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平市苍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反馈意见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09年12月7至9日,对开平市苍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督导验收。在这个期间,督导验收组听取了镇长张艺山同志所致的欢迎词,听取了镇委书记谢常荣同志所作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开平市委常委侯永豪同志和江门市教育局局长李霭康同志分别代表开平市委市政府和江门市教育局所作的推荐意见,观看了苍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分别召开了有关职能部门代表、村(居)委会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专访了有关领导和人员;考察了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机构等,查阅了近三年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和掌握苍城镇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充分研究,形成督导验收反馈意见。一、总体评价苍城镇地处开平市西北部,历史悠久,崇文重教传统源远流长。苍城镇是广东省中心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苍城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工业立镇、商贸旺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006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落实责任,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同心同德,务1实进取,积极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三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建设规范化学校,有效地推动中小学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校长、教师素质,深入开展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成人和社区教育,逐步构建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苍城镇的教育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二、主要做法、经验与成效1.认真履行教育职责,确保创强工作健康发展苍城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教育作为发展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作为改善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认真抓实抓好。2006年作出决策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纳入全镇“十一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订创强实施方案,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下设办事工作机构,相关职能部门、村(居)会和学校也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落实人员、责任、措施,形成以“政府主导统筹,教育部门主体推进,各村委会和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全民共同参与”的创强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了20多次教育专门会议,听取创强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创强工作中重大问题,部署创强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落实发展教育的“三个优先”:即优2先安排教育经费,优先解决教育发展问题、优先落实教师待遇,确保教育发展优先的地位。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镇、村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教育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先后为学校发展办了20多件好事、实事。镇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作用,积极为创强服务。村(居)委会积极配合,做好思想工作,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在创强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阵地,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动员和宣传,让创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近期抓工业,长期靠教育”的共识,营造良好的创强社会氛围。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助学78万元,支持学校建设。因此,有力地保障创强工作健康发展。2.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创强前,苍城镇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比较差,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镇党委、政府以创强为契机,在以市财政投入为主,镇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上级转移支付的义务教育经费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市、镇两级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捐助为辅,多方筹措1100多万元(市财政386万,镇财政636万元),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花大力气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标准要求着力建设规范化学校。三年来,先后撤消11所学校,中学2所并为一所,小学12所并为中心小学与一个分校区、一个分教点,新建、扩建校园校舍,全力办好一所全寄宿制小学。加强学校专门场室建设,配备常规教学仪器,装备教育信息技术设施,新建校园网1个、多媒体电教室5间,多媒体教学平台49个,新添电脑418台,师机比1:1,生机比达到标准3要求,新购图书75000多册。与此同时,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解决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效推动中小学均衡发展,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夯实了物质基础。这是苍城镇教育发展的亮点。此外,健全扶持助弱势群体机制,扶困助学750多人次,按本地生同等待遇解决外来人员子女700多人入学就读,体现教育公平。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苍城镇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积极实施“人才强镇”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健全用人机制。积极配合开平市教育局做好校(园)长选拔和聘任工作,实行校(园)长任期责任制,加强校(园)长培训与年度考核,提高校(园)长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为学校持续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师德教育,实施师德考核,树立师德先进典型,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育教师好形象。二是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与文化水平。三是积极实施“继续教育工程”,落实继续教育经费,在鼓励、支持教师完成国家规定的进修学时与任务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校本培训,包括普通话和教育信息技术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四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健全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促进青年成长。五是实施“名师工程”,评选培养对象,构建培养平台,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此外,还健全评优奖教制度,每年都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解决教师住房、医保与社保等问题,提高教师待遇,不断完善教师保障机制。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综4合素质不断提高,并涌现出一批开平市优秀教师。镇2008年被评为开平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4.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苍城镇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健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常规工作。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在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开展多种多样德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和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广大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不断提高,德育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要求,校纪校风良好。学校坚持把实施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抓实抓好。重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实施课改方案。在课改过程中,一方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另方面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探索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各项考核指标都达到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与优势,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较多,有的奖项等级较高。镇2008年荣获“开平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汇演银奖”。55.加强统筹安排,积极发展成人与社区教育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强统筹与安排,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作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苍城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根据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需求,发挥农、科、教协作的整体效能,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村党员与干部等培训,以及学历教育。三年来,参加培训达16000多人次,年培训面均达37.5%以上,提高了村民文化与技术技能素质,提高村党员和干部的素质,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有利于当地特色产业的升级和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就业。苍城镇“养鸽大王”何顺景、“开平市农村十大杰出青年”许匀桢,就是参加培训后走致富的典型。2006以来,镇筹措资金1800多万元,建设社区文化、教育与体育设备设施。利用这些设备设施,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村(居)委会组织,举办各种文艺、体育、教育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精神生活,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苍城镇正在逐步构建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三、后续发展建议苍城镇的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实现持续、均衡、优质发展,苍城镇还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1.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设备设施,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认真研究与规划,发展幼儿教育,规范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入6园率。要完善社区教育的机制,进一步充实设备设施,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教育。进一步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2.深化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品位要进一步研究制订下一步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健全机制,强化校本培训,强化校本研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培养名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上档次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品位。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组长:吴郑珊副组长:麦农俭黄志斌组员:袁新松李健武梁才盛张建安饶纪全黄爱兵二00九年十二月九日第二篇: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反馈意见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09年12月10至12日,对开平市赤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三天来,督导验收组听取镇长张伟业同志所致的欢迎词,听取了镇委书记肖章兴同志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开平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颜强同志和江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叶一鸣同志分别代表开平市委、市政府和江门市教育局所作的推荐意见,观看了赤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分别召开了有关职能部门代表、村(居)委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专访了有关领导和人员;考察了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机构,查阅了近三年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和掌握赤坎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督导验收组在充分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充分研究,形成督导验收反馈意见。一、总体评价赤坎镇地处开平市的西南部,是著名侨乡,素有崇文重教的光荣传统,文化底蕴厚重。赤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近几1年来,镇委、镇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强镇,科教兴镇”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履行职责,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镇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逐年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镇还注重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弘扬古镇文化传统,积极发展成人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区,全镇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出现蓬勃可喜的新局面,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二、主要经验与成效1.党政高度重视教育,创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赤坎镇党政领导通过分析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和明确了教育在推动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2005年11月,镇作出决策全面铺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出台《赤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镇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政府打造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三年来,先后召开了17次教育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做到“三个优先”:即教育规划用地优先安排,学与教的困难优先解决,文化教育项目优先安排落实。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为教育办实事、好事40多件。镇还制定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各学校的创强工作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为创强工作积极服务,村(居)委会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并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动员和宣传,让创强工作深入人心,使全镇上下形成合力共创强镇的局面。镇党政班子亲自挂帅,亲自多次到香港、广州、深圳,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争取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支持创强工作,三年来共收到捐款300多万元。镇切实做好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司徒氏和关族等教育基金作用,三年发放“扶困助学”金19万元。为了确保创强工作扎实健康开展,市、镇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近三年,全镇投入教育经费分别是763.28万元、929.09万元、1051.59万元,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由于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宣传到位、资金到位,赤坎镇创强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赤坎镇原来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分散,教学设备设施简陋,制约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镇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需要,2008年9月制定了《关于调整学校布局的方案》,将全镇14所中小学校进行重新规划调整。两年来,镇多渠道筹措资金,总投入820万元。2009年初,先后撤并7所小学。2009年8月,镇又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将五龙学校初中部和永美学校初中部并入开平六中,并将7所小学归并为3所小学(四个校区二个分教点),并按照江门市一级学校标准配备教学设备设施。镇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还十分重视学校现代化设备设施的配臵。全镇4所中小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镇中心小学实现一班一教学平台,3所小学158名教师每人都配臵了一台办公电脑,全镇小学拥有计算机226台,达到80台/千人。通过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全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义务教育向均衡优质发展,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夯实了物质基础。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赤坎镇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校长选拔和聘任工作,先后选拔了6名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镇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利用评先创优激励手段,宣传、表彰、奖励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表彰会和年青教师交流会,表彰先进教师,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促进全镇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镇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出外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取经,请专家教授来镇举办专题讲座。镇还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镇坚持以师为本,逐年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三年来,教师工资逐年提高,镇财政积极落实好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岗位津贴、节假日慰问金、年终奖、绩效奖等各种教师福利待遇。目前,全镇广大教师安教乐教蔚然成风,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涌现出一批开平市优秀教师。4.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赤坎镇党委、政府注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促进中小学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镇成立以分管教育的镇领导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定期研究和部署全镇中小学德育工作。镇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道德、文明等方面的教育。镇把具有侨乡文化元素的资料作为乡本、校本教材,渗入到德育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镇还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侨乡和古镇人文环境的资源,设立一大批德育基地和社会劳动实践基地,为全镇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拓宽教育渠道。目前,全镇中小学校风良好,学生文明礼貌,德育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要求。二是深化教学改革。镇中小学校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推动课堂教学信息化。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广课改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三年,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达251人次。三是注重创建办学特色。赤坎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注重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镇三所小学均初具办学特色:一是永美学校排球特色;二是中心小学篮球特色;三是五龙学校书画特色。尤其是永美学校学生人人会打排球,每班都有排球队,男、女排多次获市、镇排球赛冠、亚军,女子排球从1985年获开平市小学排球赛13连冠,2005年获得“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5.积极发展成人与社区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基础上,镇还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辐射各村(居)委会,形成成人教育网,经常开展普法、种养、婚育等教育,举办各类上岗培训班,近三年共培训26704人次,年培训面达到37.5%。镇还利用得天独厚的侨乡人文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司徒氏通俗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均建于上世纪20年代,现分别藏书达2万多册,年借阅量达10000多人次。镇积极建设群众文化娱乐场所,投入资金将赤坎文化站建设成广东省一级文化站,筹建了塘美农家书屋等5间农家书屋,同时发挥江南曲艺社等艺术团体的作用,为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服务。社区教育开展促进了文明社区的建设,全镇有6个村被评为“江门市文明村”,有11个村被评为“开平市文明村”。三、后续发展建议赤坎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珠江三角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赤坎镇教育还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的后续工程,妥善解决好学生上学远的交通和生活问题。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全镇幼儿教育较为薄弱,要进一步研究与规划,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规范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提高幼儿入园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校内涵发展赤坎镇教师队伍目前名师不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研究制订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壮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努力培养名师,培育上档次的教研成果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办学水平。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组长:吴郑珊副组长:麦农俭黄志斌组员:袁新松李健武梁才盛二oo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张建安饶纪全黄爱兵第三篇:平远县长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意见平远县长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意见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九人,于2010年5月25日至27日对平远县长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督导验收组听取了镇党委书记李远林同志关于申报省教育强镇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颖明同志和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赖厚芳同志的推荐意见;观看了长田镇创建教育强镇专题片;召开了镇政府职能部门领导、村(居)委干部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四个座谈会;专访了县教育局局长林敦清同志,镇党委书记李远林同志,分管教育的副镇长李琼珍同志及财政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实地考察了中小学校(含小学分教点)、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文化活动点、生产实习基地、德育基地等8处;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督导验收组认真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1验收方案》的指标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评议,形成了如下督导验收意见。一、总体评价长田镇是平远县南部重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09人,辖7个行政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教育文化底蕴深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是“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和“广东省文明镇”。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87人。近年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切实抓紧抓好教育工作,着力创建教育强镇,拓宽经费渠道,确保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活跃社区文化,促进了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镇教育整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跨上了新的台阶。2近三年,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镇”、市“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二、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一)落实具体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教育强镇”创建步伐。镇委、镇政府明确提出“抓‘创强’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要集全镇之力,聚全民之智,责无旁贷做好此项工作”,切实加大“创强”工作力度。通过多形式的宣传动员,在全镇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浓厚氛围。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制订解决方案,优先解决资金、土地、人员等关键问题。镇委、镇政府克服财政十分紧张的困难,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是教育财政性拨款逐年增长:2006年至2008年分别为223.5万元、261.9万元、316.1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5.2%、17.1%、20.7%。二是中小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06年至2008年分别为2362元、28213元、3535元,增长率依次为17%、19.4%、30.4%。三是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6年至2008年分别为565元、582元、624元。教师工资、医疗和社会保障待遇逐年增长,教师平均工资高于本镇公务员平均工资。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重点打好“企业牌”、“侨牌”、“乡贤牌”、“校友牌”等四张牌,筹集了大量的建校资金。近年来经多方筹资,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校的基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环境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了中小学校校舍改造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更新。镇委、镇政府暂缓政府办公大楼的建设,把乡贤捐赠的400万元建楼资金转拨用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建设,切实体现了“教育优先”的指导思想。(二)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进程。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工作,积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先后撤销“麻雀”小学11所,并将中心小学整体迁建至4长田中学所在地,与长田中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不断加快学校建设步伐。近年来,学校新增用地400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2幢,宿舍楼1幢。学校建成校园网,配备了各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通过布局调整和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充实完善,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全镇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5周岁完成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7周岁完成率、毕业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以及小学、初中辍学率均符合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三)强化队伍管理,加强专业培训,促进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更快提升。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的要务来抓,落实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目标责任制,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任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并建立和完善校长考核制度。5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提高学历层次。近三年有30位教师通过业务进修提高了学历层次,全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完成率达100%;每位教师每学年进修、培训课时数达120课时以上。通过开展“科研兴校”活动,组织实施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水平的相关培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等措施,逐步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全镇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大专率53%;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率37.5%;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全镇有县级名教师4名,县级骨干教师8名。(四)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学质量,推进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积极办好文化长廓,充分挖掘德育资源,举办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了“感恩”教育等活动,明显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近三年来,全镇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88%以上,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87%以上,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6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扎实开展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从重教到重学、从重知识点到重知识结构、从重知识传授到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主动学习、从教学手段单一到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四个转变”,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优化。长田学校初中部多次获“县初中系列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小学部多次获“县小学系列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五)认真统筹规划,坚持同步推进,落实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镇委、镇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全民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格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投入100万元兴建镇中心幼儿园,充实设施设备,提高办园水平,并达到“县一级幼儿园”办园标准。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6.5%。认真办好成人教育。依托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妇女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农户”的科技示范网络。近年来,全镇共组织各类技能培训二7十多期,受训人员共5600人次,受训面达38.8%。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由于坚持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全镇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优化了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后续发展建议。(一)继续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由于受资金投入仍有不足的制约,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对照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提供物质保障。(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要继续完善结构、提高层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8质。要注重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更切实有效地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组长:陈少健副组长:周保雄、陈锤成员:关淑玲、麦锡良、潘柱生、肖飞、袁光强、曾添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2010年5月27日第四篇:江门开平市月山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江门开平市月山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反馈意见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省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10年1月7日至9日对江门开平市月山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督导验收。三天来,我们听取了月山镇党委书记梁羽行同志代表镇委镇政府作的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开平市政府和江门市教育局的推荐意见;观看了月山镇创建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分别召开了镇各职能部门、村(居)委干部座谈会、校(园)长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全镇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等18个单位;对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专访;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在收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进行认真的分析评议,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形成以下督导验收意见。一、总体评价月山镇是著名的侨乡,历史文化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崇文重学蔚然成风。现存的博健学校始建于1906年,是开平华侨捐建的第一所学校,办学一百多年,人才辈出,成为了月山镇特有的人文景观。近年来,月山镇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化工专业镇”,荣获“江门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江门市体育先进镇”等光荣称号。1月山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振兴月山经济,致富月山人民的根本大计来抓,把创建教育强镇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通过党政领导带头,动员全社会(包括华侨和港澳乡亲)力量,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大手笔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创建规范化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了全镇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目前,在江门市、开平市两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月山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全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社区教育活跃,教育的综合实力整体得到提升。二、主要经验与成绩1、加强领导,规划先行,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月山镇经济发展起步晚,学校小而散,2006年前全镇中小学生5000多人分布在22所学校,教学设备设施严重不足。镇党委、镇政府确立了“科教兴镇”的战略,形成“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共识,同时,将教育创强作为班子成员任期目标之一,让各位班子成员负责联系一所学校分片包干,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了《月山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月山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按整体规划进行分步推进。2月山镇教育创强工作,通过党政领导的“四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行动到位、经费到位),使得创强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各村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各群众团体,港澳、海外乡亲、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2、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以建规范化学校为目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按照《月山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原则,党政一把手亲自参与研究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深入到拟撤并的每一所学校进行调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入户,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力,经三轮大手笔的布局调整,将原来3所初中撤并为1所,19所小学撤并成4所,形成了“一中四小”的办学新格局。近两年,镇党委、政府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全镇的规范化学校建设,仍然先后投入了2400多万元,用于扩建、翻新、改造校舍场室,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增添教学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和配臵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备。目前,全镇各校都建有校园网和电脑室,全镇共有计算机690台,其中教师用计算机305台,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学生用计算机385台,达到初中学生每千人77台,小学生每千人63台。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乡亲们的热心支持下,使全镇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创建教育强镇3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建立“以政府为主,多方投入”的教育筹资机制,保障创强经费的投入月山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始于2005年,2008年进入攻坚阶段。虽然镇财政实力不足,但仍坚持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确保按时、足额到位,逐步加大投入。自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都做到逐年增长,教育经费的增长都大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近三年的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占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以上。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经济收入逐年提高。财政依时支付教师社保、医保费用,使得广大教师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创强的攻坚阶段,为了筹集经费,镇党委、镇政府毅然用出售镇府几处物业的办法套现600万元,填补了创建教育强镇的资金缺口。镇党委、镇政府各主要领导还带头为创建教育强镇捐款,从而带动了社会各界、华侨、港澳乡亲共同捐资出力,其中2005年镇中心小学申报“江门市一级学校”,就收到社会捐款50多万元,2008年创教育强镇又收到社会捐款200多万元。4、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努力从根本上增强教育实力镇党委、政府深知强镇无弱校,强校先强师,要坚持不断地抓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使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对校长队伍,月山镇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要求校长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明、顾全大局”,同时又有一套校长聘任和考核制度,从而抓住了队伍建设的龙头。对广大教师,4月山镇从三个方面着手抓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热心爱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二是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三是注重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近年来全镇已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其中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人,江门市优秀校长1人,江门市优秀教师3人,开平市学科带头人2人。5、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月山镇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理念,通过优化管理机制,使办学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德育网络,提高了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良好效果。中小学生有礼貌守纪律,德育考核优良率及后进生转化率高,在校生违法犯罪率多年保持为零。通过积极推进新课改,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提高了教学效益,小学、初中毕业生的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在特色教育方面,通过结合地方特点挖掘校本资源积极进行学校特色培育的探索。目前部分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已初步形成,近几年来月山镇中小学生参加市级各类文体项目比赛均取得较好成绩。6、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月山镇也十分重视办好成人教育,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早在1998年就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该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员的能力,将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有机结合起来,为当地企业输送了大批初级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镇党委、镇政府重视社区文化教育,除了发挥镇文化站、镇广播电视站的社会教育作用外,各村(居)委均建有文化中心、老人康乐中心、民间曲艺社团等,使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镇、村每年均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各类文艺体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素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三、后续发展建议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要确保在建工程按质按期峻工,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圆满完成;要继续完善学校功能室场及教学设施设备的配臵。2、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和管理要按市一级幼儿园标准花大力气办好镇中心幼儿园,使之成为本镇幼儿教育的示范园,发挥其辐射作用。要加强对村级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全镇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结构性缺编问题,并采取转岗培训、接收应届毕业生等多种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6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改进传统的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学校和教师的教研质量和效率,从更高层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保障月山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组长:周延光副组长:梁贵谦何维孜组员:林永德陈国陈沛熙张耀伟李昭新刘文经二o一o年一月九日第五篇:阳春市河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范文)阳春市河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阳春市河朗镇人民政府2014年3月0创教育强镇建和谐河朗——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阳春市河朗镇人民政府近年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工业富市,科教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和镇委、镇政府建设“和谐河朗,幸福河朗”的总体目标,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河朗。坚持社会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两手抓,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全镇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河朗镇位于阳春市最北部,地处漠阳江源头,距离阳春市区59公里。镇东与石望镇接壤,东南与松柏镇相邻,西北与罗定市、云安县毗邻,西南与信宜市相连,是一个边远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200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其中大竹、云帘两村委会是瑶族村委会。全镇有147条自然村,户籍人口4.5万人;境内交通便利,省道s369公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云阳高速公路贯穿其中。镇内山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凌霄岩、玉溪三洞、漠阳江源头、万亩鸡蛋花基地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景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刚刚起步。农业以水稻、花生、蔬菜、茶叶为主,其中绿茶产量居全市之冠,“神仙茶”久负盛名;工业以工艺编织、石料加工和小水电行业为主。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0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7亿元,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64.6万元(含上级财政补贴),国税收入342万元,地税收入4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5元。在抓好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河朗镇也十分重视教育,力促镇内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领导都深刻认识到教育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固本强基工程。按照阳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明确提出了在2014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要举全镇之力兴办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教育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目前,我镇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中学生1344人,专任教师95人;完全小学2所,在校小学生1658人;分教点13个,在校小学生1084人,教师88人;幼儿园4所,其中公办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办村级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河朗中学、镇中心小学是阳江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河朗镇中心幼儿园是阳江市规范化幼儿园。二、基本做法及成效(一)党政重视,优先发展教育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坚持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同时,抓住创建教育强镇的大好时机,统一思想,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部署,结合河朗镇实际,2012年,我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全镇上下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大投入,加快进程,全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强”工作扎实推进,我镇成立了“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刘日来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兵担任常务副组长,分管教育领导林汉英副镇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分别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村支书和校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决策、指挥、协调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督促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在工作中,镇党委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对学校教育改革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在资金、土地、人员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解决。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将教育工作实绩及创强工作作为镇、村和学校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加强考核督查,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2012年9月,我镇制定了《河朗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镇)督导评估方案》,制定了《河朗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行事历》,并严格按方案要求执行,使各项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3、全民发动,营造氛围。创建教育强镇,办人民满意教育,离不开全民的参与和支持。在创强过程中,为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我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全镇“创强”动员大会,印发1000多份《河朗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倡议书》和2000多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号召全镇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关心、支持和配合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在镇内的主要街道、交通路口等显眼位置设立大型宣传广告,悬挂横幅标语,办宣传栏、出宣传简报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报道我镇创建教育强镇的规划和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家长座谈会、教师家访、黑板报、宣传栏、学校广播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报道我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形成了“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全民拥护,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倾力支持,加大教育投入1、用好教育经费,全额用在学校发展上。省、市、县优先确保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并逐年增长。2011—2013年,小学生均公用教育费分别为小学550元、550元、750元,中学生均公用教育费分别为小学750元、750元、1150元。义务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等均实现“三个增长”,镇财政所及时全额拨到各中小学,保证了学校正常运作,促进了学校发展。2、拓宽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我镇创建教育强镇预算总投资1800多万元,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小镇,年内要解决这笔巨额资金,困难相当大。困难面前,镇党委政府坚定信心,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边远革命老区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三年里争得省、市、县扶持我镇“创强”资金1411万元;二是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争取各界捐款200多万元;三是全力推进学校场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们根据“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场室标准化、规范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把我镇学校硬件建设好。目前,我镇中小学建有教学综合楼8幢,配备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四是充分利用“千校扶千校”的契机,改善面上分校的办学条件。如争取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对口帮扶,现已落实资金60万元,为我镇云帘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争取珠海对口帮扶单位25万元改善光荣分校办学条件。现在全镇各学校及幼儿园各类功能场室齐全,设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成为了教书育人的好场所。(三)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由于我镇山地广阔,人口比较分散,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2014年,我镇重点投入资金用于各学校基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环境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实施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布局调整前,我镇有15所小学,1所初中。学校分布比较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室欠缺,设备比较落后,成为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镇积极采取措施,按照“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布局调整。通过布局调整,我镇由原来的1所中学、15所小学,撤并为1所九年制学校河朗学校和2所完小,12个小学教学点,全镇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整合与优化。2、加大教育投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我镇党委政府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是投入1300万元,在镇河朗中学、中心小学新建教学综合楼1幢、宿舍楼各2幢、学生饭堂2间,新增校舍建筑面积7013.8㎡;二是投入52万元改造了旧教学楼4850㎡,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扩建了中学运动场5200㎡;四是投入200万元,新增了教学仪器、体育器材、藏书等。使全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形成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规范化学校,有力地推动了我镇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统筹兼顾,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镇在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扎实开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有效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我镇为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筹得资金80多万元,对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进行了改造翻新,添置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幼儿园达到市级标准;积极创建4000人以上村级幼儿园,2013年阳三、石忽两村委会充分利用撤点并校后小学闲置校舍,办成了阳三幼儿园和石忽幼儿园,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近三年,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3%。2、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一是落实防流控辍措施。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机制,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二是严格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同时积极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三是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建立健全助困机制,在认真落实农村困难家庭子女生活费补助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多渠道的扶贫助学活动。如镇旅外乡亲联谊会每年筹款3万多元,大塘、阳三等村的外出乡贤每年捐一定量资金助学奖学,近几年来,全镇共筹集资金40万元用于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全镇适龄少年儿童没有出现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现象,全镇“普九”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2011-2013学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辍学率为零,小学生毕业率100%;初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99%,年辍学率在0.7%以下,初中毕业率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3、重视抓好成人教育。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办学思路,依托河朗学校园校舍,设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各村、各单位形成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和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近三年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根据实际,组织开展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家禽水产养殖技术、甜玉米和香芋种植技术等实用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帮助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的蓬勃发展。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成绩突出,三年来共培训人员3015人次,年培训面达36%以上。4、注重村级文化建设。我镇党委、政府把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活跃社区文化、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完善硬件设施,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全镇已有村级文化活动室4个,书屋12间;二是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村民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篮球、拨河等体育比赛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不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此,在创建教育强镇过程中,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1、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加强培训学习。我镇制订有培训计划,坚持分期分批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参加学历培训和各类培训学习。目前,我镇校长、园长参加了校长(园长)培训班或提高班的培训,全部取得上岗资格证。二是加强考核。全镇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制定校长任期目标制,实施校长任期考察制度。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采用组织考察与民主推荐的方式,把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优秀教师提拔为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目前,学校领导班子已被建设成为一支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勇于进取的学校干部队伍。2、积极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一是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二是深入开展以“爱与责任”、“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铸造高尚师魂,涌现出一大批为人师表、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近三年,我镇中小学教师中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8人,还有10名教师分别被评为阳江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阳春市优秀教师等。3、重视教师培训进修工作。我镇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等院校函授、自学考试或电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镇中小学教师通过自学考试、业余函授等途径的学习已提高学历层次的有225人。现在全镇教师中学本科学历有52人,专科学历有43人。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有11人,达6%,大专学历119人,达66.8%;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达54.7%;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100%。另外,随着科学发展,现代化技术手段已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我镇与时俱进,加强了教师现代技术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45岁以下教师均能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教学技能,确保了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90%和70%以上学科能运用多媒体平台教学。我镇还抓住“千校扶千校”机遇,与结对帮扶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广泛开展各项学习交流活动,派出专门负责领导蒋双林主任、陈淑怡老师常驻云帘村委会、河朗中学指导工作,另外,我镇学校还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教学竞技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举行的各学科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撰写论文、案例,制作课件等,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教研教改中获县级优秀课例奖9人次。4、制定方案,实施教师激励机制。建立教师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制订《师德实施细则》、《中心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河朗镇优秀教师评奖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每学期依据方案对各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被评为先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每年教师节,镇党委、政府10拿出近两万元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激励教师为山区教育努力工作,再创佳绩。(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镇坚持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1、落实教育政策法规,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文件(《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发展纲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不设重点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规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加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①加强领导,健全德育网络。镇党委、政府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镇主管教育领导、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和各机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办好家长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拓展教育渠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近几年来,我镇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培训率达85%以上,为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打下了基础。另外,学校还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会”、“上法制课”等活动,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②落实部门联动机制,营造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载体。我镇积极组织公安、工商、城监等部门,不定期地对校园周边进行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确保校园周围无网吧,无不良社会人员干扰,确保校园一方净土。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以“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建设为抓手,突出“三性”(即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特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紧密与相关部门合作,③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是抓好德育常规教育。各学校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坚持每天对各班进行各项日常行为规范的评比,并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和每学期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服装设计与加工生产合同
- 场地租赁及经营管理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管理与咨询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销售代理合同详细条款及标的说明
- 商场免责协议书(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研发成果转化合同
- 吊车安装协议书(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投放合同:广告公司为某品牌提供线上线下广告推广服务
- 二零二四年度棉花收割机械采购与销售合同
- 旅游观光设备机油购销合同
- StimPlan压裂软件简介及使用指南
- 研究性学习—-发现问题与确定课题ppt课件
- 卫星定位测量的几个基本概念分享资料
- 交房期间业主维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HIRAYMA HVE50灭菌锅 操作手册
-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
- 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计算(共享版).xls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申报确认表
- 辽宁省高校学生公寓情况统计表
- AC-16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 小学生认识货币(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