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1.gif)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2.gif)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3.gif)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4.gif)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a34a29fe69742edca45879527e7e354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识作者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①冯至(1905—1993),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②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伴读]①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②《十四行集》、中篇小说《伍子胥》、散文集《山水》,被钱理群先生誉为冯至的“三绝”,也使冯至的文学生涯达到了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二、知背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自冯至的散文集《山水》。《山水》③的出版有一个过程,1942年秋,冯至将过去写的十篇散文集在一起,题名“山水”,1943年9月在重庆出版。身处自然怀抱中的冯至得以短暂地远离战争的阴影以及都市的喧哗,孤独地面对自然,开始思考生命与自然的更深层的维系,写下了《一棵老树》《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散文精品。[伴读]③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认为:虽然冯至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只有《十四行集》和《山水》两小本著作,但是“在诗和散文两方面”,他都站在“一览众山小”的高峰。三、理基础1.记字音lièyùnxiédiànsǒngháoqūbēi2.识字形qì修葺rónɡ茸毛wǎn宛转wǎn婉谢hè褐色jiē揭幕jié竭力ráo饶恕jiāo浇水rào环绕3.辨词义 (1)开辟·开拓 [辨词]
“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比如说开辟航线。“开拓”是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开拓一般也泛指扩大、扩充;以及采掘矿物前进行的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 [选词]
①这次我们要到海外
市场,对公司的前途影响很大,希望大家尽力而为。 ②人生的路是从只有荆棘的地方
出来的。开拓开辟(2)装扮·装饰[辨词]
“装扮”指打扮,可以用于人或物品。“装饰”是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侧重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的改造。[选词]
①三姑太太是四十岁的人了,却是爱
的,也夹了一包第二天穿的衣裳回来。②小小的舞台,经过红绿彩绸的
,显得十分美观。装扮装饰4.积成语[释义]①孑然一身:
②风雨如晦:
孤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原指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秦腔一、识作者新时期的代表作家——贾平凹贾平凹④,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长篇小说有《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是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倾向于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伴读]④贾平凹“自传”: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二、知背景此文创作于1983年。秦腔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陕西及西北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在西北这块土地上,秦腔已经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人民生命的五大要素。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作者对秦腔和秦川之地人民生活都饱含热爱,创作了不少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散文,⑤此文即是其一。[伴读]⑤贾平凹是一位从乡土走出来的“地之子”,他以故乡为写作背景,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乡土问题的文学作品,细腻地记录了乡土的美丽,也无奈地书写了乡土的哀愁。三、拓知识秦腔又名秦声,
也称“乱弹”,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⑥[伴读]⑥秦腔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为研究汉族文化、追踪古老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四、理基础1.记字音dūndíxūnjiūwēibócuánruòbáojiē2.识字形yùn熨平wèi慰问pí脾性bēi石碑kuànɡ旷远ɡuǎnɡ粗犷kànɡ土炕kēnɡ泥坑jiē麦秸jié桔梗chóu丝绸diāo凋落3.辨词义 (1)做客·作客 [辨词]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选词]
①张教授应邀今天下午到《咬文嚼字》编辑部
,与编辑部的老师们商讨该刊的发展大计。 ②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个人离家在外
他乡,每当佳节来临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做客作客(2)以至·以致[辨词]“以至”是一个连词,通常有两种用法:①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也是一个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选词]
①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
使很多人感到惊奇。②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
做出了错误的结论。以至以致4.积成语[释义]①筋疲力尽:
②天翻地覆: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形容变化极大。也形容闹得很凶。任务群构建与探究文本构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结构图示主旨归纳作者选取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秦腔结构图示主旨归纳《秦腔》绘形绘色地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赏析散文的景物和场面描写任务导引《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篇意境含蓄、韵味隽永的散文。作者细致地体验自然中的一景一物,通过诗意的渲染,丰富意象的营造,凸显鲜明生动的画面。《秦腔》通过描绘秦汉文化环境,写秦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风土人情,展现出来自民间的淳朴风情和美好人情。学习时要学会赏析这两篇散文中的景物和场面描写。任务设计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答案作者最为偏爱的山村风物有“小溪”“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声”“麂子的嘶声”等。这些意象是富有生命色彩和情感寄托的,小溪是可爱亲切的,鼠麹草是谦虚纯洁坚强的,彩菌是点缀民族童话的,有加利树是崇高的严峻的圣者,野狗的嗥声是对生命痛苦的恐惧,麂子的嘶声是感于死亡的可怕,各有生命力,各彰其盛。在冯至笔下,人和动物生活在自然之中且彼此相通相息,和谐共处,从而勾勒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2.《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取了几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凸显了韵味无穷的美感。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进行赏析。
答案
①文章开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图景:“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林中出没的走兽和树间的鸣鸟。”荒寂的一座森林或一片草原,却从洪荒时代、人类历史开述,冯至用深厚的沉思和丰富的联想设造了一个宏大有力的画面,为整个作品开拓了壮阔的天地,也为即将出场的风物布下了相应的背景。②体现宁静之美的村女放羊图。“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从杂草中露出头来。”作者描绘了一个宁静幽远的画面,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生动形象地渲染了人物和环境的自然和谐。通过对那纯洁而坚强的装饰着山坡的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草、那无忧无虑聚精会神的村女、涌动在“四面是山,四面是树”的旷野中的羊群的描绘,使画面动静结合,呈现出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山村的宁静能让人消解尘世的纷扰,回归到生命的宁静。3.作者在《秦腔》中写到了秦人对秦腔的痴迷,分别写了哪些场面?
答案秦人对秦腔的痴迷和喜爱主要集中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内容可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戏班排演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第二个层次:
写看戏演戏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痴迷。第三个层次:
写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演出秦人生活中的悲喜剧。第四个层次:
写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者以悠游、流丽的笔触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正是因为秦腔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入心入骨地迷恋,受到秦地人的拥护。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4.(拓展延伸)请根据生活经验,描写一个看戏的场面。
答案
(示例1)①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节选自叶君健《看戏》(示例2)和那些一坐大半天不动身子,听起戏来浑身舒坦的爷爷奶奶们相比,我们像群坐不住的猴子,在戏台下蹿来蹿去,一会儿待在厢廊上,一会儿在过道里挤,一会儿又躲到戏台底下去了,那里隔断多又黑暗,像个迷宫,很适合玩捉迷藏。常常正躲着,冷不防戏台上锣鼓声锵锵锵急骤响起,随即一声跺脚,吓得躲在暗处的人一阵心惊胆战。赶紧出来,一看伙伴们全散了,有的勾着双臂趴在台沿边,有的曲着腿盘坐在台两侧,还有搂着杆子蹲在旁边的,一双双眼睛全盯在戏台上,把刚才还在进行的游戏全忘之脑后了。任务探究二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任务导引冯至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里以描写为主,但又把议论缀于其中,还不时插入联想和抒情,似乎有些散漫,但整体仍不失法度。《秦腔》作为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在场面细节描写上可谓出神入化。学习时要就这两篇散文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任务设计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叙述方式,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答案文章表达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多样转换。文章通常是由眼前景物,产生联想,引发感悟,在结构上回环往复,首尾一贯,显示出一种从容舒展又严谨完整的艺术面貌。如第五段,文章先用描写的方式描绘眼前的溪水,“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交代了小溪的特点和存在的环境。接着产生联想,想象小溪曾经养育昔日的人们:“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进一步发出议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之源就是生命之源,就是文明的摇篮,感悟人类声息相通:“人和人……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从而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冯至借用古诗来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人事的怀念,使主题得以升华,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还由鼠麹草联想到生命宁静之美,由有加利树联想到生命之渺小,由野狗的嗥声联想到生命对疾苦的恐惧,由麂子的嘶声联想到死亡的可怕。议论、联想和抒情的穿插,极大地增强了散文的表现力。2.《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请就“热闹生气的雨后采菌图”加以赏析。
答案采菌图的描绘如同五彩缤纷、鲜活而美丽的中国彩墨画。作者在比喻、排比句中着重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形容词“红”“青”“褐”“白”“赭”“靛蓝”等,把着色明丽的色彩因素置于描写的焦点上,通过色彩的搭配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色彩的“热闹”。此外,作者在使用这些颜色形容词时,不仅描绘彩菌的色彩斑斓,而且还赋予彩菌生命的力量:人们的采菌活动是一种热闹,但热闹之中各人有各人的世界。彩菌色彩的热闹和采菌活动的热闹相得益彰,但又层次分明,前后有序,从而使画面呈现出气氛感、整体感和层次感。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整散结合运用十分合理,请选择一个片段加以赏析。
答案文中有描写鼠麹草的一段话:“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没有矜持,只有坚强。”先散后整,句式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语气平和舒缓。第一句既是长句又是散句,长句的特点使得句子表意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把“我”爱花朵、这些花朵是由叶子演变成的、花朵上面有白色的茸毛、花朵掺杂在乱草中间多重信息巧妙糅合,自然流畅。散句则使表达灵活而有变化。第二句是短句及整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把鼠麹草的纯洁坚强有力地凸显出来。句式短小精练,对称整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4.《秦腔》在描绘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和痴迷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主要技巧。
答案
(1)点面结合。如在写“戏班排演”这个场面的时候,作者先交代背景——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表明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接下来再进行细节描写,通过叫骂、准备夜餐等细节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痴迷。(2)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如看戏时的盛况,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让我们听到了秦地豪放爽快的交流。“台下就乱了……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秦人看秦腔的热情是如此的高涨。他们的对话尽管很粗俗,放荡不羁,但显现出来的是农民的豪爽与直白,甚至幽默。(3)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朴素而常见的意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宽广的天底下人大吼大叫的形象,彰显了一种生命力量的狂放与张扬。5.(拓展延伸)仔细观察下面这张图片,描写一下当时的场景。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答案(示例)我看见个子不等的四个小男孩,大概八九岁光景,小脸上那本色的高原红已为黑色的污垢所侵占,衣裤仿佛是由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破布缠绕而成的,有的干脆没有上衣,裸露的小胸膛隐约可见那条条肋骨。其中三个孩子还光着脚丫子,就是有鞋子的那个,也是开了口子的。但他们歪着小脑袋,仰着头,小手调皮地拧着同伴的耳朵,憨态可掬地嬉闹着欢笑着!咧开的小嘴露出雪白的牙齿,似乎连那两个张开的小脚趾都在尽情展示着欢乐!任务探究三品读散文的哲思与文化任务导引《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冯至以诗人眼光透视平凡山水人事,发现诗的意味,以散文的形式创造出一种富有张力的诗的意境,赋予文章以沉思的理趣。《秦腔》通过描写秦地的风土人情,传递了作者对秦文化的领悟,并在文化的把握中透视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生存哲学。学习时要注意对散文中的人生、自然以及文化意蕴进行品读。任务设计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文塑造了众多意象,其中作者在“路”和“鼠麹草”的意象中赋予了怎样的历史内涵呢?
答案
①文章开篇,作者首先亮出“路”的意象,在山村残存的景象中,发现了这条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诱发了对历史的思索,从而思想从现在走向过去,再现了历史上充满活力的山村。作者也随着路的延伸,思想从过去走到现在,发现纵然如今村民和动物都消逝,但山野仍风物犹存,依然传递着生命的信息,山村的过去和现在组成了一个充满意味的世界。②鼠麹草虽然“孑然一身”,孤独地生存,但是它“鄙弃了一切浮夸”,能“担当着一个大宇宙”,使生命得到延伸和扩展,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生命的礼赞。万物存在的意义,最能体现于如何存在,尤其是他们对孤独的忍耐,当其以一种超然的勇敢来担当“一个大宇宙”时,就消解了时空上个体存在的有限性,得到永恒。2.作者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悟?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这一句话的内涵?
答案实质意义上的山村已然消逝,但曾经的那些自然景象并没有随着历史和人事的变迁而消逝,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山村的曾经的存在及辉煌,有力地补充了历史的空白和虚无。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概括了对自然的总体感悟:①自然滋养人类。②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而“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经历浩劫的年代。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3.《秦腔》作者贾平凹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他对秦腔又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情呢?
答案作者将从高高的土屋窗口飘出的雄壮的秦腔叫板置于“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的背景之下,使得秦腔充满了苍凉而厚重的历史感,难怪作者由此感叹:“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因为在作者看来,“秦腔”不仅仅是秦地的剧种,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的象征。作者“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是因为漫游在秦川大地上,联想到它悠久而雄壮的王朝历史,耳闻目睹了秦腔秦人,深深地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4.《秦腔》这篇文章传递了作者哪些感悟呢?
答案作者通过绘形绘色描写秦地的风土人情,传递了作者对秦文化的领悟,并在文化的把握中透视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生存哲学。 ①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②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在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5.(拓展延伸)《秦腔》是秦地、秦人心声的表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音乐。请结合你搜集的民间地方戏种资料和华阴老腔的相关资料,谈谈地理环境和地域性族群的性格、方言、音乐之间的血脉相通的关系。
答案
(提示)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言:“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指出地理环境和地域性族群的性格、方言乃至音乐之间的血脉相通的关系。正如听长调就懂得内蒙古草原马背上的民族,赏越剧就如同徜徉于江南水乡,看秦腔就能感受到秦地人刚烈、粗放、坚忍的族群气质,体认到他们精神上自满自足的生存状态。文字背后有作者对社会人生艺术的洞悉、平和宁静的心境、自然朴素的生活态度、顺势守拙的人生智慧。任务群阅读与实践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贾平凹家里有车,但他不开。因为他当年骑自行车还摔跟头呢,摔断过腰,还撞过不下5个人。贾平凹也用手机,但是除了接打电话,手机的其他功能于他而言基本上是聋子的耳朵。有一次,他说,我这手机怎么没有来电储存功能的?别人拿过去一看,好好的呀,是他不会用。指导了半天也教不会他,怎么办?只好找张纸来,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写下:手机来电存储功能操作方法一二三……这就是他自己所谓的“笨”了。果然笨吗?你听说过哪个笨人能像他这样,写出几十本散文、小说?据说他年轻时,有一年竟创下了每周发表一篇作品的奇迹。这不但与“笨”丝毫联系不起来,而且简直可算得上天才了。用汪曾祺的说法,贾平凹是个“鬼才”。说自己“笨”,老贾这是自相矛盾呢。对于他自嘲的“笨”,也许叫“拙”更精当些。“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拙和讷是贾平凹给人的外在印象,而巧与辩才是真实的他。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贾平凹就像一颗荔枝,一眼看过去,是粗粝的,不起眼的,而剥开表皮后,里面却是莹润细致的。在哪里都能成活的树,往往成为处处皆见的行道树;只有那些对生存环境极为敏感的才会越来越少,最终成为珍稀树种。贾平凹就是只有在三秦大地才能显示出旺盛生命力的珍稀树种。这便显出了“拙”的优势。材料二在贾平凹30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从土地承包改革到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农村发生的大转折都在他的作品里:《秦腔》写农民如何离开土地;《高兴》则写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到了《古炉》,他则转向对“文化大革命”这场历史浩劫中的人性的解读,目光所对准的,依然是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他的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对人离开土地之后怎么办的迷茫和追问,更有面对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人性异化扭曲时充满批判的矛盾心情。“作为一个作家,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贾平凹说。他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复杂。在他的心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那时,贾平凹经常回去,愿意早早看到迎在半路的父亲,愿意听熟悉的那一声“平回来了”!可是现在的家乡对他而言,越来越是一个概念。故乡所呈现的形态对他而言,越来越陌生。像是有了疤的苹果,腐烂,如一泡脓水,或许它会淤地里生了荷花,愈开愈艳,却不再属于我。他清醒地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农村在一步步消失,农村的文化传统在渐渐淡出。他不知是该歌颂还是去批判。他能做的,是用《秦腔》为故乡的过去树一座纪念的碑子,借主人公夏风,他似乎有意识地谴责自己离开土地后精神上的背叛,也记录了乡村变化中的哀伤。在他心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翻新补贴合同协议书
- 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合作合同
- 中秋月饼购销合同书
- 无人机技术开发与应用作业指导书
- 农业休闲旅游与三农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 化妆品买卖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个人地皮转让协议书
- 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步骤指导书
- 国际贸易进口合同履行流程
- Meta分析的步骤与实例分析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 芯片可靠性分析
- MBTI量表完整版本
- 中医适宜技术-腕踝针
- 初二上劳动技术课件电子版
- 创业计划书模板-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模板-项目计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30
- 2023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真题含答案
-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高强超薄耐摔玻璃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口腔种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报告范本
- 烛之武退秦师 全市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