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_第1页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_第2页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_第3页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_第4页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德育渗透计划杏坛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任教年级、班别高一(13)、高一(14),科目语文,科任陈志昌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个学期,本人所带的两个班都是理科平行班,其中14班的学生比较沉稳,不爱回答问题,冷静有余,活泼不足,另一个班,13班的学生很爱搞,异常活跃,不喜欢思考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这个学期,在备课的时候,在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的教育的时候,要适当结合两个班的实际情况。二、本学科德育渗透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本学科重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高尚情操,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三、本学期教材有哪些德育渗透内容: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努力塑造自我、实现自我;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人生的教益;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深化自己对人生的认识;通过学习古诗,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通过探讨情感问题,使学生深入地认识情感、体验情感,进而更加尊重情感、珍惜情感,更好地表达自己丰富、独特的情感;引导学生去领略心灵自由探胜的奇趣;不断启发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四、本学期学科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方法:(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教育。高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基本上已经能充分地认识自我的身边的同学,但生活在珠三角工业小镇的他们,却鲜有机会到外面去认识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他们要么由于成绩的缘故没能考上更好的大学,要么是因为排外的因素左右不屑于接纳外面的世界,总之,他们对于顺德以外的地方认识很少,更不要说广东以外了。通过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黄山记》,让学生认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美的教育。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探索之情,培养基本的美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三)励志教育。通过认识几位很具有人格魅力的诗人词人,激发出自己的人生理想。比如通过了解王维的思想,明白在经济社会要保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通过认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功过学习刘禹锡被贬后乐观的心态,明白挫折对于人生成长的道理。(四)习惯的养成。通过让学生对讲评过的基础知识、错别字以及经典范文进行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惯。篇二: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微博字号电邮收藏打印大中小相关文章: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语文理论热点年度追踪与述评大语文模式下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大学...使用语文是最大的语文工具语文·文化语文·修身语文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回眸与前瞻:语文课程文化的研究现状...语文教材的发展及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建...《新语文读本》:一段历史,一个故事,...面对语文学科的呼唤摘要:本文从时代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以求共同探索。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人伦、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引导学生赏析精品或名句,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一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净化。如品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可以认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教学中如能善于引导学生赏析诗词,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受到细雨滋润、春风沐浴的教育,收到良好的陶冶效果。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再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是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立意,即要求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高考改卷的老师一般都是将作品的立意、思想作为打分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可见作品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的重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自然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镜子,要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渗透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忽视或淡化作文的德育功能,是与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相悖的。我曾设计一些作文题,如有次我看到杂志上有篇报道,说某记者去采访一个山区放羊娃,问他放羊干什么?放羊娃说为了赚钱,赚了钱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小孩,小孩长大再放羊。对此我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放羊娃的人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人生怎样才有意义?人活着为了什么?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这样的作文课学生喜欢上,也喜欢写,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议可发。但教师要善于点拨,这样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无形中引导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应该要活的有意义。再如有一次,我选一则材料:当大家都在惋惜地感叹雷锋不见了的时候,竟发现美国西点军校挂出了雷锋画像,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丢失了的便格外感到珍贵,痛心于雷锋出国的同时,神州大地又响起了一片"雷锋回来"的呼唤,这一声声的呼唤激起了你怎样的思绪?请写一篇《有感于雷锋回来》。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对雷锋是知之甚少,做的更是少之又少,学习雷锋觉得是过时了,我在分析材料举了许多社会不文明的现象,要求学生,假设当年的雷锋还在身边,我们社会上许多的不文明的现象还在吗?事实上,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确实也涌现了不少雷锋式的人物,你了解了多少?要弘扬雷锋精神,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只是呼唤能行吗?经过讨论分析,学生理解了时代需要雷锋,我们不能只是呼唤雷锋回来,而更重要的是唤醒自己,雷锋就是你我他,雷锋就是每个人,只有如此,社会才会进步??同时作文批改与讲评也很是重要,需要语文教师好好探究,这也是对学生德育渗透的一个广大天地。三、在言教身教以身作则中渗透德育。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作为老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老师,即使能说出大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地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认真教学,从未旷课,从未说谎,要求学生做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以上只是我关于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粗浅认识和做法,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失时机地选取渗透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有浓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参考资料:1、王义洲《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做法》(2001年1月20日《中国教育报》)2、《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3、杨四耕《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简论》(来自网络:江西省南城一中)4、钟声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8、9期)5、徐宇安《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选自戴剑平编《语文教育学新论》)6、孟治荣《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摭谈》(选自戴剑平编《语文教育学新论》1992年12月金陵书社出版公司出版)7、《语文教育学》(谢象贤主编1993年6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例谈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下同)中蕴含了很多的德育因素,如果我们加以挖掘,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对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崇尚美好品德、端正人生走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篇三:初中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八年级语文德语渗透工作计划叶金龙一、明确指导思想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其德育功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思想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文课本隐含作者浓烈的思想倾向,或褒扬,或贬责,有着丰富的爱憎感情。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其人文思想,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道德,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教材。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进精神,等等这些无不撼动我们的魂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只要语文教师做到既"受业"又"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依靠文学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情操上做文章,让语文的道德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语文教学活动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措施。方法因人而定,因事而定,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这三年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了以下这些措施。1、了解、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制定语文思想教育计划,有针对性进行教育。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大致13-16岁这个范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美丑,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他们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差一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每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作好情况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2、深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语文教材饱含丰富的思想素材,富有质朴的美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初中新教材主要体现在:有爱心和责任心,有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集体主义和爱国思想,有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有为人处事、宽容待人的思想教育,有理想信念的指导,等等,我们只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这些思想内涵就不难被发掘出来。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进行无痕教育。语文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了解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自觉的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思想观点、道德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中播撒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讲课要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要善引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用壮美的祖国山河陶冶学生,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在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很多,如,在导语中渗透,在朗读中,在字词教学中,在讲授课文中,在人物分析中,在主题归纳中,在作文教学中等各方面都可以进行。4、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收获。语文活动是思想升华的殿堂,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领悟活动的主题,体验思想的精华,从而得到情操、道德的升华。几年来,我们在实验班级开展了许多项目的活动,如,故事会,普通话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编演课本剧,书法比赛,课外阅读比赛,办校报、手抄报,知识竞赛,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这些活动的确对学生的思想其到了教育作用。5、、做好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并做好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三、语文的德育渗透要注意的问题。1、要不断增强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德育渗透的无形力量,其本身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说:"不能正身,如正人何。"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应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开出绚烂的情感之花。2、德育渗透要讲究艺术性,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的本色和主体。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深入细致的尝试和探索,开创语文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11年8月31日篇四:高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和方法开题报告课题题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德育理念是德育改革的根本,只有理念的合理更新,才能为后续的一系列改革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德育理念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德育改革研究领域中成为一个亮点,其研究成果也是较为丰富的。从我们现有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我国已出现十几种各异的德育理念:生活德育论、人性化德育论、主体性德育论、德育美学观、制度德育论、生命德育论、活动德育论、体验德育论等等。这些德育理念无疑丰富了我们的德育研究,为德育改革提供了多样的发展空间。从现有这些德育理念来看,它们的提出既有利于对以往学校德育弊端的反思和批判,也有对社会发展需要的应对,还有对德育本性要求的思考。考察目前国内外德育理念研究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近年来德育理念研究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德育理念研究的核心主题。对德育本性的思考日益成为德育理念研究的重要视角,德育理念研究的实践转化意识增强,德育理念的研究已经逐步实现向学校德育实践的转化,落实到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改革层面。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对德育回归生活理念的切实贯彻,就是当今德育理念研究向实践转化和落实的最佳体现。近年来,研究者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德育理念的单纯构想上,而是伴随德育理念的推出及时开展了相关德育模式的探索,如生活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制度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体验德育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探索表明我国对德育理念研究向实践转化的意识正在增强,我国对德育理念研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理念需要向实践转化,这是检验其效用的根本途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和提高理解、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语文教育要定位于学生人格的完善、精神世界的拓展、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使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教学上,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有目的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特别是教育学生"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一)主要内容。1、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建立课堂德育渗透体系。2、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3、研究教材,寻找教材中德育渗透的结合点与生成点;深入研讨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新内涵、新功能;研究高中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品德素质的途径、策略和方法,扎实有效地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为培养具有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现代公民打下基础。(1)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分析教材中"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感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教材中的德育。(2)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观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地地留心生活中的"真善美",在写作中渗透有关生命感和责任感道德思想。(3)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的策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热爱生活,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二)重要观点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从"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这些方面做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地进行教学。2、本课题主要是探索高中语文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这对于教学而言更具有实效性,更有利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发学生的"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道德潜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品德素质得以提高。三、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的思路1、组织课题组教师制定德育渗透计划,通过计划的制订,要求教师对教材本身进行挖掘,找到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能力。2、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语文渗透德育研究课"。研究和探讨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的德育教育。3、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教案、论文汇总成册,为今后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计划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制定各年级学科德育渗透计划,通过计划的制订,找到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资料搜集法: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找准德育渗透点。3、实践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研究课"。研究和探讨如何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4、文献法:强调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四、课题研究进度:1、第一阶段(2011年4月--5月)准备阶段。(1)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2)收集国内外有关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与研究文献及实践资料。(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2、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2年9月)实验阶段。(1)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语文渗透德育研究课"。研究和探讨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组织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收集优秀读书心得。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确定研究专题,设计教学活动,进行初步实践。(3)撰写经验论文,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初步小结,进行反思,完善方案3、第三阶段(2012年9月--12月)总结阶段。(1)整理分析活动过程的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3)推广研究成果。本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形式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论文集、教案集、个案分析等。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鉴定。五、、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负责人:刘云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研究课题《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课题组成员:喻昌举具体负责方案、报告撰写研究课题《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郭绍永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研究课题《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梁先明经费管理工作、日常事务协调研究课题《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张太芬具体负责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六、预期研究成果七、经费分配:预计经费2000元。课题前期工作500元,中期实践1000元,后期结题阶段500元。八、主要参考文献:1.徐占平《新课程语文情感教学的目标和策略》2.汪萍《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张洁《代兴国.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篇五: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一语文组曾韬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途径有多种,而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自古迄今都是为人师者的天职。而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和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乃当前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之必需。鉴于此,我们要根据语文教材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客观事物的正确观点和态度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思想教育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效果,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的渐染,从而成为"四有"新人。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一)渗透内容;(二)渗透途径。一、渗透内容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阐明观点的,因此,"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名山大川、鉴赏历史文化、追寻伟人业绩、领悟人生真谛、激发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一)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1、让学生了解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传统文化,明确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伟大文明古国的思想感情。如讲授《内蒙访古》,让学生了解横亘我国北方的万里长城,是古代规模最大的防御建筑工程;学习《张衡传》,使学生知晓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由此再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于人类文明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和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的优秀品质,激起学生对祖国的锦绣山河、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如讲读《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黄山记》,体会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和敢于迎难而上,不断前进的情怀;讲授《天山景物记》,领略祖国西北边疆富饶秀丽、雄奇壮观的大自然景色和了解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让学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烈感染,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与优越性。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的思想感情。通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的学习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启发学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坚定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信心。讲授《拿来主义》,启迪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批判继承古今中外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绝不崇洋媚外,而应为进一步繁荣中华民族文学艺术而勤奋学习。(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泱泱华夏,悠悠五千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那些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爱国学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行动的标高。而那些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崇高精神也颇值得我们弘扬。《崇高的理想》中为了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克服重重困难修成泽被后世的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的扁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精忠报国的岳飞;《<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文天祥对祖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不渝;《屈原列传》中的屈原"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人之滋垢"的高洁品质;《谭嗣同》"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为了国家的振兴而勇于牺牲自我的豪迈气度;《琐忆》中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与高尚人格;《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精神等等。我们都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领悟学习,发扬其精神、人格、气节、情操,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树立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进取,奋力拼搏的远大理想与宏伟抱负。(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我们的高中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二十一世纪又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迫在眉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精神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也刻不容缓。讲授《游褒禅山记》,要使学生深刻领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个中三昧;学习《石钟山记》,要让学生认真体会"事不目见而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箴言;讲析《训俭示康》,要教学生明确"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道理,养成务行节俭,力戒奢侈的良好习惯;学习《伶官传序》要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警句。记住这些名言,领悟其精髓,并付诸实践,定将获益匪浅,终生受用。二、实施途径既然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如此丰富多彩,那么,教学中通过哪些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二)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实施道德素质教育,仅靠课文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作文教学也是一条重要门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