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2023中考语文考点-诗歌鉴赏(解析版)湖南真题汇编_第1页
荐2023中考语文考点-诗歌鉴赏(解析版)湖南真题汇编_第2页
荐2023中考语文考点-诗歌鉴赏(解析版)湖南真题汇编_第3页
荐2023中考语文考点-诗歌鉴赏(解析版)湖南真题汇编_第4页
荐2023中考语文考点-诗歌鉴赏(解析版)湖南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诗歌鉴赏(解析版)【2019·湖南长沙卷】古诗阅读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8.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答案】BC【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B项正确;C项正确;D项“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错误,改为:营造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E项“间接抒情”错误,改为:“直抒胸臆”。9.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答案】“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叠词的表达效果。叠词,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然后结合“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分析:两个叠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的景象。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2019·湖南株洲卷】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唐)刘长卿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B.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C.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答案】D【解析】D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错。前四句与后四句都是在写人、叙事、写景、抒情。如前四句译为:道标上人潇洒地前来,他独依小舟,悠然飘荡在江水之中;现在,他又要潇洒地离去,重温那林中高卧。江山与他是如此的相依相近:江草青青,一路送他远归;湘山迢遥,他径自去往大山深处。8.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解析】考查诗句的含意。读懂诗句并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衡岳苍茫千峰逶迤,你的禅房何处可寻。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由此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两句情景交融,结构紧凑,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2019·湖南湘潭卷】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答案】“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做此题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悉古诗内容,再进行赏析。深”字用的好,这个字体现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以此表现国家残破、人烟稀少,视野从满城到花鸟,给人以满目凄然的感觉。(2)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答案】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诗人的愁绪源自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2019·湖南衡阳卷】诗歌鉴赏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答案】听觉和视觉【解析】本题考查描写角度。“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8.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C.有误。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2019·湖南岳阳卷】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九日送别王之涣(唐)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注释:蓟(jì)庭,地名。(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答案】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分析。“暂”字是暂且之意,这里的意思是“暂且和朋友一起同饮芬芳的菊香之酒”,结合下句“明朝应作断蓬飞”写出的明日的依依惜别,可见是表现了诗人暂且忘掉离别的忧伤,尽享欢聚的美好的复杂心理。(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答案】“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解析】“断蓬”是飞蓬之意,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这里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漂泊在外的游子比作飞蓬,表现了和友人的依依不舍,对离别的悲伤。【2019·湖南张家界卷】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答案】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解析】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鸟声婉转、鸟儿飞翔,山花烂漫,树阴浓密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如: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把握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始知锁向金笼听”明确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写了两种画眉鸟,分析出哪两种即可。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2019·湖南益阳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答案】D【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三项正确。D项“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10.《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答案】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示例: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漫漫黄沙轻轻舞成一个卷儿,接着便无力地瘫在地上,无声又无息。一缕孤独的青烟,笔直——笔直,直插银河深处。九曲连环的长河边,夕阳西下,化为一个很圆的光团,点点阳光抚爱着沙砾。(2)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答案】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语言。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表现手法:结合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得出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2019·湖南娄底卷】诗歌赏析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8.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翻译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的意思是“昨日的小雨送别最后的秋天,落叶飘满河沟,随水漂流。”然后描绘即可。9.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含义分析表达的情感。“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的意思是“劝君一杯酒,快乐起来吧,大丈夫从来都是看轻万里漂泊。”表达了作者希望凌十一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长沙,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19·湖南郴州卷】古诗鉴赏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上片:下片:【答案】上片:望月下片:怀人【解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下片重点表达“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理解概括作答。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答案】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解析】考查对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的理解。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内容方面来说,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上片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下片“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从布局方面来说,全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去”与“回归”的矛盾和困惑,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心胸,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019·湖南永州卷】古代诗歌阅读(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7.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箫鼓追随春社近”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乡村风俗的赞赏;B项错误,尾联的意思为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据此可知,这个“闲”是闲游的意思,不是空闲的意思;C项正确;D项错误,“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的意思为在路上遇见了卖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不是遇到了当地采药人。故选C。8.(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答案】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及“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乡村的秀丽风光;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以及“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农家丰收的景象;甲诗《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乙诗《山行》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写山水,饱含田园风味,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绘影绘声,如歌如画,引人入胜。根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甲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以及不惜谢绝仕途甘于归隐的决心。【2019·湖南怀化卷】诗歌鉴赏(6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11.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答案】D【解析】D.此诗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旷达和解脱没有。12.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答案】(1).记叙(2).议论(抒情)(3).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解析】考查对诗词表达方式和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上阙以“忆”字领起,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属于记叙,下片感怀,属于议论抒情,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2019·湖南湘西卷】阅读《归园田居》,完成下列各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①理荒秽(注音:_____解释:____)②荷锄归(注音:_____解释:____)【答案】①huì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②hè扛着。【解析】《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本诗是第三首。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本题考查字义和字义。①“秽”读音为“huì”,意思是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②“荷”读音为“hè”,意思是扛着。(2)诗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2018·湖南长沙卷】古诗文阅读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1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答案】DE【解析】D项“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理解错误。诗人并没有与李白一起被流放,属于无中生有,李白被流放是,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E项分析错误,一“憎”一“喜”并非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李白等自古以来才智之士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12.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①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言之有理即可)②全诗抒发了对李白深切的牵挂与思念。【解析】尾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点睛】白话译文:凉风飕飕从天边刮起,不知此时你心境怎样。鸿雁捎的消息何时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风浪。文采卓绝薄命遭忌恨,山精水怪喜吞过路人。相比你会与屈原共语,投诗汩罗江诉不平事。【2018·湖南株洲卷】诗歌赏析秋扇词(唐)刘禹锡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23.诗中“_______”表现了扇子得到珍爱。(不超过四个字)【答案】入(君)怀袖。【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词的意思是,不要抱怨恩宠与情意离开后再不回来,要知道鲜花有开有落,人世间的事情也是这样。当初天气炎热时,人们把你捧在手中,藏在袖里,何等珍爱,可那时你可曾想到被冷落一旁冬天时的火炉吗?所以表现了扇子得到珍爱的内容可提取“当时初入君怀袖”中的“入君怀袖”作为答案。24.本诗对你的启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答案】①要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换位思考,以己度人。③要正确对待荣辱得失。④自己得意、成功时要想想自己失意、失败时的状态,想想失意、失败的人。⑤在坎坷、遇挫时不必悲观、泄气。⑥不要苛求永久的美好(成功、幸福、幸运等)。⑦机会不能永远眷顾你一个人。【解析】题干要求写本诗对你的启示。词中说的是扇子,其实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是在劝解与开导人们:遇到不悦之事,遇到感情变化之事;在感到失落与心态失衡时,要心胸开阔些,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要历史地、变化地看待。只要对自己有恩情的,那怕是一时、一事,也要感谢,不要希求永久、事事对自己都好,那是不现实的。任何事情不要强人所难。另一点,也提醒人们,当自己顺利时、成功时,受到恩宠时,要不忘记坎坷时,失败时,不忘记身边还有被冷落的。即使是在今天,人们想事、办事时也仍然需要这种思想方法。只有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才符合客观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办成事、办好事。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以己度人,少办一些一厢情愿,欲速不达的事,做到“双赢”。至于说到在秋天的季节里不悲观,不泄气,实质上是讲要正确对待一切不利和困难的环境。在坎坷、遇挫时,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顽强进击的品格。【2018·湖南衡阳卷】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答案】A【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作答本题要在理解全诗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作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的情况,为后面的“但使愿无违”表达做铺垫,这里并不是表现出诗人的“灰心丧气”。据此理解,答案为A。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解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歌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心愿。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据此,这里的“愿”具体指的是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2018·湖南岳阳卷】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少年行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22.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答案】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围绕“侠骨豪情”“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解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点睛】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中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23.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和“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答案】(1).纵(2).犹【解析】考查根据题干要求对诗歌中重要字眼的提取。也就是根据题干所给语境“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提取关键词。答此题一要读懂诗句,二要读懂题干。“纵”和“犹”有“顿挫”特点,也准确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2018·湖南常德卷】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5~16题。(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魔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本词作者是(朝代)爱国诗人辛弃疾。词中的“天下事”是指。(2分)【答案】南宋(宋朝)恢复中原,统一全国。【解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16.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运用对偶、比喻、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快弦急、战斗的激烈;给人以想象,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解析】“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2018·湖南张家界卷】阅读古诗,回答后面小题。春山望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9.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案】①总领全篇;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作用。“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的意思是“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事物,我去欣赏游玩。由于景色迷人,入夜了,竟然忘了归去”,开头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同时这两句奠定了全诗愉悦的感情基调。10.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答案】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解析】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注意不能只是解释诗句。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根据句意“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来描绘即可。【2018·湖南益阳卷】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下面小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0.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B.《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所以“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说法有误。11.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答案】抒情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情感: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诗歌颈联和尾联的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颈联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书法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2018·湖南娄底卷】诗歌鉴赏(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5.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解析】(1)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概括作答。词的上阕写词人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千骑卷平冈”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声势浩大。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据此,词的上阕可概括为: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景。(2)考查重点词语的作用。从上阕出猎时词人的神情举止之“狂”和下阕词人由打猎而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可以看出:诗词中的“狂”字领起下文,并贯穿全词,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抒发作者豪情凭依。据此理解作答。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作者用“天狼”喻指辽和西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据此理解作答。【2018·湖南郴州卷】古诗鉴赏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本诗中“_____”一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答案】割【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关键字的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进行赏析。根据颔联的意思“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可知“割”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所以横线处应填写“割”。10.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例进行赏析。【答案】二十岁后,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脑,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句子的赏析。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思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这两句诗表面意思是要攀登到泰山的顶端,内涵则是攀登到人生的顶峰,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2018·湖南永州卷】古代诗歌阅读[甲]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乙]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2.对[甲][乙]两首许内容钓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甲]诗首联用落木菁萧、鸿雁南飞、北风送寒之景点明已是寒冬时节。B.[甲]诗领联用“遥隔”二字表明作苦远离家乡,因山川阻隔,不能归去。C.[乙]诗首联细写旅途所见之景,点明行船地点,莫定全诗感恃基调。D.[乙]诗颈联写江上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蕴含时序交替的理趣。【答案】C【解析】C项“细写旅途所见之景”对[乙]首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不是“细写”,应是粗略叙述。13.试比较[甲][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不同点:[甲]诗怀乡思州,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美慕用园生活,有意归陷,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乙]诗既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杯,又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冲。【解析】考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相同点可从都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角度作答。不同点:甲诗可从既羡慕田园生活又想求官做事的角度作答。乙诗可从思乡和奋发进取的角度作答。【2018·湖南怀化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并且要结合写作背景。B项有误,“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1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表达方式和赏析作者感情。本词上阙写景,突出了边塞风光的“异”,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下阙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征人矛盾的心情,既思念家乡又为国担忧;“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更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2018·湖南湘西卷】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1.此诗最能体现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这首诗,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体现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12.这两句诗包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答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哲理的赏析。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诗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2017·湖南长沙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案】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评分说明:只要写出了此两者就给1分)。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便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意象也就是诗中描写的景物。写出即可。1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解析】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巧妙地把送者和行者比喻成春风和柳枝,生动贴切,新颖别致。这里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无情之物尚且不忍离别,更何况是有情之人呢,表达出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的深情。【2017·湖南株洲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论诗(南宋)戴复古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24.25.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________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答案】忧国伤时【解析】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推崇杜甫和陈子昂的诗,结合前面定语。“忧国”杜陵老,“伤时”陈子昂,故应填“忧国伤时”。26.27.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鹤叫声”。鹤唳比喻优秀的诗篇。“蝉噪”比喻一些虽流行一时却很快就消失的作品。关键是理解三四句中的比喻,理解作者对两类诗歌对比鲜明的情感态度。【2017·湖南衡阳卷】诗歌鉴赏渡荆门送别李白

(唐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答案】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感情的理解。结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分析即可了解诗的情感。故乡的水在送行,同时也写出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________的景象【答案】对偶气势磅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关于修辞方法,显而易见是对偶。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2017·湖南岳阳卷】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小题。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注释:①(蘸)zhà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22.“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答案】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解析】考查诗句中的语言。“蘸”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开得繁密程度,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表现了诗人看见小船撑出的惊喜心情。答效果时最好答出所表达的感情。2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即惊喜之情。【解析】考查思想感情。此诗抒发了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惊喜的心情。答题时注意从分析诗句入手。比如“双飞燕子几时回”,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2017·湖南益阳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答案】D【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答案】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反问、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一句运用反问,“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借代。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应该从表达的主人公感情角度分析。【2017·湖南娄底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答案】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意为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要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为“沉舟之侧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争春”,展现了新事物的蓬勃的生命力,寄寓社会在前进,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1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语,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句展现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诗人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谪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