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掌握社会救助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这些理论对社会救助实践所产生的影响。第一节贫困理论第二节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第三节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第一节贫困理论
——对贫困不同认识一、贫困的概念贫困是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社会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1981世界发展报告》)。“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1990世界发展报告》)。贫困除了物质上的匮乏、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外,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缺乏影响力(《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世界银行“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1989年)
欧共体《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文贫困”概念。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的因素,也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即40岁以前可能死亡的人口比例、文盲率、获得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可饮用水和合适食物的状况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贫困不仅仅是相对的比别人穷,而且还基于得不到某种物质福利的机会,即不拥有某些最低限度的能力……贫穷最终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一个无法获得某些最低限度需要的能力问题。”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阿马蒂亚·森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调查研究》)林闽钢贫困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第一,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从而使其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这里讲的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第二,从根本上讲,贫困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会。小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贫困做出如下的界定:贫困指的是由于缺乏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而处于一种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能力和机会而不能摆脱这种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1.多元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2.社会性:贫困标准是根据社会公众认可3.不完整性:直接表现为低收入、缺乏物质和服务,实质是缺乏手段、能力以及机会。4.相对性:从纵向看,贫困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是静态的、不变的,但在较大时间跨度内是动态的。从横向看,各国(地区)贫困标准存在差异。二、贫困的特点三、贫困的类型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指缺乏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品,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相对贫困也叫相对低收入型贫困,是指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不同社会成员和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异,低收入的个人、家庭、地区相对于全社会而言,处于贫困状态。
(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狭义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的一种生活状态。广义贫困指某一些人或家庭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贫困的一种生活状态。(二)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内涵)长期贫困:是指某一些人或家庭长时间处于贫困的一种状态或经过长期努力仍不能摆脱贫困状态。暂时贫困: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不是长期的贫困状态。(三)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时间)普遍性贫困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而形成的贫困。比如原始社会。制度性贫困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贫困状态。阶层性贫困则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家庭劳动力少、缺乏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的贫困。
(四)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成因)区域贫困:是指按某种贫困标准某区域被认定处于贫困状态。个体贫困:是指按某种贫困标准某个人被认定处于贫困状态。(五)区域贫困、个体贫困四、衡量贫困的指标世界银行:人均每年消费支出270-370美元(按照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国际劳工组织:在工业化国家,贫困线大体上应相当于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的30%;欧洲经济委员会:贫困线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可支配收入的50%。
贫困的标准或贫困线贫困的测量时从经济上对收入或者消费的贫困状态进行界定,研究的角度不同,选择的测量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使用的测量方法有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率、恩格尔系数等。美国统计学家M.Q.Lorenz在一个整体中,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一)洛仑兹曲线(Lorenzcurve)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A为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均等线围城的面积B为完全不均等线与完全均等线围城的面积G=A/B(二)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收入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联合国规定:H=Q/N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是指贫困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基本特点:重在测定贫困人口比重,不能反映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收入分布、收入变化。(三)贫困发生率
(四)贫困缺口率居民全年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E>0.60
贫困
0.50<E≤0.60
温饱
0.40<E≤0.50
小康
0.20<E≤0.40
富裕
E≤0.20
最富有
(五)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穷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能够反映穷国和富国在人均国民收入上的重大差别。不足以衡量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的实际情况。(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该指数由婴儿死亡率、1岁婴儿的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等组成。将上述三个指标体系以一个合理的标准分别换算成指数,然后取其平均数。能很好的判断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卫生设施的普及程度及人民的营养状况,这些情况本身又反映着就业、工资、保障、福利的状况。(七)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五、贫困成因的三个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Nurkse)于1953年在著作《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一书中提出的关于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原因,并非资源不足,而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着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这是由美国学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造成的,贫困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
(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这是美国学者奥斯卡·刘易斯(OscarLewis)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地研究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上一些人其所以处于十分贫困的地位,是因为有一种“贫困文化”。贫困者通常居住在贫民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贫困者之间的集体互动,并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对隔离开来,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形成之后,将一代代传递下去。(三)贫困文化理论社会救助如何缓解贫困,机制是什么?收入在分配缓解贫困的作用是什么?1.缓和社会矛盾
2.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六、社会救助缓解贫困的作用第二节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一、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一)慈善和恩赐思想慈善指的是在某一信仰驱动下的善举。慈善有两层意思:一是对真善美信仰追求的心理,二是将其拥有的一部分财物不求任何回报而施舍给某一弱势群体或个体而实现利他的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是一种建立在对人类真善美信仰的热爱、有助于各种人间苦难和生命困扰的有效缓解、不附加任何利己要求的利他道德。慈善即恩典的赐予。所谓恩典,指的是帝王或位高权重的统治者自认为不计较自身一丝一毫利己的利他心理;赐予指的是将其拥有的一部分财物作为一项恩惠而赏赐、赐予或施舍给某一弱势群体或个体而实现利他的道德。恩赐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汉姆拉比国王发布的公平法典中包括了要求人们在困难时互相帮助的条款。公元前1200年,在以色列,犹太人被告之,上帝要求他们帮助穷人和残疾人。公元前500年,希腊语中意为“人类博爱行为”的慈善事业在希腊城邦国家里已经制度化,鼓励公民为公益事业捐款并且在供贫民使用的公用设施中备有食物、衣服和其他物资。社会救助的思想——慈善或恩赐思想公元前300年,孔子《论语》中宣称人是通过“仁”这种表示爱心的方式来相互约束的社会的人,“仁”通常表现为全心全意地帮助穷人。公元前100年,罗马帝国确立了所有罗马公民在贫困时可得到由贵族家族分发的谷物的传统。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建立了孤儿院、济贫院,并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宗教中的一些教义成为社会救助思想的来源之一,尤其是基督教中的一些思想对社会救助的影响最大。许多宗教机构根据宗教教义来举办各种慈善事业,具有社会救助的一些特征。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主张人类不分种族、身份、国籍、财产等应一律平等。基督教所主张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逐渐发展成为西方民众的普遍信念,为近代人权观念的形成奠定了精神基础。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的
“天赋人权论”,主张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人享有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权利,自由和平等合乎人的本性,是自然权利。
(二)人权思想又被称为父爱主义,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以温情的态度来对待,给予一定的救助而不管陷入困境是由于个人的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温情主义思想成为当代社会救助理论的一部分,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践。(三)温情主义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长模式与生活资料增长模式是不同的,人口以几何模式(如1、2、4、8)增长,而生活资料以代数模式(如1、2、3、4)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范围时,就必然会导致贫困。较强的人口生育能力被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从而使人口同生活资料最终保持平衡。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二、马尔萨斯的社会救助思想他认为一是“两性间的情欲”会导致人口在食物供应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扩张;二是人口的加速增长使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从而对既定的土地资源形成压力,一旦这一过程趋于恶化,其结果只能是饥荒和死亡的增长;三是从长期看,食物供给的增长滞后于人口的增长,因此贫困是不可避免的,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不相干。私有制是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的最有效的制度。
(一)贫困思想他反对当时英国以家庭人口数量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制度。第一,社会救助制度一般导致人口增长而食物并没有相应增加。将导致分配给每个人的食物减少,最终使得更多的劳动者申请社会救助。第二,在济贫院生活的贫困人员往往是一些相对没有价值的社会成员,这些人消费掉的食物必然会减少其他有价值社会成员应该享受的食物,从而使得更多的人依赖社会救助为生。提高济贫院内贫困人员的生活水平必然会使济贫院外贫困人员生活质量下降。(二)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批判第三,为了实行社会救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不良影响,给那些不信赖社会救助的自谋生计者带来很多麻烦。违背了自由思想。第四,社会救助制度阻碍了人们自立精神的发挥,应该把没有自立能力而陷入贫困看成是一种耻辱。这种风气对个人来说是显得残酷了一些,但对全人类的幸福是绝对必要的。第五,社会救助制度大大削弱了贫困人员的勤俭节约精神,削弱了普通国民的储蓄意识。马尔萨斯认为应废除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各地可以为极端贫困人员建立济贫院,由全国统一征收济贫税解决资金问题,收容本地的贫困人员,是暂时缓和、艰苦困难的地方。霍布森、阿瑟·C·庇古、帕雷托及阿马蒂亚·森等经济学家则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对贫困问题进行了理论释义。福利经济学对贫困问题的探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三、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英国经济家霍布森认为,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就在于增进人类的福利,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发现现行社会制度下财富分配所依据的原则,提出改进财富分配以消除现行制度下分配不均的办法。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则提出,经济学的性质和任务应包括对一个社会的整个成员的经济福利的考察。(一)增加社会福利总量为宗旨的传统福利经济学在其《财富和福利》一书中,一方面对福利进行了界定,把福利界定为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满足,一个人的福利就是个人福利的总和,社会的福利就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总和;另一方面,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对增加社会福利总量的途径进行了选择。认为国家应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干预,在不影响国民收入增加的条件下,通过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增加穷人收入的绝对份额,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增加社会经济福利。
阿瑟·塞西尔·庇古社会福利的增加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上所有人的福利都增加了;二是有些人的福利增加了,而其他人的福利并没有减少。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能够保证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而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能够使全体社会成员获得最大福利,或者使一部社会成员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减少。
(二)“帕累托最优状态”为前提的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末,卡尔多等人提出了“假象补偿理论”:
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或者说一些社会成员福利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
(二)“帕累托最优状态”为前提的新福利经济学。四、凯恩斯的社会救助思想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多。这种关系为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在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个人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有效需求和总供给价格之间就有一个逐渐增大的缺口不能弥补。要弥补这一缺口,必须增加个人或家庭收入以刺激社会总消费。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各阶层具有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前提下,如果政府通过政策修正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使富裕阶层的财富向贫困阶层转移,就可能促进社会消费上升。第一,力主消费支出。他鼓励政府消费。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其购买水平,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举办公共工程;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以及社会救助金等社会保障费用。第二,财富分配不合理是现实社会的根本缺陷之一,会降低消费倾向,导致有效需求减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应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通过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1942年,英国“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的调查研究成果《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发表,简称《贝弗里奇报告》。该报告中的政策主张通过工党的立法和实施得到落实和贯彻,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也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发展和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五、《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救助思想《贝弗里奇报告》主张应遵循的原则:第一,国家应消除国民的贫困、疾病、无知(教育)、陋隘(住房和环境)和失业。国家应承担起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义务、责任,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是国民的权利。第二,作为解决贫困对策的社会保障是一种缴费型的社会保险方式,覆盖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风险。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当某些人或家庭由于没有资格而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并陷入贫困时,社会救助就可以发挥作用。社会救助的地位和作用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JoanRobinson)、尼古拉·卡尔多(NicholasKaldor)、皮罗·斯拉伐(PieroSraffa)、卢杰·帕西内蒂(LuigiPasinetti)等一批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学者。六、新剑桥学派的社会救助思想认为改善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和实行收入均等化,是经济政策的首要和绝对的目标。反对新型自由经济论者那种听任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观点,认为那样会使不合理、不公平的传统收入格局长期延续;反对新古典综合派关于调节总需求和实行工资—物价管制的收入政策。主张通过政府干预,采用以收入再分配为中心目标的社会政策才能改善收入分配失调的弊端。(一)新剑桥学派的主要思想第一,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以消除私人财产的大量集中,抑制社会食利者阶层收入的增加。政府将这一方式得到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目标和改善低收入贫困阶层的状况。第二,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对失业者进行培训,增加其就业机会,并能从事收入较高的技术性工作,从而改善收入不均等状况;通过预算给低收入水平的家庭以一定的生活补贴,增加其收入。(二)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救助思想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的增长给无产阶级带来的不是社会福音,而是贫困积累的厄运。资本积累的后果必然是: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资本家为攫取更多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增大,V减少——资本积累的过剩人口——失业,贫困,生活状况恶化无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而自己却牢牢地从属于资本,日复一日地经受资本剥削而日益贫困化。失业和贫困完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一)贫困化思想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的前进状态中劳动者的没落和贫困化是他的劳动和他生产的财富的产物。贫困是从现在的劳动本身的本质里发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当时的社会救助政策尤其是对新、旧《济贫法》进行了批判,认为英国当时的济贫制度无助于提高和保障贫困人员的生活水平。
(二)马克思主义的济贫思想第三节社会救助一般理论一、市场失灵理论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各种经济矛盾都可以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来自动解决。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许多矛盾并非如此,即产生了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1)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无法生产或无法全部生产,而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是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如国防、司法、治安、公共照明等。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非排他性特征使得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或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力量阻止他人享受公共产品,不论是否付过费,任何个人、家庭、企业都能得到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用。非竞争性特征使得任何个人、家庭或企业只要在公共产品效用的覆盖范围之内,都可以得到同样数量或质量的消费。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成本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会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机器设备和技术、提高员工素质、扩大企业规模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这样,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往往具有比生产规模小的厂商更多的成本优势,从而击败对手,垄断市场。
(2)垄断二是规模报酬递增。在某些行业,如供水、供电、电话服务、煤气供应中,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即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实现了规模经济,就阻碍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这类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而导致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市场上出现了少数几家企业甚至一家企业垄断的局面后,垄断厂商会操纵价格,争取超额利润,从而打破市场均衡,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
外部效应是指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得到补偿,或者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正的外部效应给他人带来利益,负的外部效应给他人强加了成本。环境污染和治理污染是正负外部效应的最好例证。(3)外部效应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于是,失业成为市场经济中一个经常的现象。市场经济主体高度分散,由于信息不完全,高度分散的决策主体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导致经济剧烈波动、物价持续上升、国民经济增长停滞、国际收支失衡。市场经济对经济失衡的自发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
(4)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在市场竞争实现效率的同时,也可能自发地产生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严重的贫富差距会影响社会的安定,正因此,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社会救助制度就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弥补市场失灵,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5)分配问题完全竞争市场关于信息的假定是非常理想化的,同时,获取完全信息也要付出成本。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作用,甚至会出现“优汰劣胜”的资源配置,也会出现欺诈等现象,使得竞争不充分,影响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信息。
(6)信息不完全二、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一)政府失灵的定义(二)政府失灵的主要类型又称政府自利性,就是指政府及其成员追求自身动机、目标与利益而非社会福利,是政府失灵的一种基本的或体制性的形式。主要形式有创租与抽租(如固体废弃物治理市场)、政府扩张(主要形式有政府规模扩张、财政扩张和权力扩张等)1.政府内部性(1)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当政府干预对干预对象产生了正面影响即达到了干预目的,且这种正面影响的收益超出了政府行为的外在成本时。(2)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当政府干预对干预对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即没有达到干预目的。2.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具有排他性与垄断性,弱化行业竞争,并给特许经营企业创造垄断利润。用于具有资源稀缺与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如固体废弃物治理行业的生活垃圾治理、医疗废物治理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治理等。3.政府特许经营一是政府较难掌握真实的社会需求与供给,二是干预活动本身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包括信息量不足、信息质量差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等问题。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可能导致政府决策失误、执行不力与监管失当,典型情况是企业对政府的信息封锁迫使政府监管不到位。4.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只要市场存在垄断利润和额外租金,企业便有寻租的动力。企业寻租的成功意味着政府及其成员的俘获,一旦政府及其成员被企业俘获,将为企业获取更多的额外租金提供工具,从而极大地损失社会福利。5.政府被企业俘获二、社会救助与经济发展1、稳定器、安全网2、自动调节经济运行,表现在: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增加,贫困状况加剧,税收减少,使社会救助基金收入减少,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计组人员规划方案
- 酒店运营规划求解方案
- 编制陶瓷颜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 2025年智能照明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 2025年冷压成型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白山市氢能项目立项报告
- 纳米晶铁蕊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中国小分子荧光探针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信息与数据可视化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给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2020年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 全面质量管理(TQM)基本知识
- 练字本方格模板
- 产品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 电力电缆高频局放试验报告
- 《老山界》第1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JJG 517-2016出租汽车计价器
- JJF 1914-2021金相显微镜校准规范
- GB/T 32045-2015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 GB/T 10001.6-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