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剖析课件_第1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剖析课件_第2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剖析课件_第3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剖析课件_第4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剖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写于1886年初

原文是德文

载于1886年《新时代》杂志第4、5期1888年以单行本形式在斯图加特出版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Friedrich·Engels1820.11~1895.8弗雷德里希·恩格斯

写作背景(原因)

?首先,是为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

?其次,当时的社会历史性也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说明。

?

第三,批评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使恩格斯正好有机会来完成摆在他面前的上述任务。

第一节

?这部著作共有四大部分,或者说是四节。第一节主要阐述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同辩证法之间的矛盾,说明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

1.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但是,经过四十多年以后,人们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本来面目似乎难以辫认了。所以,回溯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就显得十分必要。

?2.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质(第2段)

完成了德国哲学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1833年)

一方面,被推崇为普鲁士的国家哲学,与法国十八世纪的哲学命运截然不同。

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ImmanuelKant,1724~1804LudwigAndreasFeuerbach

1804~1872

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1.黑格尔哲学的革命因素(第3—4段)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序言,1821年)

2.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第5段)

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一切现存的东西都应当死亡的辩证法思想,就是黑格尔哲学的

“合理内核”。

3.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内容(第6—7段)

1.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质,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2.人的认识的辩证法。

3.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4.辩证哲学自身的辩证法。这种哲学不承认一切关于最后的绝对真理和人类绝对状态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它本身也不过是不断发展的客观过程在思维着了。

三、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

(一)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及其在他的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中的表现。

1.思想上,无止境发展的思想与建立绝对真理体系的冲突。

2.哲学上,以“绝对精神”为起点,又以“绝对精神”为终点的封闭的圆圈。

3.政治上,认为“君主立宪制”就是最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之间矛盾的根源(第9段)

这是由黑格尔怯懦的资产阶级立场决定的。

尽管歌德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黑格尔在辩证法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尽管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成了象希腊神话中所讲的“群神之王”宙斯那样的权成人物,但是当他们一涉足政治领域的时候,便露出了那条庸人的辫子。

四、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出现的意义

1.黑格尔哲学的成就(第10—11段)

黑格尔哲学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其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影响整整延续了几十年

2.黑格尔派的解体(第12——14段)

老年黑格尔、青年黑格尔

3.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出现(第15—17段)

1841年出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出现的标志。

4.德国古典学派的终结(第18段)

?

费尔巴哈虽然说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但在社会历史观上却坚持以抽象的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

?

这种思想,不仅不能为以武装起义为特征的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指导,而且是与之相抵触的,所以,这个革命理所当然地要把它撇在一边。至于他本人,由于长期脱离革命斗争实践,甚至拒绝参加任何政治活动,所以也很自然地被时代抛到了后面。至此,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了。相反,受到1848年革命洗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却从此走上了前台。

第二节

?

这一节通过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阐述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界限,分析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

一、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批判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历史根源(第1、2段)

根源于远古的蒙昧时代(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知识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了解人的身体构造和作梦现象,于是便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欧洲中世纪的末期,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在经院哲学内部出现的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实质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近代唯物主义学公开向教会提哲出: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从而使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次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并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第3—4段)

?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此外,不能再有第二个标准。但是,需要指出,世界的本原问题是个总体性命题,在使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时,必须严格限制在这个命题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来使用这两个概念,就会造成极大的混乱。

3.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第5段)

第二方面与第一方面的联系

·

不可知论的如果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就等于宣布他们自己的哲学是错误的,这是他们绝对不愿承认的。

不论是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还是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都是从逻辑上和理论上来批判不可知论的,因而他们不可能真正驳倒它。

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

伊曼纽尔·康德

(ImmanuelKant,1724~1804)

大卫·休谟

DavidHume1711~1776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的错误理解(8—10段)

*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他本人却不承认这一点。

?

第一,他把唯物主义作为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样一种一般世界观,与这一世界观在特殊历史阶段所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了。

?

第二,他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同它的一种肤浅的、庸俗的形式混为一谈了。

?

第三,他不懂得唯物主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2.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11—13段)

?1.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纯粹力学的原因解释一切现象。

?2.形而上学性。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在反对中世纪封建专制和导教神学的斗争中,片面地对中世纪作了全盘否定,把中世纪说成是野蛮、愚昧的黑暗时期,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停滞一和中断。

3.费尔巴哈产生错误的原因(第14—18段)

?(1)费尔巴哈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唯物主义混淆在一起,既没有真正克服庸俗唯物主义的庸俗性,也没有认清作为哲学世界观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质。

?(2)费尔巴哈没有利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克服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3)费尔巴哈没有把自己的唯物主义学说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

三、对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批判

1.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标准(13—22段)

*施达克把“相信人类的进步”、追求“理想的意图”,承认“理想的力量”等方面作为标准,并根据这个标准把费尔巴哈当作了一个唯心主义者。

(1)这个标准在哲学史上找不到根据。

(2)这个标准是违反生活常识的。

(3)这个标准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失去不任何意义。

2.施达克错误标准的根源(第23—24段)

?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中,一批小资产阶级的庸人把唯物主义者说成是贪图物质享受、极其龌龊低贱的人,把唯心主义者说成是迫求崇高王想、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的人。

?施达克对这些庸人的偏见作了不可饶恕的让步才提出了那样错误的标准。

?但他的本意在于维护费尔巴哈,反对新康德主义者黎尔、文得尔班、朗格等等这些德国古典哲学的不肖子孙对费尔巴哈的攻击,就这一点来说,施达克的错误还是情有可原的。

第三节

这一节主要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和道德观,揭露了他以抽象的人为核心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源。

一、对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宗教观的批判

1.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基本观点(第1——3段)

(1)心是宗教的本质。

(2)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2.批判费尔巴哈在宗教同人的感情关系上的错误(第4—5段)

费尔巴哈把宗教和人的感情关系混为一谈。

唯心主义实质:他不是按照本来面貌去看待人们之间的感情关系,不是从社会经济基础去解释感情关系。

3.批判费尔巴哈把社会发展史说成是宗教变迁史的错误(第6-8段)

?1.不是宗教的变迁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宗教的变迁。

原始的自发产生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日耳曼人

;带有宗教色彩的资产阶级革命

?2.用阶级斗争的观点,从根本上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

*阶级社会发展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二、对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批判

1.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观点(第9段)

抽象的“人”是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宗教观的归宿和唯心主义道德观的出发点。

2.揭露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抽象性(第10—11段)

他在除了人们之间的两性关系之外的极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仅仅看到了一种关系即道德关系。他以人而不是以神或“绝对精神”为出发点,就这一点而言,他是现实的。

3.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善恶观(第12——13段)

?第一,恶是一种否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第二,人的贪欲和权势如果体现了“绝对精神”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就会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

?4.批判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基本准则(第14——18段)

*对己以合理的节制,对人以爱的道德基本准则。

第一、在生产不发达的社会中,要在消费品方面能够满足一切人的需要,是根本办不到的。

第二、在阶级社会里,也根本谈不上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

第三、不管费尔巴哈的主观愿望如何,他的道德准则是完全符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

5.批判费尔巴哈超历史的道德观(第19段)

?第一,一切道德原则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超越一切时代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是根本不存在的。

?第二,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有阶级性,每个阶级甚至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

?第三,在以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超阶级的人类之爱是不弃在的,存在的只是战争、争吵、诉讼、纠纷、离婚、剥削等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揭露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源

?批判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根源(第20段)

第一,他把抽象的人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第二,他不了解实践的意义。

?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克服(第21段)

*费尔巴哈始终没有向唯物主义历史观迈出一步,这一步终究是有人要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费尔巴哈止步的地方前进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批判地克服了费尔巴哈以抽象的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

第四节

?这一节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说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学派的关系(第1——2段)

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都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哲学而走上彻底的唯物主义道路。他们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说明他们没有离开黑格尔哲学的基地,就这一点来说,他们还只是黑格尔哲学的支派。

2.费尔巴哈哲学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第一,他.和以往的哲学家一样,也把自己的哲学说成是凌驾子总切具体科学之上并包括一切具体科学的科学之科学。

?第二,他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下半截(自然观)是唯物主义,上半截'(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第三,他对黑格尔哲学采取简否定、全盘抛弃的态度。

?第四,他的哲学内容贫乏,除去他那爱的宗教和抽象的道德外,拿不出什么积极的东西与黑格尔包罗万象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点(第3——5段)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同一切唯心主义哲学根本对立。

是不同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第6—8段)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第9——12段)

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科学的历史观,因而也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支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尽管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不同,历史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