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_第1页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_第2页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_第3页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_第4页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第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菌丝体子实体孢子体形态发生食用菌的分类毒菌及其识别第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结构菌丝体子实体有

性孢子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第一节3第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菌丝体

1、菌丝体的来源

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管状的丝状体,每根丝状体叫菌丝。菌丝通常是无色或有色,由顶端生长,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菌丝体。

第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概念菌丝:管状的丝状物。

菌丝体:是分枝的丝状物(菌丝)的集合体,生长于基质内部,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2.菌丝体的基本形态返回本节6第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特征集聚时多呈白色绒毛状来源孢子萌发或菌丝片断伸长分支作用

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和水分,供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生长点在菌丝尖端,向四周辐射伸展(2)

况7第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菌丝体的划分菌丝体部位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形成过程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主要)

三生菌丝8第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特点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

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①初生菌丝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概念特征初期无隔,单细胞多核菌丝

很快生隔为多细胞单核菌丝返回本节9第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返回本节10第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②次生菌丝两初生菌丝质配而成来源多细胞双核菌丝

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特征特点粗壮,分支多,生长快

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

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返回本节11第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质配

结果质配始12第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部位:次生菌丝顶端细胞实质:有丝分裂结果:菌丝伸长分支痕迹:丝壁有突起锁状联合锁状联合过程13第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返回幻灯片10本节

双核细胞形成突起一核进入突起双核并裂两个子核移向顶端隔成两个细胞双核菌丝锁状联合过程14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突起15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是已组织化的次生菌丝返回本节③三生菌丝16第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菌丝体的双核化和子实体的形成单核孢子萌发时产生一根菌丝,即初生菌丝,这种菌丝开始时是多核的,但很快产生隔膜,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细胞核,又称单核菌丝。单核菌丝不能形成正常的子实体,必须进行双核化后由双核菌丝发育而成。

第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单核菌丝的双核化是通过“同宗接合”或“异宗接合”方式进行。

同宗接合-------指在同一孢子萌发后长出的单核菌丝互相接合时,彼此之间的原生质和细胞核结合在同一个细胞中(质配)形成双核菌丝,这种单核菌丝为雌雄同株,称自交亲和。少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如蘑菇、草菇等。第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异宗接合-------指由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孢子所产生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同性间永不亲和,不能形成子实体,这种现象称自交不育。大多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

初生菌丝形成次生菌丝,即进行双核化,与初生菌丝相比:具有两个细胞核,菌丝体较粗长,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实体,存在时间最长。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繁殖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这种联合,菌丝体不断扩大生长。其过程是:最先在两个核之间生出一勾状凸起,其中一个细胞核移到钩状分枝处,一个留在细胞基部,两个胞核同时分裂产生四个子核,随后,钩状突起中的两个核,其中一个仍留在钩中,另一核进入菌丝细胞前端,原来留在菌丝细胞中的两个核,一个向前移动,另一个留在基部,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此时,勾状突起向下弯曲与菌丝细胞壁接触,接触处胞壁溶化,成桥形,同时勾状突起的基部生一隔膜,最后,钩状中的核从菌丝壁溶化处进入菌丝细胞,在桥下方内生一横隔膜,将菌丝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锁状联合使每个子代细胞都含有来源于父母亲本的核,当菌丝尖端继续向前伸长,新的锁状联合又开始进行。

子实体的形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三级菌丝(组织化)---子实体。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菌丝体特殊形态菌索形似根须状,顶端有生长点菌核坚硬块状物的休眠体子座容纳子实体的棒状或头状结构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作用返回本节24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蜜环菌

的菌索返回本节由菌丝组成的绳索状结构,与树根相似故又称根状菌索25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茯苓菌核

由菌丝密集而成的块状或颗粒状的休眠体,质地坚硬,色深,大小不一,一般呈深褐色。菌核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可以作为菌种分离的材料或作菌种使用。26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冬虫夏

草子座返回本节

子座是由菌丝组织构成的可容纳子实体的棒状或头状结构。子座形态不一,食用菌的子座多为棒状。27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子实体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的子实体。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坏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子实体初期象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现将它各部分的性状说明如下: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

大型菌丝组织体概念概况

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来源

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繁殖器官、食用部分作用返回本节30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马勃(球状)银耳(叶状)榆耳(耳状)珊瑚菌(树枝状)牛舌菌(舌状)返回本节31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猴头菌(头状)杏鲍菇(保龄球状)蛹虫草(棒状)返回本节32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角勺(匙状)块菌(块状)金耳(脑状)竹荪(笔状)返回本节33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牛肝菌绣球菌喇叭菌返回本节34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伞状子实体都有部分有菌环

菌托结构菌盖

菌柄返回本节

伞菌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因种类不同而异,典型的伞菌子实体由菌盖、菌肉、菌褶、菌柄、菌环和菌托等组成。35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返回本节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⑴菌盖

组成质地:肉质、胶质、革质等

组成:丝状菌丝或泡囊状菌丝菌肉表皮(各色)菌褶或菌管菌盖下面,产担孢子部位返回本节

菌盖是食用菌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多位于菌柄之上。它是食用菌最明显的部分,是食用菌的主要繁殖器官,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37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白灵菇菌肉花菇菌肉38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丝状泡囊状39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0第四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返回本节41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子实层菌褶的两侧和菌管的里面布满子实层。

担子菌的子实层是由无数呈栅状排列的担子和囊状体组成的。(1)担子

是担孢子的孕育者。(2)囊状体

囊状体分布在子实层里,一般都比担子大,为不孕细胞。(3)孢子

担孢子的形状有球形、卵形、椭圆形、圆柱形、肾形、多角形等。大多数食用菌的孢子表面光滑,但有的有沟、刺、麻点、小瘤及纵条纹。这些都是伞菌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菌盖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象一顶帽子。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红、绿、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的差异,更常见的是混合色泽.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菌盖

表面有干燥的、有湿润的、有粘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还有的具有各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等。这些附属物的形状,大小、色泽又各有种种变化。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菌盖

菌盖边缘的形状也不一样,幼小时与成熟后的形状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后一般可分成内卷、反卷、上翘、延伸等。周边有全缘而整齐的,也有呈波浪状而不整齐或撕裂的。菌盖表面有皮层。在皮层菌丝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盖呈现各种不同色泽。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⑵菌柄支撑菌盖,输送养料次要食用部位作用着生方式中生偏生侧生返回本节50第五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中生偏生侧生返回本节51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⑶菌环和菌托菌幕外菌幕:包被整个幼小子实体的膜

内菌幕:菌盖和菌柄间的连接膜菌环内菌幕被撑破

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53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菌环返回本节54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2.单层;3-4.双层、可滑动;5.絮状;

6.蛛网状;7-8.破裂后附着菌盖边沿返回本节56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菌托外菌幕被撑破

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

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返回本节57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苞状,2.鞘状,3.鳞茎状,4.杯状,5.杵状,6.瓣裂,7.菌托退化,8.带状,9.数圈颗粒状返回本节58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有性孢子(主要是指担孢子)1.概况基本繁殖单位(种子)

抗逆性强

微小颗粒状

形状因种类而异

镜下无色透明,成堆时显示各种颜色

产生于次生菌丝顶端细胞1、概念:担孢子:(basidiospora)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由担子经核配、减数分裂形成的单倍体细胞。返回本节59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平菇担孢子返回本节60第六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担孢子的形成双核菌丝顶胞核配担子(2n)减数分裂担孢子(n)61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2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担孢子的电镜图片,担孢子的基部为担子64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孢子印

孢子按菌褶排列方式

散落在纸形成的图纹概念伞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作用65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四、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同宗结合减数分裂核配质配质配同宗结合异宗结合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同一个担孢子担孢子返回本节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异宗结合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两个异性担孢子返回本节69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七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无性繁殖:担子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芽殖、裂殖及产生分生孢子或粉孢子(节孢子)完成的。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由菌丝片断直接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特点:抗逆性强、产生得快、多途径菌丝片断菌丝体次生菌丝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子实体(二)无性繁殖返回本节71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担子菌的生活史

。典型担子菌的生活史就是它的有性世代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本节要点1.形态结构(1)菌丝体基本形态(初生、次生、三生)

特殊形态(菌索、菌核、子座)大型菌丝组织体

主要呈伞状(盖、柄、环、托)(2)子实体微小颗粒状

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成(3)担孢子2.繁殖方式无性

有性(同宗、异宗)返回本节73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作业题:1、试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2、试述菌丝体的功能,菌丝体和菌丝组织体的类型3、简述锁状联合的形成过程?4、试述子实体的功能,并以伞菌为例阐述子实体的形态和功能5、简述食用菌的生活史。思考题:1.在自然条件下,你发现易在何时何地生长野生食用菌,采完后还能再长出吗?为什么?2.长时间在菇棚内操作,容易产生呼吸道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应怎样避免?74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食用菌的分类一、分类位置二、主要种类

三、主要毒菌返回本章75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位置界门纲科属种分类单位返回本节目品种:有共同祖先,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群体。

菌株:指单一菌体的后代,由共同祖先(同一种、同一品种、同一子实体)分离的纯培养物。76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真菌门粘菌门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真核生物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大型真菌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食用菌的分类依据食用菌的分类主要是以其形态结构、细胞、生理生化、生态学、遗传等特征为依据的。特别是以子实体的形态和孢子的显微结构为主要依据。

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主要种类已报导

约981种隶属于48个科,144个属

约5%属子囊菌亚门

约95%属担子菌亚门返回本节三、食用菌的种类79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子

菌麦角菌目、麦角菌科—冬虫夏草盘菌目马鞍菌科马鞍菌属—马鞍菌鹿花菌属—鹿花菌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块菌(一)子囊菌亚门种类少,经济价值高,多为野生菌。特点返回本节80第八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81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马鞍菌

82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鹿花菌83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返回本节84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返回本节85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担子菌亚门食、药菌耳类(木耳、银耳、桂花耳)

非褶菌类:珊瑚菌科、齿菌科、绣球菌科、多孔菌类、灵芝菌科。(猴头、灵芝等)

伞菌类:伞菌目、牛肝菌目、鸡油菌目、红菇目(平菇、香菇、草菇等)

腹菌类:灰包目、鬼笔目、轴灰包目、黑腹菌目和层腹菌类(竹荪、马勃等)返回本节86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耳类桂花耳毛木耳返回本节87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牛舌菌黄珊瑚绣球菌返回本节88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鳞柄口蘑杨树菇姬松茸蟹味菇返回本节89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大球盖菇滑菇紫

蘑返回本节90第九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秀珍菇蒙古口蘑金福菇91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马勃返回本节92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竹荪短裙长裙黄裙返回本节93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食用菌标本的采集及保藏1.采集用具用品(1)采集袋。(2)平底背筐或塑料桶:用于盛放各种真菌标本。(3)掘铲和小镐:用于挖掘地生真菌标本。(4)采集刀、枝剪和手锯:用于采集木生真菌标本。(5)硬纸盒若干个:用于存放珍贵或容易破碎的标本。(6)漏斗形白纸袋(用光滑洁白的纸临时制作):用于包装肉质标本。(7)采集记录册、铅笔、号牌。(8)钢卷尺。(9)高度计、指北针。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采集时间采集大型真菌,首先要了解它们子实体的发生时间。子实体在春季发生的比较少,仅羊肚菌属(Morchela)、马鞍菌属(Helvella)等发生于春末,多数真菌发生于夏秋两季,尤其是多雨的七八月份出现最多;多年生的多孔菌如灵芝属(Ganoderma),一年四季均可采到,但以春季和晚秋采集最为适宜。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采集方法(1)地生真菌的采集。用掘铲和小镐小心挖取,如果没带掘铲和手镐,可用手轻轻捏住子实体的菌柄基部,缓慢地将菌柄转一周,然后拔出,这样就能将地下菌丝带出土外。在整个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子实体的完整,对各部分都不要损伤,如菌环、菌托、盖面、柄上的绒毛和鳞片,以及菌幕残片等,都要注意保护。共生真菌的采集方法与地生真菌的采集相同。(2)木生真菌的采集。应将标本连同一部分基物一起采集,可用采集刀、枝剪和手锯等工具采集。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标本的临时保存标本采集后,要立即分别包装,以免损坏和丢失。不同质地的标本,包装方法不同。对肉质、胶质、蜡质和软骨质的标本,可用光滑洁白的纸作成漏斗形的纸袋包装(现用现作,其容积随标本大小而定)。包装时,菌柄向下,菌盖在上,放入牌号,包好上口。然后将包好的标本放入筐或桶内。如采到稀有、珍贵或容易破碎的标本,可放入硬纸盒内,周围充填洁净的植物茎叶,并在盒壁上穿些孔洞,以利通风。对木质、木栓质、草质和膜质的标本,采集后,先拴上号牌,再用白纸分别包装即可。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野外记录标本采到后,根据标本特征,在采集记录册中逐项填写。基物:指地上、腐木、立木、粪上等。生态:指单生、散生、群生、丛生、簇生、迭生等。菌盖包括直径、颜色、粘度、形状等,均需记录。菌肉:包括颜色、气味、伤后变色等。菌褶:包括宽度、颜色、密度、是否等长和分叉等。菌管:包括管口大小和形状、管面颜色、管里颜色、排列状态等。菌环:包括质地、颜色等。菌柄:包括长度、直径、颜色、基部形态、有无鳞片和腺点、质地、是否空心等。菌托:包括颜色、形状等。孢子印:包括颜色等。附记:包括用途、是否有毒、产量等。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标本制作和保存(1)浸制标本凡是白色、灰色、淡黄色、淡褐色的标本,可选用下列浸制液配方中的一种。配方1:甲醛10毫升、硫酸锌2.5克、水1000毫升。配方2:50%酒精300毫升、水2000毫升。凡是颜色深的标本,为保持颜色,可用下列配方保存。A液2~10%硫酸铜水溶液。B液无水亚硫酸钠21克,浓硫酸1克,溶于10毫升水中,再加水至1000毫升。方法:先将标本放入A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用清水浸洗24小时,然后转浸入B液中长期保存。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干制标本。对木质、木栓质、革质、半肉质和其它含水分少不易腐烂的标本,可作干制标本。其作法先将标本放在通风处风干或放在日光下晒干。如果阳光充足,肉质标本也可晒干作成干制标本。标本干后,放入标本盒,并加樟脑粉和干燥剂,盒外贴上标本签,即可长期保存。(3)腊叶标本。肉质标本还可以制作腊叶标本。其方法是取一张薄的白磅纸,在纸上涂一层15%的动物胶或蛋清,使其干燥。同时,将肉质标本纵切成均等的两半,将其中一半的菌伞和菌柄内的菌肉挖空,只剩下一层薄壳,另一半沿纵轴切下一层薄片,这薄片应完整地表示出子实体的各部分。然后将上述薄壳和薄片两个标本贴在涂有动物胶的纸上(薄壳的空腔朝向动物胶),再在上面放一层纱布,放入标本夹中压制,这样压干的标本不会卷缩。压干后,再贴在台纸上,按照腊叶标本装帧的方法作成腊叶标本。(4)制作孢子印。

第一百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02三、几种主要毒菌多为担子菌亚门、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已发现世界:约250种中国:约190种(30种剧毒)返回本节毒菌:是指含有毒性物质,人们误食后发生中毒反应的大型真菌,又称为“毒菇“,”毒蕈“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类型胃肠型致幻型肝损型溶血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

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胃肠型(80余种)毛头乳菇细褐鳞蘑菇毒红菇赭红口蘑104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臭黄菇毒粉褶菌(极毒)返回本节105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豹斑毒伞哈蟆菌神经致幻型(60余种)返回本节106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半卵形斑褶菇白毒鹅膏红蝇伞返回本节107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溶血型(较少)鹿花毒菌毒鹅膏返回本节鹿花菌味道极鲜美,但如河豚般危险,有致命巨毒,关键要漂洗

108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肝损型(20余种)白毒伞毒鹅膏残托斑毒伞返回本节109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鳞柄白毒伞中毒后引发内出血,死亡率极高,又称“致命小天使”

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1、毒菌种类及识别

鹅膏属毒菌:多毒菌是鹅膏属种类。共同点是孢子印白色,菌褶离生,有菌托,常有菌环。

毒鹅膏:菌盖表面灰褐色至暗灰绿色,菌环上位,菌托大,苞状。

2、毒菌毒素(1)原浆毒素(2)神经致幻毒素(3)血液毒素(4)胃肠毒素

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怎样识别毒蘑菇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怎样识别毒蘑菇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怎样识别毒蘑菇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六是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怎样识别毒蘑菇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八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毒菌的毒性试验(1)、毒肽的检验:纸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层析后经桂皮醛、盐酸喷雾熏蒸后,出现紫色或蓝色斑点,表明有毒伞十肽或毒伞七肽存在;如出现黄色、棕色或粉红色斑点,则不属于此毒素(2)、动物毒性试验:常用大小白鼠采用自由进食法或者灌胃法进行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毒菌中毒的治疗应及时应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洗胃灌肠后,可导入活性炭等药物以减少毒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