掌握得更好。观课记录课堂引入新颖:本节课引用《圣经·创世纪》中的一段话,引入人类对性别决定的探索。讲述近代解剖学证明男女肋骨数目相同,质疑宗教的观点,自然过渡到现代科学对男女染色体构成的认识。这样的引入不仅生动形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再现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过程,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科学内涵。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比较自然大方,语速、声调掌控较好,语言简洁,能适时总结评价,掌控课堂的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受到录像课的影响,教师情绪不够饱满,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教学手段多样:采用合理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探究。能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需要传授客观知识是采用讲授法;在遗传方式的判定和遗传规律的总结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互相交流,合作,增强了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本节课中教师按照教材中给出的资料和内容顺序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来学习。这样的好处是效率较高,系统性较强。本节课问题设计新颖有吸引力,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比较得当,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课后反思“伴性遗传”是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也是一节传统课。如何能上出新意,体现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导学”理念?我认为就是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为此,我设计这节课的主旨就是: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课堂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二个亮点。第一个亮点: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性遗传病的典型。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都是将该病的遗传性质直接告之学生,让学生运用该知识点分析伴性遗传病的发病规律。我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运用已经学到的两大遗传学规律自主分析出该病的遗传性质。所以此处,我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课本的直接呈现形式设计为探究活动形式:探究“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性质。为学生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