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八篇_第1页
精选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八篇_第2页
精选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八篇_第3页
精选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八篇_第4页
精选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八篇精选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八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概述神经调节的构造根底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三、教学课时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讨论”引入。生考虑,师提示。〔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答复,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板书〕一、神经调节的构造根底和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非条件发射哈欠反射反射的种类惊弓之鸟条件发射谈虎色变眨眼反射望梅止渴〔考虑与讨论〕生考虑答复,师提示。〔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络;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答〕略。〔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虑与讨论2〕生考虑答复,师提示。〔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展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探究与交流】:突触中传递的递质中有一种是兴奋性递质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结果动物会怎样呢?【课外理论】: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互相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传导,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这些发现的根底上,人们研制出了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请你搜集相关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资料分析^p〕生考虑答复,师提示。〔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才能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板书〕五、人脑的高级功能〔考虑与讨论3〕生考虑答复,师提示。〔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旁栏考虑题〕提示:记忆必须加以稳固才能持久,稳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高中生物教案篇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才能。(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别离现象。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消费理论中的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树立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相适应、部分与整体相协调的科学世界观。重点与难点1、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别离实验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入:小实验——萝卜条的软硬比照1、浸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2、浸在清水中的萝卜条;3、新颖的萝卜条。小结:细胞的浸透吸收和浸透失水浸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观察并分析^p造成软硬差异的原因。培养分析^p问题的才能置疑1:如何从显微角度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考虑引导学生透过到本质看现象1、实验设计: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材料:洋葱鳞叶置疑2、为什么选用洋葱做实验?考虑2、浸透的构造根底读图识图复习:选择透过性的概念为实验设计铺垫置疑3、水分子通过浸透作用主要进入了细胞的什么构造或从什么构造分开了细胞?考虑并判断为实验设计铺垫仪器和试剂: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小结:设计实验并交流引导学生形成实验设计的科学理念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操作实验技能练习实验总结: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视频质壁别离:植物细胞壁与其原生质层别离的现象。质壁别离复原:质壁别离后的细胞恢复原正常形态的现象。置疑4:联络实验考虑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呢?考虑学会由现象到原理的自我归纳总结3、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根据操作过程中看到的三个图像逐一分析^p学生总结进一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讨论交流拓展思维,稳固实验。考虑题1、将动物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和浓盐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2、为什么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3、将新颖的黄瓜放在蔗糖与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开场时黄瓜呈现萎缩,糖醋汁液面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黄瓜呈现膨胀并有酸甜味道,说明腌制的黄瓜细胞内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试分析^p原因。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方面进展了屡次改良,最后确定为先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原理,再由拓展实验将实验和原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思维拓展的空间,最后联络习题解释生活和消费理论方面的现象,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作为老师,整个过程始终耐心细致的在引导学生如何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在细节方面,假如以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为例,将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的特点讲透、讲深,相信学生在设计和理解方面会更快更好。另外在习题设计上,假如将“烧苗”现象讲透,点到植物会因外界浓度过高导致质壁别离时间过长而死亡,那么学生在解释腌黄瓜现象时思维会比拟流畅。高中生物教案篇3一、知识构造二、教材分析^p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构造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构造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宏大染色体装片(选做)”的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构造变异的理解,并学习观察果蝇唾腺宏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消费和生活关系比拟亲密,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p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最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消费和生活实际联络起来。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根底。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染色体构造的变异(a:识记);(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识记)。2.才能目的: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宏大染色体装片。四、重点施行方案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施行方案: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详细,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五、难点打破策略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2.打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结合多媒体课件及详细实例,搞清难点所在。打破难点,理清思路。六、教具准备: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3.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染色体构造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构造投影片;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媒体课件。七、学法指导:本节课中,老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八、课时安排:2课时高中生物教案篇4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p1.教学内容处于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展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进展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另外,学生已具备做科学的才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地考虑,积极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非常有益,因此本节课初步引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2.教学对象分析^p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响已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响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响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进展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响,这些化学反响的进展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高效有序的进展,因此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讨论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2.才能目的①进展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②在问题讨论,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p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才能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才能。3.情感目的①通过回忆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究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究和争论中前进的。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擅长质疑,创新,和勇于理论的科学精神与态度。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鼓励评价法、比拟说明法、卡通图片法,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设计实验表格四、教学流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心设问,步步深化〔5分钟〕[新课导入]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饿了。为什么肚子会饿呢?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问题讨论]图示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实验,讨论相关问题及实验的巧妙之处。[比照说明]工业制氨的条件是什么?细胞内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响仍然高效有序的进展,原因何在?[提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激发学生兴趣,让大脑快速进入考虑状态。[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鸟类的胃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还有化学性消化。答复:高温、高压、催化剂推测:细胞内有生物催化剂。为引入新课作铺垫。此实验是创始了酶研究先河。其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实验设想,结论与推论等过程及创新思维的意识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新课]探究研讨,引议释疑〔30分钟〕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0分钟〕引导考虑,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原理及材料]我们知道过氧化氢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颖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假如给你新颖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你能否设计实验?[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提示2]反响物怎么选择呢?[提示3]因变量是什么?[提示4]观察那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提示5]实验预期和结果讨论。提问: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此实验为特别补充内容]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过渡]细胞代谢包括很多化学反响,不仅反响速度快,而且有条不紊地进展,这说明酶作为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专一性。提示:怎样理解专一性?我们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剂,假如给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浆、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请根椐需要选择适宜的试剂和的实验用具,能否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小结]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学生实验一][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答复:无机催化剂考虑:是让无机催化剂和酶各自催化一种呢?还是催化同一种物质呢?答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答复:气泡的多少及产生速度点燃的卫生香复燃情况结果: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催化效率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答复:降低了活化能。参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结合文字表达,形象描绘。[学生实验二][小组讨论]:应该表达在酶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反响,而对其它反响没有催化作用。[小组讨论实验方案]选取何种酶?选取何反响物物?如何设计对照?如何鉴定结果?预测结果?理解关于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感性认识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培养语言表达才能,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实验一]是用两种不同的催化剂来催化同一种物质[实验二]是用同一种酶来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让学生理解设计实验的思路是怎样的?怎样选材?怎样设计对照?从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老师特意设置二个小陷阱,①是让学生自行选取择蛋白质的鉴定试剂,稳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丰富,根据实验需要,懂得取舍,不可贪多。二、酶的本质〔10分钟〕1.从人物的角度来看2.从研究结果的角度来看从观察到到问题,从问题到猜测,从猜测到实验,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做科学的必然步骤,也是科学开展的必然规律。[补充]〔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3.引导与鼓励结合酶本质的探究历程及萨姆特历时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谈谈马克思的话的理解。[小结]酶的本质[资料阅读,探究酶的本质]完成课本82页根底题一,体会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p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小组讨论发言]在酶的发现历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学性消化→从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脲酶结晶的提取→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小组感言]科学无坦途。科学的苦与甜。[小组总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培养学生继承、创新、实事求是和大胆理论等科学精神和态度。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p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进步学生分析^p与推理才能的过程。鼓励性评价:科学知识都不是一承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开展的过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无止境。你也可以将来科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促进学生积极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课后进一步探究]〔5分钟〕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水、唾液、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镊子、脱脂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理解酶的本质训练实验思维。五、教学小结细胞作为开放性的生命系统,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展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在此根底上实现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对于细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种生理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开展,有关酶的本质的探究也处于不断不断完善中。近年来,酶工程的开展为消费和生活带来宏大的活力,而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既归功于大胆的猜测,又归功于科学而巧妙的实验设计,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实验去解决问题,那么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无形中发现你解决问题的才能和科学实验的才能大大进步了,希望明天的科学之星就是你。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课标要求,倡导探究性教学,以小组互助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本节课不仅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实验,而且擅长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更加灵敏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正一反,互相辉映,使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才能。本节课大量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发挥学生潜能,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大胆猜测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价值观。缺乏之处是:时间较紧,使得一部分实验留待课后操作。高中生物教案篇5一、教学目的1.说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三、板书设计:一、演替㈠初生演替㈡次生演替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四、教学过程:〖引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构造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构造。〖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考虑。〖板书一、演替的类型〖学生活动学生带着“考虑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考虑与讨论”。〖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根本保存,甚至还保存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场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场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___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带着“考虑与讨论2”,阅读P81,并完成“考虑与讨论”。〖提示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优势。2.假如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顿了,在路周围会渐渐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板书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讲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开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和华南地区有方案地组织大规模开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开荒地3.58×107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消费才能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才能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我国已施行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xx年1月起开场施行《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1999年开场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xx年全面施行,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18×106hm2,荒山造林3.25×106hm2,中央累计投入达232亿元。规划在20xx年前退耕还林1.47×107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8.67×107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3×108hm2。这是50多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立工程。退田还湖。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施行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3950km2“长”到了5100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350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1.4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目前,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积1.3×0m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退牧还草。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hm2,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3种形式进展,实行草场围栏封育,适当建立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根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到达草畜平衡,实现草原资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开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要点解析1.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顶极群落才会中止。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演替。如:一块农田,假如人们不去耕耘和种植,任其自然开展,不用多久,就会长满各种野草。多年以后,农田又会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又繁茂地生长起来。再过假设干年,一些高大的乔木也在这里生长起来,灌木又处于次要地位。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这块农田演变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扰情况下,它将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森林群落,而不会被别的群落所取代,成为顶极群落。2.群落的形成总是从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开场的,这种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称为裸地。裸地可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从来没有生物生长或虽曾有过植物生长,但被彻底消灭了,没有留下任何植物的传播体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后者指原来有植物生长,因植被遭受破坏后形成的裸地。这种裸地虽然没有植物生长,但原有的土壤条件没有被破坏或破坏不够严重,在土壤中还保存了植物的繁殖体,如种子、根、茎等。原有的植物繁殖体和残存的土壤条件在群落形成过程中将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地快。次生演替过程的长短,主要决定于群落受干扰的强度和所持续的时间。例如,森林的次生演替取决于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择伐、皆伐)及其对林内优势树种的苗木、幼树和地被的破坏程度都为群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条件,影响群落的复生和变化过程。在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动物群落的演替也是十清楚显的。3.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诱发演替。4.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的构造和消费力。气候的变化,无论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都会成为演替的诱发因素。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对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火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替的因子。影响演替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限于上述几种,但凡与群落发育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素。5.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展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立的作用。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群落改变相貌。人还可以经营、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司于自然开展的道路进展。人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五、教后感: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展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展。教育学生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高中生物教案篇6一、教学目的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通过阅读分析^p“关于酶本质的探究”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究和争论中前进的。3.进展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教学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响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探究法、讲授法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复习及板书1.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2.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叫~~。3.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这叫~~。〖引入以“问题讨论”引入,学生考虑讨论答复,老师提示。〖提示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3.搜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考虑,注意。〖板书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细胞代谢:细胞每时每刻都进展着许多化学反响。㈠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演示实验比拟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老师边做边让学生完成“讨论”。〖提示1.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进步反响速率。2.不能。3.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颖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质量分数为20%的新颖肝脏研磨液1滴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1滴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所含酶的相对数量:1无机催化剂:Fe3+Fe3+的相对数量:25万4.4号试管的反响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展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响,这些化学反响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展,只有酶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响的顺利进展至关重要。〖板书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响的活泼状态所需要的能量。〖讲述在20℃测得的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条件活化能/kJmol-1没有催化剂催化用胶态铂催化用过氧化氢酶催化755429催化效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效率更高。〖板书㈡酶的本质〖资料分析^p学生阅读分析^p讨论答复,老师提示。〖提示1.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特别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争论促使后人把对酶的研究的目的集中在他们争论的焦点上,使科学研究更加有的放矢。3.毕希纳的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4.萨姆纳历时9年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将酶提纯出来。成功属于不畏艰辛的人。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等。〖小结略。〖作业练习一二。〖提示根底题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萨姆纳:酶是蛋白质。2.〔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展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响,这些化学反响需要高效率地进展,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2〕细胞内的化学反响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展,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3.D。拓展题1.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2.〔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板书三、酶的特性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等。〖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考虑和注意。〖讲述酶催化作用的特点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响,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响叫酶促反响。酶促反响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响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一样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样点:〔1〕改变化学反响速率,本身不被消耗;〔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展的反响;〔3〕加快化学反响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不同点:〔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响速率很快;〔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此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5〕反响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响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展;〔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板书㈠酶具有高效性㈡酶具有专一性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老师做实验,学生边观察便得出酶的作用条件。〕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讲述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响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响的因平素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1〕酶浓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响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响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响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响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响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到达一定限度时,反响速率就到达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响速率几乎不再改变。〔3〕pH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4〕温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酶促反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响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5〕激活剂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激活剂可以进步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6〕抑制剂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小结㈠酶具有高效性㈡酶具有专一性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作业练习一二。〖提示根底题1.B。2.B。3.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响底物,C和D代表反响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响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提醒了酶的专一性。拓展题1.〔1〕A点:随着反响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响速率加快。B点:反响速率在此时到达最高。C点:反响速率不再随反响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程度。〔2〕假如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响速率都会变慢。〔3〕该曲线说明,B点的反响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响速率的进步,这时参加少量的酶,会使反响速率加快〔图略〕。高中生物教案篇7一、教材分析^p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最大瓶颈,而氨基酸的构造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拟抽象,非常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络学生的生活经历,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进步思维才能,形成相应的观点。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说明氨基酸的构造特点。(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3)概述蛋白质的构造和功能。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者,树立构造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观点。3.才能方面(1)通过自主比照观察几种氨基酸的构造,考虑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构造通式,培养观察分析^p才能。(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p和处理信息的才能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蛋白质的功能。(2)氨基酸的构造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构造多样性的原因。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1.教法及媒体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2.学法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p法、比拟推理法得出结论,进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观察才能和创造思维才能,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展示:⑴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⑵荧光水母的图片问: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当的?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展示:一些食物(肉、蛋、乳等)问: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问: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那么人体中的蛋白质又能承当怎样的生命活动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体中去进展一次旅行?创设情景:三维透明人体场景。⑴观看人体骨骼肌的三维动画,并问:构建肌肉的主要构造物质是什么?这又说明蛋白质可以具有怎样的功能?⑵接着让学生观察在人体中可以发生的4个生命活动的场景,并问:在这样的4个场景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呢?⑶总结: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承当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者”。过渡:构造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蛋白质们可以承当如此众多的功能,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络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掀开它的神秘面纱吧!研究说明蛋白质的构造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构造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根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构造,首先就必须理解氨基酸的构造创设情景:利用比喻,讲述“4个氢兄弟”和“两个强大权力集团”的斗争故事,让学生理解,“化学键”、“羧基”、“氨基”这些基团和它们的一些书写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为后面认识构成生物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构造,以及氨基酸共同构造特点打下铺垫。过渡:氨基酸会不会只有甘氨酸一种呢?告诉学生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提问:比一比这4种氨基酸,从4个“邻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邻居”一样?几个“邻居”不同?提问:其实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这一规律,能否根据这一规律将约20种氨基酸用一个构造通式表示出来?活动:邀请两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构造通式,老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展说明。提问:⑴观察构造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构造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⑵观察构造通式,氨基酸们都拥有哪些一样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⑶再来观察构造通式,和刚刚的4种氨基酸,问道:假如说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来看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构造特点。(学生考虑同时,引导学生从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氨基与羧基的连接方式两个方面考虑)总结:对氨基酸共同构造特点进展总结,并指出只有同时满足共同构造特点的氨基酸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否那么不是。过渡:如今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构造,但是由氨基酸作为根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互相连接”。活动: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和我做同样的一种姿势伸展双臂,两腿并拢,让学通过今天课的内容进展联想,可以想到什么?问:我和这位同学连接起来时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再问:那么氨基酸在互相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创设情景:观看flash动画(蛋白质的形成)提问:⑴描绘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互相连接”的?⑵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⑶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互相连接”称为“脱水缩合”⑷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⑸二肽还能继续进展“脱水缩合”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总结: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大致经过了哪几个阶段?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构造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构造并指蛋白质的种类有0—2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活动:讲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互相同学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构造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评价并总结:构造多样性的原因。考虑:为什么蛋白质能承当如此众多的功能?小结、结课: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我们不仅获取蛋白质的根底知识,而且大家应该感受到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分开了蛋白质,这一切还存在吗?不过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承当者,可它们是生命活动“操纵者”吗?它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化合物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下节课吧!高中生物教案篇8一、教学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本方法。二、教学建议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究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展。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增设老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老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复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老师的演示实验作比拟。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在“复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一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那么可以调试显微镜。另外,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一个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