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_第1页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_第2页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_第3页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_第4页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问答题]1.教育制度参考答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江南博哥)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其特点是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学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答题]2.《国防教育法》(美国)参考答案:《国防教育法》是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的一部教育法案。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在这种背景下,《国防教育法》作为改革美国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被推出,法案冠以“国防”二字足以说明美国当局对这次改革十分重视,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该法案共10章,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提高师资的质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问答题]3.程序性知识参考答案:程序性知识是指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际操作,因此又称操作性知识。由于它主要涉及做事的策略和方法,因此也称为策略性知识或方法性知识。在学习过程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习得过程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练习,使贮存于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和贮存的程序性知识。第三阶段,过程性知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问答题]4.三角互证法参考答案:三角互证法是指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看法得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的一致性的方法。定性研究中效度检验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研究同一经验性单位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策略。它是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资料的真实性。[问答题]5.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参考答案: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中的一个基本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文化是人类在活动中创造的,对个体来说是后天习得的,它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延续,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发展下去。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播、传承的作用。正因为教育活动,文化才由一部分人传递给另一部分人,由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人类的文化才得以积累,才得以普及。(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教育对文化的传播是有选择的,尤其是学校教育。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是:首先,选择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其次,选择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主流文化;再次,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选择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3)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教育不仅负有对既有文化的传递功能,还具有更新、创造、发展的功能。首先,教育总是基于对既定的社会文化的一种批判和选择,根据人的发展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这样一个选择、组织、生成、传播的过程就是文化的重组和更新的过程。其次,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成果,这是文化创造的一个直接途径。高等学校是文化创造的主力军。第三,教育可以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再去创造新的文化,从而使学校间接成为文化的创造地。(4)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文化是一定时期特定地域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共同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的文化都具有地域性和封闭型。教育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吸收,使异域文化之间求同存异。二是通过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的学习,对异域文化进行选择、判断,对已有的文化进行反思、变革和整合,融合成新的文化。[问答题]6.简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参考答案:赫伯特·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科学教育的倡导者。其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论》。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主要有:(1)注重知识的价值在斯宾塞看来,科学知识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科学知识具有指导价值。斯宾塞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科学知识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基础”。②科学知识具有训练价值。斯宾塞断言:“在指导上最有价值的教育必然同时在训练上最具有价值。”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知识本身的价值,还要注重各科知识在训练心智方面的作用。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论证,科学知识占据学校课程的中心地位。(2)注重科学的课程论针对英国学校课程轻重倒置,忽视科学学科的弊端,斯宾塞竭力主张改革古典教育,把科学引入教育内容,让科学占据课程的主导地位。他断定,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就是衡量知识价值的唯一标准。为此,斯宾塞建立了一套以科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①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等知识,阐述生命和生理规律,维护个人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前提。②实施“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除了学习读、写、算以外,还必须开设逻辑、数学(几何原理),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③准备做父母的活动,包括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④准备做公民的活动,包括历史知识等。⑤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包括绘画、雕刻、音乐、诗歌等方面的知识。(3)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斯宾塞认为,要实现“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目的,不仅要给学生开设科学课程,而且要采用广泛的科学教学原则的方法。为此,他提出了三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自然教学原则、快乐原则、自我教育原则。[问答题]7.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参考答案: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后者为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观条件)。其内部条件有:(1)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即学习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了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就构成了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有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联系的可能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学习的目的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问答题]8.简述设计问卷中的问题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问卷调查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设计问卷问题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①要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②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③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④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及方言等。(2)关于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因为题目太多,作答者容易产生厌倦倾向,导致敷衍或不予回答。而问题太少,无法保证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以致影响研究结论。(3)关于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是:①先易后难。②把容易引起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容易引起紧张的问题放在后面。③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④先问事实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⑤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时间先后和同类或相关性比较高的问题排在一起)。[问答题]9.论述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西方国家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一直非常重视。虽然各种道德理论的学科依据不同,但是各国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即多元政治、多元文化、多重经济。但是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存在着浓厚的道德相对主义色彩,仅重视道德教育形式,忽视道德教育内容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方的道德教育发展理论表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道德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其产生是基于社会上呈现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道德问题。由于各种道德教育理论是基于对社会道德问题的现实思考、着力于解决现实的社会道德问题,所以每一种理论产生后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一背景下,个体的思想意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道德问题。因此,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发展会继续延续这一规律,以问题为中心,使得理论的研究真正能够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2)哲学基础将成为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学科基础。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善于以哲学为学科基础构建理论体系。如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在道德领域的应用;价值澄清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将哲学作为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学科基础,使得道德教育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保证了道德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因此,在之后的道德理论发展过程中,将哲学作为学科基础来研究道德理论问题,仍然是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3)更加重视道德内容的研究。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是以西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多重信仰为基础,大多不触及西方社会的政治现实,对道德内容大多采取回避的方式,即便是涉及道德教育内容研究的流派或研究领域,也都是在超越现实社会的层面上提出的中性且具有普世性价值的道德,如诚实、守信、尊重、责任等。这使得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科学性有待商榷。所以,回避现实、回避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是不完全的研究。因此,为了克服这一弊端,道德理论研究将会更加重视道德内容的研究。[问答题]10.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参考答案: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1)生活教育的含义。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2)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杜威学说的改造,得到了生活教育的实践验证和充实,最终形成了指导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生活即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②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即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主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的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③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结合陶行知的整个思想,“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a.“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劳力”和“劳心”联接起来;b.“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c.“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是指教人者先教自己,为教而学;“有学有教”即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只要有学识、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教别人;d.“教学做合一”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主张“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被动受教的地位向自觉主动学习地位的转变。“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正是“教学做合一”的形成,才使他的思想从“教育即生活”转变成了“生活即教育”。[问答题]11.分析下列案件中李小阳同学喜欢攀比的心理原因,教育者应如何帮助该同学解决问题?李小阳是某重点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男生,12岁,独生子,父母都是普通干部,家庭经济一般,小阳同学学习中等,个子矮小,同班同学几乎没有人关注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但他总喜欢与同学攀比,比如某同学买了新款iPad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后,他心里痒痒的,也想拥有同样的iPad,以便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参考答案:(1)我认为,李小阳同学喜欢攀比的心理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与李小阳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关。十二岁左右正是自我意识能力比较差的阶段,个体的抗诱惑能力差,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诱惑和影响。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李小阳同学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不成熟阶段,对于自我认识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容易产生虚荣、攀比等不良的心理。另外,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可知,7~12岁的儿童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学习的乐趣”。如果没有这种勤奋感,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李小阳同学在学校中由于学习成绩中等,较少体会到勤奋感,因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从而产生以外物来提升自身价值的想法。②李小阳被尊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体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后,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之后产生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的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渴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李小阳同学由于学习中等、个子矮小,所以在班集体中处于经常被忽略,他被他人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想靠外物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③班集体与同辈团体对李小阳的影响。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班集体与同辈团体的影响尤为明显和重要。良好的班集体对儿童的品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班级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和睦融洽,有凝聚力,有明确的纪律规范,那这种班风就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对那些品德不良的学生构成了一种压力。另外,随着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一些小伙伴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活动而形成相互交往、彼此接纳的同辈团体,这构成了对儿童青少年极具影响力的又一因素。小伙伴之间常常会相互模仿、相互感染,既可能使好的习惯和品德得以推广,也可能使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以蔓延。李小阳的同学买了新款的iPod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本身就是一种炫耀、攀比的行为,可能是这种攀比炫耀的行为影响了李小阳的行为。(2)我认为,教育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李小阳同学解决问题:①加强对李小阳的关注、从多角度对李小阳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李小阳这类学生而言,由于学习成绩、品德发展、行为规范等都处于中等水平,因此非常容易被教育者忽视。教育者应加强对李小阳的关注,帮助其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另外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更加多元和科学合理。不能仅从学业成绩一个角度来评判学生的优劣,而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予以精神上的鼓励,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②为李小阳树立可供学习的道德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对儿童行为的塑造有重要的作用。儿童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间接经验的学习。教育者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表扬鼓励不攀比的学生来影响像李小阳这样喜欢攀比的同学。③帮助李小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当青少年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定型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让孩子从小就能够做到理智的消费,合理消费,让他们分清楚“需要”和“想要”。在消费过程中父母要帮孩子控制住“想要”就买的想法,要杜绝孩子的虚荣心膨胀,从而避免出现攀比消费的情形。[问答题]12.举例说明真实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参考答案:真实验设计,又称“标准实验设计”,是指实验控制严格服从重复、随机化和局部控制三条基本原则的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真实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准实验设计是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相对而言,真实验设计的控制水平很高,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要求较高,带来操作上很大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2)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准实验研究进行的环境是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也就密切得多。而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实的联系较难。(3)效度准实验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但由于准实验的环境自然而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因此,在考虑准实验研究的效度时应该对它的特点有清楚地认识,并注意确定实验组间的对等性,同时在逻辑上对可能有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加以论证,避开其不足之处。[填空题]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A.研究教育现象B.解决教育问题C.揭示教育规律D.总结教育经验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填空题]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克伯屈C.杜威D.梅伊曼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其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的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填空题]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遗传因素是影响人发展的生理因素,环境与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发展的内部因素。“孟母三迁”是指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这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填空题]4.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凯洛夫B.布鲁纳C.布卢姆D.泰勒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是强调“学科结构”的意义;主张螺旋式课程编制;倡导发现式教学观。[填空题]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因材施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C.理论联系实际D.在集体教育中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填空题]6.中国古代的太学制度创立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建元五年,汉武帝置五经博士,确立了儒家经学在官方学术中的主导地位。元朔五年,为了培养和选拔精通儒经的治术人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和公孙弘的建议,下诏在长安设太学,置博士弟子,这便是汉代正式成立太学之始。[填空题]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是指()。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古代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儒家经典书籍的合称。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和《春秋》。[填空题]8.由维新派创立的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B.万木草堂C.爱国学社D.南洋公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维新派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是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政治派别之一。A项,京师同文馆是由洋务派于1861年创办的,主要用来培养翻译人才。B项,万木草堂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主要是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C项,爱国学社是1902年11月由中国教育会在上海设立的一所近代学校。D项,南洋公学是由盛宣怀于1896年创立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大学。[填空题]9.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夸美纽斯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柏拉图从哲学观出发,阐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填空题]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其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回归自然”。他认为教育遵循自然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填空题]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称为()。A.同化B.顺应C.平衡D.整合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儿童利用原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个体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填空题]12.根据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A.肛门期B.性器期C.潜伏期D.生殖期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口唇期是从出生到1岁左右,这一时期婴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来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肛门期是1~3岁左右,这一时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通过排泄活动获得快感。性器期为3~6岁,这一时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潜伏期是6~12岁左右,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满足来自于外部世界。生殖期是12~20岁,这一时期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成为较现实的社会化成人。[填空题]13.“普雷马克原理”是指()。A.利用高频活动去强化高频活动B.利用高频活动去强化低频活动C.利用低频活动去强化高频活动D.利用低频活动去强化低频活动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普雷马克原理”是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让孩子先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填空题]14.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改成了S-O-R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斯金纳C.苛勒D.托尔曼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是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填空题]15.个体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失去或削弱自我导向的功能和责任感,个体状态相对丧失,这一现象称为()。A.群体极化B.去个性化C.从众D.社会惰化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个极端偏斜,从而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