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运行考核办法_第1页
原料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运行考核办法_第2页
原料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运行考核办法_第3页
原料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运行考核办法_第4页
原料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运行考核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料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运行考核办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核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落实,确保风险受控和安全生产的稳定顺行,特制定本规定。第二章体系的建立与考核第二条工区、班组、岗位员工未能按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要求落实工作的,考核50-100元。第三条车间双体系组织机构成员未有效履行职责的的,考核50-100元。第四条对安全风险告知牌、岗位告知卡内容不熟知、不掌握,管控措施不履行的,考核50-100元。第五条损坏岗位风险告知牌、岗位告知卡内容的,考核50-100元。第三章培训教育与考核第六条每年班长必须组织开展双体系教育培训,形成规范的教育培训资料并留档。未能落实两个体系教育培训的,考核50-100元。第七条上级各部门及厂级检查岗位人员不掌握的,按100元/人次进行考核。第四章风险分级管控与考核第八条工区、班组、岗位员工未按照要求开展、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年度梳理优化工作的。考核责任人考核50-100元。第九条风险点存在明显问题的,未能按要求整改的,考核50-100元。第十条职工未能充分参与、危险源辨识不到位的,未能按要求整改的,考核50-100元。第五章隐患排查治理与考核第十一条岗位未进行隐患排查,存在明显隐患问题的,考核责任人50元。第十二条隐患排查出的问题,岗位(班组、工区)能整改而未实施整改的,或整改完毕未记录、未按时反馈等,考核责任人50元。第十三条各工区、班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存在明显缺陷的,考核责任责任人50元,并连带考核工区、班组负责人30元。第十四条厂、车间排查出的隐患,未按要求落实整改的,考核责任人50元/项,并责令继续进行整改。第十五条重大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落实整改的,考核责任人100元/项,连带考核工区、班长各50元。第十六条隐患排查出的职工不安全行为,按照厂《职工不安全行为积分考核制度》和《安全红线制度》进行考核。第六章持续改进与考核第十七条各工区、班组每年至少对所属区域和岗位风险分级管控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保存评审记录,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未开展评审的考核100元。第十八条各工区、班组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每年不少于一次的评审。未按要求实施的,对单位给予100元的考核。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7年11月16日起执行。第二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模板1.适用范围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山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机械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3.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全生产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3.2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3.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4.职责分工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主任:王明强副主任:王元新赵旭光成员:赵孝宝张建春王宗强孙新文齐川马志刚刘春江刘作强王军赵敏主任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副主任职责。具体负责《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术语和定义5.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风险(r)=可控制实施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事故的可能后果(s)注:本公司使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5.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5.3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5.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5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6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定为“红、橙、黄、蓝(深蓝、浅蓝)”四级。)浅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5.7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5.8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5.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5.1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6.风险点识别方法6.1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风险点识别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以生产区域工段进行划分;其中每个工段按照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不同进行进一步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6.2风险点识别方法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7.风险评价方法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mes)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本工段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报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办公室组成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定,最终完成风险分级。分级标准参照附件:《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中表1、2、3相乘后的积对照表4得到风险程度等级。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据《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进行编制,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措施》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进行制定控制措施。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详见附件。每个记录表格的按照指南附件规范填写,各项记录保存不低于三年。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总则1.1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和强化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生产事故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16号令)和相关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1.2为更好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公司成立以经理为组长、主管副经理为副组长、各单位(部室)一把手为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安排布置工作。1.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开展。硬件要从生产工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监控手段着手;软件要从规章制度、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着手。1.4公司按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的事故和危害程度,结合生产实际,把公司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划分为三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有关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治理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使用等措施进行治理方能排除的事故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2隐患排查的职责范围和要求2.1各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健全并实施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并督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他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业人员负责本岗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2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按管理权限组织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2.3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修改完善,监督、检查、考核隐患排查制度的落实。2.4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监督,引导职工增强排查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查找和消除事故隐患。2.5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单位,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发包、出租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责。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统一管理分包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3管理内容及要求3.1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各级管理者、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全体职工都有责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和各自管辖的范围内,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制止违规违纪行为,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3.2事故隐患排查分二级单位、车间(科室)、工段、班组四级,分别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或各专业管理部门、二级单位、车间(科室)、班组负责人组织实施。排查的形式有:日常巡查、季节性排查、定期排查和小分队检查、专业专项检查和综合大检查。3.3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按照“五定四不推”的原则组织实施。即事故隐患的整改必须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整改资金、定整改时限、定整改标准,且班组能整改的不推工段、工段能整改的不推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推厂矿、厂矿能整改的不推公司。3.4各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组织开展以下工作:(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对本单位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管理情况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本单位重点防范、监控的安全风险,提出事故隐患辨识标准;(二)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建立资金专项使用制度;(三)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并包括安全检查、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建档监控、信息报告、资金保障、奖惩和举报奖励等内容;(四)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列入本单位安全培训课程,使从业人员明确岗位责任,掌握排查治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工作台账应当包括:各类安全检查,风险评估(评价)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记录;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报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信息报表;(六)根据安全检查性质,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各类安全检查表(卡),从单位、车间、班组(工段),到每个作业岗位,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并做好检查记录;(七)建立健全并落实岗位职工自查、班组(工段)日查、车间周查、单位月查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在用设备及其安全设施、有关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从业人员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其相关装置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3.5各单位车间级负责人是本车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组织开展以下工作:(一)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台账;(二)加强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其相关装置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安全有效运行;(三)及时排查并消除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及其他不安全行为;(四)及时排查并消除物的危险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作业的不安全方式;(五)按时报告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情况。3.6各单位班组(工段)长是本班组(工段)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组织开展以下工作:(一)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二)落实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重点交接清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现场安全状况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三)对照安全检查表,对作业环境、安全设施、生产系统、措施落实和作业人员的情绪状态、健康情况等进行检查,及时排查治理作业现场动态事故隐患;(四)加强现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等安全装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使用、安全有效;(五)应及时排查并消除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及其他不安全行为;(六)及时排查并消除物的危险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作业的不安全方式;(七)及时报告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情况。3.7全体职工是本岗位和本人作业过程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清楚本岗位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二)上岗作业前进行安全确认,做到不安全不工作,不安全不操作;(三)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及其他不安全行为;(四)及时查找、消除并报告事故隐患和险情;(五)身体欠佳或者情绪异常及时向班组长报告;(六)掌握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当采取的措施,遇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并同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3.8矿业公司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综合大检查,各有关职能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参加,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绩效指标和基础管理运行情况进行综合检查。3.9安全管理部门根据生产、技改、检修情况,组织专家安全检查、每月一次的评价式安全检查,对重大风险和高风险作业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督查。3.10专业管理部门根据专业技术特点和管理要求组织开展专业安全检查。专业安全检查的重点是与本专业有关的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3.11各级、各专业检查发现的隐患和处理情况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向受检单位交底,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情况。3.12对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检查单位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任单位按照“五定四不推”的原则,逐项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按期完成整改,并向检查单位呈报《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申请验证。3.13针对重大事故隐患,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立即治理的隐患,应制订应急防范措施和限期治理的计划,并按管理程序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备案,治理完成后及时销案。3.14事故隐患排除前或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装置、设施、设备,应加强检查维护,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3.15各单位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状况及产生原因;隐患危害程度和治理难易程度分析;事故预防措施和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3.16各类专业安全检查应在检查结束一周内由牵头负责单位将检查总结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3.1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各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有功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3.18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各级各有关部门报告。接到事故隐患报告的单位,应当按照责任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跟踪治理。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3.19出现下列情况时,各单位、专业部门应当及时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一)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布或者修改时;(二)作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改变时;(三)发生事故或者险情时;(四)极端或者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时。3.20各有关单位违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安全生产考核实施办法予以处罚。(一)未建立、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的;(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表的;(三)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四)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前未制定、落实应急预案的;(五)治理不及时或不合格存在风险较大的;(六)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规定的其他处罚。3.21各单位及各级管理者因未履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行政责任。4记录4.1《隐患整改通知单》、《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格式见附页。4.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重大事故隐患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等资料,按照具体情况和上述内容要求编报,不再固定格式。各级、各专业检查记录,按照专业特点建立,也不再固定格式。4.3对事故隐患未按照职责进行认真排查、整改或未按规定上报的各类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按《舞阳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及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第三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关知识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和省安委办《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发〔2016〕113号)、《关于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的通知》(晋安办发〔2017〕42号)以及省煤炭厅《关于全省煤矿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文件中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推动全省煤矿企业有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促进全省煤炭行业正确理解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现对构建煤矿双重预防机制若干问题进行归纳解答。1.何为“双重预防机制”和“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合称为“双重预防机制”。安全质量达标(80%)、全风险分级管控(10%)和隐患排查治理(10%)合称为“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2.“双重预防机制”是如何提出来的。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12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2016年1月,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要在高危行业领域推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2月9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4月28日印发的《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10月9日印发的《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17〕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发〔2016〕113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的通知》(晋安办发〔2017〕42号)等文件中均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3.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煤矿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4.煤矿企业的事故分几类。煤矿企业的事故一般分为八类:①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②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等。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③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④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⑤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⑥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⑦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⑧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5.事故是如何发生的。每一次事故造成的具体原因是不同的,但如果你认真研读每次的事故调查报告,你会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指造成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场所的不安全因素。注。如果我们把事故作为“果”,直接原因就是造成这个“果”的因,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第一因。间接原因指管理上的缺陷和外部监管上的缺陷。注。如果我们把直接原因作为“果”,间接原因就是造成这个“果”的因,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第二因。可见事故是由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的。6.何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7.隐患一般分几级。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或者虽然不能立即整改但不影响矿井生产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8.何为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9.何为隐患治理。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10完善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工作机制要重点做好哪几件事。一要完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信息管理系统。二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闭环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报告、销号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三要从排查发现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验证整改效果等环节实现有效闭合管理。四要建立完善事故隐患登记报告制、事故隐患整改公示制、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制等工作制度,使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完毕都处在监督管理下,使排查治理工作成为一个“闭合线路”。对查出的隐患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严格落实“分级负责、领导督办、跟踪问效、治理销号”制度。11.隐患是如何发生的。所有的隐患都是由于风险管控失效或者弱化造成的。风险管控失效或者弱化表现为如下一种或多种情况:①未进行风险点排查;②危险源辨识不全;③风险分级错误;④未针对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⑤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12.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是什么。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①排查风险点;②危险源辨识;③风险评价和定级;④策划风险控制措施;⑤效果验证与更新等。13.何为风险点。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变电所、中央水泵房等是风险点;在掘进工作面进行的割煤、支护、出煤、供电、检修、局部通风、冒顶处理以及掘进工作面中的掘进机、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掘进机司机、胶带输送机司机、刮板输送机司机、顶板、瓦斯、煤尘等也是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场所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14.何为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注:造成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危险源是指瓦斯,状态危险源是指瓦斯浓度、温度等,针对瓦斯浓度,《煤矿安全规程》明确了控制标准,企业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状态危险源(如瓦斯浓度)处于受控状态,如管控措施有效,状态危险源(如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此时的状态危险源称为“受控状态危险源”,如管控措施失效,状态危险源(如瓦斯浓度)不符合规程规定,此时的状态危险源叫“非受控状态危险源”(即隐患),出现了隐患,企业必须要采取整改措施,如果整改无效就有可能造成事故。15.何为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注。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16.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17.风险和隐患是一回事吗。风险来源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或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而隐患是风险管控失效后形成的缺陷或漏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可认知性,要强调固有风险,采取管控措施降低风险;隐患主要来源于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要强调过程管理,通过全面排查发现隐患,通过及时治理消除隐患。但两者也有关联,隐患来源于风险的管控失效或弱化,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就会不出现或少出现隐患。18.风险与隐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风险和隐患的递进关系。风险在前、隐患在后。安全生产领域形成共识。把风险挺在隐患前、把隐患挺在事故前。19.何为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注: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为:工作任务辨识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等20.何为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认的过程。21.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①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②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a.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b.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c.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d.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③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④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⑤风险程度分析法(mes)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包括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m、e、s分别制定了其取值标准。22.什么是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23.风险一般分为几级。风险一般分为四级,分别是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较大风险(橙色风险)、一般风险(黄色风险)和低风险(蓝色风险)。注。对采用5级分级的风险评价方法,可建立级别对应关系,例如,将风险最高的两级定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以适应评价和管理的要求。24.何为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25.何为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安全到岗工程、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①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②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③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④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等。26.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是同一项工作吗。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工作主体都要求全员参与,工作对象都要涵盖人、机、环、管各个方面,但风险辨识侧重于认知固有风险,而隐患排查侧重于各项措施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风险辨识要定期开展,在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发生变化时要开展;而隐患排查则要求全时段、全天候开展,随时发现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的漏洞和薄弱环节。27.什么是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28.安全风险分布图有几类,怎么绘制。至少应包括三类:一类是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一类是作业(行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企业中的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和关键任务以及各地的不同行业(领域),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要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企业不同的作业(工序)或各地区不同的行业(领域)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突出工作重心。还有一类是区域整体安全风险图,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综合分析下一级行政区域的整体风险等级,逐级绘制街镇、县区和城市等各层级的区域整体风险图,确定监管重点。29.“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要注意什么问题。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既产生又依赖大量安全生产数据,要克服纸面化可能带来的形式化和静态化,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安全风险清单和事故隐患清单电子化,建立并及时更新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要绘制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图,并将重大风险监测监控数据接入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析和智能化预警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综合平台,尽量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化的融合,通过一体化管理避免信息孤岛,提升工作效率和运行效果。30.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管控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一些企业往往将风险辨识评估任务直接分配到某个或几个部门,由部门的几名员工各自辨识本部门存在的风险,然后将风险辨识结果进行简单汇总形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没有体现全员参与,没有做到全覆盖。一些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中,选取的辨识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覆盖全流程、全区域。有的片面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预防和控制人身伤害事故,而对设备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等其他事故类型的风险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开展风险辨识评估。一些企业因风险辨识不深入,导致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没有针对性,工作职责得不到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难以发挥作用。3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有效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思想共识,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促使企业形成常态化运行的工作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32.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是什么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33.“双重预防机制”如何在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发挥作用。“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向,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针对重特大事故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导向,坚持重大隐患限期治理,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34.“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什么。“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35.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要把握哪几个原则。一要坚持风险优先原则。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二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三要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确保责任明确。四要坚持持续改进原则。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36.“双重预防机制”的常态化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第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是两个平行的体系,更不是互相割裂的“两张皮”,二者必须实现有机的融合。第二,要定期开展风险辨识,加强变更管理,定期更新安全风险清单、事故隐患清单和安全风险图,使之符合本单位实际,满足工作需要。第三,要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修订完善制度规定,保障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改进。第四,要从源头上管控高风险项目的准入,持续完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和重大隐患治理方案,保障应急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常态化运行。37.一些中小企业员工不多、技术力量不足,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有没有简便方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建立企业控制风险、防范事故的长效机制,方法没有复杂与简便之分,只有适用和不适用的差别。一些中小企业员工不多、技术力量不足,怎么办。企业要强化全员培训,让全体员工都接受并自觉践行风险优先的理念,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可以聘请专家开展首次风险辨识,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简单实用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单等简便措施,确保每一个员工能理解、会上手、有任务。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对本企业存在的高风险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中小企业切忌走入花钱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制定一大堆文件后束之高阁的歧途,提倡用简单的制度、明确的职责管控本企业的高风险,排查并治理本企业的大隐患,有效防范伤亡事故发生。38.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一是组织推动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牵头组织,健全完善标准规范,细化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责任分工,率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落实责任部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监督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及有关行业领域工作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帮助和指导企业及有关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三是宣传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宣传先进典型,推广成功做法,曝光隐患突出的地区和企业,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第四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潍滨安办发〔2016〕48号),根据开发区安委会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一、任务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组织机构为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某某某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三、标准和依据1.《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潍滨安办发〔2016〕48号)。2.《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4.《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四、工作计划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为切实做好“两个体系建设”活动。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条幅、led电子屏积极进行宣传。利用学习时间和班前班后会时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如何发现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学习和讨论,各单位员工要人人参与“两个体系建设”活动。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危化品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风险。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风险具体分级标准依据《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形成“管控手册”。逐级评审并审核、审定、批准,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组织全员学习本岗位的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岗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器材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周边企业。5.全面实施、定期更新。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并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有效运行体系,实现持续改进。6.排查消除隐患。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6.深化体系建设,公司全面推进、深化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公司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完成。将排查出来的风险点全部录入到省、市安监局网格化监管系统,实现对风险点在线监测,同时录入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实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管。五、职责分工结合本单位部门机构职责修改1.安检部负责“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并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基础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方面风险点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和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职业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作;负责“两个体系建设”管控手册的审核和上报;负责“两个体系建设”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2.生产管理部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具体包括安全隐患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公司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中负责组织工艺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每月15日、30日向公司安检部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3.设备部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每月15日、30日向公司安检部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4.保障工作面负责消防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每月15日、30日向公司安检部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5.负责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每月15日、30日向公司安检部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6.机电负责组织电气、仪表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每月15日、30日向公司安检部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7.公用工程车间负责组织公用工程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每月15日、30日向公司安检保部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8.仓储部负责组织储运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每月15日、30日向公司安检部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9.调度室负责应急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每月15日、30日向公司安检部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10.财务部负责统计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预算资金;划拨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费用,监督落实费用的闭环管理。11.各工作面是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工作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负责对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实施整改,并根据职责分工,按要求向相关单位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六、工作要求1.做好宣传引导。各单位要坚持宣传先行。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条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