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_第1页
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_第2页
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1、理解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反应税务局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形成的企业对税务局负有的纳税义务、税务局对企业的征税权利。

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位置在利润表利润总额的下方、净利润的上方。我们都知道利润表的编制原则是权责发生制,有时候即使一个期间有客户把钱打到了账上,也未必能算这个期间的收入,还有可能是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利润总额是权责发生制规章计算下得到的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是权责发生制×税法规章综合约束的结果。

缴纳所得税是长期行为,需要从两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是实务操作过程中,由于时间差等缘由导致的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与计算出的当期所得税有出入。即向税务局实际缴纳的税款有时候并不等于当期所得税,假如实际缴纳数字大于当期所得税,则有预付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出来会是“其他流淌资产”,即(当期)(所得税资产);假如实际缴纳数字小于当期所得税,则有欠缴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来会是“应交税费”,即(当期)(所得税负债)。

其次层是依据税法规章计算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举一个例子用来解释为什么会有估量的递延所得税被计入利润表上所得税费用行也符合权责发生制:售后服务的费用要在还没实际发生的时候,估量预提计入利润表,是由于这笔费用追根溯源与当期发生的交易挂钩。递延所得税费用也是这种状况。

借:销售费用

贷:估计负债

2、理解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抵免税;减免税、抵免税是税法税收优待范畴的事情,在此处不绽开忽视处理。所以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额×税率。

应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纳税调整削减。在计算当期所得税时,要把范围整理清晰,该扒拉进来的扒拉进来,该剔出去的踢出去,之后再乘以当下适用税率。

被踢出去的分两种,一种是将来也不能被扒拉进来的,如超出合理标准的应付职工薪酬,一种是将来可以再扒拉进应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的,如折旧或者售后修理形成的估计负债。将来再被用作扣除项计算所得税时,当然用的是将来期间的所得税率。

对于后一种可以举个更形象的例子:如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每期计入50的折旧,但是税法上只允许税前扣除30,所以计算当期所得税的时候要先踢出去50-30=20再乘以当下税率,等将来时刻再次计算将来的当期所得税的时候才能被当做扣除项的一部分,而此时只能作为递延所得税在所得税费用里体现,这个20乘以将来转回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即得递延所得税。这样其实就是把所得税费用一劈两半,一部分当期应交,一部分递延缓交。但是事实上,需要做纳税调整的状况许多,所以为了防止遗漏、错乱,必需想一个方法能够逐一排查,从而达到当扣则扣,当缓则缓的效果。这个方法就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先来追踪一下那个被踢出去的20去哪里了。为了做这个标记,税法上设定了计税基础这个名词。假设固定资产本期折旧、计税之前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都是100,折旧完账面价值是100-50=50,但是税法上只允许折旧30,所以计税基础是100-30=70。计税基础70大于账面价值50,将来可多在税前扣除的利益金额为70-50=20(临时性差异),会削减将来缴纳的所得税。以此为例,资产负债表左边捋一遍,检查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大小关系,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定义不同。这是我想吐槽的点,同样是计税基础。官方非得给不一样的定义,拐个弯考验脑回路是不是通滴呦,想了想其实他们是为了让临时性差异的定义统一,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就是临时性差异。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负债将来可以税前扣除金额。负债的临时性差异即将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从左向右理清,也就实现了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的剥离。但是不是全部的资产和负债都是如此简洁,还有一些特别和简单的状况与众不同。

4、通常临时性差异影响递延所得税

临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资产一次性or分次进入利润表实现价值制造的过程,在税法和会计的意义上,进入利润表的总额几乎是相等的,差异是进去的多少和早晚,由此会产生临时性差异。一般而言,这种差异都会影响所得税费用,但是也有例外。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5、长期股权投资

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投资方能够掌握差异的转回,并且没有转回的方案,这种状况下,长投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来永久也不会影响所得税,所以这种状况下的临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

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投,假如准备长期持有,这种状况与上面的状况相像,相应临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但是当持有意图发生转变,长投会被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处置,那么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会随着处置动作影响税前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

6、部分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全部者权益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该项金融资产是独立在全部者权益内部实现小循环的,从生到死,其相应的纳税状况,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所以在日常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过程中,其临时性差异影响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7、合并相关的所得税

同一掌握的企业合并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因此也不会有临时性差异消失。非同一掌握下,正常的应税合并情形,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都是重新设置,根据通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即可。

非同一掌握下的免税合并很有意思。账面价值有可能都变了,计税基础没变,这会导致税前扣除的金额发生变化(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消失差异),为了符合免税规定,让这种变化不去影响所得税,而把这种临时性差异影响全部灌入商誉这个弹性科目:商誉的计税基础定义为0,账面价值是合并成本与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相应份额的差,临时性差异不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

4、兜底的

所得税会计通常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核算,例外状况是企业合并,合并时点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or负债。

假如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既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有可能影响商誉,有可能影响所得税),这种差异又不会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加计扣除只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扣,会计上计算税前利润时是不做扣除项的),规定这种临时性差异也不会产生递延所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