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教案_第1页
整理与复习教案_第2页
整理与复习教案_第3页
整理与复习教案_第4页
整理与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理与复习教案整理与复习教案1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学生系统把握这部分学问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口诀表。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楚、规律性强。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所以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句〔1+2+3+…+9〕。这样编排,一方面便于学生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揭示了系统整理学问的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已经整理过一次,所以这次让学生自己整理1~9的乘法口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娴熟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用乘法口诀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培育自主探究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娴熟地用口诀计算试题。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

复习整理→复习和整理本单元学问

↓↓

稳固应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学问和方法

【复习导入】

1.提问: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

指名说一说。

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好。

五八〔〕七九〔〕

三七〔〕四六〔〕

〔〕〔〕二十七〔〕〔〕七十二

〔〕〔〕五十四〔〕〔〕二十四

三八〔〕九九〔〕

二六〔〕六七〔〕

〔〕〔〕三十五三四〔〕

〔〕〔〕四十二

【复习整理】

1.整理乘法口诀

〔1〕方法迁移预备。

教师引导: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呢?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堆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肯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确定和鼓舞。

〔2〕小组合作整理。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整理的阅历,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上〕按肯定顺序排列好,并贴在一个大纸板上,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

②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嘉奖。

③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种整理方法:先出示“一一得一〞,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地排在“一一得一〞的下面,再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这样的排列方式排列出来,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④提问:请你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句乘法口诀?

让学生算一算后,全班沟通,要求说出是怎样算出来的,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洁一些。

〔3〕探究乘法口诀规律。

①教师引导:请你们观看这张表,说一说你们能发觉些什么?把你们的发觉在小组内说一说。

②引导学生集中沟通。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看的,发觉了什么规律〔或特征〕。

③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

④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相互背诵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课件显示水上芭蕾图,每幅图里有8个人,共有3幅这样的图。

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8×3=24或3×8=24口诀:三八二十四〕

提问:从这两道题的算式和口诀中,你发觉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

〔2〕教师任意挑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稳固应用】

1.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组,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个学生将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并算出结果,直到算出的结果是一位数或一个数位上是0为止。如一个学生说:“63〞,另一个学生则口算6×3=18→1×8=8。一个学生说:“56〞,另一个学生则口算5×6=30。一个学生报了2个数以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进行。

2.送信。

教师出示写有数字〔24、32、72、56、48等〕的邮箱,贴在黑板上。

教师说明:我们来玩玩送信游戏,好吗?请你们将手中信封上的算式算出得数后,贴在相应的邮箱下面。

组织学生活动,最终还剩几封“信〞没有送到邮箱。

提问:你们手中的信为什么没有送出去?

让学生明白这几道算式的积信箱上没有。

3.〔〕里最大的数能填几。

教师出示下面的题:

〔〕×4<2934>5×〔〕

7×〔〕<30〔〕×8<55

60>〔〕×9〔〕×6<38

教师分步引导学生:先思索在〔〕里能填哪几个数?再让学生思索:所填的这些数中,谁最大就写在〔〕里。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沟通。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写出乘法口诀并整理。

2.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3.乘法口诀的应用。

整理与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p110~114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观看物体,知道观看物体的时候一般可以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看,并得到不同的观看结果。

2、复习面积单元,进一步了解面积的有关学问。

3、复习解决实际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留意规范解答。

教学过程:

1、复习观看物体:

完成书上的第14题,提问:一个正方形有几个面?我们观看物体的时候一般是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的。

根据书上的样子,也用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摆好后,分别说说从三个面观看能看到什么样子,用线连一连。

2、复习面积:

我们学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说说它们分别上怎么算的?

〔1〕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花坛

沟通你在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设计成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2〕用一根20厘米的线,围长方形或正方形

问:20厘米是长方形的什么?〔周长〕

周长指的是2长加2宽,那也就是说1长加1宽是10厘米

所以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可以这样想:

10可以分成9〔长〕和1〔宽〕,8〔长〕和2〔宽〕,7〔长〕和3〔宽〕,6〔长〕和4〔宽〕,5〔边长〕和5〔边长〕

学生完成表格,并写上图形名称、计算出面积。

沟通:这张表格告知我们什么?

〔周长一样,面积不一样,其中以正方形的面积为最大。〕

3、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前几天,有谁吃过粽子?你知道吃粽子的由来吗?

〔1〕有19条龙舟参与竞赛,每条乘坐13人。“胜利号〞3分划行了744米,“屈原号〞2分划行了500米,哪条船划得快?

要求学生沟通规范的解答格式:

胜利号:744÷3=248米

屈原号:500÷2=250米

屈原号划得快。

一共有多少人参与竞赛?先估计一下,再计算。

要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找到相关的信息:19条龙舟,每船坐13人

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这道题可以把19看成20,20乘13等于260,得数接近260,但不会超过260。〕

列竖式计算,得数为247,与估算的`结果作比较,发觉一致性。

商店为竞赛特制了360个礼品粽,每2个装一袋,每3袋装一盒,一共装了多少盒?

问:这一盒到底装了多少个粽子呢?

学生解答。

给“屈原号〞每位队员买一盒礼品粽作奖品,160元够吗?

学生解答,全班沟通。留意格式的规范。

〔2〕〔第8题〕观看画面,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这辆汽车每分行1千米,到粮库还要多少分?

留意解答这题,先要把5000米改写成5千米

这辆汽车到粮库运35吨大米,要几次才能运完?

指出: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单要看文字信息,有的时候还要找到相关的图片信息。

〔3〕〔第12题〕找到信息:8分米的蓝花布,1米4分米的红花布。

请你用小数来表示这两种布各买了多少米?

〔留意关键字:小数、米〕

买这两种布一共要付多少元?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整理与复习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2页—第55页的“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稳固所学学问,同时培育学生整理学问的能力及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整理学问的能力及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

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商量与沟通,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学问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相互沟通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育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依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商量与沟通,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沟通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三、练一练:

1、第一单元练习:

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依据学生的完成状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2、第二单元练习: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有关第二单元的其他学问。

3、第三单元练习:

第3、4、6、8、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依据学生的完成状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四、数学探究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觉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终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讨论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许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进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识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进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整理与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外表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进一步把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问,形成学问体系。

2.教学难点: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学问,今日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学问进行回顾和整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沟通、回顾本单元的相关学问。

二、师生互动

1.呈现问题

出示问题:本单元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学问?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本单元所学的学问。

对比教材第42页情境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用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2〕在长方体中分别指出与红色线标示的棱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你能发觉什么?

学生独立思索,在小组内沟通商量,全班反馈。

2.全班反馈

相同点: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3.继续呈现以下问题

〔1〕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学问你学到了什么?

〔2〕回忆计算外表积的方法以及探究体积公式的过程,想一想关键要知道什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

4.继续反馈

指名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总结。外表积是各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其计算公式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相同。

三、稳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索,再组织沟通。

四、课堂小结今日我们整理与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的相关学问。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复习,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整理与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63页“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把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学问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依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合作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沟通,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纳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确有许很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坚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育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沟通,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教案6

复习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12册圆柱和圆锥外表积和体积的有关学问。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外表积和体积等学问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2、通过复习把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分。

3、通过复习培育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培育和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

复习重点:圆柱和圆锥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

复习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分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沟通

1、师生问好。

2、师生沟通谈话,引入正题。

师:孩子们,屏幕上是一个装粮食的粮囤,这个粮囤是由哪两种图形组合而成的?

生:圆柱和圆锥

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圆柱和圆锥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圆柱和圆锥〕。

3、请看复习指导〔出示屏幕〕。

组内沟通

汇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电脑大师也是这样说的,请看屏幕,齐读一遍。

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怎样计算〔教师分别出示课件并板书〕

圆柱圆锥

S侧=c×h

S表=S侧+2S底

V=shV=sh÷3

4、从体积公式可以看出,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二、应用学问,解决问题

过渡语:下面我们用圆柱和圆锥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看谁快: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10分米,高是20分米。

回答下列问题,并列出算式

×102②2××10

③2××10×20④×102×20

2、压路机前轮直径10分米,宽米,前轮转一周,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假如平均每分前进50米,这台压路机每时压路多少平方米?

10分米=1米

×1×=〔平方米〕

50××60=7500〔平方米〕

答:————————。

3、一根6米长的圆柱形木料锯成相等的3段,外表积增加了15平方厘米,每一小段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每小段木料的长:

6÷3=2〔m〕=200〔cm〕

15÷4×200=750〔cm3〕

答:———————。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大36立方分米,圆柱与圆锥体积各是多少?

圆锥体积:36÷2=18〔dm3〕

圆柱体积:18×3=54〔dm3〕

答:——————。

5、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高是,每立方米沙重吨,假如用一辆载重6吨的汽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解:底面半径r=÷÷2=5〔m〕

沙堆的体积:

V=××52×=〔m3〕

×÷6≈48〔次〕

答:——————————。

6、将一个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6分米的圆柱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至少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32×6×2/3=〔dm2〕

答:——————。

7、一个装满稻谷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形,量得圆柱底面的周长是米,高是2米,圆锥的高是米。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立方米?假如每立方米稻谷重50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吨?

解: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10〔m〕

×102×2+×102×÷3=628+=〔m3〕

圆柱体积圆锥体积

×500=〔千克〕=〔吨〕

答:————————————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圆柱和圆锥

圆柱圆锥

S侧=c×h

S表=S侧+2S底

V=shV=sh÷3

整理与复习教案7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是人教20xx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围绕第二单元已经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问进行整理和复习,以提高学生对该单元学问的娴熟把握水平。整理和复习将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单元学问进行有序的分类、整合、提炼、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本人主要运用情景交际法、实物展示法、学生自主操作探究与教师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纳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根据任务型的基本理念、课堂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观看、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人教20xx课标版是我校始终使用的数学教材,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宽敞,螺旋上升,进展合理。本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稳固复习。本课中表格式的归纳整理方法,在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中已经运用过,学生已有肯定的阅历,在此基础上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合作探究。本单元结合上学期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充分表达了该教材以旧带新的编排特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鼓舞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阅历进行探究与实践,加强观看、分析、整合、概括能力的培育,进一步进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我校位置地处珠海城北边缘,学生来自附近三个村子,还有超过6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学生能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共享国家进展的成果,他们倍加珍惜。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奇,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意留意占主要地位,学习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依靠于直观性的教学。他们有较强的仿照能力和求知欲望,在深厚的兴趣、好奇下,他们更简单产生较强的表现、获胜欲望和自信念,从而形成主动、持续的学习动机。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必需认识到一年级学生的特性,教学设计做到充分、好玩,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教材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支配了四项内容:第一、写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全部算式;第二: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并在整理中发觉横着、竖着观看及得数的规律;第三、依据自己的发觉重新制作出退位减法表;第四、复习算法,运用减法表。为了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和评价联系方式,有个人评价、四人小组评价,并针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准时进行表扬。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觉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教学难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归纳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能娴熟、精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经受运用学问的过程,体验分类整理的思想方法。培育学生观看发觉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学问的内在联系的规律美,培育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进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教具预备:

智慧教室平台、希沃系统、PPT、优教信使班班通、互动答题器、磁铁算式卡片45张、20以内退位减法表12张、学生写算式磁铁卡片每份25张,47份共1175张、作业纸47份。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王国中本单元学问的重要性以及小精灵的到来并发出挑战,这样生动、好玩的情景引入,符合学生喜爱动画、卡通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保证新授课有充分的时间,到达不喧宾夺主但又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数学王国及小精灵的出现,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再到小精灵和学生们进行挑战,不仅能够回顾本单元旧学问,还能让学生们更专注,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真、获胜的心理。

2、迎接挑战,整理算式

⑴挑战一:写算式。

以小精灵之间对话的微课形式出示写算式的挑战要求,学生留意力集中听小精灵的对话,生怕一不当心就听漏了一句。形式简洁,表达明了、清楚,吸引学生的留意。

挑战中小精灵2分钟时间写8个算式的设计,是依据教师对学生实际状况的了解设定的,2分钟内写出8个算式是学生们都能做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关的挑战中真实的获胜。

在“一2班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嘉奖的做法,让学生初步体验胜利的喜悦,为后面的挑战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冲劲。

【设计意图】把“写算式〞设计为挑战一,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写算式环节,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算式,明确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的特征,为接下来的“报算式〞环节提供铺垫。

⑵挑战二:报算式。

教师手里拿着小精灵们写好的算式卡片在学生面前晃过,让学生意识到小精灵们写了好多算式,都迫不急待的想和小精灵们比比,这时“挑战二:比一比,谁写的算式最多〞的出现,符合了学生急迫比较、想要获胜的心情。

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报自己写的算式,老师随便粘贴在黑板上。这样设计是为之后算式卡片由“乱→有序、整齐〞进一步加强了需要整理的意识和思维过程。

学生可能漏报和重复报的状况。出现漏报时,老师提示学生再找,并适时给予补充;出现重复报时,教师裁判“一2班队〞因为重复,挑战失败。教师在“小精灵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嘉奖;最终教师有意留一道算式不报、不粘贴。

【设计意图】与小精灵竞赛谁写的算式多,创设一个学生与小精灵争相比较、表现的学习模式:看得准、我敢比、我会说。这样的一个竞争模式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式特殊有意义和有学习效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在“小精灵队〞粘贴糖葫芦,与“一2班队〞抗衡,强化竞赛的激烈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教师有意留一道算式不粘贴的设计,还为“整理算式〞环节埋下伏笔。

⑶挑战三:整理算式

①集体整理,形成减法表

黑板上随便粘贴的算式卡片给“整理算式〞提供了必要的整理需求。让学生表达自己想到的整理方法〔说清三点:第一、先看被减数或是减数;第二、再看减数或是被减数;第二、排列方向是横着排或是竖着排。如:先把被减数都是11的算式放在一起,再看减数,减数从小到大竖着排〕。

紧接着让其上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被减数是11的算式,并对着已整理好的算式重述整理方法,其他学生看整理,听方法。教师接着提问“接下来该怎么整理?〞并让两位学生上台整理被减数是12的算式并描述方法;“再怎么整理?〞让两位学生上台整理13的算式;两位学生整理被减数是14和15的算式;两位学生整理剩下的被减数是16、17和18的算式。

上台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发觉少了一个算式,教师马上询问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补充,教师现场补充书写卡片,交给学生粘贴。最终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整理完成。

【设计意图】依据阅历,学生有能力按肯定的`方法整理黑板上的“乱〞算式,教师组织学生分步骤、按顺序上台整理。当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呈现在学生面前,肯定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胜利体验,为孩子学习数学提供持续的动力。

“挑战三〞中细心设计“漏卡片〞环节,一个奇妙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留意力,为学生“合作整理〞时出现缺卡片现象提供解决策略,还让学生明白“有错就改,有漏就补〞的成长道理。

②合作整理,自制减法表

教师提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整理方法,依据阅历及对学情的了解,学生能发觉不同与黑板呈现的整理方法,教师对学生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扬,并组织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4人小组合作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快。〔在学生小组合作期间,老师巡察,用平板拍摄学生整理过程,同屏展示〕

整理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汇报其整理方法及制作出的退位减法表,教师用平板展示之前拍摄的小组相对应的减法表。

汇报结束后,教师适时道出第二小组的整理方法和书上一模一样。并请学生打开数学书24页,把书上的减法表补充完好。我们整理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这颗糖葫芦奖给大家!〔在“一2班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嘉奖〕

【设计意图】本环节,制作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从集体整理到小组合作,再到回来书本,紧扣书本内容,让学生经受整理全过程。不仅呈现学生整理的思维过程,还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整理方法,培育动手能力,体验分类整理的数学思想。

⑷挑战四:运用减法表

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在黑板上的减法表中随机点三道算式,学生说答案和计算方法,复习破十法、想加法算减法、连减法三种算法。

教师继续在减法表中随机点几道算式,全班作答。

再请一位同学连续答一组题〔教师在减法表中指13-5=?13-6=?13-7=?13-8=?13-9=?学生能快速说出答案〕。教师准时提问: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隐秘?学生描述规律,教师适机表扬其在减法表中发觉的第四种算法。

【设计意图】运用减法表第一关的设计,先让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帮助学生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娴熟精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再有意选择一横或一列算式进行计算,从减法表中发觉第四种计算方法〔多1少1〕,使学生初步感知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互相关系,体会数学的规律美,培育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关:不用计算,你能完成蛋糕的制作吗?

屏幕显示“蛋糕〞,第一层14-5=9,第二层14-6=8,第三层是14-7=?A.6;B.7;C.8

学生使用优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题器进行作答,老师通过“答题结果〞的功能现场统计学生答题状况。

屏幕显示:〔〕-〔〕=〔〕,第四层应当填什么算式?请用答题器抢答,开始--

学生抢答。请抢中的同学作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学生通过一节课多个挑战的学习,已经基本把握了整理和复习的要点。在运用减法表第一关的基础上,学生有意关注减法表中的规律。第二关的设计,帮助学生稳固减法表中“多1少1〞的规律。运用优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题器进行互动,让全部的同学都参加到活动中来,既动了手指输入答案也动脑子去思索信息,又能产出成果。

第三关:卡片接力

屏幕显示11-2=?13-4=?教师使用优教信使班班通技术中“随机选人〞的功能,点名学生回答。并道出这些算式的差都是9,可以用“=〞连接。

15-6=?教师使用班班通技术中“趣味选人〞的功能,点名学生回答。

接着提问: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还能找到差是9的算式吗?请学生填写在作业纸作答。作答完成后汇报结果。教师依据学生作答状况粘贴算式卡片,卡片颜色与黑板上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不同。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算式其实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都有,你能找到它吗?让学生上台将这些算式卡片粘贴进减法表中,学生马上发觉这些卡片都在最边,斜着看正好是一条线,并得出原来斜着看,表格里面的算式差都是相同的这个规律。

师:同学们,20以内退位减法表里还藏着很多隐秘呢,留给你们下课后继续思索。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一节整理复习课完成,学生从一个热情高的教学环节静下来,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出差是9的算式,发觉算式在表格中都是斜着排列的,揭示了更多的规律,深化减法表的运用。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减法表的兴趣。让数学学习从课内延长到课外。

整理与复习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或稍冗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看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倍的概念。

2、培育学生仔细、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小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合作沟通,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刚刚,你们通过同桌相互说,明白了主题图的意思,知道了所要求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解决步骤。

(2)小组合作沟通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1、分步解答:6ⅹ6=36(人)36÷9=4(组)

生: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爱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喧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育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

(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状况

(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育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问应用,体验胜利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相互进行沟通、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把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依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组织学生沟通,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列图)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娴熟。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知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共享!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与内、数的认识,利用数的组成,娴熟把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数的组成,理解算理

3、培育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会独立思索

教学用具: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

2、情境;小朋友在电梯里说出自己家的楼层。你猜一猜,他们分别住几楼?

3、填空:4+〔〕=86+〔〕=10

5+〔〕=98+〔〕=10

二、加法表;

〔1〕观看有什么规律,可以商量

〔2〕汇报

〔3〕开火车

〔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学习减法表:

方法同上

四、小结

板书:

加法表减法表

略略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

稳固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重点:

复习大括线题,区分求整理与部分的.题

教学难点:

弄清部分与整理的关系。看图说图意

课前预备:

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7-3=46+2=8

〔二〕看图列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3+4=77-3=4

4+3=77-4=3

〔三〕在○里填上+-号订正:3-2=16+3=94-4=0

3+2=56-3=35+2=7

〔四〕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看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西红柿有几个?3个,蘑菇有几个?3个土豆有几个?4个茄子有几个?〕

2、哪种菜最多?〔土豆〕哪两种菜的数量同样多?〔西红柿和蘑菇同样多〕西红柿、蘑菇、茄子共有几个?〔3+3+2=8〕

〔五〕口算练习7题1.自己计算留意方法2.小组订正互查互改1+4+3=8

板书:

3+4=7

4+3=7

7-3=4

7-4=3

7-3=4

6+2=8

整理与复习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娴熟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教具、学具预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学问?今日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学问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约时间。激发学生参加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依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育了学生应用学问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稳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知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依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深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日,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假如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识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通过送信,到达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仔细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肯定的顺序。

〔依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认真观看,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师:依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看思索,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整理与复习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把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育学生综合运用学问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学问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外表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刚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依据刚刚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把握了这些基础学问,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商量。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学问?

整理与复习教案12

教学重点

学生对学问进行自我梳理,敏捷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课件火柴盒魔方特仑苏牛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看一下老师为你们预备了什么?

生1:火柴盒、魔方、牛奶。

师: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生:火柴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牛奶是长方体。

师:今日这节数学课,这些小小的物品就将成为我们学习中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学问。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常接触较多的“火柴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识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第一次尝试: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样子有什么特征?〔7号抢答〕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联系面棱顶点面的样子面的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

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一种特别的长方体正方体12条8个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还学过哪些学问?〔棱长和、外表积、体积、容积〕

师: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小试牛刀:必答题〔6号同学〕。

填空:棱长和、外表积、体积、容积。

1、给一个玻璃柜台的各边都安上角铁,是求这个玻璃柜台的〔〕。

2、给一个乒乓球台喷漆,是求这个乒乓球台的〔〕。

3、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装满水后,水的〔〕是30cm。

4、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这个容器的〔〕是30ml。

5、给一个洗衣机做布罩,是求这个洗衣机的〔〕。

三、小组沟通、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在小组内进一步整理〔2号填写,3号、5号汇报〕

形体外表积体积〔容积〕定义计算公式

〔长a宽b高h〕常用单位定义计算公式常用单位长方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们的外表积

S=(ab+ah+bh)×2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V=abh

V=Sh

立方厘米〔升毫〕

立方分米〔升〕

立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正方体

S=6a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学问,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学问体系,加强理解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使学问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四、第二次尝试

师:通过刚刚同学们的汇报和老师设计的表格,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学问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练习题,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能敏捷运用这些学问。

〔一〕抢答题〔4号同学〕。

推断并说明理由。

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外表积和体积相等。〔〕

2、a=3a〔〕

3、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4、电饭锅的体积大约是20立方厘米。〔〕

〔二〕今日老师设计的习题都与火柴盒、牛奶盒有关,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

师:看来有关它们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请同学们看老师设计的问题。

问题一:

假如把这个火柴盒放在桌子上,它所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自己解答,指名到前面演示:怎样摆放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怎样摆放占桌面的面积最小?

师:以后再摆放物品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学问合理利用空间了。

问题二:

做这样1个火柴盒的外壳要用多少纸板?做这样1个火柴盒内盒要用多少纸板?〔连接处忽视不计〕

要求只列式,说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计算火柴盒内盒这样只计算5个面面积的例子吗?

师:火柴盒不能只有内盒吧?〔外壳〕计算几个面?〔4个〕

类似计算火柴盒外壳这样只计算4个面面积的状况,在生活中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问题二通过计算火柴盒的内盒和外壳所用纸板即外表积的大小,以及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三:

用两盒牛奶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外表积、体积与原来两盒牛奶的外表积、体积和相比有没有改变?假如有改变了多少?小结:拼的方法不同,外表积削减的也不一样。

1、做个小小包装师:假如要给这几盒牛奶套上包装盒,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最少需要多少硬纸片?

〔小组合作,拼一拼,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2、若将1盒牛奶倒入一个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饭盒里,这个饭盒的高至少为多少厘米?

学生计算,并测量高度。

〔设计意图:学问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娴熟应用数据,稳固所学学问;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这种练习设计表达了课标所提倡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五、课堂小节

像火柴盒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中有许多。这就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今后要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看物体,从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整理与复习教案13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娴熟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娴熟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利用百分数的意义敏捷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削减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二、学问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105页第1题,课本105页第4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稳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与复习教案14

目标确定的根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在本册教科书的第四、六单元中,也已经学习过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把握了约分、通分和把假分数与整数进行互化的方法。本单元学生在原有学问的基础上探究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预备。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三年级借助直观图初步学习了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元学问学习的重要基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将为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洁的〔分母不超过10〕,但当时采纳直观的方法进行学习,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本小节系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利用类推,让学生自主把握计算的关键——通分,填出通分后的两个分数,并算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结果。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方式:同桌沟通、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观看能说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任务2:通过练习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五单元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如今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沟通一下,大家互相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学生相互沟通,教师巡察,把握学生整理的状况〕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下面我们请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