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血液学复习题_第1页
临床检验血液学复习题_第2页
临床检验血液学复习题_第3页
临床检验血液学复习题_第4页
临床检验血液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一、选择题A型题1.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胞体由大到小B.巨核细胞由小到大C.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胞浆由少到多E.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2.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A.红系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粒系祖细胞D.巨核系祖细胞3.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A.肝脏B.脾脏C.骨髓D.胸腺E.淋巴结4.关于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具有多项分化能力B.CD34+CD38-C.CD34+Lin-D.分化能力较局限E.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5.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的是A.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B.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C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D.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E.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6.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A.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C.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D.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E.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7.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A.胸骨B.肋骨C.下肢股骨远心端D.脊椎骨E.颅骨X型题28.关于红骨髓下列正确的是A.含大量发育的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B.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C.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的50%左右D.红骨髓是脂肪化的骨髓E.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潜能9.血细胞分化是指A.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B.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C.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D.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E.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10.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A.Lin-B.CD38+C.CD38-D.CD34-E.CD34+11.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A.对称分裂能力B.高度自我更新能力C.定向分化能力D.多向分化能力E.有明显的形态特征A.网状细胞B.造血细胞C.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骨髓微血管系统E.造血岛13.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有:A.骨髓B.肝脏C.胸腺D.脾脏E.淋巴结14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情况:A.婴幼儿严重贫血B.急性再障C.骨髓硬化症D.严重感染E.血友病二、名词解释2.血细胞分化:血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33.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4.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三、问答题微环境的作用。1.造血微环境主要由骨髓微血管系统、骨髓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各种细胞因子、骨髓神经等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造血细胞定居在在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后,在各种调控因素的作用下,完成造血细胞增殖、分是能够粘附造血干细胞并支持和调控造血细胞定居、分化、增殖、成熟的内环境。骨髓基质细胞通过与造血细胞的和分化,协助造血细胞寻找特定的区域,选择性地将一些造血生长因子与带有相应受体的细胞外基质主要含有胶原(collagen)、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它们可结合许多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表面糖蛋白,促进作用。细胞外基质多与造血细胞的粘附有关,他们能选择性地结合一些造血生长因子,间接地把带有相应受体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粘附于骨髓基质细胞。造血的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的主要部位,它们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化发育起重要的调控成。上述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共同调节HSC归巢和增殖、分化。2.试述造血干细胞的概念和特征。2.造血干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辩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研究认为造血干细胞具有以下一般特征:①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也称自我维持,正常造血干细胞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一个干细胞进行分裂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只有一个分化为早期造血祖细胞,而另一个子细胞则保持干细胞的全部特性不变,这种不对称性分裂使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始终维持在一定水平;②多向分化能力,在体内多种调控因子的作用下,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形成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祖细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是与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密切相关的一个阶段特异性抗原,是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分离纯化的主要标志,主要存在于幼稚的造血干细胞/祖细胞,部分骨髓基质细胞和少量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Thy-1(CD90)在早期造血细胞表面表达,目前认为是比CD34分子出现更早的HSC表面表达,是除CD34以外造w血干细胞表面又一抗原标志。在CD34+细胞群中,有99%同时表达CD38-,CD38抗原是造血干细胞向多系定向分化抗原,随分化过程其表达水平增高。干细胞因子(c-kit)受体,广泛分布于造血细胞群中,c-kit的配体SCF在造血干细胞的生存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约60%~75%的人类CD34+造血细胞同时表达c-kit受体。除上述表面分化抗原,还有其他一些抗原在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呈现,如干细胞抗原(Scal)、AC133抗原等。第三章造血细胞检验方法一、选择题1.为了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试验是2.为了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下列首选试验是43.为了鉴别小原粒性白血病与急淋,下列首选试验是A.再障B.巨幼贫C.红白血病D.溶贫E.慢粒5.确诊为慢粒患者,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突然升至200分,可能发生下列哪种变化A.急粒变B.急淋变C.急单变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E.以上都不对a-NBE(+)且不被NaF抑制,下列最佳选择是A.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B.组织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粒-单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不符合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B.AS-D-NCE:阴性E.以上都不符合9.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AAS-D-NCE染色呈阳性5E.以上都不符合10.关于a-丁酸萘酚酯酶(a-NBE)染色,下述概念不正确的是A.粒细胞系统均为阴性反应E.以上都不正确11.关于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AE)染色,下述概念不正确的是C.红细胞系统均呈阴性反应D.淋巴细胞呈弱阳性反应E.以上都不正确12.关于a-醋酸萘酚酯酶(a-NAE)染色,下述概念正确的是FC.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阴性反应D.急粒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E.以上都不符合13.关于氯乙酸AS-D萘酚酯酸染色(AS-D-NCE),下述概念不正确的是A.粒细胞酶活性随细胞的成熟而增强B.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C.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个别呈弱阳性反应D.急粒多呈阳性反应E.以上都不正确14.细胞外铁阴性,铁粒幼红细胞占12%,此结果符合A.正常骨髓铁粒染色B.缺铁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难治性贫血E.以上都不符合A.细胞外铁B.铁粒幼红细胞C.铁粒红细胞D.环铁幼红细胞E.以上都不对1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多毛细胞白血病D.尼曼-匹克病E.以上都不对1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哪项是不正确的6BNAP则明显升高E.以上都不对18.PAS染色应用在下列各项鉴别,错误的一项是A.巨核细胞强阳性B.高雪细胞强阳性C.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强阳性D.巨幼细胞贫血时的红系细胞强阳性E.淋巴细胞阳性反应PAS块状阳性,而胞浆底色不红,下列何者与此相符A.急粒B.急淋C.急单D.浆细胞性白血病E.以上都不符合A.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B.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C.大多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E.以上都不正确21、骨髓活检不符合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点的是A.骨髓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B.红系病态造血C.未成熟白细胞增多D.检出不典型微巨核细胞22、骨髓活检发现典型的R-S细胞,则可诊断为A.恶性组织细胞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多发性骨髓瘤D.霍奇金病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3、不符合原粒细胞在透射电镜下的结构特点的是B.胞核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D.高尔基体较少,发育差E.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24、血小板内一般不存在的是7D.致密颗粒E.糖原颗粒25、白血病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不出现于细胞核内的是A.核环B.核泡C.假性包涵体E.核内小体26、不符合超微结构中异染色质的结构特点是A.主要分布在核周的核膜内缘B.电子密度较低C..原始细胞中异染色质的量一般较少D.随着细胞成熟异染色质不断增多E.相当于染色体的螺旋部分A.透射的棒状体,内有疏松的纤维状物质B.内含电子密度低的颗粒,有膜样结构C.电子密度高的杆状或裂片状包涵体D.Auer小体常位于溶酶体区内E.Auer小体常位于高尔基复合体区内2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透射电镜下白血病细胞内最易区别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内质网C.线粒体D.高尔基复合体E.微丝束2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胞核最易区别的结构是A.异染色质B.核仁C.核内小体D.假包涵体E.核形状30、t(15;17)(q22;q12)常见于A.M0B.M1C.M2D.M3E.M4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是A.缺失8B.嵌合体C.环状染色体D.等臂染色体E.易位33、染色体核型中缩写符号“t”表示A.倒位B.易位C.插入D.嵌合体E.缺失A8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A.46,XX,i(12q)B.46,XX,i(12p)C.46,XY,i(12q)D.46,XX,s12pE.46,XX,del(12p)36、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显带染色体命名A.染色体上明显而恒定的形态特征,称为界标B.两个界标间的区域称为带C.亚带的描述就是在带的后面加一小数点,再写出指定的亚带数D.如果亚带再被分,则其命名是在亚带的后直接加数字E.区的划分是以着丝粒开始向短臂或长臂的臂端延伸37、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主要用来检测A.RNAB.DNAC.蛋白质D.糖类E.脂类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0B.M1C.M2D.M3E.M49B.引物E.DNA聚合酶n43.下列哪些疾病可出现干抽A.骨髓纤维化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转移癌E.毛细胞白血病44.骨髓穿刺可能出现“干抽”的病变是A.骨髓纤维化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骨髓转移癌D.多发性骨髓瘤E.缺铁性贫血4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缺铁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正常骨髓46.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能确诊的疾病是A.各类型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多发性骨髓瘤D.类白血病反应E.慢性白血病47.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能确诊的疾病是A.各类型白血病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类白血病反应E.再生障碍性贫血48.下述符合正常骨髓特征的是A.粒细胞系占骨髓有核细胞的50%-60%B.有核红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20%左右C.正常骨髓原淋巴罕见D.骨髓增生活跃E.原单核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3%-8%49.下列不应作为观察骨髓穿刺是否成功的指标有A.可见骨髓小粒及脂肪滴B.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C.骨髓杆状核/分叶核小于外周血杆状核/分叶核D.镜下可见骨髓中特有细胞成分合正常成人骨髓的是:A.粒细胞系统总和占骨髓有核细胞50%~60%BD%左右51.下列选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点A.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B.粒红比值(2~4):1C.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E.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列关于粒红比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粒红比值正常肯定是正常骨髓B.有核细胞增生亢进,粒红比值增大多由于粒细胞增高所致C.有核细胞增生低下,粒红比值增大,则多为红系减少。D.粒红比值增高是由于粒、红两系平行增高所致E.粒红比值减低是由于粒、红两系平行减低所致53.下列显示骨髓稀释的选项是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B.未见骨髓小粒及脂肪滴C.含有大量幼稚细胞,骨髓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分叶核E.涂片中以成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54.骨髓穿刺部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选取胫骨穿刺B.髂骨后上棘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C.取材部位不同,骨髓检查结果可能也不同D.因胸骨骨髓液丰富,临床胸骨穿刺最常用E.定位穿刺临床上常用于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55.下列适于做骨髓检查的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妊娠中晚期妇女E.血友病56.通过骨髓检验能作肯定结论的疾病是A.巨幼细胞贫血B.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自身免疫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缺铁性贫血57.粒红比例<2,通常出现在下列何者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化脓性感染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巨幼细胞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58.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形态变化一般规律的是A.胞体由大到小B.核染色质由粗颗粒密集到细致疏松C.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D.胞浆由少到多E.核浆比例由小变大59.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降低,可能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化脓性感染C.地中海贫血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E.自身免疫性贫血60.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由大到小B.核浆比例由大到小C.核染色质结构由粗糙到疏松细致D.核仁从无到有E.胞质中颗粒从多到少61.以下哪些疾病粒红比例>4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类白血病反应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缺铁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62.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A.胞质嗜碱性逐渐加强。B.胞核由小到大变化C.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粗糙D.核仁从无到有E.胞质中颗粒从多到少二、名词解释误或穿刺位置不当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M/E)。3、肯定性诊断:具有特异性细胞学变化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细胞学特征都典型时,或是细胞学变化既特异又非常典型,而无相应的临床表现者,可作肯定性细胞学诊断4、描述性诊断:排除性诊断:常见于临床已初步诊断为某种血液病,但骨髓象不支持或骨髓象大致正常时,可供临床考虑是否排除此病5、符合性诊断:有特征性细胞学变化但特异性不强的疾病,其临床与骨髓象符合,或骨髓象有其部分改变,又可以解释其临床表现时,可提出支持某病的诊断的意见6、细胞化学染色:它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7、骨髓活检:即骨髓活体组织检查,骨髓活检能客观反映骨髓造血细胞的实际增生情况,切片取材体积大,观察范围广,对骨髓结构及增生程度的判断较准确,特别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及其他疾病合并骨髓纤维化等疾病的诊断更具客观性。12.微小残留白血病:是指白血病经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缓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三、问答题1、骨髓穿刺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判断骨髓取材是否成功?部位穿刺和特定部位穿刺,以提高诊断率。㈡骨髓取材满意指标:1、抽吸骨髓液时病人有特殊的痛感。2、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骨髓小粒和脂肪滴。3、胞、网状纤维等。4、骨髓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分叶核粒穿刺检查?2.骨髓穿刺检查是血液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结合骨髓象、血常规、临床资料,对骨髓检查来分析疗效。一些不明原因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通过骨髓帮助明确病因。3、简述血细胞的发育及成熟规律3.原始细胞发育至成熟细胞,细胞体积逐渐变小。巨核细胞系发育例外;粒细胞系中,早幼粒细胞体积比原粒细胞略大。细胞质的量由少到多,但淋巴细胞系例外;胞质嗜碱性(深蓝色)逐渐变弱直至嗜酸性(粉红色),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浆颗粒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再到少。细胞核一般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系例外;核质比例一般逐渐减小;细胞核的形态由圆形或卵圆形逐渐变为有凹陷甚至分叶,淋巴细胞系变化不明显,成熟红细胞核消失。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到粗糙,排列由疏松变为紧密,并进一步浓缩成块,甚至脱核(红细胞系);核膜一般由不明显到明显;核仁由明显到模糊,最后消失。4、简述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诊断。③观察疾病疗效和预后。④发病机制的探讨。ASNAE急粒急单急淋 弱阳性弱阳性阳性(均匀红色)阳性(细颗粒状)阳性(粗颗粒状)强阳性6.(1)可确切地了解骨髓的组织结构、间质成分的变化,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骨髓移植的研究(2)可真实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例及骨髓内铁储存情况,对于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及化疗后骨髓增生低下程度有明确的诊断价值。(3)可以发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变化,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胶样变性及肉芽肿等。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等的诊断阳性率比骨髓涂片高。(5)可协助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第四章造血检验的临床应用1、简述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1.可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对于大多数干细胞疾病,依赖造血细胞检验可以得出比较确定的诊断,对于红也有参考价值;对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有辅助价值;可用于血液病的治疗监测,比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监测,各种治疗的疗效评估等。2、简述造血细胞检验在造血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可以确诊大多数干细胞疾病,比如:确诊白血病并分型,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浆细胞疾病等;在诊断大多数非干细胞性造血系统病变时也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尤其在红细胞疾病诊断中有较3、造血细胞检验可辅助诊断哪些非造血系统疾病?3.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肾脏病的诊断;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及妇产科疾第五章红细胞基础理论一、选择题A:脂质双层B:蛋白质D:无机离子E:糖类2、下列哪个不属于红细胞膜的功能?A: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B:维持红细胞的变形性C:清除免疫复合物D:维持凝血的平衡E:向机体各部分输送氧气3、下列哪种铁的存在形式在体内分布最多A:血红蛋白铁B:贮存铁C:肌红蛋白D:易变池铁E:转运铁4、衰老红细胞的消亡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红细胞碎裂B:渗透性溶解C:补体诱导的红细胞溶解D胞作用E: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5.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红细胞膜发生如下改变A: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降低,膜表面积增多B: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增多,膜表面积减少C: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降低,膜表面积减少D: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不变,膜表面积减少E: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增多,膜表面积增多6.红细胞在体内破坏的场所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首要器官为B:脾脏与肝脏C:脾脏与淋巴结D:骨髓与肝脏E:骨髓与淋巴结7.维生素B和叶酸缺乏,导致A:红细胞膜变形能力下降C:蛋白质合成障碍E: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8.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是A:磷酸戊糖途径B: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代谢支路D:谷胱甘肽途径E:磷酸戊糖途径与谷胱甘肽途径C:膜酶D:血红蛋白E:膜骨架蛋白10.下列关于血红素构成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XB:血红素由珠蛋白和亚铁原子组成D:血红素由珠蛋白和三价铁原子组成A:1~5mgB:0.5~1mgC:2~5mgD:3~5mgE:5~10mgA:细胞外铁的存在B:细胞内铁的存在C:含铁酶的存在D:肌红蛋白的存在E:转运铁A:其血红素部分和珠蛋白部分都是相同的B:其珠蛋白部分是相同的,而血红素部分则不同C:其血红素部分和珠蛋白部分都是不相同的D:其血红素部分是相同的,而珠蛋白部分则不同二、填空题1、红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糖类、无机离子等组成2、红细胞的膜脂质主要由磷脂、胆固醇组成三、名词解释细胞外铁:骨髓中巨噬细胞内外的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由于其在幼红细胞外,被称为细胞外铁1.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①膜骨架蛋白组分和功能状态②膜脂质的流动性:③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④血红蛋白(Hb)的质和量⑤膜的离子通透性第六章红细胞检验方法1.下列哪项检查是诊断溶血的最可靠证据A.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C.骨髓红系明显增生D.红细胞寿命缩短E.尿胆原强阳性2.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A.网织红细胞升高B.尿胆原阳性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D.血清间接胆红素阳性E.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诊断急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A.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C.红细胞减少D.可见畸形红细胞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4.下述哪项不符合血管外溶血A.脾肿大B.网织红细胞增高C.遗传性多见D.尿含铁血黄素阳性E.常见红细胞形态改变5.下述哪项不是血管外溶血A.丙酮酸激酶缺陷症B.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6.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下列哪项实验常呈阳性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抗人球蛋白试验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D.异丙醇试验E.冷凝集素试验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脆性增加主要见于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海洋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8.下述哪项不符合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A.脾肿大B.红细胞在脾窦被破坏C.尿胆原阳性D.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E.血红蛋白电泳出现异常区带9.下列哪项不符合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A.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B.自溶试验明显增高,加葡萄糖不能纠正D.脾肿大明显E.属于先天性红细胞膜异常性疾病A.抗人球蛋白试验B.热溶血试验C.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D.酸溶血试验E.血红蛋白电泳出现异常区带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下降B30%C.自溶血试验轻度增加,并能被葡萄糖纠正D.氰化物一抗坏血酸试验阳性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网织红细胞增高B.血红蛋白尿C.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D.血红蛋白电泳异常E.骨髓中幼稚红细胞明显增高13.下列哪项不符合异丙醇试验C.血红蛋白液应新鲜D.每次试验应做正常对照E.正常人呈阴性14.下列哪项不符合冷凝集素综合征B摄氏度时凝集反应最强C.可见红细胞呈缗钱状D.溶血不需要补体参与E.冷溶血试验阴性15.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LandsteinerD.免疫球蛋白测定E.血红蛋白电泳二、名词解释1.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溶血因素所致,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直接破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临床以2.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溶血病。临床表现为与睡眠有关的间歇性溶血发作,以血红。所引起脚生成不足等原因导致溶血,称为自身溶血试验。4.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由于红细胞内丙酮酸激酶缺乏,ATP生成减少,钠泵、钙泵功能受损引起的慢性溶血性贫三、论述题1.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原理是什么?1.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抗体的试验。分为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和抗人球蛋白间接试应。间接试验是检测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的试验,应用Rh(D)阳性0型正常人红细胞与受检血清混合孵育,如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则红细胞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可出现凝集。2.哪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显示有溶血性贫血的可能性?2.血红蛋白尿;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间接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强阳性;外周血可见异常形态红细胞和破碎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以红系为主,粒/红比值降低甚至倒置。3.G6PD酶缺乏症的筛选和确诊试验可有哪些?第七章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一、选择题血清叶酸16ng/ml,维生素B600μg/ml。最可能的诊断是12A.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早表现为:A.血清铁降低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增高C.贮存铁减少3.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鉴别要点是A.血清铁测定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骨髓红细胞内铁D.骨髓细胞外铁E.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4.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主要选择下列哪项检查A.血清铁饱和度C.骨髓铁染色D.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E.血清总铁结合力5.贫血患者血片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血清铁饱和度16%。最可能的诊断是A.铁粒幼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贫血6.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C.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E.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增高7.血清铁减低见于下列何种贫血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含铁血黄素沉着症E.再生障碍性贫血晚幼粒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骨髓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达45%,其诊断可能为A.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9.细胞外铁阴性,铁粒幼红细胞占12%,此结果符合A.正常骨髓铁粒染色B.缺铁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难治性贫血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A.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骨髓病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11.下列哪项不符合叶酸生理A.人体本身合成部分B.不耐热D.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中12.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的是A.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13.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A.中性粒细胞核增多B.中性粒细胞核左移C.MCV112~159flD.MCH32~49pgE.MCHC0.32~0.3614.下列哪项不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早期的实验室指标A.铁粒幼细胞正常B.红细胞形态正常C血清铁减少D.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E.骨髓小粒染色铁正常或减少15.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不能确诊的疾病是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多发性骨髓瘤D.缺铁性贫血E.慢性白血病16.再障患者骨髓病理组织学检验发现造血细胞减少,尤其是:A.巨大原始红细胞B.巨大早幼粒细胞C.巨大血小板D.巨核细胞E.以上都不正确17.下列哪项符合再障的临床检验A.细胞内、外铁减少B.血清铁增高C.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增高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E.以上都不正确18.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A.网织红细胞减少B.全血细胞减少C.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E.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成熟障碍19.下列哪种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中血小板、巨核细胞均减少A.脾功能亢进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综合征)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20.下列哪项不是血红蛋白肽链结构E.HbBarts-γ421.原位溶血的场所主要发生在A.肝脏B.骨髓C.脾脏D.血管内E.淋巴结22.不符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特征的是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粒/红比值减低C.红细胞系统增生显著D.可见豪焦小体和卡-波环等红细胞异常结构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3.下列哪项检查是诊断溶血的最可靠证据A.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B.网织红细胞升高>5%(0.05)C.骨髓红系明显增生D.红细胞寿命缩短E.尿胆原强阳性24.诊断急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A.黄疸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C.红细胞减少D.尿胆原增加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25.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A.网织红细胞增多B.血清直接胆红素增多C.黄疸D.结合珠蛋白减少E.尿胆原增多26.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下列哪项实验常呈阳性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抗人球蛋白试验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D.异丙醇实验E.冷凝集素试验2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脆性增加主要见于A.PNH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C.海洋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下列组合哪项不符合PNH的实验室检查A.PNH-蔗糖溶血试验阳性B.PNH-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C.PNH-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D.PNH-属于红细胞膜异常溶血性贫血E.PNH-与遗传性有关的疾病29.G6PD酶缺乏时,下列哪项试验呈阳性反应A.抗人球蛋白试验B.热溶血试验C.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D.酸溶血试验E.蔗糖溶血试验Coombs何种病有意义A.PNHB.再生障碍性贫血C.G6PD缺乏症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常见下列哪种异常形态红细胞增多A.球形红细胞B.破碎红细胞C.靶形红细胞D.泪滴形红细胞E.镰形红细胞3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网织红细胞增高B.血红蛋白尿C.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D.血红蛋白电泳异常E.骨髓中幼稚红细胞明显增高33.除下列哪项外,其余均可引起血管内溶血A.G6PD缺乏症B.疟疾C.PNH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34.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steinerD.免疫球蛋白测定E.血红蛋白电泳35.下列属于血管内溶血的疾病是A.PNH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贫血36.有多种溶血的特殊检查,下列哪一组是错误的A.Coombs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Ham试验-PNHC.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D.外周血中出现大量靶形红细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蚕豆病-机体对蚕豆的变态反应37.下列检查中哪项与溶血无关A.网织红细胞增多B.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C.粪胆原增多D.结合珠蛋白减少E.尿胆原增多38.急性溶血时,下列哪项是少见的A.寒战、高热B.头痛、腰痛、背痛、四肢酸痛C.尿胆原增多D.尿胆红素增多E.急性肾衰竭A.网织红细胞数增多B.幼红细胞甚至幼粒细胞释放入周围血C.红系增生显著D.有血红蛋白分解产物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慢性感染性贫血(-),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A.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B.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慢性肝病性贫血gL。下列哪些检查在此病例应异常A.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B.Ham试验C.Coombs试验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E.血红蛋白电泳及抗碱血红蛋白测定A.G6PD缺乏症B.疟疾C.PNH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11%(0.11);血涂片示红细胞呈小球形,中央苍白区消失;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Rous试验(-)。进一步应选择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确诊B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C碱变性试验D自身溶血试验E冷热溶血试验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13%;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初溶为58%氯化钠溶液,全溶为46%氯化钠溶液。本例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为A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B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C红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中的酶缺陷D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E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头晕、乏力伴皮肤黄染。检验:血红蛋白80g/L,网织红细胞5%;红拟诊为溶血性贫血。为明确溶血病因,宜首选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C自身溶血试验D血红蛋白电泳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二、名词解释1.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小2.单纯红细胞系再生障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系骨髓红细胞系列选择性再生障碍所致一组少见的综合征。骨髓内分化成熟过程中,由于营养因素或先天性膜、酶、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等因素,于有核细胞阶段或释放入周围血循环中立刻破裂而溶血。6.血管内溶血:由于红细胞破坏率增加,超过造血器官的代偿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7.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溶血因素所致,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直接破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临床以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遗传性多见9.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生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的改变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所致是红细胞,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为常见的溶血性贫血的一种。11.继发性贫血:继发性贫血(secondaryanemia)又称症状性贫血,是由造血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征为骨髓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均有异常增生,尤以红细胞系增生显著。三、论述题1.简述贫血的含义及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以及贫血的诊断程序。1.贫血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gLL红蛋白贫血的诊断过程为:①确定有无贫血;②检查贫血的严重程度;③确定贫血的类型;④查清贫血的病因,结合临床2.简述我国现行再障的诊断标准。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肝脾肿大;③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④PNHMDS物治疗无效。3.巨幼细胞性贫血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3.巨细胞性贫血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①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②急性红白血病(红血病期);③骨髓增生异常?4.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率增加,超过造血器官的代偿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诊断溶血性贫血除分析、测定其半寿期:正常红细胞为25-32d,溶血性贫血者可见明显缩短。②测定粪中尿胆原排泄量并计算溶血指数:正常人每天尿胆原排泄量40-280mg,溶血指数为11-20。溶血性贫血者尿胆原排泄量可达400-1000mg,溶血指髓幼红细胞的增生程度:正常人粒红比例为(2-5):1;溶血性贫血时幼红细胞呈反应性增生,粒红比例≥1。5.哪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显示有溶血性贫血的可能性?间接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强阳性;外周血可见异常形态红细胞和破碎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以红系为主,料/红比值降低甚至倒置。6.请列表说明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的不同点。特征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病因红细胞内缺陷,外在因素后天多见红细胞内缺陷,外在因素遗传性多见红细胞破坏场所血管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程急性多见肝脾肿大见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见红细胞脆性改变变化小血红蛋白血症40-1000mg/L轻度增高血红蛋白尿无或轻微尿含铁血黄素慢性可见一般阴性骨髓再障危象见急性加重时可见轻度增高7.PNH可有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何一种或两种血细胞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但部分也可增生低下。Ham,PNH时为阳性反应而为再生障8.主要包括慢性感染性贫血、慢性肝疾病所致贫血、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肿瘤所致贫血及内分泌疾病所致贫三种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对性红↑↑↑红细胞容积↑↑↑血小板计数↑常正骨髓象三系均增生常红系增生正脾肿大有无无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常正↑常正红细胞生成素常↑正有无无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一、选择题A.M1B.M3C.M5D.M7E.ALL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色,A.粒细胞系列B.单核细胞系列C.粒单核细胞系列D.淋巴细胞系列E.巨核细胞系列3.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A.104~106B.106~108C.108~1010D.1010~1012E.1012~1014?A.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B.血小板破坏增加C.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E.纤溶系统活性亢进5.M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EOA.t(8;21)(q22;q22)B.t(9;22)(q34;q11)C.t(15;17)(q22;q11-12)D.t(8;14)(q24;q32)E.t(11;14)(p13;q11)A.ALLB.M2C.M3D.M5E.M6A.贫血B.出血C.发烧D.浸润E.皮疹8.M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1A.30%~90%B.≥30%C.≥90%D.≥80%E.30%~80%M无明5A.基本正常骨髓象B.完全缓解骨髓象C.部分缓解骨髓象D.未缓解骨髓象E.复发骨髓象10.M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6A.≥30%B.≥40%C.≥50%D.≥60%E.≥80%A≥10%B.≥15%C≥20%D.≥25%E≥30%A.分子生物学分型B.细胞形态分型C.细胞免疫学分型D.细胞遗传学分型E.综合上述各种分类A.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B.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C.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D.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下降E.全血细胞减少B.t(1;14)C.t(8;16)D.t(5;17)E.t(1;19)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细胞系)A.白细胞数显著增高B.白细胞分类中以原始细胞为主C.血小板数量增高D.嗜碱粒细胞增高E.嗜酸粒细胞增高A.血象变化C.髓象及骨髓活检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E.白细胞免疫分型18.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C.外周血象成熟且功能正常的小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高D.可以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常<5%A.多毛细胞白血病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幼淋细胞白血病E.浆细胞白血病20.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A.骨髓出现“病态造血现象”C.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E.50%患者可出现染色体异常?B.全血细胞减少常见C.单核细胞减少D.可见胞质不规则突起的淋巴细胞E.骨髓常呈干抽A.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的血、髓象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B.嗜碱粒细胞白血病可由慢粒发展而来的C.浆细胞白血病确诊依据是骨髓异常浆细胞>20%DTRAP性见于多毛细胞白血病E.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可同时累及淋系和髓系D.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E.外套细胞淋巴瘤24.关于淋巴瘤实验室检查的阐述正确的是:A.血小板减少只发生于骨髓受侵犯的患者B.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可提示瘤负荷降低E.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25.关于淋巴瘤的叙述正确的是:A.NHL病理学特点是在炎性细胞的背景下含有少量典型的肿瘤细胞BNLPHL的反应相对较差C.单独看到RS细胞不能确诊为HLD.临床分期对HL治疗的价值不如对NHLE.血象异常与骨髓受侵程度一致26.关于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C.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重链E.一般无肾功能异常性骨髓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未定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可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确诊时常存在肾功能不全E.总蛋白水平常降低28.可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点除了:A.脾脏肿大B.血小板计数C.红细胞容量D.血小板功能E.骨髓三系造血情况B.结节硬化型C.混合细胞型D.淋巴细胞消减型E.富含淋巴细胞的经典型30.淋巴瘤主要诊断依据:(C)A.骨髓活检B.外周血常规检查C.淋巴结活检A.IgG>35g/LB.IgA>2.0g/LC.IgM>35g/LD.IgD>20g/LE.IgE>20g/L32.下列哪项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A.干酪样坏死B.淋巴结正常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D.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侵润E.大量中性粒细胞侵润33.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情进展时一般不出现:C.血沉加快D.单克隆及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E.血红蛋白浓度降低34.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一般不会有:A.脾肿大B.皮肤搔痒C.骨髓中原始红细胞比例大于30%D.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E.红细胞容积增加3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下列疾病,除了:A.自身免疫性疾病B.寄生虫感染C.淋巴瘤D.多发性骨髓瘤E.再生障碍性贫血A.原始粒细胞明显增高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C.严重贫血D.染色体异常E.血小板明显增高37.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病人不会出现:A.贫血B.高热C.黄疸D.胸腹水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38.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病人细胞化学染色可出现:B.酸性磷酸酶染色阴性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D.溶菌酶染色阳性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3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昼夜生理变异表现有:40.脾功能亢进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A.脾大B.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C.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E.骨髓造血细胞降低4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出现的表现中错误的是:A.发热B.淋巴结肿大C.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D.淋巴细胞比例增加E:A.糖原染色阳性B.酸性磷酸酶染色阴性D.过氧化物酶阳性E.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性,32,发烧伴牙龈出血5天,查体:肝、脾及淋巴结未及,胸骨中下端压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其胞体大小不一,多数较大,胞体不规则,胞质丰富,胞质中有丰富、较粗大的紫红色颗粒,胞质有内质、外质之分,核形不规则,扭曲、分叶,染色质细致,核仁可见。你考虑下列哪种白血病?A.ALLB.M1C.M2B.D.M3E.M5L蛋白量75g/L,血小板数35×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原始细胞+幼稚细胞(不包括幼?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B.多发性骨髓瘤C.淋巴瘤白血病D.急性白血病E.上述疾病均有可能A.外周血涂片检查B.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免疫学分型E.骨髓活检46.急性白血病骨髓象一般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多数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B.骨髓小粒呈空网状C.涂抹细胞易见D.巨核细胞常减少或缺如E.吞噬细胞易见A.CD56+ALLB.CD34+ALLC.CD33+ALLD.CD14+ALLE.CD13+ALLA.CD8B.CD7C.CyCD3D.CD5E.CD2AAuer小体B.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标志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均可见50.有关M,哪些说法是错的?0A.骨髓中原始细胞≥30%,形态似ALLB.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C.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均阴性E.细胞遗传学检查常有特异性异常(51~54题共用备选答案)A.POX染色阳性率100%,呈强阳性B.NAS-DAE染色阳性率100%,呈强阳性,加氟化钠抑制C.NAS-DCE染色阳性率25%,以(+)为主D.POX染色阳性率0%,PAS染色阳性率99%,呈多数细颗粒状和粗颗粒状阳性,部分块状阳性E.NAS-DAE染色呈阳性率100%,阳性强弱不一,加氟化钠部分抑制5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5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5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5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55~57题共用备选答案)A.PML-RARaB.AML1-ETOC.CBFβ-MYH11D.ABL-BCRE.MLL55.M3A56.M4EOC57.M2bB(58~62题共用备选答案)A.CD41a(GPⅡb/Ⅲa)B.CD34C.CyCD79aD.CD14E.F.H.DMPODHLA-DR58.单核细胞D59.髓细胞F60.巨核细胞A62.干细胞B二、名词解释分化成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四大症状即贫血、发烧、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的白血病,其骨髓髓中以原始及幼稚白3..急性白血病复发: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为复发,①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5%且<20%,经过有效的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后仍为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20%;③骨髓外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者。4.部分缓解: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细胞+幼单核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5%~≤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估计约106~8个)的状态。M8.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在15×109/L以下,细胞分类时白血病细胞有(但比例常较低)或无,故又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9.MICM分型:是指采用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白血病分型方法。白血病分型方法,他们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细胞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前者分为ALL1、ALL2、ALL3,后者分为M~M。1612.全髓白血病(Panmyelosis)是一种以骨髓红、白、巨核细胞三系同时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DNA组分增加,而祖细胞和早期细胞的增生正常甚14.尿本-周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中,15%~20%患者的骨髓瘤细胞不合成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只合成单克隆自由轻链,使其含量增加,在疾病初期,血清中的这些自由轻链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而在肾小管中自由轻链被分解代谢,因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轻链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尿液中可出现自由轻链,称为本周蛋15.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简称为类白反应。典型血象表现为白细胞数显著增高,可有一定数量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出现,有时可以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类似白血病。各个核均有一个大而红染的包涵体样核仁,其边界清晰,其周围有空晕围绕,有时可见核仁两端为平头形。17.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18、M蛋白多发性骨髓瘤常为单株浆细胞的前体细胞恶性增生,血清中出现此株单克隆浆细胞分泌的大量结构均一的免疫球蛋白或其亚单位,临床上称之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遗传性类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是由于溶酶体中参与类脂代谢的酶不同程度缺乏引起大多有肝脾肿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视网膜病变。mgL骨髓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时,血清水平可升高,可作为反映肿瘤负荷的一个指标。三、问答题细胞学特征ALLALLALL 123细胞大小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较疏松,结构不一致细点状,结构一致规则,偶有凹陷、折叠较规则胞质量少不一定,常较多较多胞质嗜碱性轻或中度不一定,有些较深蓝深蓝色胞质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2.我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是什么?2.M(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0.90(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不见1M(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2M骨髓中原粒细胞≥0.30~0.<90(NEC),早幼粒细胞及其以下各阶段细胞>0.10,单核细胞<0.20。2aM骨髓中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0.30,此类细胞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其2bM(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颗粒异常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0.30(NEC),原粒细胞及中幼粒3以下细胞各阶段较少。M(粗颗粒型)胞浆中充满粗大颗粒,且密集融合分布,颗粒也可覆盖在核上。3aM(细颗粒型)胞浆中颗粒细小而密集。3bM(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4M骨髓中以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0.20(NEC)。4aM骨髓中以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0.20(NEC)。4bM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既具有粒细胞系统特征又具有单核细胞系统特征,此类细胞>0.30(NEC)。4cM除上述特点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占0.05~0.30(NEC),其嗜酸颗粒粗大而圆,还有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4EoM(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5M(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核细胞≥0.80(NEC)。5aM(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0.30(NEC),其中原单核细胞<0.80。5bM(红白血病)骨髓中红细胞系统>0.50,且有形态异常,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0.30(NEC);6若血液涂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0.05,骨髓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0.20(NEC)。M(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0.30;原巨核细胞有电镜或73.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是什么?幼淋巴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M型:原粒细胞Ⅰ型+Ⅱ型≤5%,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2b围。M型: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M型:原粒细胞Ⅰ、Ⅱ型+原单核细胞及幼单核细胞≤5%。M型:原单核细345胞Ⅰ、Ⅱ型+幼单核细胞≤5%。M型:原粒细胞Ⅰ、Ⅱ型≤5%,原红细胞及幼红细胞比例基本正常。M型:粒细胞、67红细胞二系比例正常,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基本消失。②血象:Hb≥100g/L、女≥9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分类无白血病细胞;PL≥100×109/L。③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侵润表现。4.根据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哪两大类?细胞免疫分型时所用的一线单抗和二线单抗各有哪些?列将急性白血病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我们把用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常用单克隆抗体分为一线和二线,详见下表细胞系列一线单抗二线单抗髓细胞CD13、CD117、MPOCD2、CyCD3、CD7CyD79aCD33、CD14、CD15、CD11、CD61、CD41、CDCD1、CD4、CD5、CD8CD20、CD24、5.①血象: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涂片中,大多数患者可见异常早幼粒细胞,柴捆细胞常较易见。②骨髓象:根据异常早幼粒细胞中颗粒的粗细分为粗颗粒型(M)和细颗粒型(M)。③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NAS-DCE染3a3bHLA-DR-。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大多数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q22;q11~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要点。6.慢粒患者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加速期。①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或骨骼痛;②脾进行性肿大;③非药物引起血小板降低或增高;④原始细胞在血中和/或骨髓中>10%;⑤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20%;⑥骨髓纤维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其标准。7.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淋分为A.B.C三期。A期: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可有少于三个区域的淋巴组织肿大。CB有贫血(Hb:男性≤110g/L,女性<100g/L,或血小板少<100×109/L)。8.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须有病理学的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仅仅提供诊断线索。由于淋巴瘤HL的分期学诊断后,必须进行分期。分期根据肿瘤累及的解剖学部位及与横膈的关系。根据淋巴瘤需要与其他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局部淋巴结肿大需要与淋巴结炎和恶性肿瘤转移鉴别。以发热为主要性肿瘤相鉴别。R-S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是它也可以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其他恶性肿瘤。因此单独看到R-S细胞不能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9.试述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9、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如下:(1)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成分):IgG>35g/L,IgA>20/L,IgD>2.0/L,IgE>2.0/L,IgM>15/L,或尿中单克隆免症球蛋白轻链(本-周蛋白)>1.0/24h。少数病例可出现双克隆或三克隆性免疫球蛋白。(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性骨质疏松也必须要除外骨髓转移瘤。10.试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点鉴别点性血小板增多症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疾病无有血小板数增加常>600×109/L常<600×l09/L血栓或出血有无脾脏肿大有无骨髓网状纤维化无骨髓巨核细胞集落细胞遗传学异常无自发性巨核系或红系克隆形成有无11.什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程度如何区分?11、正常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4%,其绝对值为(0.05~0.45)×109/L。如分类超过4%可统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eosinophilicsyndrome)。本症的病因以变态反应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寄生虫感染最为常见,此外,还可见于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粒细胞刺激因湿等结缔组织病和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临床上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程度5.0)×109/L;⑦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占50%~90%,直接计数在5.0×109/L第十一章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一、选择题C.Ⅱ、Ⅴ、Ⅶ、ⅥD.Ⅱ、Ⅴ、Ⅹ、Ⅵ2.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凝血活酶都需要什么因子A.ⅧC.X3.凝血酶原时间(PT)检查有助于诊断A.内凝系统因子缺乏或异常B.外凝系统因子缺乏或异常C.凝血第三阶段因子缺乏或异常D.纤溶亢进E.有抗凝物质存在E.VWFA.库存全血B.VitKC.DDAVPD.新鲜血浆E.基因治疗PLTllL,凝血时间1min,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十),血块收缩时间正常,患者哪方面异常A.血小板功能异常B.血管壁功能障碍C.血液凝固障碍D.血中有抗凝物质存在E.纤溶亢进A.Ⅷ因子缺乏B.Ⅸ因子缺乏C.Ⅶ因子缺乏8.凝血过程分为三期,其共同途径是指下列哪期?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一、二期D.第二、三期E.第三期系统的始动因子是:A.因子ⅧB子ⅪC.因子ⅦD.因子ⅩⅢEⅨ10.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是A.因子ⅫB子ⅪC因子ⅨD.因子ⅦE.因子Ⅷ11.参与凝血第一阶段的外源性凝血活酶系统的主要因子有:A.因子Ⅱ、Ⅴ、Ⅶ、ⅩB因子Ⅱ、Ⅲ、Ⅶ、ⅩC.因子Ⅲ、Ⅶ、Ⅹ、ⅤE.因子Ⅲ、Ⅶ、Ⅹ、Ⅸ12.凝血过程的三个时期(即三个阶段)是:A.血管收缩期、血小板聚集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B.内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外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C.血小板粘附期、纤维蛋白形成期和血栓形成期D.凝血活酶形成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E.血小板粘附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13.下列哪种因子除肝脏外也可由血小板产生?A.易变因子(v)E.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14.下列哪项属于内源性纤溶酶激活物?A.组织型纤溶酶原徽活物(tPA)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C.激肽酶D.肿瘤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徽活物E.白血病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15.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作用原理是:A通过吞噬作用B.通过中和组织因子活性物质C.通过介质间接发挥作用D.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E.通过释放灭活物质16.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主要作用A.作用于Ⅲ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B.激活因子ⅫD.提供血小板第Ⅲ因子17.促使血小板发生聚整的主要物质之一是A.环磷酸腺苷B.钙离子C.第Ⅻ因子D.血小板第Ⅲ因子E.二磷酸腺苷18.凝血第一阶段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有A.Ⅲ十Ⅶ十Ⅹ十Ⅴ十Ca2+十磷脂BⅧ十Ca2+十磷脂C.Ⅹ十Ⅱ十Ⅰ十ⅫDⅫ十Ⅺ十Ⅰ十Ⅶ十Ca2+十Ⅹ十Ⅴ19.凝血活酶的组成是BⅤ十Ca2+十磷脂DCa2+十磷脂E.以上都不是20.外强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系统形成蟹血酶都需要哪种凝血因子A.因子ⅧB.因子ⅦC.因子ⅩD.因子Ⅻ21.血块退缩不良的最主要原因是A.Ⅷ因子缺乏B.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C.凝血酶原缺乏D.血管通透性增加E.组织因子缺乏A.血小板减少B.纤维蛋白原降低C.纤维蛋白原升高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23.关于抗凝血酶Ⅲ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AT-Ⅲ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B.AT-Ⅲ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C.AT-Ⅲ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D.AT-Ⅲ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E.AT-Ⅲ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24.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因素是:A.血小板数量B.血小板功能C.血浆凝血因子D.血管壁的完整性E.血管壁的收缩功能A.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的相互粘附B.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发生粘附C.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下胶原纤维的粘附D.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粘附E.血小板与胶原纤维、红细胞、白细胞的相互粘附A.FDP是指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不包括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BFDPDICC.FDP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可以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D.FDP增高主要见于容易发生DIC的基础疾病ED的标志C.血栓调节素(TM)D.α1-抗胰蛋白酶(α-AT)28.与血小板粘附反应无关的是A.血管破损B.vWFC.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D.纤维结合蛋白(Fn)E.因子Ⅷ二、名词解释1.OCS:循环中的正常血小板表面是平滑的,电镜下可看到一些小的凹陷,被称为开放管道系统(OCS)。3.内源性凝血途径:血浆内的几种接触因子(FⅫ、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等)相互作用并活化FⅪ,形成下激活FⅦ,形成外源X酶(FⅦa-TF复合物)来启动凝血。5.FDP: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降解所形成的产物。7.血栓形成:止血反应被不适当地启动或扩散所产生的病理过程。.透明血栓:即动脉血栓头部或启动部位,富含血小板,又称白血栓。三、问答题1.①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粘附功能),②血小板彼此粘着(聚集功能),③释放贮存在致密、α颗粒或溶酶体中小板收缩蛋白产生血块收缩,参与凝血反应,如促进凝血酶原酶的产生、吸附浓缩活化2.简述手指扎伤后的主要凝血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