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用“两线合一”构建且证明等腰三角形问题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后,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三线合一”的逆命题的教学,因为这种逆命题虽然不能作为定理用,但它在解题中非常常见的。掌握了它,可以为我们解题增加一种重要思路。它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②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三角形“一边上的高、这边上的中线及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中“两线合一”就能证明它是等腰三角形.为了便于记忆,笔者简言之:两线合一,必等腰。本文重点利用该逆命题作为一种思路正确地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且证明之来解决问题。
一、我们先来证明“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三种情形的正确性:
证明①:已知:如图1,△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又是BC边上的高。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AD就是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推出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具体证明过程略。证明②:已知:如图1,△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利用ASA的方法来证明△ABD≌△ACD,由此推出AB=AC得出△ABC是等腰三角形。具体证明过程略。证明③:已知:如图2,△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
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方法一:分析:要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就是要证AB=AC,直接通过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不行,那就换种思路,经验告诉我们,在有中点的几何证明题中常用的添辅助线的方法是“倍长中线法”(即通过延长三角形的中线使之加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延长AD到E点,使DE=AD,由此问题就解决了。证明:如图2,延长AD到E点,使DE=AD,连接BE
在△ADC和△EDB中
AD=DE
∠ADC=∠EDB
CD=BD
∴△ADC≌△EDB
∴AC=BE,∠CAD=∠BED
∵AD是∠BAC的角平分线
∴∠BAD=∠CAD
∴∠BED=∠BAD
∴AB=BE
又∵AC=BE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方法二:分析:上面的“倍长中线法”稍微有点麻烦,经验告诉我们,遇到角的平分线,我们可以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过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从而构造出了高,再利用面积公式开辟出新思维。具体做法是:如图2,
过点D作DF⊥AB,
DE⊥AC垂足分别为F、E。又因AD是∠BAC的角平分线,所以DF=DE。
因为BD=DC,利用“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原理,所以=,再根据“等积三角形高相等则底也相等”,因为===,又因DF=DE,所以AB=AC,可见“面积法”给解题带来了简便,这种方法也正是被人们易忽视的。求证:
EF∥AB,EF=(AC-AB)分析:由已知可知,线段AE既是∠BAC的角平分线,又是EC边上的高,即“两线合一”,就想到把AE所在的等腰三角形构造出来,因而就可添辅助线:分别延长CE、AB交于点G。
简单证明:由所添辅助线可证△AGE≌△ACE,得出△AGC是等腰三角形,AG=AC∴EG=CE
又∵点F是BC的中点∴EF是△BGC的中位线∴EF∥AB,EF=BG=(AG-AB)=(AC-AB)3、逆命题③应用:例5
已知:如图8,△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C
、DF∥AB分别与AB、AC相交于点E,F。求证:DE=DF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相似性知识,可证: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初中阶段不能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逆定理),又因点D是BC的中点,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DE=AC,DF=AB,可见只要证明AC=AB,题目所求证的结论就可得证。因为AD既是∠BAC的角平分线,又是BC边上的中线,即“两线合一”,
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可证,方法见逆命题③的证明。证明:过程略。还有的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线合一”的条件,而是需要证明其中一个条件或者通过作辅助线构建另一个条件,使题目符合“两线合一”思路。例6
如图9,梯形ABCD中,AB∥CD,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求证:AD=CD+AB例7
分析:拿到这个题目,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用“截长补短法”;有的用“角的平分线性质”;有的用“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方法;笔者发现有几个学生延长DC、AE相交于点F,易证△ABE≌△FCE,所以
AB=CF,AE=EF,可见只要证明AD=FD,题目所求证的结论就可得证。可是学生想到这一步,思维受阻:DE此时既是∠ADC的角平分线,又是AF边上的中线,△DAF肯定是等腰三角形,就是不知道怎么证明。可见,学生如果有“两线合一,必等腰”的思维和掌握了它的证明方法,那么此法是可行。只是此法用于这个题目较为麻烦、不可取,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火花还是要给予肯定的。由于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逆命题③的应用不是很多,所以在此就不过多的举例。
三、请读者小试牛刀
学习了以上“两线合一,必等腰”的新思路,笔者最后再一次警告读者:由于“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①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相吻合,所以可直接应用;但是运用逆命题②或③添加辅助线构造的等腰三角形必须先要证明,不能作为定理用,切记切记!谨防与“三线合一”性质搞混淆。请读者试解下面问题(前2题提示,后3题不予提示)1、已知,如图10,△ABC中,∠BAC=
90°,
AD⊥BC于D,∠ABC的平分线交AD于E,交AC于P,∠CAD的平分线交BP于Q。求证:△QAD是等腰三角形。(提示:可证∠AQB=90°,延长AQ。此题把逆命题②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综合应用)解法:AD⊥BC于D,∠ADF=∠ADB=90°,∠ABC+∠BAD=90°,∠CAD+∠BAD=90°,∠ABC=∠BAD∠ABC/2=∠BAD/2,∠DBE=∠QAE,∠BED=∠AEQ,[对顶角],故∠BDE=∠AQE=90°,∠ABQ=∠FBQ,BQ=BQ,∠BQA=∠BQF=90°,RT△BQA≌RT△BQF,[ASA]AQ=FQ,Q为RT△ADF斜边AF的中点,AQ=DQ,△QAD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图略,读者自己画),在△ABC中(AB≠AC),M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AD于E,CF⊥AD于F.求证:ME=MF.(提示:延长BE、CF.)
3、如图(图略),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M⊥CF于M,AN⊥BE于N.求证:MN∥BC.(画图时,注意AB≠AC)解法∵BE为∠ABC的角平分线,BE⊥AG,
∴∠BAM=∠BGM,
∴△ABG为等腰三角形,
∴BM也为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即AM=GM.
同理AN=DN,
∴MN为△ADG的中位线,
∴MN∥BC.4、如图(图略),已知梯形
ABCD中,AB∥CD,∠C的平分线CE⊥AD于E,且DE=2AE,CE把梯形ABCD分成两部分,求这两部分面积之比.(画图时,注意AB为上底,CD为下底,E点在线段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差(方差)的概念及应用
- 幼儿园环创专题培训课件
- 中班敬老课程设计意图
- 人教版初中英语总复习语法专项突破第12讲主谓一致课件
-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春天在哪里》有声动态课件
- c课程设计系统菜单模拟
- 吞咽障碍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压疮专科护理临床实践指南
- 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计划
- 药物流产本护理
- 风力发电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2023年英语四级听力真题(第一套)题目-原文与答案
- 第一节-接入互联网-教案
- 第二单元 走进互联网 第四节 网络通讯与交流 课件 2023-2024学年 甘肃教育出版社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1(实训一)参考答案
- 85、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
- 第一章 风险原理
- 进化生物学期末总复习
-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 大班-科学-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pt课件(互动版)
- 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监理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