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期中复习模拟题(三)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是综合型的表演艺术,通过歌唱、念白、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生内容,它把单纯
的时间性艺术如诗歌,音乐,与单纯的空间性艺术如绘画、雕塑,以及初级综合性艺术如歌舞、表演
等,通过演员的演出而有机统在一起,形成自己复杂的艺术综合体。这些原本独立的艺术手段在进入戏
曲的综合体之后,都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统一于舞台,而不再是其本身。
戏由对于音乐和诗的倚重是突出的,它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化为自身的韵律,使之成为统领戏剧
的魂灵,同时通过舞蹈化的舞台动作未呈现它,其中的曲词由诗歌的直抒胸臆改为代言体,抒发内心情
感的主体由作者改换成剧中人,于是曲词抒怀就受到剧中人物的身份、修养、心理和环境的限定,不能
由作者随心所欲,音乐则随着人物心情和命运的变化而发生旋律改换,不再遵从自在韵律。舞蹈的作用
被放大,人物动作都被纳入了非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因与生活动作产生距离而体现出美感。至于戏曲的
化妆美、服饰美、道县美,也是由戏曲舞台手段的综合性所决定。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随意驱遣歌
唱、舞蹈、念诵、表演等手段辅助行动,而不受现实生活情景的限制。
戏曲既然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它就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
性而是写意性的,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快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
一一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就拉开了距离。使用脸谱也是戏曲的特征,它进一步把现实推向幕后,渲染象征
的氛围,使戏剧指向写意。人们见到关羽的枣红黑脸,就感觉到他的忠肝义胆:见到曹操的碎纹白脸,
就感知了他的奸诈多疑。
戏曲依靠叙述性手段与带有强烈装饰性的表演动作,得以对对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变形处理,因而获得
了舞台手法的写意自由,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对象时,就会追求“不似之似""吉外之旨""手
挥五弦目送飞鸿",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
现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戏曲既然是写意化的、不以状摹外物而以表现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为主要特征,它就成为包蕴着浓郁
抒情性的艺术样式。戏曲重在随时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它的表演强调用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手
段,把人物行动的内心依据或外界刺激人物内心所激起的反应直接揭示出来,不仅写人物做什么,如何
做,而且写人物想什么、如何想,这奠定了戏曲抒情性的基调。尽管戏剧展现人生的本质属性要求它成
为叙事艺术,戏曲舞台也确实具备相应的叙事功能,但既叙事又抒情,叙事中有抒情,以抒情来叙事,
构成了戏曲表现方法的辩证统一。
(选自《文艺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是一种综合型的表演艺术,它把单纯的时间性艺术、单纯的空间性艺术和初级综合性艺术等多种
艺术叠加在一起。
B.诗和音乐是戏曲最重要的手段,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是统领戏剧的魂灵,但是这些节奏和旋律是无
法自己呈现的。
C.戏曲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它的这种"表现性”体现在其写实性上,如用演员快步跑圆场来表示剧中人
物在急速行路。
D.戏曲艺术在舞台表现中,具备相应的叙事功能,但只有叙事手段肯定是不行的,还必须要用抒情手段
来加以配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种艺术手段原本是有其独立性的,但进入戏曲之后,它们必须要服务于舞台表现的目的和要求、节
奏和韵律,其独立性已经消失。
B.戏曲获得舞台手法的写意自由,可以对对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变形处理,即表演者在表演时可以随自己
的心思而定,有任意发挥的自由。
C.舞台中的人物动作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它毕竟与生活中的人物动作不同,具有舞蹈化、非生活化的特
征,因此,与生活实际有距离。
D.戏曲作为一种包蕴着浓郁抒情性的艺术样式,以表现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为主要特征,不仅要写人物
做什么、如何做,还要写人物想什么、如何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是一种表现人生内容的复杂的艺术综合体,依靠歌唱、念白、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表达手段。
B.戏曲中的曲词是一种代言体,由剧中的人抒发内心的情感;而直抒胸臆的诗歌,抒发内心情感的主体
是作者。
C.中国人因为不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所以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
追求神似。
D.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等戏曲表演,虽然不是生活动作,但观众却能够理解,这符合写意化的美学
原则。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三点半难题"由来己久。据报道,小学生下午三点半放学的规定,至少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0
年6月4日,当时的国家教委发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
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
于是,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逐渐成为不可逾越的政策红线。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
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尝试通过"弹性离校”的办法,破解"三点半”难题。据报道,自2017学年开始,上海市
教委就在全市小学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
活动,供学生自愿参加,一般每周安排四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快乐30分"结束后,为家
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提供看护服务,并鼓励适度延长放学后看护服务时间。2017年,南京市政府
试点"弹性离校",从主城区向城乡所有小学全面铺开实施。
此外,天津、沈阳等城市均开展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等相关工作。2017年2月,教育部也出台了
《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合法化。
(《"三点半难题"怎么破?听听部长怎么说》长城网)
材料二:
四城市放学后托管政策亮点
市财政拨资金落实课外活动重点看护确有困难家庭学生
①市财政按生均划拨资金支持;①看护服务覆盖所有公办小学;
②学校负责课外活动计划实施。②重点服务确有困难家庭学生。
北京上海
学校自定“弹性离校”时间组织志愿者队伍免券看护
①“弹性离校”时间各校自定;①优先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服务;
②学校安排专人进行统一管理。到枷司子的学校每年奖20万元。
南京济南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
有记者提问:"有小学下午三点半就放学,这个时间对于家长来说接送孩子可以说是一大难题,什么时
候可以得到解决?小学放学时间早催生了大量校外托管班,这些托管班‘野蛮生长',急需规范。请问是否
会像近期重拳整治课外培训机构乱象那样来规范校外托管班?"
“三点半"现象之所以成为年轻父母们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
发展特定阶段的一个产物,这个现象更多地表现在大中城市。
“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去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知,一年来这个问
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陈宝生表示,有25个省已经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政策措
施,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已经摸索了一些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各走各的
路、各出各的高招。"陈宝生表示,对于现在存在的乱象需要进行治理,比如对记者提到的学校周围的托
管班进行治理,加强立法,至少是有行政法规来加以解决。
(《人民网》2018年3月5日)
材料四: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弹性离校"也是一个舆论关注的话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课后服务”不属于
义务教育范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多位教育界人士纷纷表示:"'三点半现象'由来已久","教育局有规定,小学生在校上课时间不能超过6
小时"、"学校不是无限责任主体,万一出了问题学校难辞其咎"、"人手少、没经费,心有余而力不足"。
杭州市拱墅区多位公办小学的校长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学校不能办特长班,也不能实行有偿托管。
没有相关政策和专项费用,学校也是爱莫能助。”
记者采访的多位任课老师同时也是小学生家长,对"接孩子"难题深有体会:"有时恨不得自己有分身
术,但老师也是普通人,每天早上7点多到校,一周十几节课,课后要备课,要批改作业,要进行教学研
究,有时还要外出学习或者交流。放学后如果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义务照看孩子,有些力不从心。”
(《浙江工人日报》2017年4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三点半"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政策上的分析,并列举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B.材料二列举了四座城市放学后托管方面的政策,其中上海、济南把“困难家庭”作为帮扶对象。
C.材料三引用教育部长陈宝生的话说明国家对"三点半难题”的重视,并对25个省的治理方法进行了总
结。
D.选文的四则材料均围绕“三点半难题”展开叙述,而材料四重在解说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各地出台不少措施,但是没有一点效果。
B."弹性离校"是目前解决"三点半难题"的最佳方法,但各地对于这一方法的运用方式各异。
C.由材料二可知,在四座城市中,只有北京在放学后托管的政策中给予了学校资金支持。
D."三点半难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所有城市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3)请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对于"三点半难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管理一片林子
张炜
这片林子很大很大。多么大?开车或骑马走上一会儿才行。树木很高大,密挤处望上去黑乌乌吓人。
有林中空地,那是到了冬天泛出金色的草地。
所有的植物都长得健硕生旺,因为这片土地太肥沃了。剖开泥土就是油黑发亮的膏壤,有一种沃土才
有的美感逼近。林中气息厚重而沉郁,是大林子大树木大沃土才会滋生孕育的,走贫瘠之地是绝不会有
这种嗅觉感受的。
柳树林有一种闲适感,让人想起春天,想起朴素的民居和不远处的庄稼。松树沉穆踏实,冷,和冬天
的意象混在一起。多么好的威严的大橡树,至少有五十年的树龄,苍黑的枝干给人无以匹敌的力量感。
没有大橡树就让人想不起北方,想不起严肃的辽阔的北方。最美的树木大概是白杨,它的挺拔和树干的
颜色,都像个英气勃发的青年。白杨既不过分严厉,又没一丝嬉闹,温煦而庄重,是最舒展最优雅的树
木了。
这是一片北方的树林,大部分树木冬天都要落叶。如果没有风,就会感受一种异样的肃移。即便是夏
天,浓重的荫色深处也不会有令人烦恼的湿热。有一条浅渠从林子里流过,清澈见底,渠边长满了长胡
须般的草叶,那里藏了各种鱼。一些大一点的鱼如河鳗在渠底无声滑过,水面的小蜻蜓循着鱼迹飞过。
渠水在最茂密的杂树林那儿拐弯,旋出小小的半月形的沙地。这片沙地洁净得一尘不染,是最适合驻扎
帐篷的地方了。帐篷里有折叠床,有一些日用杂物,有老茶和烈酒,还有一只装满了书籍的木箱。在帐
篷外边一点,离开渠水三五米的地方有一只炉灶,用来兴炊。老茶煮得发黑了,浓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
篷。
帐篷离林中小屋有六华里。那座小屋才是主要居所。小屋由老树桩做墙,内壁涂抹了厚厚的草泥;屋
顶是苦草做成的,风雨把它洗成了苍黑色。鸡舍也离得不远,它们需要依傍着主人。鸡舍旁的一条小路
连接起一片空地,那里是一个打理得很好的莱园,里面的豆角和韭菜长得油旺旺的。在这片树林的东南
部,有一块更大些的空地,那里经过了几年的操劳,已经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葡萄园,一个小果园了。
这是林子里的大芳香和大甘甜,是让林子主人最骄傲的地方。主人有几个帮手,这些人和他的家里人是
同样亲密无间的。从形貌上看不出哪个才是主人,因为林中生活让这些人皮肤变得一样,黑中透红。他
们都常常打赤膊,绑襄腿,手粗,眼亮,口角常常被野果染上颜色。
因为要在这片大林子里做没完没了的工作,所以每个人都很忙碌。这种忙碌也使他们心情愉快。常常
有一些外面的人走入林子,猎人是不受欢迎的,结果总是被不无严厉地劝走。还有采蘑菇的,这些人都
受到了和气对待。其实在林子里常年劳作的人最擅长采药之类,他们知道怎样医治自己的病,很少到林
子外边求医。
在外来养蜂人的帮助下,林子主人也有了几箱蜜蜂,于是也就有了吃不完的甜蜜了。他们还尝试过做
了个很大的暖窖,这样就能在冬天栽种嫩绿的蔬菜了。
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一两个有趣的客人。这些人来自天南海北,大致是主人的朋友。他们和林子里的
主人席地而坐说说话,或者在木桌旁喝茶聊天。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客人的新茶和书,主人回报的大致是
蘑菇和草药之类。
那条日夜不息的水渠在林子北部积起了一个大水潭,经过林中人几个季节的挖掘修整,已经成为一个
水面开阔的小湖。湖边林木茶郁,湖心水浪微微,时不时还有跳鱼。夏天的小湖是大家的最爱。小湖中
有给娴和毛蟹,有细细长长的银鱼。
林子主人有忠诚的大狗,还有顽皮的猫儿。这些林子里最幸福的生灵,它们一天到晚工作清闲,尽情
玩耍,爬树或钻灌木丛,有吃不完的东西。春天繁花,夏天浓绿,秋天果实,冬天冰雪。比起前三个忙
碌异常的季节,冬天的林子要悠闲多了。不过在北方的冬天,的确需要好好对付这些极严肃的日子。大
风吹拂几天之后,严寒就凝结在白杨树梢了。湖水结冰,小湖亮闪闪的,真的成了一面镜子。
小屋是不怕严寒的,因为里面有一个泥坯垒成的大炕,它连了灶口,并且有长长的烟道通着墙壁的空
腔。灶火燃起来时,半个墙壁都是热的。灶口上滚动沸水,煮了糯香的吃物。在暖融融的屋子里喝茶,
讲前三个季节积累的故事,真是惬意之极。
(选自《他们为何而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管理一片林子”为题,简洁明了,既贯穿了全文的内容,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B.文章开头直接点明这片林子,然后写林中树木、泉水、小鱼以及人们的活动,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C.文章具体细致地描绘了林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致,绘景绘色,让人感受到一幅幅优美的自然图画。
D.林中主人对猎人的到来是不欢迎的,其原因是怕猎人侵害林中动物,体现其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
(2)本文写这一片树林及林中居民的生活时大量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
章内容分析。
(3)文中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活动,有什么用意?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题;共24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面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
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乙
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
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
出入壬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
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援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
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
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
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刀贪疆埸尺寸之利散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
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战!
一一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携秦推:排除
D.佐当寇之韩、魏寇:入侵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嬴面不助五国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洎牧以谗诛举匏尊以相属
C.而使秦人得出入王其间师不必贤王弟子
D.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把"不赂者”分为两种类型,他们虽然因为策略上的某些错误招致灭亡,但都赢得后人尊敬。
B.苏洵先用事实论证,再用假设推理,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坚持用武力才能救亡图存,很有逻辑力量。
C.乙文从各诸侯国着笔,指出山东诸国如不惜代价去"厚韩亲魏以摒秦",那秦国就不能有所作为。
D.苏辙纵论六国与秦争天下中的成败得失,层层解剖,鞭辟人里,文章末尾截然而止,含不尽感慨。
(4)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己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
其国可不悲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②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其一)
苏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1)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3题;共27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国会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通过有关涉港法案,企图把香港推向持续动荡的深渊,实现遏制
中国发展的政治图谋。()。大量事实表明,美国反华势力与香港反中乱港势力—,是香港持
续暴乱的主要推手。
美方火中取栗,只会—。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同胞都比
历史上任何时候广泛的享受着民主权利和自由。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
共同利益。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不仅严重伤害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14亿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将严
重损害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在港利益。这种—的行径,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孤注一掷狼狈为奸焚骨扬灰损人利己
B.一意孤行狼狈为奸引火烧身损人害己
C.孤注一掷里应外合引火烧身损人利己
D.一意孤行里应外合焚骨扬灰损人害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泛的香港同胞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享受着民主权利和自由
B.广泛的香港同胞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享有着民主权利和自由
C.香港同胞享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D.香港同胞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次美国国会有关涉港法案,其实质就是要搞乱香港,甚至毁掉香港。
B.此次美国国会有关涉港法案,其实质就是要毁掉香港,甚至搞乱香港。
C.毁掉香港,甚至搞乱香港,这就是此次美国国会有关涉港法案的实质。
D.搞乱香港,甚至毁掉香港,这就是此次美国国会有关涉港法案的实质。
7.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2)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
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世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钟扬最
喜欢的一首藏族民歌,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钟扬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
致力于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曾
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采集到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一一鼠曲雪兔
子,也攀登到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他艰苦援藏16年,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足迹西臧最
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的
高原工作使他,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因此而停下工作。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①),连续17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深受欢迎的"科普明星"。钟扬曾
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的梦就是收集种子,培育人才,投身公益,普及科学。
他的一生是(②)。如今,他收集的那些种子静静地沉睡着,等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而他的人却
永远地留在了鄂尔多斯市,标志性的双肩包、褪色的宽檐帽成了他留给人们的最清晰的记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成效遍布积劳成疾同心协力
B.成果遍及积劳成疾竭尽全力
C.成果遍及鞠躬尽瘁同心协力
D.成效遍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的
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B.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长期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
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C.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
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D.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率领团队在青臧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
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引用拟人
B.引用排比借代
C.排比夸张拟人
D.引用双关排比
(4)请在文中标序号的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
(5)请根据上述材料为钟扬写一则颁奖词。不少于70字。
四、写作(共1题;共60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
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封建时代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D
(2)B
(3)C
【解析】【分析】(1)本题中,A项,"叠加在一起"错,根据文本"戏曲是综合型的表演艺术"可知,应是
"综合了"多种艺术。
B项,"诗和音乐是戏曲最重要的手段”错,原文只是说"戏曲对于音乐和诗的倚重是突出的",曲解文意;
另外,"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是统领戏剧的魂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作为统领戏剧的魂灵不是诗的节
奏和音乐的旋律,而是将它们化为戏曲自身的韵律。
C项,"写实性"错,根据文本“戏曲既然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它就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
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可知,应是“写意性"。
故答案选D。(2)本题中,B项"表演者在表演时可以随自己的心思而定,有任意发挥的自由”说法错误。
由文中"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的信息可知,这种随心所欲不是随意为之,而是要符合“内在精神的传达"。
故答案选B。(3)本题中,C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本“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
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可知,"不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
离"与"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不是因果关系。
故答案选C。
故答案为:⑴D⑵B(3)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
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
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⑶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
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2.【答案】(1)D
(2)B
(3)①依据各地实际,合理制定“弹性离校”时间;②对各地“三点半”后的校内活动做出合理性的指示;
③向政府申请资金,让老师延长工作时间劳有所获;④加强立法,严格治理各地放学后"托管”乱象。
【解析】【分析】(1)D项,"而材料四重在解说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错,根据原文判断材料四重点在于
列举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难题。
⑵A项,"但是没有一点效果。”表述过于绝对。上海、南京、济南等地的措施还是有一定效果的。C项,
"只有北京在放学后托管的政策中给予了学校资金支持。"理解有误,济南对那些做得好的学校每年度奖励
20万元,也属于资金方面的支持。D项,以偏概全,这是大中城市的问题。
(3)题干是"请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对于'三点半难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考生要抓住"教育主管部
门"和"合理化建议”,答题抓住材料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分析,"2017年,南京市政府试点"弹性离校",
从主城区向城乡所有小学全面铺开实施。此外,天津、沈阳等城市均开展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等相关
工作.・・・・・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合法化•"、"有25个省已经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政策措
施,・・・・・・比如对记者提到的学校周围的托管班进行治理,加强立法,至少是有行政法规来加以解决。"、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课后服务’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
予适当补助。”从以上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合理的归纳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⑴D;⑵B;⑶①依据各地实际,合理制定“弹性离校”时间;②对各地“三点半”后的校内活动
做出合理性的指示;③向政府申请资金,让老师延长工作时间劳有所获;④加强立法,严格治理各地放
学后"托管"乱象。
【点评】⑴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
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⑵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
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⑶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
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思路
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
3.【答案】(1)C
(2)①用视觉感受来写,如文中用各种颜色的词语来写林中土地、湖水等,充分表现了树林色彩的丰富
性。②用触觉感受来写,如文中写了"半个墙壁都是热的",表现了树林的温柔和谐,体现了冬季这里的
温暖。③用嗅觉感受来写,如文中用“林中气息厚重而沉郁""浓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篷""煮了糯香的吃物"
等句子来展现其惬意情绪,表现了林中生活的惬意,富于艺术感染力。
(3)①展现了人物惬意、满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②将人物活动与树林相融一体,体
现了自然万物的和谐。③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桃源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C项,"具体细致地描绘了林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致,绘景绘色"分析错误,并没有
具体细致地描绘四季之景,主要是具体描绘林中冬季景色。
(2)视觉上,"树木很高大,密挤处望上去黑乌乌吓人""泛出金色的草地""油黑发亮的膏壤""湖水结冰,
小湖亮闪闪的,真的成了一面镜子"等,写出树林色彩的丰富;"老茶煮得发黑了,浓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
篷""煮了糯香的吃物"等,是嗅觉描写,写出此地生活的富足;"灶火燃起来时,半个墙壁都是热的”是触
觉描写,写出冬季的温暖。
(3)文中写"因为要在这片大林子里做没完没了的工作,所以每个人都很忙碌。这种忙碌也使他们心情
愉快",体现出他们热爱劳动、满足惬意的生活状态;"猎人是不受欢迎的,结果总是被不无严厉地劝走。
还有采蘑菇的,这些人都受到了和气对待。其实在林子里常年劳作的人最擅长采药之类"对待外人的态
度,反映出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外来养蜂人的帮助下,林子主人也有了几箱蜜蜂,于是也就
有了吃不完的甜蜜了。他们还尝试过做了个很大的暖窖,这样就能在冬天栽种嫩绿的蔬菜了""他们和林子
里的主人席地而坐说说话,或者在木桌旁喝茶聊天。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客人的新茶和书,主人回报的大
致是蘑菇和草药之类”“大水潭,经过林中人几个季节的挖掘修整经成为一个水面开阔的小湖”为了让生活
更美好,他们既用劳动来创造生活所需,又追求着精神上的富足,始终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这种生活状
态的描绘,体现出作者的向往与羡慕之情。
故答案为:(1)C;
(2)①用视觉感受来写,如文中用各种颜色的词语来写林中土地、湖水等,充分表现了树林色彩的丰富
性。②用触觉感受来写,如文中写了"半个墙壁都是热的",表现了树林的温柔和谐,体现了冬季这里的
温暖。③用嗅觉感受来写,如文中用“林中气息厚重而沉郁""浓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篷""煮了糯香的吃物"
等句子来展现其惬意情绪,表现了林中生活的惬意,富于艺术感染力。
(3)①展现了人物惬意、满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②将人物活动与树林相融一体,
体现了自然万物的和谐。③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桃源生活的向往。
【点评】(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段使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这种修
辞手法或技巧的表达效果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把握作品情感态度的能力。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理
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对文中人物或事物的态度,然后进行概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4.【答案】(1)D
(2)A
(3)B
(4)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
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5)①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②任由弱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抗如狼似虎的强大秦国,那他们(韩魏)怎么能不屈服并归降秦国呢?
【解析】【分析】(1)D项,"寇"是名词"入侵者、来犯者、敌人”•故选D。
(2)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因为;连词,来。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介
词,替;动词,成为。故选A。
(3)B项,"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坚持用武力才能救亡图存”错,根据原文"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可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坚
持用武力才能救亡图存”以偏概全。故选B。
(4)首先找到标志性虚词,如"矣"多放句末,后面应该断开;"而"多作连词用,多放句中,其前后有时
应该断开;“可不悲哉"是固定用法,前面断开;最后再找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他们在句中多作主语和宾
语,再找出动词和动词性词组,在句中多作谓语,根据句子结构特点进行断句。最后可断为:不知出此/
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可不悲哉。
(5)第一句得分点:再:两次;连:接连;去使......后退。第二句得分点:委:抛弃、放弃:区区:形
容小;当:抵抗;虎狼: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的;安:怎么;不折而入于秦哉:不屈服并归降秦国
呢?
故答案为:(1)D;(2)A;(3)B;
(4)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
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5)①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②任由弱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抗如狼似虎的强大秦国,那他们(韩魏)怎么能不屈服并归降秦国呢?
【点评】(1)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
出其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
还是分析观点。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
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
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甲】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
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
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
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
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
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
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
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乙】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
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
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
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
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
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
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
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
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
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
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
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
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5.【答案】(1)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
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
(2)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
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
【解析】【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
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思考能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
6.【答案】(1)B
(2)D
(3)A
【解析】【分析】(1)第一空处,一意孤行:行,行动、做。指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
主观意见去做。孤注一掷: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
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
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此处的语境是美国国会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顽固地
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通过有关涉港法案,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一意孤行"。
第二空处,狼狈为奸: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
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含贬义。里应外合:应,接应;合,配合。
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含褒义。此处的语境是美国反华势力与香港反中乱港势力互相勾结在一
起,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狼狈为奸"。
第三空处,引火烧身: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焚骨扬灰: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
常仇视。此处的语境是指美方火中取栗,只会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所以应该用成语"引火烧身"。
第四空处,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损人害己: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此处的语境
是指美方这种害人害己的行径,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所以应该用成语"损人害己”。
故选Bo
(2)“广泛的"做定语时通常用于形容事物,不能修饰“香港市民",搭配不当;"享受"多指精神和物质生
活得到满足,不合语境。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
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甚至"前后是递进关系,"搞乱香港"要在"毁掉香港"之前;从句子衔接看,用"此次美国国会有关涉港法
案”承接上文更为通顺。
故选A。
故答案为:(1)B
(2)D
(3)A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注重如下几点。首先要
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思考;接着是对近义词辨析,进行同中求异的比较,找出差别来。辨析的具体角度主
要是从词语的色彩、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等三大方面去考虑。
⑵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
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赞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
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
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在新课标卷中是出现频率很高。它要求补写后的句子与整
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有时候还会有字数的限制。这类题除了考查语言连
贯外,还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是一种综合性题型。
7.【答案】不仅;而且;但是;只有;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
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语句间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运用什
么关联词语•"场面感"与"浓浓春意”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①②两处应填一组表递进的关联词语;③处
上文说的是某种情感大家都经历过,下文说的是像李清照一样的高手才能写出来,所以上下文之间应为
转折关系,应填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却"、"但是"等;④⑤所在的句子,前面为条件,后面为结果,
而且应为必要条件关系,所以应填"只有•…才"。
8.【答案】(1)B
(2)D
(3)A
(4)①他热心科普公益事业②追梦育人的一生
(5)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最高点。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
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
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成果,工作或事业的收获。成效,功效,
效果。语句的意思是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应用“成果"。第二处,遍布,分布到所有的地方;散布到每个地
方。遍及,普遍地到达。由横线后的“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可知,应是说普遍到达,用"遍及"更合
适。第三处,积劳成疾,长期劳累而患病。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语句强调的是生病
住院,应用"积劳成疾"。第四处,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语句强调的是
钟扬的个人努力,应用“竭尽全力"。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长期"应放在
"致力于"之前排除BC两项;二是成分残缺,可在"研究和保护"后加"工作",排除AC两项;三是结构混
乱,可将"的"改为"了",排除AB两项。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等运用了引用的修辞
手法;"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他收集的那些种子静静地沉睡着”
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借代、夸张、双关的修辞手法。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回答该问题,要关注横线前后的内容。第①空,后文写钟扬参与科
普志愿服务工作,由此分析,此处应该填"他热心科普公益事业”之类的内容;第②空,前文说的是钟扬
这一生的重要贡献,这句话是对他一生的总结,故可填"追梦育人的一生”之类的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拟写颁奖词的能力。拟写颁奖辞时要注意把握人物的主要
事迹以及其具有的精神、品格等,拟写的内容要尽可能整散结合,富有激情。首先根据材料把握钟扬的
主要事迹,如"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他曾在海
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采集到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一一鼠曲雪兔子,
也攀登到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他艰苦援藏16年,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足迹遍及西藏最
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
是钟扬的事迹,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概括;然后把握人物的精神品格,作为一名科学家,为了科学和教育
事业默默坚守,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人生,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作
为教育者,他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还具有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
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最后看他的影响,钟扬尽管走了,但他留下的种子将会在这个地球
上继续繁衍新的生命,他播种未来,为国家挺起科学的脊梁,他燃尽生命,为社会留下不朽的温度。考
生可以根据这些拟写颁奖词。
故答案为:(1)B;⑵D;(3)A;
(4)①他热心科普公益事业②追梦育人的一生
⑸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最高点。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
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
间。
【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
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
时的积累。
(2)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
类型一一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
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
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
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⑷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
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⑸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颁奖词是对受表彰的公众人物颁发奖项时由颁奖活动主持人宣读
的致词。写颁奖词注意以下几点:高度概括,简洁精炼。颁奖词以极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每
一个当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轧饲料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团队聘用合同
- 电器接线盒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动物驱逐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定点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大安农场学校
- 2024年度淋浴房项目风险管理合同
- 2024年度000吨冷冻食品物流运输合同
- 2024年度工厂搬迁搬运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物联网应用开发与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届备战高考数学易错题《函数及其应用、指对幂函数》含答案解析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结业考核模拟考试试题
- 2025年高考数学专项题型点拨训练之初等数论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通信技术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 2024至2030年中国节流孔板组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电力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