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1.gif)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2.gif)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3.gif)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4.gif)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74360ca059b68458b772e7f1f44017a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
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给教师带来了两重负担:一是显性负担。教师为掌握新技术、新设备而
不断增加的工作时间,这往往是可见的、显性的,目前大量的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
就是力图帮助教师尽快获得这种能力,二是隐性负担,教师运用技术来改变教学的范型,即解决
前述的“冲突”所承受的工作负担,这往往是隐性的,不易被察觉的。这意味着,教师即使掌握
了技术的应用技能,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探索技术本身蕴含的教学新范型,这是教师面临更
大的挑战,也是更深的负担之源。换言之,技术为教师所减之负担是传统教育实践范型下的工作
量;而增加的负担,是技术所指向的新实践范型中的工作量以及为了适应新范型所需的必要准备。
在解决新旧实践范型的冲突时,教师既有可能是承受所增加的负担来革新教学实践,也有可能将
技术置于一边或将技术仅用来加强自己原有的教学范型以减轻自己所承受的额外负担。当教师没
有足够的胜任力,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在技术环境中面对教育转型的“自我效能感”大大受
控时,将更有可能采用后一种策略来解决冲突,从而使自己在无可逃避的科技加速语境中控制自
身负担,由此柯林斯提醒我们,技术所带来的教师负担,反过来也会影响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
用深度,进而影响到技术时代教育实践变革的发生。
(摘编自赵健《技术时代的教师负担: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新视角》)
材料二:
数字技术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它可以赋能学习环境建设:一是可提供辅助学习者学习
的平台工具,例如计算机设备、学习管理平台;二是可支持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例如协同建构
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三是可应用过程数据进行教学决策,例如,采集、识别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
程数据,将学习数据和情况实时同步到系统中。但数字技术的功能显然不止构建学习环境一途,
在考虑数字技术时,更应着眼于数字技术可以促进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而非数字技术本身的
闪光点。现代教育包含三大信条--教学、学习和技术,三者构成一种“教育三角”,理想的情况
是三者齐头并进,用技术来强化服务、从而替代、增强、修改和重塑教学任务。然而,技术集成
的障碍分外部(一阶)和内部(二阶)障碍。一阶障碍是纯粹的操作性障碍,指技术使用及基于
技术的教学方式;二阶障碍是应用性障碍,指教学环境的电子化与数字化。因此,突破技术集成
障碍,其中的关键环节包括构建学习环境,并基于此进行教学法创变,数字技术赋能学习环境为
教学活动奠定了外部基础,关键是使用数字技术来建立新的教育服务、实施新方法或形成新模式、
创新教法生态,数字技术在支持学习环境建设和创新教学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也将推动人类学
习范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型。
(摘编自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
材料三:
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不仅在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还在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人工
智能时代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通过互联网主动搜索信息和整合知识,而是融通各类型的知识平台,
利用记忆存储和传感等方式,迅速对学习者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识别或判断,主动提供与其相关
联的知识内容。针对资源匮乏、资源供给不平衡等问题,5G技术成为技术突破口,建设多种先进
技术为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重要通道。这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线上线下教育、区域之间
及跨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其整合的根本途径则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庞大的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资源之间的建设与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的、循环的过程,包括资源
的准入批准、资源评定和资源使用评价,所有教育资源的整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通过人工智能
技术,不断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更新,基于先前的数据深入挖掘,以此作为下一阶段资源整合
的目标和方向,形成良好的教育资源生态。
(摘编自石连海、杨羽《适应与跨越:人工智能冲击下的教育现代化》)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教育中教师的负担主要在于适应新的教学范型,包括利用技术整合学习资源和创立
新的教学方法。
B.传统教育的负担可能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包括解决资源匮乏和资源
配置不均衡问题。
C.数字化教育效益的实现依赖的不是技术本身,而在于能将技术应用于教育全过程,构建数
字教育生态。
D.传统教育的效益提升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及时采集与分析并以此反馈教学的
方式来实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技术进入学校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这种负担不会长期存在,当教师适应之后负
担就会消减。
B.信息技术进入学校必然促进教学变革,也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利于教育教学
质量的提升。
C.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进入学校赋能学习环境建设,可以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帮助学习者提
升学习效率。
D.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区域之间及跨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有利于教育均衡主
张的实现。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给教师带来的两重负担,意在强调隐性负担会影响到技术
时代教育实践变革的发生。
B.材料二使用“学习环境建设”的概念,目的在于强调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价值应该指向
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
C.材料三认为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重在利用人工智能融通各类平台,主动向学习者提供与
其相关联的知识内容。
D.材料一从适应技术的角度分析“教学范式”的问题,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学习资源整合角度
分析“学习方式”的问题。
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数字技术推动人类学习范式变革的方式有哪些。
5.怎样减轻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给教师带来的负担?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马
周立波
院子当中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别吵吵,分马了。人分等,
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
人们涌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都知道了。就动手分吧。”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
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接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
了东西可不能忘本。”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
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
栽花先生叫第一号,第一号是赵大嫂子,她站在人身后,摇摇左手说:“咱家没有男劳力,
省下给人力足的人家好。”老初和老孙头都劝她要一头,可是她说啥也不要。
第二名是郭全海,郭全海对自己的事总是随随便便的,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赖。老孙头要
他牵那匹青骡马,他就牵出来拴上,回来再看别人分。
听到喊老初的时候,他早站在牛群的旁边。他早就想要一头牝子,忙子劲大,晚上省喂,又
寻思着,使牛翻地,就是不快,——过年再说吧。他牵着一头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花牛,往回走
了。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匹马?”
“还没定弦。”
其实老孙头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
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
张景瑞叫道:“瞅老孙头挑匹瞎马。”
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的光背上,小马从来没有人骑过,在场子里乱跑,老孙头道:“瞎马?
这叫玉石眼,屯子里的头号货色,多咱也不能瞎呀。”
小猪僧叫道:“老爷子加小心,别光顾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两半!”
老孙头说:“我老孙头赶了29年大车,哪一号烈马我没有崎过?”
小儿马狂蹦乱跳,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孙头不再说话,两只手使劲揪着鬃毛,吓得脸煞
白。马到底把老孙头扔下地来。它冲出人群,一溜烟跑了。郭全海慌忙解下青骤马,翻身骑上,
撵玉石眼去了。这儿老孙头半晌起不来。调皮的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打趣他。
“怎么下来了?地上比马上舒坦?”
“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啪嗒一响掉下地来,
又响亮又干脆!”几个人跑去扶起他来,替他拍掉沾在衣上的干雪,老孙头嘴里嘀咕着:“这小
家伙,回头非揍它不可!……哎哟,你再揉揉。"
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吁吁,老孙头跑到柴垛子边,抽根棒子,撵上儿马,
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
继续分马,各家都分了称心的牲口。白大嫂子,张景瑞的后娘,都分到相中的硬实马。老田
头夫妇牵了一匹膘肥腿壮的沙栗儿马,十分满意。
李毛驴转变以后,勤勤恳恳,叫号叫到他的时候,他不要马,也不要牛。栽花先生问他道:
“倒是要啥哩?”李毛驴说:“我要我原来的那两头毛驴。”
“那你牵上吧。”
李毛驴牵着自己的毛驴慢慢地走回家去,后面一群人跟着,议论着:“这真是物还原主“早
先李毛驴光剩个名,如今又真有毛驴了。”
李毛驴又悲又喜,被杜善人牵去的毛驴又回来了,这使他欢喜;但因这毛驴,他想起了夭折
的孩子,走道的媳妇,心里涌起了悲哀,后面一个人好像知道他心事似的,跟他说道:“李毛驴,
牲口牵回来,这下可有盼头了。”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没有挑到好牲口,牵了一
匹热毛子马,她脑瓜穿拉着,见人就叹命不好。郭全海走拢来问道:“怎么的了?”
“热毛子马。”
郭全海随即对她说:“我跟你换换。瞅瞅那匹青骡马,中意不中意?”
老王太太瞅了那马一眼,摇摇头说:“肚子里有崽,难伺候。”
郭全海招呼着一些积极分子,到草垛子跟前阳光底下,商量老王太太的事。
郭全海说:“如今她分了热毛子马不高兴,我那青骤马跟她换,她又不中意,大伙说怎么办?”
老孙头跟着说:“大伙说怎么力、?”
老初说:“她要牛,我把黑花子给她。”
大家也都应承换,老孙头看老田头也愿意调换,也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
就怕她管不住。”
郭全海站起来说:“好吧,咱们都把马牵这儿来,听凭她挑选。”
老王太太嘴上说着:“把坏的换给你们,不好。”眼睛却骨骨碌碌地瞅这个,望那个。老王
太太朝着老田头的沙栗儿马走去,这匹马膘肥腿壮,老王太太就说要这个。老田头笑着说:“你
牵上吧。”
大伙都散了,老田头牵着热毛子马回到家里。老田太太一声不吱。
老田头说:“你忘了咱们的裙子,她认死也不说出姑爷的事?亏你是她的亲娘,也不学学样,
连个马也牺牲不起,——这马又不是不能治好的。”
“是呀,能治好的。”这是窗户外头一个男子的声音,老两口子吃了一惊。
“是郭主任吗?还不快进来?外头多冷!”
郭全海进屋里说:“我的青骅马牵来了。”老田太太的心转过弯来了,笑着说:“不用换了。
各人都有马,这就好了。”彼此又推让一回。最后,郭全海说:“这么的吧,青骡马开春下了崽,
马驹子归你。”
(节选自周立波《暴风骤雨》,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人们的言行,表面上是对郭全海忙着说分马规则颇有微词,实际上是要表现人们分
马的急切心理,反映土地改革深得民心。
B.小说按“分马前一一分马中一一分马后”的情节展开,刻画群像,也突出个体,有详略主
次,但都能展现人物的某一方面的典型特征。
C.小说通过精心相马、当众骑马、不忍打马、参与换马的情节刻画了老孙头圆滑世故、爱惜
牲口,既积极又难摆脱自私自利的性格。
D.小说善于勾连过去,把李毛驴、老田头等人物放在更大的时代背景下刻画,写出人物形象
的命运变化,使其性格特征更加鲜明丰富。
7.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故事简单,但情节曲折跌宕,精彩纷呈,例如既特写老孙头摔跤的喜剧场面,也补叙
李毛驴的悲剧人生,有滑稽,也有深沉。
B.小说善于在人物的参照与比对之中凸显形象特征,如将老孙头与老田头、老王太太与老田
太太放在一起,很好地表现了各自的个性。
C.小说语言以方言为主,带着浓郁的东北气息,读来别有风味,这样既契合人物的身份和生
活环境,也反映他们过去的经历与命运。
D.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情节相对完整,作者采用简约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
全面展开了一幅东北乡村风俗画卷。
8.有同学认为小说题目“分马”改为“换马”更好,你如何反驳这种看法?请结合作品,
具体分析。
9.周立波《暴风骤雨》这部小说完成于1948年,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革
命运动。有人认为,郭全海这样的人物形象过于“高大全”,完全理想化,在今天读来显得
有些“假大空”。对这种看法你如何看?请结合生活实际和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智字汝愚,号立斋,四川合州人。弱冠领犀苜,成化丁未举进士,简庶吉士。孝宗登极,
王恕为吏部尚书,先生与麻城李文祥,寿州汤鼐,以风期相许。是冬值星变,先生上言:“是皆
大臣不职,奄宦弄权所致。请上修德用贤,以消天变。"不报。又明年,盈劾阁臣万安、刘吉、
尹直。中官语以疏且留中,鼐大言:“疏不出,将并劾中官。”中官避匿,寻有旨,安,直皆免。
先生与文祥、鼐日夜歌呼,以为君子进小人退,刘吉虽在,不足忌也。吉阴使门客徐鹤、魏璋伺
之。会寿州知州刘聚霞书于鼐,言:“梦一叟牵牛入水,公引之而上,牛近国姓,此国势濒危,
赖公复安之兆也。”鼐大喜,出书示客。璋遂劾鼐、粲及先生,俱下诏狱。先生供词:“某等往
来相会,或论经筵,不宜以寒暑辍讲;或论午朝,不宜以一事两事塞责;或论纪纲废弛;或论风
俗浮薄;或论民生憔悴,无赈济之策;或论边境空虚,无储蓄之具。”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
韶不判篥获生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宜即从白沙回学顺德令吴廷举于古楼村速亭居衣扁曰“谪仙”。
其父来视,责以不能禄养,墓之,泣受。辛亥十月卒,年二十六,廷举治其丧。方伯刘大夏至邑
不迎,大夏贤之。初,王三原至京,先生迎谓曰:“三代而下,人臣不获见君,所以事事苟且,
公宜带芍,面陈时政之失,上许更张,然后受职。”又谓汤鼐曰:“科字盛时,御史纠仪得面陈
得失,言下取旨。近年遇事惟退而具本,此君臣情分所由间隔也。请修复故事,今日第一着也。”
二公善其言而不能用,识者憾之。
(《明儒学案•吏目邹立斋先生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
廷举/于古楼村建亭居之/
B.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
廷举于古楼村建亭居之/
C.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
廷举于古楼村建亭居之/
D.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
廷举/于古楼村建亭居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首,即“解元”,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的称谓。“元”和“首”都是第一的意思。
B.寓书,寄信。这里的“寓”字和《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几时”的“寓”同义。
C.请对,古代官吏请求奏对。奏指向皇帝上书;对是对策,指当面回答皇帝问题。
D.祖宗,文中特指帝王的祖先。在古代帝王世系中,一般始祖称祖,继祖者为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智、李文祥、汤鼐三人意气相投,都以竭忠尽智匡扶朝政为己任,积极向朝廷进言献策,
弹劾宵小。
B.在弹劾阁臣万安、刘吉、尹直的斗争中,邹智等人经验不足,满足于眼前胜利,留下刘吉,
终养虎为患。
C.邹智因受魏璋诬陷而下诏狱,但他大义凌然,在“供词”中坦陈赤胆忠心,后来幸免死罪,
遭贬石城。
D.邹父前往探视儿子,却为邹智不能获得厚禄奉养自己大动肝火,不仅怒加责备,还失手将
其鞭打致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牛近国姓,此国势濒危,赖公复安之兆也。
(2)廷举治其丧。方伯刘大夏至邑不迎,大夏贤之。
14.邹智在对王三原和汤鼐的言谈中,都谈到了人臣向皇上“面陈得失”之事。他认为这样
做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侄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宋之问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疣,自怜能得几人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逐臣”不仅指诗人自己,还包括端州驿题诗的杜审言、沈侄期等四位友人。
B.“南中”点明贬谪之地,其面积之辽阔、道路之阻隔让诗人和友人常相见的愿望成空。
C.“云摇雨散”“海阔天长”借景抒情,描写南中气候特点、地理状况,渲染悲凉气氛。
D.诗歌平易晓畅,但展现了诗人被贬途中的情感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16.这首诗题目中“慨然”二字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将秦覆灭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文章中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
其“仁义不施”之举的两个句子是“”和“"。
(2)杜甫在《客至》中“,”两句,让人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
从心的歉疚。
(3)“长缨”本指长绳,在诗文中“长缨”常用在表达渴望杀敌立功的语境中,如“,
____________“便是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成长型心智模式和
“不变型心智模式”。所谓不变型心智模式是用固定的、守旧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而成长型
心智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习惯,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
疑过的命题,这就不是“how”(如何)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什么)和“why”(为
什么)的范■畴。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如何)方面【①】但中国学生提出
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how”(如何)的,很少是关于“why”(为何)的。我们往往满足
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而【②】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
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③】,探究深层
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
是全部,拽烈隹晟维数直丕佟要树里要生的价值观粗△生态度,,也果提遹学生的冷维熊力”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一首短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场上的雨
【以色列】耶胡达・阿米亥
雨落在我的友人的脸上,
在我活着的友人的脸上,
那些用毯子遮头的人。
雨也落在我死去的友人的脸上,
那些身上不遮一物的人。
21.这首小诗为什么不将第一句删去,而直接以“雨落在我活着的友人的脸上”开头?
22.这首小诗极富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请选择你感受最深切的一个角度,写一篇200-300
字的文学短评。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时代,信息交流方便快捷,网络深入我们的生活。旅游时,喜欢去当地的“网红”
店打卡,学习社交网站上的拍照姿势是必修课;看电影一定会选择在朋友圈被提及最多的那
一部;网淘衣服,不把所有的买家秀翻完就不会下单:做不来的题可以小猿搜题……有人认
为这是信息时代的福利,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在复制别人的生活,过的是二手人生。
面对网络,我们该如何生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D、A、C、【参考答案】(1)数字技术赋能学习环境为教学活动奠定了外部基础,
可提供辅助学习者学习的平台工具,可支持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可应用过程数据进行教学决策;
(2)使用数字技术可建立新的教育服务、实施新方法或形成新模式、创新教法生态;(3)数字
技术将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型。、【参考答案】(1)
针对不断增加工作时间的显性负担,给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2)针对要花费更
多的精力来探索新范型的隐性负担,充分鼓励教师运用技术改变教学范型,提供使用机会:(3)
针对教师可能缺少足够的胜任力或者得不到足够支持力的情况,支持教师运用技术改变教学范型,
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以提升能力来探索新范型的运用。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传统教育的效益提升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及时采集与分析并以此反馈教学的方式
来实现"错。材料二提到“数字技术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它可以赋能学习环境建设:……
三是可应用过程数据进行教学决策,例如,采集、识别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将学习数据
和情况实时同步到系统中”据此可以看出,数字化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及时采集
与分析并以此反馈教学的方式来实现。
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但这种负担不会长期存在,当教师适应之后负担就会消减”错。材料一“在解决新I日实践范
型的冲突时,教师既有可能是承受所增加的负担来革新教学实践,也有可能将技术置于一边或将
技术仅用来加强自己原有的教学范型以减轻自己所承受的额外负担。当教师没有足够的胜任力,
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在技术环境中面对教育转型的'自我效能感'大大受控时,将更有可能
采用后一种策略来解决冲突,从而使自己在无可逃避的科技加速语境中控制自身负担”,据此看
出原文说明教师对增加的负担可能出现的处理状态,并未表明“适应之后负担就会消减”。
故选A-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意在强调隐性负担会影响到技术时代教育实践变革的发生”错。材料一提到“技术所带来的
教师负担,反过来也会影响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深度,进而影响到技术时代教育实践变革的
发生”,据此看出,是指“技术所带来的教师负担”,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并未强调隐性负担。
B.“目的在于强调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价值应该指向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错。材料二
“数字技术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它可以赋能学习环境建设:一是可提供辅助学习者学习的
平台工具……;二是可支持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三是可应用过程数据进行教学决策……”,
据此看出目的是说明数字技术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以及赋能学习环境建设的具体内容。
D.“材料一从适应技术的角度分析‘教学范式’的问题”错。材料一提到“技术所带来的教师负
担,反过来也会影响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深度,进而影响到技术时代教育实践变革的发生”,
据此看出主要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给教师带来负担的影响问题,而不是分析“教学范式”的问题。
故选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数字技术推动人类学习范式变革的方式:
第一,由“数字技术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它可以赋能学习环境建设:一是可提供辅助学习
者学习的平台工具……三是可应用过程数据进行教学决策,……”可概括出,数字技术赋能学习
环境为教学活动奠定了外部基础,可提供辅助学习者学习的平台工具,可支持数字化学习资源建
设可应用过程数据进行教学决策;
第二,由“关键是使用数字技术来建立新的教育服务、实施新方法或形成新模式、创新教法生态”
可概括出,使用数字技术可建立新的教育服务、实施新方法或形成新模式、创新教法生态;
第三,由“数字技术在支持学习环境建设和创新教学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也将推动人类学习范
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型”,可概括出,数字技术将推动人类学习范式
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型。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减轻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给教师带来的负担的方法:
根据“一是显性负担。教师为掌握新技术、新设备而不断增加的工作时间”,可分析出,给教师
提供充分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
根据“二是隐性负担,教师运用技术来改变教学的范型,……这意味着,教师即使掌握了技术的
应用技能,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探索技术本身蕴含的教学新范型……当教师没有足够的
胜任力,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在技术环境中面对教育转型的'自我效能感'大大受控时,将
更有可能采用后一种策略来解决冲突,从而使自己在无可逃避的科技加速语境中控制自身负担”,
可分析出,充分鼓励教师运用技术改变教学范型,提供使用机会;支持教师运用技术改变教学范
型,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以提升能力来探索新范型的运用。
6~9.【答案】A、C、【参考答案】①从全文内容看,“换马”是分马后的余波,用“换马”不
足以概括全文的内容。②本文侧重反映农民分到牲口后欢天喜地的心情,并刻画了正在转变中的
农民的复杂心态。如果以“换马”为题,就突显了农民落后自私的一面,与文意相悖。、【参考
答案】不同意这种看法。郭全海在小说中的形象虽然近乎完美,但其形象却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小说中的郭全海的言行非常符合他的身份,也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东北地区刚刚解放,农
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高涨。郭全海主动与老王太太换马,以及后来答应将马
崽子给老田头,这些行为有其合理性。郭全海作为村干部和党员,表现出的无私精神符合当时的
历史事实。在小说中,不是党员和干部的老田头也主动将马换给老王太太,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的时代背景下,郭全海的行为有其合理性。即使在当今社会,如张桂梅等先进人物也无私地奉献。
所以,郭全海这一人物的描写具有现实真实性,并非“高大全”人物。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表面上是对郭全海忙着说分马规则颇有微词”说法错误。人们只是着急分马,并没有对分马
规则有微词。
故选Ao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但情节曲折跌宕”分析错误。本文虽有波澜,但总体情节发展比较平稳,说不上情节曲折跌
宕。
B.“老王太太与老田太太放在一起”说法错误。小说并没有将老王太太与老田太太放在一起对比。
D.“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分析错误。小说的描写应是既刻画群像,也突出个体。
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从全文内容看,文章主要描写农民土改中“分马”的场景,主要是写分马的过程,比如写了几个
主要人物选马的过程,以及在选马过程中发生的插曲,如老孙头被摔下马背的情节。而“换马”
只是“分马”的一个插曲和余波,并非文章的主要内容,“换马”不足以概括全文的内容。
其次,在文章主旨方面,本文作为小说《暴风骤雨》的一个选段,侧重反映农民分到牲口后欢天
喜地的心情,并刻画了正在转变中的农民的复杂心态。如乡亲们着急分马的情形,人们在分马过
程中的表现,以及对某些人物背景的回顾,如对李毛驴过去生活的交代,以及如今分马后他的心
态转变。而“换马”是由老王太太对自己分到热毛子马不满意而引起的,老王太太在小说中是一
个落后分子形象,如果以“换马”为题,就突显了农民落后自私的一面,与文意相悖。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对于小说中郭全海的形象的合理性,应该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来理解。
小说所描写的是东北刚解放时期,东北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农民们怀着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土
地改革之中,小说中通过村民们着急分马的情形也反映了这一情况。本文就是选择了小说中分马
的一节,郭全海作为党员和村主任,在分马过程中表现出了大公无私的品质。如文中“郭全海对
自己的事总是随随便便的,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赖。老孙头要他牵那匹青驶马,他就牵出来拴
上,回来再看别人分”,他对选哪匹马并不在意,最后听从了老孙头牵走了青骤马。而在老王太
太对自己分到的马不满意时,他主动提出与老王太太换马,有组织积极分子,让老王太太选马。
他的这些行为都表现出一个党员的高风亮节。在老王太太和老田头换马后,他又来到老田头家,
主动与老田头换马,在老田太太拒绝后,又提出在自家的马下崽后将马崽子给老田头家。这些行
为的背后,是郭全海作为党员,在当时的土改背景下,怀着高涨的热情参加革命行动所应有的品
质,是有着时代合理性的。
再联系当今社会上的先进人物事迹,如张桂梅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山村教育事业,程开甲将自己
无私奉献给祖国的核工业等,小说中郭全海的形象是真实可信的,并非“高大全”人物。
10~14.【答案】C、C、D、【参考答案】(1)牛与国姓字形相近,这是国家形势临近危险境地,
依靠您恢复安定的征兆啊。
(2)吴廷举为他置办丧事。地方长官刘大夏到达县邑吴廷举没有去迎接,大夏认为他贤德。、【参
考答案】①可以督促皇上匡正时政之失;②可以在当面交谈中获取皇上对政事的处理意见;③可
以增进君臣情分。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议论的官员认为应当处以死刑,刑部侍郎彭韶不判这个案件,得以免除死刑。被贬为广东
石城所任吏目。到官任后,跟随白沙求学,顺德令吴廷举在古楼村建了亭子,让他居住。
“案"作''判"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
“广东石城吏目”作“谪”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C.“对是对策”错误,奏对,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策,也叫策对,指应考的人在殿
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问题。此处的“对”指朝见皇帝。
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还失手将其鞭打致死”错误,由“其父来视,责以不能禄养,筵之,泣受。辛亥十月卒,年
二十六”可知,原文只是说邹智父亲用鞭子打他,并没有说失手打死了他。
故选D。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濒危”,接近危险;“赖”,依赖,依靠;“兆”,征兆;“此…•…也”,表示判断。
(2)“治”,置办;“方伯”,地方长官;“贤”,意动用法,认为……贤德。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三代而下,人臣不获见君,所以事事苟且,公宜请对,面陈时政之失,上许更张,然后受职”
可知,当面向皇帝陈述政事,可以起到督促皇帝的作用。
由“祖宗盛时,御史纠仪得面陈得失,言下取旨”可知,当面陈述可以获取皇上对政事的处理意
见。
由“近年遇事惟退而具本,此君臣情分所由间隔也”可知,当面陈述增进君臣情分。
参考译文:
邹智,字汝愚,号立斋,是四川合州人。二十岁乡试中获第一名,成化丁未年考中进士,被选拔
为庶吉士。孝宗登基,王恕担任吏部尚书,先生与麻城李文祥,寿州汤鼐,以风度品格互相赞许。
这年冬天恰逢发生星象的异常变化,先生上奏说:“这都是大臣不称职,宦官操持朝政所引起的。
希望皇上培养品德,任用贤才,来消除天象的变异。”皇帝不给答复。第二年,汤鼐弹劾内阁大
臣万安、刘吉、尹直。中官说了奏疏的内容,并且留置宫禁之中,不交办。汤鼐指高声地说:“不
交办奏疏,一并弹劾中官。”中官躲避,不久下旨,万安、尹直都被罢免•先生和李文祥、汤鼐
日夜欢呼,认为君子升,小人降,刘吉虽然还在,不值得忌讳。刘吉暗中让门客徐鹏、魏璋窥伺
他们,恰逢寿州知州刘粲给邹智寄来书信,书信说:“梦见一个老叟牵着牛落入水中,你把他拉
了上来,牛与国姓字形相近,这是国家形势临近危险境地,依靠您恢复安定的征兆啊。”汤鼐特
别高兴,拿着书信给客人看。魏璋于是弹劾汤鼐、刘粲和先生,他们全部被关进诏狱。先生的供
词是:“我们相互往来,有时谈论经筵,认为不应当因为寒暑而停止讲授;有时谈论朝廷,不应
该因为一两件事而敷衍了事;有时谈论朝政纲纪毁坏;有时谈论风俗轻浮;有时谈论人民生活困
苦,国家却没有救济的策略,有时谈论边境防备空虚,国家没有储备的作战工具。”议论的官员
认为应当处以死刑,刑部侍郎彭韶不判这个案件,得以免除死刑。被贬为广东石城所任吏目。到
官任后,跟随白沙求学,顺德令吴廷举在古楼村建了亭子,让他居住。亭子上的匾额是“谪仙”。
他的父亲来看望他,责备他不能用俸禄来侍奉双亲,用鞭子打他,哭着接受。辛亥十月去世,年
二十六岁,吴廷举为他置办丧事。地方长官刘大夏到达县邑吴廷举没有去迎接,大夏认为他贤德。
开始,王三原到达京城,先生迎着他说:“三代以下,做臣子的没有机会见到天子,因此处理政
事大都马虎草率,希望您先请求朝见皇帝,当面向皇帝一一陈述时政治理不善的一些情况,皇上
答应改变,然后再接受官职。”又对汤鼐说:“先世兴盛的时候,御史纠仪得以当面向皇帝陈述
朝政的得失情况,皇帝即刻决定是采用或是禁止。到后来只有等到退朝后用疏来陈述,这样君臣
之间的情分就有了间隙。希望你效仿先朝事例行事,这是如今的第一等事.”二人认为他说的对
却不能这样做,认识的人都感到遗憾。
15~16.【答案】C、【参考答案】①被贬岭南的惶恐感伤。②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不能与友人相见
的孤独寂寞、凄苦愁虑。③对朋友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惘忧惧。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云摇雨散’……描写南中气候特点”错。“云摇雨散”并非写景,而是比喻分离;此外这
里的“云摇”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势力之意,后者使他们像雨点般散落四方,“翻飞”也含有命运
不测之意。
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被贬岭南的惶恐感伤。“逐臣北地承严谴”,“逐臣”点明了身份;“承严谴”意思是受到了严
厉的处罚。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这,写出了被贬岭南的
惶恐与感伤。
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不能与友人相见的孤独寂寞、凄苦愁虑。”谓到南中每相见”,诗人以为在南
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想想远离家乡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岂料南中歧路多,
千山万水分乡县”,意思是说: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
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云
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是写对朋友们的思念的。这里的“云摇”有暗指皇威或政治
势力之意,后者使他们像雨点般散落四方。“翻飞”也含有命运不测之意。“海阔天长”说明朋
友之间相距遥远。古代交通不便,因此诗接着说“音信稀”。彼此之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音
信稀”又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更增强了悲凉的情味。
对朋友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惘忧惧。“处处山川同瘴疣,自怜能得几人归”,诗人在驿前孤寂地
思念着同样遭遇的朋友,为朋友和自己的未来担心、忧虑。上句是写虽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
但都同样充满瘴彷,山川满目凄情。下句以深沉的长叹收结了全篇。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南方偏僻
地区炎热的气候,视岭南为蛮荒之地,被贬谪的人初到岭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惧感。
17.【答案】【参考答案】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③.盘飨市远无兼味④.
樽酒家贫只旧酷⑤.何劳短兵接⑥.自有长缨缚(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策,御,敲,鞭,笞,飨,樽,酷,缚。
18~20.【答案】【参考答案】而成长型心智模式是一种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
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的开放式的思维习惯。、【参考答案】①独具特色②货真价实③
刨根问底、【参考答案】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
人生态度。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本题要求将画线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首先要找到改写后的单句的主干,本句话的陈述对象是“成
长型心智模式”,谓语动词为“是”,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对应的宾语为“开放式的思维习惯”,
然后再将“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作为单句中
“开放式的思维习惯”的定语,最后在组织语言时可增删个别词语,适当调整语序。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方面做得比较有特色,可填“独具特
色”。“独具特色”,非常特别,具有自己的特色。
②本处是是说真正的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
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究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而不
是一知半解,所以可填“货真价实”。“货真价实”,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③根据后文“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可知,批判性思维是要追究到根本,可填“刨根问底”。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
一,“要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中“树立”和“人生态度”搭配不当,可将“树立”改
为“塑造”。
二,“不仅……,也要……”语序不当,“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根据逻辑关系,批判性
思维的作用首先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更进一步是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可改为“不
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21~22.【答案】【参考答案】(1)突出“雨”和“脸”两个意象,画面感更强烈;(2)强调士
兵的“我的友人”身份,增强读者对战争的情感体验,更好的引发共鸣;(3)“友人的脸上”多
一次重复,更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平台客户服务与支持策略
- 实验室仪器标准化操作规程考核试卷
- 国际贸易法律事务考核试卷
- 家电行业售后服务标准化考核试卷
- 电子商务平台的反病毒与反黑客攻击策略
- 批发商品牌维权与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卵磷脂保健品创新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推拿拔罐一体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版权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
- 电商平台的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
- 14S501-1 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
- YB 4022-1991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
- 胸腔积液护理查房-范本模板
- 水土保持方案中沉沙池的布设技术
-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5部分: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DB50-T 867.25-2021
- 现代企业管理 (全套完整课件)
- 走进本土项目化设计-读《PBL项目化学习设计》有感
- 《网店运营与管理》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案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课件希沃的课件
- 高端公寓住宅项目营销策划方案(项目定位 发展建议)
- 执业兽医师聘用协议(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