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幅有关“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化”的示意图,请大家思考: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教师点击大屏幕,展示问题。)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回答完之后,点击大屏幕,展示学生的答案,并且给予表扬。)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20世纪50~70年代末,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将要共同学习和探讨的内容——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要求是“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请大家翻开教材。师:为了让同学们对中国现代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我们今天这节课将要学到的内容就跨越了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革时期三个时期。师:首先请大家看一段材料,希望同学们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产生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点击大屏幕,播放材料,学生看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咸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他还告诫大家:“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2.37公斤538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生: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严峻形势。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家,生产力落后,特别是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和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师:回答的很好。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新中国初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党领导中国人民做了哪些努力?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生:一是领导人民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务之急。二是在国民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板书: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过渡时期总路线师:这里我解释一个概念: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学们仔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归纳一下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什么特点?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师:很好,从内容来看,过渡时期总路线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规定的“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发展生产力。总路线规定的“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既变革了生产关系,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发展生产力(建设)和变革生产关系(改造)同时并举。板书: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师: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方针的指导下,党制订了一五计划。同学们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归纳总结一五计划内容是什么,取的了什么成就?材料三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材料四一五计划成果图见教材生:一五计划的内容是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指标都超额完成,其中突出的成就是建成四大重点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并投产。师:同学们思考的很准确。分小组讨论下一五计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点拨。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远远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历史看来:中国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差;从现实来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势力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从世界经验来看:中国借鉴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从重工业同各行业的关系来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师:(过渡)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从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找出三大改造的对象是什么?基本途径和方式是什么?有什么样子的意义?并完成表格。板书: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生: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师:教师对答案。师: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但是有一点要指出: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师:(过渡)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文革结束这一段历史中有哪些正确探索和曲折。生:正确: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的制定。曲折: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师:将全班同学分五个小组,分别结合具体史实,探究我国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这些成就和曲折,可以留下哪些经验和教训。生:分小组探究,组长发言。(中共八大组):我小组认为中国八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阶级矛盾基本消灭。党的八大认为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并规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我小组认为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后来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师:中共八大小组很好的分析了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内容以及评价。但是我要补充一点,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留下了历史遗憾。在什么时候开始走了弯路呢?我们请总路线组起来分析。板书:三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成就中共八大(总路线组):我小组认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的。总路线的提出是有客观背景的,一方面是由于全党和全体人民对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烈要求,造成了一个过热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是由于党和政府在前一阶段的经济工作中连续取得了骄人成绩,工作太顺了,以致许多领导人产生了骄傲情绪和轻视经济工作的态度。总路线的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我小组认为:总路线从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板书:三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成就中共八大曲折总路线师:总路线组从总路线提出的背景和总路线的内容已经影响做了前面细致的分析。同时提到了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们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小组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分析一下从中的出的教训。(“大跃进”组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小组):“大跃进”是片面要求高速度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在工业方面制定出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在农业方面对粮食产量的估计过高,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大跃进违背可客观实际和经济规律。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渡的一次典型实验,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两者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板书:三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成就中共八大曲折总路线“大跃进”组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师:“大跃进”组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小组正确的分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和教训以及影响。我们在来看一下图片和口号,感受一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情景以及造成的灾难。师:面对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我们请八字方针组来解读一下八字方针。生:(八字方针组)面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板书:三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成就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曲折总路线“大跃进”组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师:八字方针组归纳的很完整。令人遗憾的是,党中央虽然在经济建设中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是并未能从思想上彻底解决“左”倾错误,因此酿成了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思考一下文革对国民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1966-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表年代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1966558.7亿元+24.4%1967419.4亿元-25%1968361.3亿元-13.9%1973809.7亿元+5.6%1975815.6亿元+生:材料说明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使得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损失惨重。三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成就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曲折总路线“大跃进”组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师:综观50—70年代的经济建设,你得到什么启示?分小组讨论。生:要求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师: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教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师:(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短短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极为高涨。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虽一再出现过"左"的趋向和错误,在建设事业上也曾出现过重大损失和曲折;但是在另一方面,符合中国国情正确的趋向、理论、方针、政策,也在探索、形成和发展着,并在一个时期内居主流地位。它们有力地引导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积累着经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制定或采取一系列的正确决策和措施,为以后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1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比较感兴趣。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不难,但是由于我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讲清三个时期的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比较难。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阅读教材、展示图片、小组探究、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1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本节课内容学生在初中时有过接触,理解起来较容易,效果良好。导入的电视剧《吃烧烤》,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兴趣。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生产力领域)1、条件:①政治:新中国建立,人民政权巩固②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③政策: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④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指导: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核心内容:一化三改造(2)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同时并举。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4、成就: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由私有制到公有制)1、三大改造的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范围及措施:(1)农业:试办农业合作社;掀起了兴办农业合作社的高潮。(2)手工业:试办手工业合作社;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建国后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1953年,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③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开辟了道路。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956——1966)(一)中共“八大”(1956年)的正确决策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2、主要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2)总任务: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发展。3、评价:在八大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二)探索中的重大失误1、失误的原因:(1)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冒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2)受苏联影响,中共缺乏经验。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3、具体表现:(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③影响: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开展“大跃进”——生产力角度①特点:以大炼钢铁为中心②消极影响:A.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的调整①特点:“一大二公”:大指规模大,公指公有制程度高)②消极影响:A.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提出: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核心:调整)3、结果: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文革(影响: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1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本课内容具有重要地位,它是第四单元的开篇之课,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如何建设,向谁借鉴。本课分为三部分,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十年文革时期。本课内容是对内改革,是19课对外开放的姊妹篇。在整个单元中具有启下的作用。1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2.右图是建国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建国初技术人才匮乏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3.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 D.指令性计划的实施4.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材料中“地下工厂”应该是()A.中外合资企业 B.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C.国营企业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5.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方针是在()A.1946~1949年B.1956~1958年C.1949~1953年D.1978~1982年【能力提升篇】6.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7.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下表反映了1953—200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快速发展B.最低点的出现与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C.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明显变化D.最高点的出现体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9.下面是中国某部门编制的1953年至1958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示意图。以下对这张示意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①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②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③建国初,年工业增长率相差10倍以上④工业增长与经济政策关系密切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 D.①③④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项目全国总产量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工业生产50农业生产25粮1.1亿吨27棉44.4万吨49钢15.8万吨83煤0.32亿吨48材料二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产品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1.639亿吨499.3棉130.4万吨19353钢135万吨75446.2煤6649万吨1057.4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产品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1.95亿吨1930钢164万吨296580棉535万吨2693煤1.3亿吨96210请回答:(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数据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供应商合作的持续改进方案
- 2024年度民间借贷逾期罚息协议3篇
- 2024年版专业销售协议模板精确版版B版
- 和谐社会的支持书
- 农产品薄膜购销协议文本
- 软件许可协议格式
- 商业房地产买卖协议范本
- 工业地产租赁合同范本
- 方形树脂混凝土井盖采购
- 金属垃圾桶采购合同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2-国开(NMG)-参考资料
- 机械工程技术训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PLC自动门课程设计
- HP1003磨煤机技术介绍[1]
- GB_T 37515-2019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高清版)
-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 郑百文案例简要探析
- [推荐]:校园歌手大赛show安全应急预案(正式)
- 黄金矿充填系统设计说明
- 合成长历通书doc1
- 网球练习场项目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