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_第1页
先秦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_第2页
先秦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_第3页
先秦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_第4页
先秦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第一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章先秦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第一节先秦文献中描述的西方世界第二节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第二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节先秦文献中描述的西方世界一、商周神话中的西方世界

二、上古文献中的西方国家

三、东西方彩陶文化的关系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商周神话中的西方世界

上古神话中,西方世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昆仑山就是地处西方的一个神话世界。昆仑神话是中华民族神话两大体系之一(顾颉刚认为中国神话包括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两大体系),而昆仑神话是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一个体系,又因其极少人类修饰,堪为“金色神话”,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西王母与东王公、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周穆王西巡等有着长盛不衰的影响力。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了积淀原型的作用。于是昆仑神话便成为中国远古神话的精华,昆仑山成为中国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庄严、雄壮、伟美的“帝下之都”,“百神之所在”。其中,西王母神话构成了昆仑神话中最亮丽的部分。第四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西王母是传说中的一位拥有至高权力、雍容华贵的女神。西王母之名,始见于战国至汉初写成的《山海经》。《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王母娘娘第五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山海经·西次三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海内北经》“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珏,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竹书纪年》关于西王母的历代文献记述第六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史记·禹本纪》“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史记·赵世家》“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穆天子传》卷三“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死,莫知其终。”——《庄子·大宗师》关于西王母的历代文献记述第七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即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汉书·地理志》“汉遂得西王母石室,因为西海郡……西王母国在绝极之外,而汉属之,德孰大,壤孰广?”——王充《论衡·恢国篇》“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名婉妗。”——段成式《酉阳杂俎》“十七年,王西征昆仑,见西王母。”——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穆天子传》关于西王母的历代文献记述第八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驱风游西海,西过王母庐”——曹植《仙人篇》“瑶池阿母依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瑶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褴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关于西王母的历代文献记述第九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昆仑河源头黑海,是一座天然高原平湖,是道教信徒崇拜的神湖,距格尔木市区250公里,海拔4300米,东西长约12000米,南北宽约5000米,湖水最深度达107米,湖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或翔于湖面,或戏于水中,金风送爽,瑞气蒸腾,一派祥和景象,湖畔水草丰美,野牦牛、野驴、棕熊、黄羊、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湖旁有一平台,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西王母瑶池——黑海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中国古籍的许多史料里,都约略提到了西王母曾与黄帝、尧帝、舜帝,甚至大禹见过面的事实。传说,黄帝派他的大臣令化,从昆仑山之北,越过葱岭,访问当地的一些部落。部落首领轩辕氏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曾“巡游四海,登昆仑山,起宫室于其上”。帝尧时,尧还使臣季“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嘉禾,长乐富有”。不久,尧又亲自“身涉流沙地”,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跨越昆仑山到葱岭以西的龟山,“会见西王母”。《竹书纪年》记载:“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缺。穆王十七年,王征昆仑丘,见西王母。”传说中的中西交流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前身

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上古文献中的西方国家

先秦时期,描述西方国家的文献主要有:《山海经》(包括《海外西经》、《大荒西经》),汲冢书(包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山海经》记载的西周之国与轩辕之国可能就是古波斯,沃民国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穆天子传》和《离骚》记述的悬圃可能就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巴别通天塔。当然,关于西方国家描述最清晰的依然是周穆王西巡的故事。《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世界上最早的屋顶花园——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据《穆天子传》说,周穆王(公元前1001-947年)曾驾着八匹骏马拉着的马车西征昆仑,会见了西王母,在瑶池上,周穆王向西王母敬酒,西王母作歌,穆王和之。周穆王西巡的故事,《竹书纪年》和《史记》都有记载。《史记》载穆王命造父驾车,西巡守,得见西王母。西周时代,在中国和希腊之间东欧和亚洲的辽阔草原,半沙漠和山区地带,散居着许多游牧部落。希腊人把这些部落称为斯基泰人,波斯人称为塞迦人,中国称为塞人。

周穆王西巡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东西方彩陶文化的关系“彩陶文化西来说”,1923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提出,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彩陶文化自成体系(1954年半坡遗址发掘证实中原彩陶文化年代远比中亚要早)。但是这种观点的提出反映出人们对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之交流现象的猜测。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

一、神秘的希伯波里安人

二、“秦奈”的传说三、“赛里斯”的故事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神秘的希伯波里安人

与黄河流域流传的西王母故事相类似,古希腊也有一个关于远东的希伯波里安人的动人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阿里斯特进行了一次传奇的东方旅行。根据传说,阿里斯特写了一首称为《阿里玛斯培》的叙事长诗,记载了他的一次远东旅行,其中提到希伯波里安人生活于最东部,遥远的北风吹来的地方。这一故事经希罗多德的转述而广为世人所知。据学者们考证,希伯波里安人就是古代的中国人,希伯波里安人的故事是欧洲关于中国的最早认知。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秦奈”的传说现代欧洲人称中国,英文作china,法文chine,意大利文cine,皆源于公元前1世纪出现的希腊文thinae或拉丁文sinae,音译为“秦那”、“支那”、“支尼”或“秦奈”。西方古代为何称中国为“秦奈”?一种观点认为,“秦奈”指战国时的秦国,另一种观点“秦奈”是“绮”的译音,与丝绸有关。但不管是“秦奈”还是“绮”,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与中亚和南亚的文化交流在先秦已经有一定规模。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赛里斯”的故事

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西方文献普遍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赛里斯”指中国丝绸。欧洲文献中关于赛里斯的最早记载是亚历山大时代,公元前336-323年亚历山大东征第一次使欧洲与内陆亚洲发生了密切联系。随后,欧洲的许多地理著作都有关于赛里斯人的记载,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公元2世纪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托勒密关于赛里斯的记载长期成为欧洲人认识中国的基本依据。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的萌芽

二、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丝绸之路的萌芽

1、“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2、早期丝绸之路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南亚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线”称为“丝绸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文中,将丝绸之路的西端延伸到地中海沿岸。到20世纪初,开始广泛使用“丝绸之路”的名称,从此,“丝绸之路”就成为从中国出发,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的总称。后来,又涵盖了中西海路通道。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代名词。第三十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早期丝绸之路

草原之路:始于中国北方,经蒙古高原逾阿尔泰山脉、准葛尔盆地进入中亚北部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到达多瑙河流域的通道。这是古代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往来的通道。绿洲之路:位于草原之路南部,由分布在大片沙漠、戈壁之间的绿洲城邦国家开拓出的连接各个绿洲的一段段道路和可以通过高山峻岭的一个个山口,这条通路逐渐成为欧亚大陆间往来的交通干线。又被称为“玉器之路”。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丝绸之路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四页,编辑于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