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培训课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1页
医院培训课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2页
医院培训课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3页
医院培训课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4页
医院培训课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一二三六五四术语和定义危险因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手术切口愈合分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有关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管理规范参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8年版)2017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1、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

术后30天内发生的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以及有植入物置留体内的手术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组织和器官或腔隙的感染。一、术语和定义SSI的变迁在19世纪中叶Lister引入手术抗菌原则之前,大部分手术均会发生感染,而手术后伤口局部的红、肿、热、痛,缝线裂开,脓性分泌物渗出等则被称为“伤口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为便于院内感染的全面调查,曾将“伤口感染”统一定义为手术后伤口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以区别非感染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等。1992年美国CDC更新“伤口感染”的定义,提出“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以区分手术切口感染和创伤性伤口感染。SSI的临床事实SSI细菌来源病人皮肤50%手术人员35%手术器械10%空气5%2、植入物

手术中被永久(≥30天)置入患者的非人类来源的可植入异物(例如,人工心脏瓣膜,非人源性血管移植物,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3、围手术期

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手术室整体护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围手术期4、手术时间

从手术切开皮肤到切口关闭的操作过程所经历的时间。5.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①洗手:医务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揉搓冲洗双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微生物的过程。②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③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危险因素患者方面手术方面二、危险因素患方因素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手术方面的因素术前住院时间手术器械的灭菌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持续的时间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抗菌药物使用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SSI对患者有哪些影响呢?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增加患者痛苦导致手术失败引起患者死亡SSI患者与非SSI患者比较

增加一倍

增加60%增加7.5天

死亡率ICU时间住院天数·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4.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三)器官/腔隙感染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四、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一)清洁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三)污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四)感染切口切口愈合分级 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为三级: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五、手术切口愈合分级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口切开引流。

(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2.加强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六、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二)感染预防要点1.手术前(二)感染预防要点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控制血糖(二)感染预防要点正确消毒皮肤合理使用抗生素参加手术医务人员的要求严格《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2.手术中手术室门、参观人数的限制手术用物达到灭菌水平术中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术中抗生素的追加手术人员术中操作的要求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冲洗液的要求充分引流3.手术后

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更换敷料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

观察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手术切口愈合是怎样分级的?

术后30天内发生的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以及有植入物置留体内的手术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