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新高考”备考实施课件_第1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新高考”备考实施课件_第2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新高考”备考实施课件_第3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新高考”备考实施课件_第4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新高考”备考实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新高考”备考实施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2019年全国一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从一道高考题说起本题以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序言入题,讲到四个问题:略知国史,温情与敬意,尊重历史,向前发展。有学者指出,只用序言入题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国史大纲》的引论介绍一下。虽然限于篇幅,不可能容纳这十五项,三十四页的引论。但是,介绍一下,还是有必要的。一,知历史,爱国家;二,评“记诵派”“考据派”“革新派”。三,继续批“革新派”,四,国史新本之必要与必须;五,新本对史料取舍;六,求中华文化之变;七,国史如诗,西史如剧;八,中国中央政制有理性精神;九,畅言中国学术思想及与西学对比;十,中国社会组织及比较;十一,论中国社会情感之麻木与觉醒,不以力量;十二,纵论国史演进之生力,痛批清政(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亦有同论);十三,开近世百年(1840-1940)药方:自觉精神以谋安,而非悍于求变;十四,文化之于民族,国家之重要。(文化领域之抗战建国);十五,庚续孔子,史公,司马光传统,愿为新国史之马前卒。钱穆先生被誉为“为故国招魂”的民国“史学四大家”,当时(1940)年,中国最大的主题便是“抗战救国”,作为北大教授为学生开设通史课,辗转迁移,资料缺乏,几易其稿,历六年而成书,迫于时局,终于刊布,一为保存,二为淑世。(钱先生自谦说不“不足淑世”)。身处当时之困局,仍然有此种乐观,坚定之意志,实乃中国之脊梁。

(延伸:钱穆先生后来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培养了很多名家如余英时,许倬云等先生),又几所学校合并新的大学,钱先生坚持新大学必有“中文”两字,于是新大学名称:“香港中文大学”。这种文化人的知与行的合一,最让人感动。)

所以本题一般学生很难着手,因为这本书没有看过,即使我们推荐给学生看了,学生因为看的是繁体竖排,所以很难看懂,或者看了一点,就再看不下去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本题的题眼在此,有了这个时空观念,钱穆先生为什么要写《国史大纲》?他写《国史大纲》的意义和作用在哪里?其表述的背景影响就基本清楚了。一是国民应略知本国历史。二是国民应对本国历史有温情与敬意。三是要有温情与敬意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四是具上列条件越多,国家越有希望。试题解析技巧要求做到:1、观点----2、评---3、析----4、结论

1、观点即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观点。

2、评即是对钱穆的任意一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赞成或反对。

3、析即是分析、论证观点,做到持论有据(可结合中国古代、近现代史实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结论即是要做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有理论的升华。

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论证: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结论: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答案示例1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论证: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必然使国民附随一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结论:总之,对中华文明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弘扬民族精神。答案示例2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论证: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自守,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的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结论: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答案示例3答案示例4观点:我认可钱穆先生的“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并且有温情与敬意的对待本国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这关乎着国运兴衰。论证: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了加强专制集权统治,对百姓实行思想专制,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明清八股取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样的政治文化专制之下很难培养出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国民,这是中国在封建社会末期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的因素之一。近代中国,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展开了长期的救亡图存运动,历经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自强求富运动、维新派的戊戌变法、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这些救国之举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将千万国民从蒙昧中唤醒了过来,这些努力尝试虽然失败,但是我们应该怀着“温情与敬意”来看待他们。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是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是场灾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本国的封建军阀的压迫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继续踏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呼吁下,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反帝反封建。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国民将他们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到了极致。辩证的看待历史,并且从中汲取精华,将精华汇聚成敢于担当时代重任,复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结论:国人要做一个知识在水平线上的国民,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尊重本国历史,辨证地看待本国历史。这样的国民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即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小孩写日记孩子写日记

:

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

爸爸检查时,很不满意地说

:

日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

孩子马上修改为

:

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

爸爸更不满了,愤怒地说

:

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宣传为主!”

孩子再修改为

:

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

爸爸看后说,这还差不多,但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孩子再修改为:“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

爸爸说:不错哦,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爸爸给你来个。这就是全国卷的玩法和水平?!

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爸爸研究的是:大数据视角下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供给侧匹配中的创新与实践。基本史实是:“

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要求我们要能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自圆其说而且还要高大上。

知识天天讲,基本不会用;习题天天做,考试还不会;我在上边讲,他在下边睡;教的全没考,考的全没教。来自教师的困惑来自学生的困惑水调歌头·历史何其难历史何其难,把卷问青天。不知出卷高人,是否已成仙。我欲多写几句,又恐白费时间,写了也没分。手酸头也胀,不似在人间。政治怪,经济难,文化偏;不应有恨,小论文题又是零。题有南北阴阳,问有怪论连篇,此卷真是难。但愿人没疯,千里共癫痫。一、2020“新高考”有哪些变化?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精神,肯定会在高考试题中逐渐体现!时间节点,很可能就是2020高考。

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省份,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在2020年参加高考时将实行“3+3”模式。“3+3”模式的第一个“3”指全国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任选科目,考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中任选3科。1、2020年高考将实行“3+3”模式自2005年,山东高考历史开始实行自主命题到2015年结束。2016年开始,文科综合使用全国卷。2020年,语文、数学、英语继续使用全国卷,其他学科又开始自主命题。2、在2020年历史高考题山东省自己命题。形式上看全国卷:选择题+材料题选修+必修山东卷:已知: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未知:题型不祥。选择题是否会有多项选择或不定向选择?材料题是否会保留开放性论述题(小论文)、是否会增加论述题、名词解释等?目前的经验(上海、浙江)3、试题的形式和题量可能会有变化4、分值还是100分,但按照等级赋分。赋分制是按照你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等级计分规则学生自主选择3门等级考试科目按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将每个等级考试科目的卷面原始成绩,参照正态分布原则划分为八个等级并确定相应比例,将八个等级内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通过中考、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广度而不是难度,改变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以后的高考、中考,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

高考命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

5、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6、“新高考”本质上的变化是什么?育人目标的变化体现国家意志,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教育功能。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要求。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培养要求。国际人才培养战略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对人的培养至关重要。基础教育高中基本普及的国情。个体发展的要求。培养自我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有助于个体的终身发展,有利于获得成功的个人生活。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最大的变化主要是:

1.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作为课程目标。2.重新编制了三种类型的高中历史课程。3.制定了评价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二、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1、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3、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4、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

价值观念、综合品质和关键成就

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确定历史核心素养的依据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品质和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就要聚焦学生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历史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对历史进行认识对历史进行认识需要有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认识历史须将史事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对历史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追求和人文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

唯物史观:

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意义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课程目标: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表述

时空观念:概念界定: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意义阐释: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课程目标: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表述

史料实证:

概念界定: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意义阐释: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课程目标: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表述

历史解释:

概念界定: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意义阐释: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课程目标: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表述

家国情怀: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意义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课程目标: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表述

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是

每一核心素养在整体中的地位:

唯物史观: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历史认识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史料实证:了解和认识历史的必经途径历史解释:认识历史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家国情怀:学习和认识历史的价值追求

各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关联:

要得出正确的历史解释,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准确的时空定位;需要运用有价值的史料,并以此来支撑所得出的结论;所进行的解释势必含有价值观念和人文情怀。三、运用“新教材”应对“新高考”

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中外历史纲要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

模块1

史学入门

模块2

史料研读(1)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新理念。1、新历史必修教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尽管在以往的“双基”或“三维目标”中已经包括了核心素养的一些内容,高中历史教科书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对今天统编教科书的编写者来说,要如此明确地意识到、并且要鲜明、切实地把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全方位地贯穿、落实到教科书中,还是一个新的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新教材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理念?第一、确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近些年,对“史观”的认识比较混乱。从最高的哲学层面来讲,只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它们是最上位的历史观。我们平常所说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全球化史观”等,是叙述或撰写历史的范式,视角。这些所谓的“史观”与唯物史观并不在一个层次上。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解释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纵向看,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序列。不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历史都完整地经历了这五个阶段,但是这个发展总趋势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意义。从横向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在历史的横向发展方面,物质生产的发展仍然是其推动力量。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解释2.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一些基本的理论包括:(1)人类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2)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3)科学揭示了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阶级分析方法。(6)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新教材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理念?第二、单元的设计与课标的专题基本相对应。新教材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理念?第三、从对历史的叙述中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下编写的教科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也是学生理解历史、掌握历史解释的正确方法、路径和范式的样本。▲教科书的课文正文全部用大字呈现,有理有据地讲述具体的史事,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科书,感知连贯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从而提高对史料实证的认识,提高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教科书的内容既重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也注意到全体学生毕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升学和兴趣的多元需求高中历史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从简择要,更加注意分析性,使历史教育做到循序渐进。▲教科书中始终贯穿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教材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理念?第四、创新功能性栏目的设计,紧扣综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一是完全创新的三个栏目:

•【学习聚焦】置于每一目的标题旁,以精练的文字概括本目的基本内容或要点提炼。每目设一个学习聚焦。这个栏目使师生在阅读教科书时,就能抓住每课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和重点难点的掌握,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学思之窗】配合课文,提供一段阅读材料后提出问题,学生要读懂材料再回答问题。这个栏目,将课文、材料、问题三者结合,综合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纵横】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扩展、补充正文内容,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揭示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这个新栏目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够关照与此种史事或历史现象的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史事或现象,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历史,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多角度多维度理解和构建历史的能力。二是在原有辅栏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栏目:•【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所涉及的主要历史内容和学习要求,便于学生在学习开始之时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线索和应掌握的必备知识。与以往单元导语以概述单元内容为主相比,本教科书的单元导语,是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一一列出,使师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本课导入】置于每一课的课文标题之下。通过导图和导入语,以情境导入方式,生动、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与以往教科书的本课导入大多是一段文字、较少见图文并茂的形式相比,本教科书的导入有图有文,更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与拓展】课后栏目含“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问题探究”结合每课内容设置一个思考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本课基本内容;“学习拓展”则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扩展历史思维。以往教科书也有这样的栏目,但名称或有不同。本教科书的设计内容相当丰富,力图让学生通过对相关材料、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能力,多角度提升核心素养。三是继承原有的栏目:•【史料阅读】配合课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供学生阅读,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与以往教科书的这个栏目相比,但本教科书更为明确它的目的是配合教材正文,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和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思考点】紧密结合正文提问,学生可即时回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力,并训练学生历史理解与历史思维能力。•【图表】指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各种插图和表格。图表一般配有详略不等文字说明,加强学习的直观性。•教科书各册都设有一节精心设计的活动课,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新教材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理念?第五、渗透七大主题教育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重视革命传统教育4、国家主权、海洋意识及爱国主义教育5、重视法治教育6、注重民族团结教育7、贯穿生态文明教育新教材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理念?第六、课程内容有所增删1、增加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许多过去不大讲的内容。

古代史部分: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许多成果都被吸引起来了,进一步论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多元一体的论断。汉朝开疆拓土。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民族融合、区域开发。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等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比较引人注目的一是抗日战争部分,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世界史新的内容也很多:“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重点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人类文明生产从生产方式来说: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食物生产再进一步出现社会分工:农耕和畜牧—农业和手工业—商业,出现早期城市,出现阶级分化,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出现政府、军队和监狱,国家形成,文字产生。文明诞生。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次大陆、希腊爱琴河地区、黄河长江流域等。强调了古代的奴隶制国家的发展,突出了五种社会形态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阶段特点。古代文明随着奴隶制帝国的建立得到扩展,同时,各个文明之间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交流,特别是欧亚非大陆间的古代文明。选择性必修课程主要新增了“文化传播与交流”模块、选修课程的“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大模块都是新增内容。世界史部分所删除的内容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巴黎公社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经济建设以及近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内容四、高三备考如何强化落实核心素养(1)历史教学的价值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促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2)历史教学的任务不是要学生记住繁多的历史知识,而是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历史教学的过程不是围绕着知识进行,而是针对具体任务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4)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理解掌握的历史教学内容,教师没有必要从头讲到尾。1、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历史教学观和教材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运用知识,认识历史。任务驱动,展开探究。学生参与,自主学习。(5)历史教材不是历史的全部,而是一种主要的教学资源,没有必要被束缚手脚。(6)教材内容不是用来记诵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使用教材去解决问题。(7)为了更好地完成主题教学,需要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内容整合。(8)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发掘教材当中有助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应创造性地用教材。围绕主题,解决问题。整合教材,适当取舍。把握教材中的要素。2、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课标确定教学内容,不以课本为据进行备课。从识记知识的定位转变为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经过学习可升成的程度,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确定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略有侧重。从机械分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转变为通过学习学生的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所发展的综合体现。聚焦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从掌握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实际水平程度,并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确定具有可检测性的目标从简单的、形式上的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并可检测的目标,使目标的指向针对学生通过学习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2)设置恰当的情境创设学生要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进而对历史进行探究。

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境从现实事务中引出历史问题从日常生活中探寻历史根源学术争议情境引发探究问题……

具体背景、过程、故事……国际争端、国家大事……衣食住行、言谈话语……不同说法、不同观点……创设的历史情境可以是:

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

图像显示

影视播放

文字材料

语言描述……

以《抗日战争》探究“中华民族如何抗战?”为例:材料:国共两党黄帝陵前合影和祭文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揣摩国共两党代表当时的心情,他们会在黄帝陵前说些什么?(小组交流,代表国共两党致辞)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国民党祭文:追怀先民功烈……以焕发我民族之精神,驰抵陵寝,代表致祭我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前曰……共产党祭文: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3)问题引领

认识历史不是取决于记忆现成的历史结论忆,而是要面对并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以问题来激活、调动学生的思维。

有教学价值的问题:

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

能够引发学习探究的问题

能够打破惯性思维的问题

促使学生产生问题的问题……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做出你的解释。2.请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而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双方又感觉各自都是在为自由而战。3.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承担很多以前由男人承担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做出怎样的概括?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问题的特点:1.从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2.解答问题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3.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后作出理性判断;4.使学生认识到对问题的看法有多种意见,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观点。

(4)史料研习探究历史问题靠的是对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分析,用实证的方式,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建构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以往的主要问题:

1.为了用史料而用史料2.只是用史料进行说明

3.堆砌史料,用意不明4.编造史料,脱离真实5.剪裁不当,断章取义6.没有出处,缺乏规范

史料研习要做的是:知道史料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意义了解史料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方法能够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史料进行比较、综合将可靠史料作为论证历史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

……

深度阅读搞清本意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六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乎拟题。且以经文言之,初场试所习本经义四道,而本经之中,场屋可出之题不过数十。富家巨族延请名士馆于家塾,将此数十题各撰一篇,计篇酬价,令其子弟及僮奴之俊慧者记诵熟习。入场命题,十符八九,即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发榜之后,此曹便为贵人,年少貌美者多得馆选,天下之士靡然从风,而本经亦可以不读矣……成于剿袭,得于假倩,卒而间其所未读之经,有茫然不知为何书者。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追问史料的九个问题它的内容是什么?这是原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由谁制作出来的?它是基于什么原因而写成或制作的?它的对象是什么人?这一资料有多可靠?它的报道是公正,还是带有偏见的?有没有其他资料支持(or反对)它的论点?它对于研究某一特定历史议题/方面的作用有多大?

(5)开展论证,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对历史问题的解释,不仅要运用史料,分辨各种解说,更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操作,说明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探讨历史问题的论证活动为重心,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高考试题考的就是与教材不同的历史解释高考试题所追求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缘起、内容、本质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是隐性或显性的历史解释,只是呈现形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是隐性的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本身与家国情怀则是显性的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在高考命题中始终居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评价节点的关键位置,是构建“考试育人”这座高楼大厦的基础性建筑材料。

准确认识教材中历史解释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教材中的历史解释是不是历史教育的唯一“法定文本”与“蓝本”,它只是立德树人与养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文本材料之一,仅仅是中学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育教学活动的“脚本”。

如果高考试题考历史教材相当于数学考教材上的例题。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1,亡于万历。2,亡于崇祯。3,亡于魏忠贤阉党。4,亡于东林党。5,亡于阉党与东林党的党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