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一句一译字字落实解析加真题再现
一、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潺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年诗人、文学家,自称“五柳先生”,生在晋末战乱年
代,陶渊明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以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节,树立了
一位洁身自好的诗人形象,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陶渊明青年时代,家境
贫困,在几次出仕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官场的腐败黑暗。曾任江州祭酒,镇
军参军,彭泽令等,在他做彭泽县令时,那里派一个督邮到县,县里的小吏叫
陶渊明"束带相见",表示尊迎。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职,写下著
名的《归去来兮辞》,以示和污浊的官场决裂。
陶渊明向往着大自然,喜爱农村田园躬耕的生活。归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生
产,接近普通的农民,写出大量诗歌反映农耕生活、描绘田园风光,历来被认
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有不少描写淳朴
的农村景物、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的作品。在他的诗文中,也每写及
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其自然、安天乐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至如
《咏荆轲》等篇,则寄寓报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
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因为语言请新自然,状物亲切通
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散文来读,并成为传诵于古的名篇
佳作。
二、写作背景
本文约写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
炭,此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他无法改变
这种现状,只好借助诗文来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思想感情,已寄托自己的政治
理想和美好情怀。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
源、再寻桃花源的情节都贯穿起来,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的世外桃
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平
等、和平安宁。这一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
憧憬,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三、原文一句一译字字落实解析加真题再现
【题目】桃花源记
【注释】
1.桃花源:地名,作者虚构的理想化的佳境,据说在今湖南省桃源县。
2.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又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等,在写法上通常以记述
(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并以此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
2.中:里,内,这里指年间。
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为:作为,当做。
5.业:职业。
6.捕鱼为业:(以)捕鱼作为职业。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原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注释】
1.缘:沿着,顺着。
2.行:划行,这里指划船前行。
3.之:结构助词,的。
4.远近:偏义复词,这里偏指远。
【译文】:有一天,他划着船沿着溪流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赏析:句首省略了主语“渔人”。“行”指划船前行,预示即将进入奇境,又
为后文的“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埋下伏笔。
原文:忽逢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注释】
1.忽:忽然,突然。
2.逢:遇到,碰到。
3.夹岸:夹溪两岸。
4.数百步:几百步。
5.中:中间,当中。
6.无杂树:没有别的树(只有桃树)。
7.芳草:芬芳的青草。
8.鲜美:新鲜美好。
9.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0.缤纷:繁多的样子。
【译文】:溪流两岸几百步以内长满桃树,当中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
落花到处都是。
赏析:“忽”字说明渔人遇到桃花林是偶然的,于无意之中把人引入奇境
【真题再现】描写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原文: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释】
1.甚:副词,非常,很。
2.异:惊异,诧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即“以之为异”,是“对…感到惊异”
的意思。
3.之:代词,这些,代指见到的桃林风景。
4.复:又。
5.前:往前,名词作状语。
6.行:行走。
7.欲:想要。
8.穷:(走)尽。形容词用作动词。
9.其林:其,代词,这(片)。林,桃林。整句意思是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
头。
【译文】:渔人对见到的景象感到非常惊异,再上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
尽头。
【赏析】以偶逢桃林作为文章的开端,记述武陵人无意中发现桃林的奇丽景
色,引起了他探寻桃林尽头的兴趣。本段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及其事情发生的
时间、地点以及渔人驾船驶向桃花源的经过。文章着眼于一个"异"字,而引出
下文的"桃源仙境";又以一个"穷"字,紧连下段首句的"尽"字。
原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注释】
1.尽:尽头(“尽”后省略了介词“于”)。
2.水源:溪水源头。
3.林尽水源:即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便得:就得到,获得,这里意为看到看见。
5.一山:一座山(本句省略了主语“渔人”)。
6.口:洞口。
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8.若:好像。
9.光:光亮。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这时,渔人就看见一座山,山上
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像有光亮似的。
原文:便舍船,从口入。
【注释】
1.便:就。
2.舍:放下,放弃。
3.从:介词,自。
4.入:进入,进去。
【译文】: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原文: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注释】
1.初:开始。
2.极:非常。
3.狭:狭窄。
4.才:副词,仅仅。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复行数十步:又走了几十步。
7.豁然:一下子。
8.开朗:开阔明朗。
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译文】开始时洞口非常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
亮了。
【真题再现】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
解析aa项与例句是“畅通,来往无阻”之意相同。b项顺利。c项通达。
d项通晓。
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注释】
1.平旷:平坦开阔,辽阔宽大。
2.屋舍:房舍。
3.俨然:整齐的样子。
4.良田:肥沃的田地。
5.美池:美丽的池塘。
6.桑竹:桑树和竹子。
7.之:这。
8.属:类。
【译文】: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
桑树竹子之类。
赏析:“豁然开朗”总写渔人看到的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景物
优美雅致,气氛宁静融洽,生活井井有条,人们共享欢乐。
【真题再现】
1.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原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注释】
1.阡:田间南北方向的小路。
2.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阡陌:田间小路。
3.交通:交错相通。
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5.鸡犬:指鸡、狗的叫声。
6.相:副词,彼此,互相。
7.闻:听见。
8.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真题再现】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原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注释】
1.其中:那里面。
2.种作:耕种劳作。
3.衣着:穿着。
4.悉:副词,全,都。
5.如:动词,像。
6.外人:外边的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译文】:那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全都像桃花源以外的
人。
原文: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注释】
1.黄发:老人(旧说为“长寿的特征”,此指上了年纪的人)。
2.垂髯:即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此指小孩。
3.黄发垂髻:代指老人和小孩。
4.并:副词,全,都。
5.怡然:快乐的样子。
6.自乐:自得其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赏析】此部分写桃花源境况,主要讲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所见所闻。
渔人眼中的桃花源呈现一片和平富庶的景象,人们安居乐业,家畜兴旺,
这里暗暗反衬出现实社会的动乱黑暗。
【真题再现】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髯,并怡然自
乐。
原文: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注释】
1.见渔人:见到渔人(句首省略主语“村中人”)。
2.乃:于是,就。
3.大:副词,非常。
4.惊:吃惊。
5.问:询问。
6.所:助词,先与介词“从”结合,再与动词“来”组成名词性“所”字结
构,这里指代“来”涉及的处所。“所从来”,即“从所来”,译为“从什
么地方来的”。
【译文】:桃花源中人见了渔人,就非常吃惊,询问他从哪里来。
赏析:“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中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
的久远。
原文: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释】
1.具:详细。
2.答:回答。
3.之:代词,代指村中人,即桃花源中人。
4.具答之:句首省略了主语“渔人”。
5.便:于是,就。
6.要:同“邀”,邀请。
7.还家:回家。便要还家省略了主语“村中人”。
8.设:摆,准备。
9.作食:备饭。
【译文】渔人详细的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
来款待他。
【赏析】桃花源中人性格淳朴,待人热情。
【真题再现】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原文: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注释:
1.闻:听说,知道。
2.有此人:有这人,指“渔人”。
3.咸:副词,全,都。
4.讯:名词,音讯,消息。
【译文】:村里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注释】
1.白云:自述。
2.先世:祖先。
3.避:逃避。
4.秦时乱:秦时战乱。
5.率:带领。
6.妻子:妻子和儿女。
7.邑人:同邑的人,同乡。邑:古时地方的区域设置。
8.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9.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
通音讯。
【译文】: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和外界的人隔绝了。
赏析:交代桃花源中人来历
【真题再现】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原文: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注释】
1.今:现在,现今。
2.何:什么。
3.世,朝代。
4.乃:竟然,居然。
5.有汉:有过(经历过)汉朝。
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7.魏晋:汉以后的朝代(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等)
【译文】:他们询问渔人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
说魏晋了。
赏析:外面已经换了几个朝代,桃花源中人却全然不知,桃花源真是一个与世
隔绝的地方。
原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注释】
1.此人:这个渔人。
2.--:一件一件地。
3.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给(后省略了代词
“之",代“桃花源的人”)。
4.言:说话,说。
5.所闻,所听到的世事。
6.皆:全,都。
7.叹惋:感叹惋惜。(省略主语''桃花源中人”)
【译文】这个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
惜起来。
赏析:这里替外人'‘叹惋",叹惋外面的世界太乱了,可见桃花源之乐。
【真题再现】当渔人一一说了外面世界的情况后,村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①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和黑暗而叹惋②为外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而叹惋。
原文: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注释】
1.余人:其他的人。
2.各:各自。
3.复:又。
4.延:邀请。
5.至:到。
6.其:代词,他们的。
7.出:拿出。
8.皆出酒食:全都拿出美酒和板食。
9.停:停留。此句句首省略了主语“渔人”。
10.数日:几天。
11.辞:辞别。
12.去:离开。
【译文】其余的人各自再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
在这里逗留几天,告辞离开。
赏析:再次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真题再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
原文: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注释】
1.此中人:这里面的人。指桃花源里的人。
2.语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3.不足:不值得,不必,不足以。
4.为:介词,向。
5.外人:外边的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人)。
6.道:说,谈论。
7.也:语助词,表祈使。
【译文】:桃花源中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赏析:桃花源中人不愿被“外人”打扰。
【赏析】此部分写渔人作客桃花源中,受到热情款待的动人情景,从而显示出
源中人的淳朴真诚,和他们生活的富庶安宁。作者用"先世避秦时乱"来影射当
时动乱的现实;用"绝境"、"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为渔人后来"迷"而"不复
得路",而桃花源终不可寻的结局暗伏一笔。
【真题再现】
L为什么桃花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花源中人对“外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
人知道。
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想继续在桃
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答:“不足为外人道也”不愿离开的原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安宁,百姓能
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相处和睦。
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既:副词,已经。
2.得:找到。
3.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原来的。
4.处处:各个地方,到处。
5.志: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
6.之:助词。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
原文: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注释】
1.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
2.诣:拜见,拜访。
3.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4.说,述说。
5.如此,像这样的情况。
【译文】: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真题再现】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原文: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注释】
1.即,副词,立即。
2.遣,派遣。
3.随:跟随。
4.其:代词,他(指“渔人”)。
5.往:去,到(某地)。
6.寻:寻找,寻求。
7.所志:所做的标记,志,标志标记。
8.遂:竟,最终。
9.迷,迷路,迷失。
10.不:没有。
11.复:再。
12.得路:找到通路。
【译文】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
没找到去桃花源的路。
【赏析】这部分写渔人重访桃花源,未能如愿。虽然做下标志,但终于迷失不
能寻得路径,这样写更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原文: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注释】
1.南阳:地名。
2.高尚:有道德修养。
3.士:读书人,也指名士。
4.也:语助词,表判断。
5.闻之:听说它(代探寻桃花源之事)。
6.欣然:高兴的样子。
7.规:计划,打算。现在有“规划局”。
8.往:前去。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的打算前
往。
原文: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名词作动词。
2.寻:副词,不久。
3.病终:病死(此句句首省略主语“刘子骥”)。
4.后:后来。
5.遂:就。
6.无:没有。
7.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8.者:的人。
【译文】:计划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访求的人了。
【赏析】以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刘子骥欲访桃花源未成、后无人问津作结。照应
了文章开端扑朔迷离(如"忘路之远近"等)的"入境"之路,说明桃花源无法追
寻,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又渲染了似有若无、如真似
幻的气氛,引起读者的向往与遐思,从而产生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
【真题再现】刘子骥与作者是同时代的人,作者最后写刘子骥要去寻找桃花源
有什么用意?用意是让人觉得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神秘色彩。
【全文简析】这是一篇内容新奇、文字优美的散文。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从
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情况写起,第二、第三自然段是全篇的中心,先着重写渔人
看到的景象,后写渔人了解到的内情。最后两段写桃花源一现而转瞬即逝的奇
特情况,使桃花源蒙上神秘的色彩,如真似幻,可望而不可即。
作者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远离人世的理想境界。这个理想境界通过
作者的笔,写得又质实又虚幻。同是桃花源,质实的一面,写得自然真切,如
现目前,且充满人情味;虚幻的一面写得迷离恍惚,若现若隐,无法追寻。这
两方面的结合,更加突出了桃源仙境的美妙,是浪漫的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
合。
文章描写景物,能够用很少笔墨做到生动逼真优美。例如写通向桃花源的路,
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
内,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我们读了,会感到其中的诗情画意,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意境之中了。
作者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特色,不雕琢,不藻饰,简洁平易,淳朴自然。用这种
风格的语言记事写景,使得整个桃花源的理想境界亲切而真实,给人以美的陶
冶。
三、思考题
如何辩证的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1.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美好生活的
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是一
种幻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全日租房合同模板
- 2024年零售业收银专员聘用协议版
- 厂房2024年度租赁协议范本
- 2024年住宅楼施工技术咨询与服务协议一
- 饭店饭菜收购合同模板
- 产品形象广告合作合同模板
- 院子维修合同模板
- 纸管销售合同模板
- 2024专项信托资金借款协议范本版
- 家电维修协合同模板
- 精致的利己主义
- 北京市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 海洋的形成与演变
- 狭缝式涂布机行业报告
- 摩托车电动化技术方案
- 新媒体视觉设计之新媒体视觉设计基本原则
- 2024发电企业智慧电厂智慧安防技术方案
- 妇幼保健科医生述职报告妇幼保健工作的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
- 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四五四”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 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 2024年中国融通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