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化学组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作导线 B.甲烷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制冷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导电 B.蜡烛汽化 C.玻璃破碎 D.镁条燃烧3.下列诗成语或典故描述的场景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 B.木已成舟 C.司马光砸缸 D.火烧赤壁4.下列成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凿壁偷光 B.铁杵成针 C.春风化雨 D.火烧赤璧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作燃料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6.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 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 C.用自来水冲洗过的滴管放回滴瓶 D.用滴管滴加液体7.化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贮存呼出的气体 B.吸取液体 C.塞紧橡胶塞 D.处理废弃药品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液氧 B.冰水混合物 C.钢 D.干冰9.“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10.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化石燃料过度使用 C.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是()A.水槽中液面下降 B.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D.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12.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B.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D.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2迅速消耗造成的1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固体 C.收集气体 D.存放气体1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铜片插入稀硫酸:Cu+H2SO4═CuSO4+H2↑ B.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CO2+CaCl2+H2O═CaCO3↓+2HCl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D.工业炼铁:FexOy+yCOxFe+yCO215.下列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实验室制备CO2:CaCO3CaO+CO2↑ C.CO2通入CaCl2溶液中:CO2+CaC12+H2O═CaCO3↓+2HCl D.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1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CO3 B.氮气N C.氯化铁FeCl2 D.氧化镁MgO17.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O2﹣1个氧分子 B.Ca+2﹣钙离子 C.2H﹣2个氢元素 D.FeCl2﹣氯化铁18.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吸到二手烟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一一分子间有间隔 C.水和冰的物理性质不同一一分子大小不同 D.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一一分子种类不同1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 B.燃烧条件模型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空气组成模型20.用化学知识解释“釜底抽薪”,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着火点 D.以上均正确2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古代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22.小明同学做过如图所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但被加热的试管里还是黑糊糊的,难以发现有铜生成。他认为是反应剩余的C或者CuO掩盖了生成的铜。下列可以检验该反应中哪种物质过量的试剂是()A.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23.为了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2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洁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D.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2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B.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二.多选题(共4小题)26.测得Na2C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图①所示;用碳酸钠进行如图②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C.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t2℃时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C.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28.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MgSO4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将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硫酸镁 C.t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MgCl2的质量为100g D.MgCl2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29.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数值大于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数值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三.填空题(共6小题)30.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1)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请写出该氧化膜的化学式。(2)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CuCl2,简要叙述除杂的操作步骤是。31.“人造空气”解决了乘蛟龙号下潜时科研人员呼吸的问题,“人造空气”中含量约占21%的是,载人潜入器上使用了钛合金等新型材料,其中合金属于(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32.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制造运载火箭用到铝合金、钢、钛合金等金属材料,请回答问题。(1)因生铁和钢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2)验证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时,除铝、银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3)制造火箭需要的钢铁常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补充一些含(填名称)元素的食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下列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填序号)。A.鸡蛋B.馒头C.蔬菜D.奶油(2)自热火锅的“发热包”中含有生石灰,加入少量水即可发热,请写出“发热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脱氧干燥包”中主要含有活性铁粉,其原理是利用铁粉除去空气中的。3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4L的钢瓶中,原因是。(3)生活中常用氢气或氦气填充气球,但氢气球容易爆炸,氦气球则相对安全,应用较广。氦气的化学式为。(4)“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器里盛放经过酸化处理的含强氧化剂三氧化铬(CrO3)的硅胶如果司机喝过酒,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乙醇蒸气将CrO3还原成硫酸铬[Cr2(SO4)3],检测器就会由暗红色变成蓝绿色。硫酸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5)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35.豆浆中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素,下表所列为某品牌豆浆的营养成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成分蛋白质油脂糖类钙铁维生素质量分数/%1.80.71.10.010.00050.015(1)上表中含有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2)维生素有多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若人体缺乏维生素,会引起坏血病;(3)豆浆中的在消化道内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4)合理饮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过多的后,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36.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85.8(1)30℃时,把15.8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步骤(1)所得的溶液至少需要加入g硝酸钾才能饱和。(3)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a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选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选填“增多”或“减少”)。五.计算题(共2小题)37.如图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1)仪器Y的名称是;(2)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3)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①铁丝燃烧。Z为水,其作用是;②硫粉燃烧。Z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③蜡烛燃烧。Z为,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4)实验时需要1.6g氧气,至少需要加入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38.为了探究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某学习小组想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80%的氧气,若用400mL的集气瓶收集,则收集氧气前在集气瓶中应先装入约多少毫升的水?(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写出解题过程)六.推断题(共1小题)39.部分含碳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物质X的化学式为;(2)写出CO的一种用途:;(3)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七.解答题(共1小题)40.稀土元素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其中,铈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稀土元素。铈的合金耐高热,可以用来制造喷气推进器零件。(1)如图是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铈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x=。(2)铈为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铈在室温下很容易氧化,加热条件时,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铈。二氧化铈高温下和一氧化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CeO2+2CO2X+2CO2,X的化学式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作导线 B.甲烷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制冷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解答】解:A、铜用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甲烷用作燃料是利用甲烷的可燃性,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干冰用于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导电 B.蜡烛汽化 C.玻璃破碎 D.镁条燃烧【解答】解:A、铁丝导电是电子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蜡烛汽化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玻璃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3.下列诗成语或典故描述的场景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 B.木已成舟 C.司马光砸缸 D.火烧赤壁【解答】解:A、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司马光砸缸只是将水缸砸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4.下列成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凿壁偷光 B.铁杵成针 C.春风化雨 D.火烧赤璧【解答】解:A、凿壁偷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铁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春风化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作燃料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解答】解:A、酒精作燃料,利用了酒精具有可燃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 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 C.用自来水冲洗过的滴管放回滴瓶 D.用滴管滴加液体【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不能将滴管横放在桌面,应保持胶头向上放在烧杯中或放在试管架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7.化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贮存呼出的气体 B.吸取液体 C.塞紧橡胶塞 D.处理废弃药品【解答】解:A、呼出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集气瓶应正放;为了防止气体泄漏,也防止玻璃片从集气瓶滑落,集气瓶口上方和配套的玻璃片都要磨砂面(即粗糙的一面)接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处理废弃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液氧 B.冰水混合物 C.钢 D.干冰【解答】解:A、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C、钢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干冰是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故选:C。9.“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解答】解:A.加强植树造林能改善空气质量。不合题意;B.提倡公交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尾气排放,不合题意;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与有害气体,从而造成空气的污染,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这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不合题意。故选:C。10.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化石燃料过度使用 C.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解答】解: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能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正确。B、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C、市区尽量开车出行,增加了燃油、燃气等燃料的使用,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错误。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A。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是()A.水槽中液面下降 B.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D.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解答】解:A、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使水槽中液面下降,不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选项错误。B、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选项正确。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选项错误。D、瓶中液面先下降,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后上升,是因为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选项错误。故选:B。12.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B.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D.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2迅速消耗造成的【解答】解:A.a点温度最高,由此可知,在a点时反应刚好停止,故C选项说法错误;B.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红磷要过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a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D.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固体 C.收集气体 D.存放气体【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好仪器,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故A正确;B、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B错误;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刚刚伸入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部,故C错误;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满的氧气瓶应该正放在实验台上,故D错误。故选:A。1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铜片插入稀硫酸:Cu+H2SO4═CuSO4+H2↑ B.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CO2+CaCl2+H2O═CaCO3↓+2HCl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D.工业炼铁:FexOy+yCOxFe+yCO2【解答】解:A.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合题意;B.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不合题意;C.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不合题意;D.在高温的条件下,铁的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的单质与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xOy+yCOxFe+yCO2,符合题意。故选:D。15.下列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实验室制备CO2:CaCO3CaO+CO2↑ C.CO2通入CaCl2溶液中:CO2+CaC12+H2O═CaCO3↓+2HCl D.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B、高温煅烧石灰石,条件在实验室中难以满足,不能用于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1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CO3 B.氮气N C.氯化铁FeCl2 D.氧化镁MgO【解答】解:A.碳酸中,氢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书写错误;B.氮气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N2,书写错误;C.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FeCl3,书写错误;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MgO,书写正确。故选:D。17.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O2﹣1个氧分子 B.Ca+2﹣钙离子 C.2H﹣2个氢元素 D.FeCl2﹣氯化铁【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O2可表示1个氧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D、FeCl2中铁元素显+2价,从右向左读,读作氯化亚铁,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故选:A。18.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吸到二手烟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一一分子间有间隔 C.水和冰的物理性质不同一一分子大小不同 D.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一一分子种类不同【解答】解:A、吸到二手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B、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和冰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间隔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D、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1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 B.燃烧条件模型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空气组成模型【解答】解: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该模型错误,故选项错误。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模型错误。C、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模型正确。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它成分占1%,故选项模型错误。故选:C。20.用化学知识解释“釜底抽薪”,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着火点 D.以上均正确【解答】解:成语“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A。2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古代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不含铅,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墨汁中含有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古代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2.小明同学做过如图所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但被加热的试管里还是黑糊糊的,难以发现有铜生成。他认为是反应剩余的C或者CuO掩盖了生成的铜。下列可以检验该反应中哪种物质过量的试剂是()A.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解答】解:A、氧化铜和碳均难溶于水,不能检验该反应中哪种物质过量,故选项错误。B、稀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木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用于检验该反应中哪种物质过量,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与氧化铜、碳均不反应,不能检验该反应中哪种物质过量,故选项错误。D、碳酸钠溶液与氧化铜、碳均不反应,不能检验该反应中哪种物质过量,故选项错误。故选:B。23.为了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解答】解:A、镁、锌两种金属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镁、锌的活动性大于铜,但不能比较镁、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A错误;B、镁、锌、铜三种金属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C、由于镁、锌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镁反应的剧烈程度比锌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C正确;D、镁、锌、铜三种金属都不能硫酸钠溶液,不能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C。2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洁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D.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正确。C、洁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故选项说法错误。D、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B.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解答】解: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推理错误。B、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二.多选题(共4小题)26.测得Na2C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图①所示;用碳酸钠进行如图②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C.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答】解:A、20℃时碳酸钠溶解度是21.5g,甲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10℃时碳酸钠溶解度是12.5g,乙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16.7%,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11.1%,该选项说法正确;C、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2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t2℃时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C.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故A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16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故B错误;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C错误;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溶液,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正确。故选:AD。28.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MgSO4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将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硫酸镁 C.t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MgCl2的质量为100g D.MgCl2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解答】解:A、t1℃时,MgSO4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B、将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硫酸镁,是因为t1℃升温至t2℃时,硫酸镁溶解度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C、t2℃时氯化镁溶解度是100g,50g水中最多溶解MgCl2的质量为5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氯化镁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MgCl2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B。29.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数值大于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数值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数值大于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数值,故A正确;B、图中阴影部分在B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在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表示A溶液的饱和溶液,B溶液的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于乙,所以析出溶质的质量A大于B,故D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共6小题)30.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1)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请写出该氧化膜的化学式Al2O3。(2)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CuCl2,简要叙述除杂的操作步骤是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解答】解:(1)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该氧化膜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2)要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CuCl2,实质就是除去铜离子,可利用CuCl2溶液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答案为:(1)Al2O3;(2)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31.“人造空气”解决了乘蛟龙号下潜时科研人员呼吸的问题,“人造空气”中含量约占21%的是氧气,载人潜入器上使用了钛合金等新型材料,其中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解答】解:由空气的组成可知,“人造空气”中含量约占21%的是氧气;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氧气;金属材料。32.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制造运载火箭用到铝合金、钢、钛合金等金属材料,请回答问题。(1)因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2)验证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时,除铝、银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硫酸铜溶液。(3)制造火箭需要的钢铁常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解答】解:(1)生铁和钢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含碳量不同,其中生铁的含碳量高;(2)验证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时,除铝、银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铜溶液,或氯化铜溶液),把铝、银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时,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说明铝比铜活泼,银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工业制铁时高炉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故答案为:(1)含碳量;(2)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铜溶液,或氯化铜溶液);(3)Fe2O3+3CO2Fe+3CO2。3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补充一些含钙(填名称)元素的食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下列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B(填序号)。A.鸡蛋B.馒头C.蔬菜D.奶油(2)自热火锅的“发热包”中含有生石灰,加入少量水即可发热,请写出“发热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脱氧干燥包”中主要含有活性铁粉,其原理是利用铁粉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解答】解:(1)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所以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补充一些含钙元素的食品;A.鸡蛋富含蛋白质;B.馒头富含糖类;C.蔬菜富含维生素;D.奶油富含油脂。故填:钙;B;(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脱氧干燥包”中主要含有活性铁粉,其原理是利用铁粉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故填:CaO+H2O=Ca(OH)2;氧气、水蒸气。3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4L的钢瓶中,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3)生活中常用氢气或氦气填充气球,但氢气球容易爆炸,氦气球则相对安全,应用较广。氦气的化学式为He。(4)“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器里盛放经过酸化处理的含强氧化剂三氧化铬(CrO3)的硅胶如果司机喝过酒,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乙醇蒸气将CrO3还原成硫酸铬[Cr2(SO4)3],检测器就会由暗红色变成蓝绿色。硫酸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5)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解答】解:(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甲烷;(2)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增大压强时,分子间隔变小,所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4L的钢瓶中,故填:分子间有间隔;(3)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为He;故填:He;(4)硫酸铬[Cr2(SO4)3]中,硫酸根显﹣2价,设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3;故填:+3;(5)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故填:糖类。35.豆浆中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素,下表所列为某品牌豆浆的营养成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成分蛋白质油脂糖类钙铁维生素质量分数/%1.80.71.10.010.00050.015(1)上表中含有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铁;(2)维生素有多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若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3)豆浆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4)合理饮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解答】解:(1)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表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铁元素;(2)若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3)豆浆富含蛋白质,在消化道内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4)人体摄入过多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故答案为:(1)铁;(2)C;(3)蛋白质;(4)油脂。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36.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85.8(1)30℃时,把15.8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4%。(2)步骤(1)所得的溶液至少需要加入7.1g硝酸钾才能饱和。(3)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a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降温(选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增多(选填“增多”或“减少”)。【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把15.8g硝酸钾在50g水中,能全部溶解,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4%。(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50g的水达到饱和能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是22.9g,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要达到饱和至少需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是:22.9g﹣15.8g=7.1g。(3)m=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将增多。故答案为:(1)2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典型题)
- 2025工程主体钢筋外包工合同
- 2025国内劳务合同范本
- 2025正规网约车买卖合同模板
- 2025金融借款合同模板
- 2025餐饮业雇佣合同模板
- 2025二手房购房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某合同段兰渝铁路高风险隧道施工实施细则
- 2025物流运输合同样本
- 2025华泰创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 与幼儿园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案例(课堂PPT)
- 《昆明机床企业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论文)3200字》
- 液压泵盖夹具设计说明书(含毛坯图)
- 玻璃水汽车风窗玻璃清洗剂检验报告单
-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及其设施设置规范-
- DB37-T 2673-2019 医疗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高清版)
- 2023届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福建农林大学)
- 玻璃工艺学:第8章 玻璃的熔制
- 黄元御“下气汤十二方”治诸多内科杂病疑难重症
- 肝硬化-本科授课课件
- 《蒋勋眼中的宋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