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要点_第1页
实验设计要点_第2页
实验设计要点_第3页
实验设计要点_第4页
实验设计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设计要点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本章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实验设计的概念二实验设计的内容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Ⅰ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Ⅱ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实验设计的概念实验设计(experimentaldesign)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第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实验设计的内容①自变量(或刺激变量)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②因变量(或反应变量)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③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的控制措施;④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的方法;⑤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导语;⑥规定实验次数;⑦安排实验程序;⑧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⑨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第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Ⅰ(一)被试间设计(二)被试内设计(三)混合设计第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被试间设计被试间设计是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优点:一种实验处理(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实验处理,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由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缺点:1、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巨大。2、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一)被试间设计第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等组问题在被试间设计中,实验者必须尽量减少两个或多个组别中的被试差异。被试间设计采用两类分组技术来解决等组问题:匹配和随机化。

(一)被试间设计注意!第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匹配(matching)设计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也叫对等组设计、配对组设计。第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匹配设计的优缺点优点:在实验处理之前,就把组间变异缩到最小,并使各组内变异比单独的随机分配更接近相等。缺点:(1)匹配往往是不完全的。(2)匹配法往往耗费大量的工作量。(3)匹配的多个特征之间如果存在交互作用,就可能混淆实验结果。(4)防止统计回归效应介入。

第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随机化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随机化法的统计学前提是: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受不同处理之前是相等的,即使有差异也是在统计允许的限度以内的随机误差。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随机化设计的优缺点优点:(1)控制两组被试变量的差异,分组方法简单可行。(2)由于对每一被试者只作一次观测,可消除某些实验误差。缺点:(1)分成等组的方法仍欠精密。(2)若两组在不同时期观测,就有可能插入实验以外的偶发事件,影响因变量的观测结果。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就是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实验处理),也叫单组实验设计。优点:1、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2、组内设计方便、有效。3、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4、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缺点:1、顺序效应。2、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3、对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恢复期的实验,要防止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被试内设计可分为三种子类型:1、实验前后设计;2、定时系列设计;3、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实验前后设计指在实验条件处理前对被试进行观测的结果与实验条件处理后的同样观测结果加以对比的设计。说明:Y1表示实验处理前对被试者观测所得值Y2表示实验处理后对被试者观测所得值X表示实验条件处理实验前与实验后设计模式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验前后设计举例目的:第一次参加射击运动的人在接受打靶训练前后打靶成绩的变化。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验前后设计评价优点:(1)能较明显地检测出实验处理的效果如何;(2)被试的需要量较少。缺点:(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顺序误差。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定时系列设计指实验处理前对一组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测,然后实施实验处理,再对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测,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定时系列设计模式说明:Y1a、Y1b、Y1c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前之观测值Y2a、Y2b、Y2c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后之观测值X表示实验条件处理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定时系列设计举例代币法对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作用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定时系列设计评价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1)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不正常行为的机率;(2)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缺点:(1)多次的观测延长了实验时间,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响;(2)多次的观测易引起顺序误差,更易导致练习、疲劳、紧张或厌烦等效应。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指抵消实验过程中额外变量的一种设计。要抵消顺序误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ABBA的排列顺序来安排实验顺序。其模式如下表所示。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示例实验设计题一:饮料喜好问题实验设计题二人们解决两个不同问题的思维特点分析实验任务:分马问题和肿瘤问题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喜好饮料问题美国两大饮料公司的百事可乐公司做过一个实验,想证明顾客更喜欢哪个公司的饮料。把声称喜欢可口可乐的顾客请来,让他们品尝两种饮料。写有Q字母的玻璃杯中装可口可乐,写有M字母的玻璃杯中装百事可乐。顾客不知道哪只杯放的是哪种饮料。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验表明半数以上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实验结果不可靠,也许顾客只是更喜欢用带有M字母的杯子。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点,但并没有证明顾客到底喜欢哪种饮料。你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喜好饮料问题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分马问题如下图所示,栏内有九匹马,请画出两个正方形将每一匹马分隔开。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假如你是个医生,面临一个胃部患恶性肿瘤的病人,这个病人不能动手术,但如果不摧毁肿瘤,病人会死掉。有一种射线可用来摧毁肿瘤,但如果用高强度射线幅射肿瘤,肿瘤虽会被摧毁,但这种高强度射线也会使肿瘤通道上的健康组织受到损伤。强度较低的射线对健康组织无害,但也不会摧毁肿瘤,用什么方式能使射线摧毁肿瘤同时又避免伤害健康组织呢?肿瘤问题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设计如何安排人们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顺序?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评价优点:(1)能较好地控制被试变量;(2)能较好地控制顺序误差;(3)时间上比较经济。缺点:(1)反应变量在时间维度(轴)上的关系是线性时才能使用。如:被试对实验室照明的适应可能对初始的实验处理有影响

(2)对有些实验不适用。如用两种学习方法学习同一实验材料。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混合设计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混合设计举例Johnson等(1983)用混合设计的方法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他们假设,抑郁者比非抑郁者对于未完成的记忆任务的记忆效果更好。实验中,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第三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比较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抑郁、非抑郁)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完成、未完成)。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Ⅱ(一)真实验设计(二)准实验设计(三)非实验设计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真实验设计实验者能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有效地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真实验设计类型真实验设计之一:完全随机化设计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之三:随机化区组设计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真实验设计之一:完全随机化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也称简单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P20)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2)设计的评价(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4)设计的实例分析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设计的模式实验分组实验组前测实验处理差异比较随机分配被试后测控制组Y前测1Y前测2XY后测1Y后测2Y后测-Y前测Y后测-Y前测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设计的评价优点: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基本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使用前测验,为检查随机分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缺点:出现测验的反作用效果,导致对实验设计外部效度的影响。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1、对增值分数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有:t-检验(参数统计);曼—惠特尼(Mann—Whitney)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非参数检验)。2、协方差分析法。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设计的实例分析

沃坦阿贝、黑尔和洛马克斯曾应用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没后测设计做过研究:“通过一系列教学程序和方法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根据报纸标题预测所报道内容的能力”。第四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2)设计的评价(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4)设计的实例分析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设计的模式实验分组实验组实验处理随机取样后测控制组XY后测Y后测随机分配被试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设计的评价

1、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2、控制了选择和被试的中途退出等影响内部效应的因素。3、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实验外部效度的影响。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1、t—检验2、曼-惠特尼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法。

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设计的实例分析卢仲衡等(1981)的研究项目“初中一年级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协作实验研究”。见P23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1)设计模式(2)设计的显著性检验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设计的模式RxlOlRx2O2Rx3O3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设计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变异每个实验处理平均数与总平均数之间的差异。组内变异被试组内每个被试与所在实验处理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之和。F=组间变异/组内变异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P25)。一、多因素实验的优点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分类三、多因素设计的主要效应与交互作用的效应第五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多因素实验的优点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分类(一)自变量的数目及其水平(二)被试分派程序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多因素设计的主要效应与交互作用的效应主效应是指由每个单独因素(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交互作用的效应是指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简单效应是指一个因素的各个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效应。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真实验设计之三:随机化区组设计随机化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某种标准分为不同的组(区组),每个区组的被试接受全部实验处理。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随机化区组设计的原则随机化区组设计的原则是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尽量“同质”。每一区组内被试的人数分配有3钟情况: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这时,每名被试(区组)均接受全部处理,在接受处理的顺序上要采用随机化的方法。每个区组内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倍数。区组内的基本单元不是一名被试或几名被试,而是以一个团体为单元。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要求将被试划分为不同的区组,并且每一区组随机接受所有不同的处理。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的基本模式区组123:n实验处理平均实验处理X1X2X3X4Xk…O11O12O13O14O1K…O21O22O23O24O2K…O31O32O33O34O3K…On1On2On3On4OnK……:::::区组平均O.1O.2O.3O.4O.KO1O2O3OnO..: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举例随机分配匹配被试随机取样实验分组实验处理后测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X1X3X4X2Y1Y2Y3Y4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以随机化区组两因素设计为例随机化区组两因素设计是将被试划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都随机接受两因素各个水平组合的全部处理,然后观测每个区组对不同处理的反应,并将反应值作为后测成绩。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举例假定一个实验有两个自变量A和C,每一自变量有两个水平a1和a2和c1和c2。因变量是操作器上测试的分数,这就是一个2×2因素设计。另外,已知被试的智力水平会影响因变量,因此,有必要对被试的智力这一额外变量加以控制。为了控制这一额外变量,在实施处理之前,向被试进行智力测试。在智力测试的分数上,研究者选择20名被试,分成5个区组,每一区组的4名被试由智力分数相同的被试组成。在每个区组内4名被试随机分派接受其中一个处理组合。第六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本实验设计的具体安排区组a1a2c1c2c1c21324X1.1X1.2X1.3X1.4X2.1X2.2X2.3X2.4X3.1X3.2X3.3X3.4X4.1X4.2X4.3X4.4X5.1X5.2X5.3X5.45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数据区组a1a2c1c2c1c21324554321456327564343210∑xi∑yi1520102520171710670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统计分析相关样本方差分析与T检验SSt=SST+SSWSST=SSA+SSC+SSAC(处理间)

SSW=SSB+SSe(处理内)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随机区组设计的评价具体见课本P33。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designs)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准实验设计主要类型:1.单组准实验设计(1)时间序列设计(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2.多组准实验设计(1)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2)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3)平衡设计

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单组准实验设计(1)时间序列设计(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时间序列设计模式系列前测实验处理系列后测(1)时间序列设计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时间序列设计举例学习心理咨询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时间序列设计可能的实验结果第七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时间序列设计评价优点:时间序列设计可以较好地控制“成热”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其次,该设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综上所述,由于时间序列设计可以多次测量被试在处理前后的数据,因此通过观察处理x前后的变化趋势,也就可以判断处理x前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作用。优点可真不少……!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缺点1、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自变过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作为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在该设计中不易受到充分控制。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被试在实验处理后的成绩。问题还真不少!运用时要小心哟!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模式记牢啊!(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举例教师批改作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教师用4名学生作为被试组,X1表示不批改作业,仅给出简单答案,X0表示全批全改作业。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评价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它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也同时被较好地控制。优点还是很多的!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缺点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在控制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方面并不理想。为什么呢?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①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为什么?第八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②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为什么?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③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为什么?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④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为什么?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多组准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使实验结果尽量少受无关因索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多组实验设计,即包括有实验组和控制组存在的实验设计。争取创造这样的条件吧!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是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限制不少哟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设计模式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评价首先,由于增添了控制组,从而使该设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其次,由于两组都有前测验,研究者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因素有了初步的控制。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缺点1、该设计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试或实验处理,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该设计的效度。2、由于两组都使用前测验安排,因而其实验结果不能校直接推广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去。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潦后测时间序列设计是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是一个混合体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设计模式第九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评价优点: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缺点: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以及选择偏差与实验处理X的交互作用则可能会成为影响该设计外部效度的因素。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平衡设计平衡设计又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轮换的方法。见P44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设计模式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举例研究4类测验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具体见课本p46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见P45-46评价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当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以上时,拉丁方设计(balancedLatinsquaredesign)是较为常见的设计。一个平衡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距阵,其中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验顺序的安排用鲍尔的实验为例,鲍尔(Bower,1961)曾经以老鼠来研究奖赏对反应形成的影响。实验任务是让老鼠走迷宫,自变量是奖赏量。假设现在奖赏量有6个或5个水平,而不是2个,如何安排实验顺序呢?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首先,把老鼠尽量分成数量相等的6组或5组,使被试的组数和自变量水平数(奖赏量的数目)相等。接下来,建立拉丁方的步骤将取决于自变量的水平是奇数还是偶数,我们分别用6个水平(偶数)和5个水平(奇数)来加以说明。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六个自变量水平(1-6)的拉丁方设计

测试条件的顺序被试第1第2第3第4第5第6A126354B231465C342516D453621E564132F615243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建立拉丁方的第一行公式为:1、2、n、3、n-1、4、n-2,如此类推。在这里,n代表实验条件的总数。那么被试a就按1、2、6、3、5、4这个顺序进行实验,当第一行明确以后,对于每一列,只要按顺序从小到大写出既可,当遇到n时,再按字母顺序重新从1开始。①ABDC②BCAD③CDBA④DACB第一百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拉丁方1被试第1第2第3第4第5a12534b23145c34251d45312e51423拉丁方2第1第2第3第4第54352154132152432135432415测试顺序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方格1方格212345ABECDBCADECDBEADECABEADBCDCEBAEDACBAEBDCBACEDCBDAE

被试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非实验设计1.单组后测设计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3.固定组比较设计4.事后回溯设计

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单组后测设计在单组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单组后测设计模式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举例数学课外辅导讲座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评价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仅有一组实验组。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模式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举例威待墨(JWitter)“七年级低成就学生态度和成就的咨询和辅导效应”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评价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