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1页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2页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3页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4页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象ft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摘要:在象ft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浑然不二的至乐境界。关键词:心学美学;直觉体验;当即显现;内在超越作为宋明心学的奠基者陆象ft,以道德救世、治人为文化与美学的核心,在对“性善”为道德人格及其美的原生态这一点上,深信不疑。这是受孟学影响所致。道德本体作为宋明心学根本文化主题的中心内容,对心学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哲学品格起主导作用,使之成为道德走向审美的文化和哲学依据。象ft从这“心”处接续孟子,提出“心即理”的哲学、道学也是本文着重分析了象ft心学美学的以本心为本的“本体美学在为物、境域显现的“现象美学概念。第一种意义是指处于不可分割的纯粹绵延中的生命或生命活动,其本身就是直觉的或直观的。第二种意义,即观照直觉。它是人对其生命自身的直接领悟,是寻求具体性的一种自明的本能。象ft越了逻辑思维阶段的心理直觉。象ft宗的影响。象ft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119805种意义相似,它是直觉的体悟,生命本身的直觉呈现。《语录上》记载,象ft指教徐仲诚思《孟子仲诚答曰34,1980428徐仲诚以“镜中观花”作比,表达了对“本心”的领悟,得到象ft的赞赏,象ft以为,人对本心的领悟就像镜中观花,人心不但是镜,而且是镜中花,因此镜中花是本心的自我认识,不借助其它的物质的或观念的手段或中介环节,而直接达到对本心的自明性的、不假思索的悟解,这种悟解是一种洞察式的觉察和观照。这近似于柏格森使用直觉的第二种意义,即观照直觉。象ft强调直观的感受和领悟,把本心当作领悟对象,让人通过心的自我意识,使审美世界在本心的“悟”中真体豁然朗现。象ft361980487敬仲忽大觉……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361980487-488。对于象ft的理论说教,杨简不知所云。后来,象ft通过即境举《语录下》詹阜民记载‘人有五观,观有其职,某因思是便收此心,然惟有照物而已35,1980471象ft指导詹阜民“安坐瞑目”以明道,按正常思维去思考恐怕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违背了日常的生活逻辑,是超逻辑的。詹阜民无事则安坐瞑目,用力操持,终于体悟到了道,詹阜民正是用这种超逻辑的方法也就是直觉的方法而得道的。象ft甚至从学者闭目操存后的眼神的变化,来判断学习的效果。这涉及到直觉思维主体的修养问题。象ft时时教人定心明理35,1980470由此,象ft2006113直觉的过程是纯粹“体验”的过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凭着这种体验,认识主体与道融为一体,从而把握道。象ft用不同寻常的授徒方法,引导弟子领悟本心,是为了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使弟子们的思维跳出惯常使用的逻辑思维方法,用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使之恢复本真的生命体验。实质上,作活的生命,不用外科手术刀来触及它35,1980456些子意便沉重了。彻骨彻髓,见得超然,于一身自然轻清,自然灵”35,1980468的境界,直接切入浑然与道合一的境界。象ft本心的直觉性是趋于整体性的理性直觉感知。象ft本心的理性直觉性正如牟宗三所言的“智的直觉”年版。,它其实就是道德性的“理性直觉觉。我们再来看一下审美艺术思维用物与天构成的景去寄托人心里激起的情,从而创造了审美意象并形成了情景之间审美意象之间特有的深层秩序199210审美艺术思维是我中有你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审美思维是心物契合的、物我交融的、主客归一的整体式的思维方式。整体式的思维方式将象ft本心的直觉性和审美思维契合在一起,整体直觉式思维赋予世俗化的生活以审美化的存在,也是象ft本心的直觉性向审美艺术思维转化的内在基础。象ft本心的直觉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美学的影响是引导美学的思辨方法更多地由理性主义转向直觉主义乃至神秘主义,美学形态更多地由伦理思辨美学转向直觉生命美学。二、19982119985435,1980444。象ft199823如“罔念作狂,克念作圣,非危乎?”34,1980396所说的“念”也是心理情感等念虑活动,并渗透着超越而自得的审美体验。他“在其‘自作主宰’的‘本心’说中,包含着对审美情感之认同。”2002687他在主张道德本体的主体自觉性的同时,却又一再强调情感活动的自发性。“以道制欲,则乐而不厌,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221980272神上的最大满足与最大享受,这就是所谓的“乐ft推崇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论119805象ft物皆备于我”这里的“万物”主要指“理关系的思想进行阐释。在“我—你”的关系中,马丁··读书·198619海德格尔年版。。这是人的非本真的存在状态,也是我们的实际生存状态。人要象ft将孟子所言的“反身而诚”之“诚”视作“吾之本心119804所谓“存诚”在象ft1986360象ft11,1980150“诚”实现了主体内在的道德意识与外在道德律令的统一,使得人的主观道德意识与客观道德法则的融合统一,主体认同道德法则,并以自身实现“诚”为最高的理想。象ft认为人本体之心也就与本体之诚相合为一“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35,1980444把心视为通万物同天地的本体,因此,诚无需外索,只要“顺乎心之自然”,也就实现了“诚”,就可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通向了无入而不自得的审美境界。所以,体验到诚而感受到的乐,不但是一种对道德境界的体验之乐,而且是对超越自得的审美境界的体验之乐,“只有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享受到这种快乐”199823审美体验是主体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客体构成的一种已然融入和超越的内在状态。杜夫海纳将审美经验视为人生在世的原初经验,他指出:审美经验“处于根源部位上,处于人类在与万物混杂中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亲密关系的这一点上”19858。审美经验即一种人与世界的前真实在诚境中的关系是一种基于生存之上的互相应和、浑然一体的亲缘关系。海德格尔“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概念,更好地阐释了这种关系。海氏说“存在者在世界之中就是指存在者“能够领会到自己在它的‘天命’中已经同那些在它自己的世界之内向它照面的存在者的海德格尔66。它表明,人在认识世界万物之先,早已沉浸融和在世界万物之中了,这是人生在世的原初形态。诚境中“我”与“万物”本然相契,呈现了“我”与“万物”的原初关联,从而产生“乐莫大焉”的体验,这种体验既是对“吾之本心”的原初体验,也是对“理”(世界万物)的原初体验,而且此二者在根源上是合一的,是对存体验是一种审美体验。象ft心学之美学意蕴,是通过“工夫”ft三、当即显现:审美对象在境域中呈现象ft心学之本心不是一个脱离实际的抽象的理念,也不是一个超越性的实体。本心的发用既不拘于时空,亦不囿于个体的年龄、修养等外在的条件,而是在具体的机缘境域中“感而遂通”当即显现的特点它的状态是隐蔽的,但在自身展示之物中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被呈现就是存在,存在即在呈现中澄明。因此,这个隐蔽的、无穷尽性的事则恶之者,此理也。是知其为是,非知其为非,此理也。宜辞而辞,宜逊而逊者,此理也。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内此理也。外亦此理也”119804-5。这皆由本体心的显为发用。从心体自身而言主动地显发仁义礼智诸德来”ft1983179镜,光洁纯净,随机感应,照临万物。在象ft发用的,通常情况下处于隐藏状态35,1980456陷阱中更不知所谓高远底。要决裂破陷阱,窥测破罗网35,1980452由于受到身外之物的牵制,或个体没有自我意识,一切判断与意识落入世俗,在这种状态下,本心是被遮蔽的,不能呈现,这是其一。其二,本心被遮蔽时不能认为人之“本心”是不存在的,惟旦昼所为,梏亡不止,到后来夜间亦不能得息,梦寐颠倒,思虑纷乱,以致沦为禽兽。人见其如此,以为未尝有才焉,此岂人之情也哉?只与理会实处,就心上理会”35,1980444。只是由于本心受到蒙蔽,不得彰显。而此时的个体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来领会本心的,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存在仍然指向本心的发明。象ft患人之不能反求深思耳”201980255。通过反观内求,使本心灵觉而澄明。澄明后的本心,随着具体的实践转化为当下状态的本心,在完成对个体启发后,本心已实现自身,于是又处于隐藏状态。本心就是这样在隐藏、发用、再隐藏、再发用的过程中,不断地绵延生成,而不能有一个最终的最完满的实现,它永无止境。本心的发用并非一种本质主义的设定,也不可以一劳永逸的被发用,它是处于绵延不断地生成中的,是生生不息的。本心的这种特质和柏格森的美学思想中的“绵延”具有异曲同工所代替。柏格森强调运动。他认为,绵延是永恒的运动而已,而运196329而“事物和状态只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变化观点,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动作”转引自朱立元、张德兴《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1999162。生命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正是这种运动变化,产生了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人和自然融为一体,随着审美情感的不断深入,人的内心时时刻刻发生着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作为主体的人和客体交融之后当即生成的。因此,审美活动既不属于主体,也不属于客体,而是主客体的合二为一。美既非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3页。,也非“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2页。,而美在意象200810心体之美不在物,也不在心,而是心物相照,心体之美是在不断地绵延生成的。心体之美的境界正是心物一体,活泼澄明。个体无限地趋向于本心,随着个体对本心的领会与发明,最终达到与本心一体、心理相融的审美境界。总之,心体之美是当即显现的。个体趋向本心,处在一种不断地ft呈现本心之美。心体之美一旦显现,一般世界就以意义世界的方式向人呈现,而且这种呈现是“一时就是象ft本心的美学意义。象ft的心本论继承了儒学的精髓,其本心具有内在超越的特性。但这种超越性并非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实体性超越。象ft35,1980444进而指出我之心,他人之心,世世代代之心,都是这一个心。不言而喻,此心已经超越了个人的经验,是超感觉的。象ft361980482、483这就是说,心和宇宙互为本体,宇宙天下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天下事,在无限这一点上,宇宙与吾心达到合一。心是绝对无限体。同时,本心既不是外在于人的客观性主宰,也不是指人格神或精神实体,而是内在于每一个体之中的,这是本心的内在性特征。即本心具有内在超越性,它颇具美学意味。基于对心的内在超越性的体悟,象ft挖掘出心体与天理之间的关系,心即天,天人合一。他说211980263之间的对立,天、道、理、心一脉贯通,天人合一间接地推动了华夏美学精神的形成)19983。张世英先生认为一种忘我之境。他说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天人合一”(序20075-6ft紧紧抓住超越的道德主体性,确立了德性生命和价值的根据,将道德实践落实于“天人合一”处,以成就审美人生。这是象ft“天人合一”的一大美学贡献。象ft11198014230,1980347强调“尽心知性以知天ft找到了连接“天”和“人(心35,1980445ft201980244这体现着对人的生命和价值的肯定。体现着以人为中心的审美观。由于人在“天人合一”中的这种特殊性,形成了象ft位的审美意识,象ft,当6198083在象ft看来,只有立心为本,才能保证艺术的生命力。《中庸》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象ft221980273人之本心,无论从共时性还是从历时性的角度观之,都与宇宙中的一切一体无间,此为本心的存在之本然与存在方式之本然,宇宙与人的本心本然的二而一,这种统一是一种消释了主客体区别的化合,这种合是审美性的合。象ft之为道,一阴一阳而已。……2198029“太极判而为阴阳,阴阳播而为五行。……阴阳奇偶相与配合,而五行生成备矣。”1980281-282ftft35,1980456“感而遂通天下”就是通过“感”而达“天人合一象ft“审美境界,实现了个体生命和宇宙生命的融合“天人合一(序20076从象ft心学本原上看,孟子的心性哲学所提出的“尽心知性知天”《孟子·尽心上》。、心性的“充实为美”《孟子·尽心下》。和“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示了心性道德体验通向审美愉悦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心学美学的境界和意趣。同时,象ft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的路径。象ft心学与美学融合的转化关键内在而深邃。就本体论条理来此种本体思路也更为贴近美学品格。ontologyofaestheticsofluxiangshan’sphilosophicalsystem:original-heartandaestheticappreciationwangxuabstract:inxiangshan’thought,originalsubstanceofbeautyisoriginal-heart,theshowoforiginal-heartistheappreciationofthebea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