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传媒产权与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_第1页
第五讲传媒产权与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_第2页
第五讲传媒产权与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_第3页
第五讲传媒产权与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_第4页
第五讲传媒产权与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传媒制度及产权一、所有权·财产权·产权

所有权ownership财产权propertyrights产权propertyright所有权VS财产权在民法中,所有权(或称财产所有权)隶属于物权。物权一般包括所有权、地上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典权、永佃权等。所有权在物权的分类中属于自物权。自物权是权利主体对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物权,也称为所有权。所有权隶属于物权,而物权又隶属于财产权。所有权∈物权∈财产权”。所有权是以反映财产归属关系和维护财产归属秩序为目的的权利。所有权属于对世权,或称绝对财产权。财产权VS产权存在的历史条件E·G·弗鲁博顿和S·配杰威齐(E.G.Furubotuand5.Pejovich,1972)对产权的著名定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关系的成本。因此,对共同体中通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为,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产权问题讨论的重要背景——市场经济。我国引入产权概念也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其要求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里姑且不论《决定》对产权概念表述的准确性问题,单就《决定》郑重地提出了产权这一概念就表明,市场经济呼唤产权、需要产权,而不仅仅是财产权或所有制。而财产权则不同,尽管它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它存在的历史更早、更久远,它既可存在于自然经济条件下,也可以存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产品经济条件下。譬如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财产权概念。事实上,在人类产生了私有制,有了“你的”和“我的”之分后,便有了财产权意识。法律渊源大陆民法中的财产权仅与有形的物品有关;英美普通法对财产权的定义较为宽泛,它不仅与有形物品有关,而且还与无形物品有关,后者包括专利权、版权和合约权等。梅里曼(Merryman,1974)形象、准确地指出了这种差异:罗马法的所有权可以看做是写有‘所有权’的一只盒子。谁拥有这个盒子谁就是‘所有者’。在完全、不受影响的所有权情形中,这个盒子中包含某些权利,其中有使用权和占有权、占有其果实或收人的权利以及转让权。然而,所有者可以打开盒子,拿出一个或更多这样的权利转让给其他人。只要他占有这只盒子,即便这只盒子是空的,他也仍然拥有所有权。《美国财产法》中没有盒子,它仅有各种不同组的法律权益。一个人只要拥有绝对处置权就拥有最多的可能法律权益束。当他将一组或多组的权利转让给另一个人,一部分权益束就没有了。正如弗鲁博顿和丙切特所指出的:“根据所有权的罗马法概念,一个人可以在不放弃法律所有权的情况下放弃一些权利。”而《美国财产法》的所有权概念则不同,它只有权利束,放弃一种权利则意味着失去了另一种权利。产权与财产权的区别一是产权概念是由科斯等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因此产权的重要性在于对它的经济学分析,人们并不拘泥于这种权利的具体特性和形式以及法律基础。二是产权与财产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意义上的产权,不仅包括物权,也包括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而且还进一步地包括与人身不能分离的人力资本产权。即,凡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体现为经济利益的权利,都涵盖在产权范畴内。三是产权与财产权存在的历史条件不同。产权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存在而存在,并将随市场经济条件退出历史舞台而消失。而财产权则不同,它既可以存在于自然经济中,也可以存在于商品经济(或称市场经济)中,还可以存在于产品经济中。可以断言,只要存在人与人之间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存在资源的稀缺性,财产权就不会消失。我国传媒业的产权制度及其变革一、中国的传媒业的产权制度

按照社会主义传媒制度的基本逻辑推论在这一制度的初始状态下,传媒业本来不是一个营利产业,而只是一种社会政治表达工具和教育引导工具,是非营利的事业;传媒资产均应属于国有;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根据执政党各级组织、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各社会主义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其他公民团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按照它们的需要,分配给它们使用。在我国,所谓传媒资产的使用者,一般是各传媒机构的主管、主办单位。按照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引申出的结论是,传媒机构的主管、主办单位作为传媒业资产的使用者和传媒结构的实际控制者,只拥有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而没有收益权。如果传媒业资产的运营产生经济利益的话,按照产权制度,这一利益也应该属于国家(以各级财政为受益方代表)而不是传媒机构的主管、主办单位。我国的传媒业的产权制度登记资料显示为“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部分传媒组织有双重登记,除登记为“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外,它们同时登记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传媒的主管、主办单位,只拥有对报纸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而没有收益权。2003年《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使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中办发【2003】19号)要求,“中央党政部门与所办报刊实行管办分离。即报刊在人员上不与党政部门公务员混岗,财务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二、中国传媒集团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传媒集团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缺位。传媒集团委托人残缺。单一产权导致传媒集团行政干预严重。三、传媒集团产权制度改革的可能路径

放松传媒产权进入管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传媒产业。实施分类管理,逐步推行公司化改革。第一步是实现国有独资公司形式的国有独资传媒集团,把传媒企业直接转变为国家单一股东的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步,将国有独资传媒集团转变为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步,建立现代传媒集团最普遍、最具优越性的组织模式———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国家控股的传媒集团。通过资本运营,逼迫传媒机构明晰产权。

四、传媒集团的产权经营

公开招募法人股,实现股权主体多元化。引入机构投资者国有股的可流通五、中国传媒业对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1.中外合资形式《计算机世界报》新闻出版署的规定中曾提到过“个别确有需要”的,可以经过新闻出版署的审批以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的方式经营媒介业务。多年的实践当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例子,但是否属于“个别”,因具体数量难于统计尚无法作出定论。

美国的国际数据集团(IDG)和信息产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1980年联合创办了《计算机世界报》,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中外合资的报纸,此后,又先后和电子出版社等单位以合资等方式经营着《网络世界》、《IT经理世界》、《互联网世界》、《微电脑世界》、《通讯世界》、《电脑商报》、《电子产品世界》等多达22种的系列杂志和报纸。

2.政府主导的股份制改造金华日报社1994年,《金华日报》社率先在全国进行了股分合作制试点,对经营部门实行分离式改革,组建了“金华市新闻发展总公司”。新闻发展总公司总股本900万股,其中国有股占80%,全体职工以现金收入入股180万元,占20%。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公司通过投资、重组等形式,成立了由总公司绝对控股的房地产公司、灯饰市场经营公司、商务彩印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3.主要创办者个人和员工集资参股形式中国经营报社购物导报社成都商报社英语辅导报社4.职工入股,租赁经营形式哈尔滨日报社传媒治理结构的相关概念一、“治理”的起源“治理(governance)”一词的拉丁词根“gubernare”是掌舵的意思。《美国传统词典(双解)》将其解释为“Theact,process,orpowerofgoverning;government。”意指统治、管理的动作、过程或权力等。二、“治理结构”的概念界定现在学界一般认为“企业治理”与“企业治理结构”都源自于英文文献中的“CorporateGovernance”。对于“CorporateGovernance”,国内外经济学界存在诸多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理解也反映出对企业治理不同的研究侧重点。1、制度安排说“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

——柯林·梅耶尔著,张绍予等译:《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2、组织结构说“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书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5页3、相互作用说“公司治理包括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和公司其他的有关利益人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的核心是:①谁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②谁应该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

——科克伦(PhlipL·Cochran)和沃特克(StevenL·Wartick):《公司治理——文献回顾》,19884、决策机制说治理结构被看作是一个决策机制,而这些决策在初始合约中没有明确设定。更准确地说,治理结构分配公司非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即资产使用权。如果在初始合约中没有详尽设定的话,治理结构能够决定其如何使用。”

——(英)奥利弗·哈特:《公司治理:理论与启示》,《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6期,译自英国《经济学杂志》1995年第5期。5、监控机制说“所谓的企业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通常人们所关注的企业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企业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或外部治理。”——林毅夫、蔡方、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出版社1997年版,第76、77页。6、产权安排说企业治理结构只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并表现为一种状态依存权。企业所有权安排,从广义上讲,就是公司有关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从狭义上讲,就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配状态。——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结论:企业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影响公司管理者及协调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的制度系统,既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的设立和运作,又包括政府、市场制度等对企业的外部治理。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初建1956-1978逐步放权让利1978-19962003我国传媒治理结构变迁历程高度政治化的行政领导体制1996-20032003至今集团化探索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变迁历程一、1956-1978高度政治化的行政领导体制

建国后至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事业由先前的分散状况逐步走向统一集中,都纳入到国家所有制中,形成了以《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核心的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比较完备的新闻事业网。

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为止的这段时期,我国传媒的领导体制集中体现了高度政治化的行政治理的特色。在领导体制上,强调党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这种领导通过党的宣传部门和各级党组织对新闻传媒的管理来实现。传媒领导体制是以党和政府行政机构为逻辑起点和归属的,是由行政机构和行政机制所支撑的。高度政治化的行政领导体制的特点:1、治理主体单一,党组织实际上是中国传媒治理的唯一主体。2、传媒无经营自主权,传媒是国有事业单位隶属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3、传媒依靠国家行政指挥系统来运转,内外部治理机制无区分。国家党宣部门(或主办部门)编委会(社委会)传媒内部各项工作总编辑(社长)高度政治化的行政领导体制

二、1978-2003对行政型治理结构的改革(一)1978-1996逐步放权让利1978年,财政部批准了《人民日报》等首都八家新闻单位要求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传媒经营实践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广告自办发行多元化经营报业:“扩版热”、晚报与都市报的兴起;广电:频道专业化、节目市场体系的发展传媒内部运作机制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羊城晚报》率先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被众多媒介效仿,这种经营和管理体制的核心就是采编和经营的剥离。”这一阶段改革的核心集中于“放权”、“让利”,但只是在管理层面上赋予传媒更多的管理手段,并没有触及到行政型治理结构的实质。1、初步形成了“双轨管理制”,党的部门和政府部门同时参与对新闻媒介的管理。2、放权让利强化了对传媒单位及其成员的激励,但是没能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3、外部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党宣部门新闻行政部门宣传业务行政管理业务传媒国家其他业务放权让利时期的传媒治理结构

放权让利阶段的传媒改革的积极意义如《羊城晚报》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使得传媒在运作机制上取得重大变革,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这一传媒功能得到强调并获得了独立发展的地位。(二)1996-2003集团化、资本化探索传媒:走上市场化道路后,产业属性日益凸显,传媒显示出对资本与利润的巨大渴求。政府:加强政治上对数量形式众多的传媒的控制;改善传媒分散且弱小的状况;抵抗全球化和国外传媒的进攻。自1996年开始,我国政府连续发布有关传媒的法规与政策,涉及传媒产权、结构调整、组建集团、内容版权、媒介进入资本市场、向跨国媒介集团及国际资本开放的领域及程度等。1996年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现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传媒集团,拉开了中国传媒行业集团化重组的序幕,中国传媒业自此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发展至今,已经有39家报业集团。

在报业集团迅猛发展的情势下,广播电视传媒也积极地进行着广电集团的组建。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以及1997年广播电影电视部据此下发的相关文件提出了“三台合一、局台合一”的广播电视机构合并模式,政府通过行政权力撮合具有行政区域化的广电集团。

传媒资本化:

1996年,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3月25日,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媒第一股”。此后,歌华有线、中视传媒、广电网络、东方明珠、博瑞传播、赛迪传媒、湖南投资、华闻传媒、新华传媒与分众传媒采取各种方式纷纷上市。2001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即中办发[2001]17号文件)“开辟安全有效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新闻媒体主体由国家主办经营,不吸收外资和私人资本。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的新闻宣传部门经批准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融资,其经营部门(报刊的印刷发行和广电的传输网络等)经批准可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由集团控股,吸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但投资方不参与宣传业务和经营管理。”

在传媒组建集团和进行资本化运作的时候,不少传媒(传媒集团)也开始按照现代法人制度来设计治理结构。1、传媒集团化发挥了两级治理的作用,即政府管集团、集团管下属子媒体。2、初步建成了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并将治理机制与党委领导相结合。3、各传媒集团基本上都将采编与经营进行了分离,实行了采编和经营“双轨”治理。决策层职工代表大会纪委监察编委会经委会各子媒体负责采编业务的部门负责发行、广告、出版等经营业务部门或子公司党和政府社委会或党委会各行政部门(如行政、财务、人事等部门)监督层决策层执行层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权归属执行层集团化时期的传媒治理结构

但是,1、仍未摆脱浓厚的行政治理的色彩。2、传媒产权并未发生根本性改革,传媒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此时的传媒并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相差甚远。三、2003年之后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初建2003年6月27日至28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配套政策:《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试行)》。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伴随着传媒“事业与企业”两分开的文化体制改革,除了国有传媒事业之外,我国传媒市场上将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传媒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转制的国有传媒企业;由各类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形式投资于传媒文化产业而形成的民营传媒企业、股份制传媒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的传媒企业。这些传媒企业都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转变为我国传媒市场上独立的市场主体。标志性事件:2005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同时组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

2005年,《中国保险报》整体改制转企、《北京青年报》控股千龙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公司获准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2007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借壳新华传媒整体上市。2007年12月21日,作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中“采编与经营整体上市”的唯一试点单位,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传媒体制改革已经深入到“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完善投融资体制”的核心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经营性传媒企业,它们发展的重点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还要进一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TextTextText报业广电广东模式:社长领导下的编委会和经委会负责制

上海模式: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

大众报业模式:一社两制三系统保险报业模式:董事会和党委会双重领导湖南模式: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上海模式:党委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

北京模式: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

浙广模式: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编委会负责制

牡丹江模式:董事会和党委会双重领导制

当前几种主要的治理模式广东模式:社长领导下的编委会和经委会负责制1994年,羊城晚报社首开先河,开始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俗称“三驾马车,两个轮子”。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内部治理结构

社委会社长编辑委员会(总编辑挂帅)经营委员会(总经理挂帅)新闻编辑中心副刊中心区域新闻中心新闻采访中心新快报民营经济报可乐生活羊城体育广东建设报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印务中心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办创业者羊城晚报专版中心总编室19家各类经营公司物业公司上海模式: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图

党委党委书记兼社长党委副书记兼副社长文汇出版社子报子刊新民晚报总编辑(党委委员)文汇报总编辑(党委委员)新民晚报编辑部文汇报编辑部集团总经理(党委委员)发行中心广告中心印务中心财务中心物资供应中心总经理办公室党委委员兼纪委书记集团党政办公室集团经营管理办集团新闻办集团组织集团职能部门经营管理系统大众报业模式:一社两制三系统

集团党委会(集团公司董事会)编委会社委会(集团公司经理层)子媒体编委会采编部门采编人员子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子公司部门业务人员管理监督系统纪检、监事、审计、督察、法律、人事、财务等集团内有管理、监督职能的部门。党组织系统宣传组织系统经营组织系统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图

保险报业模式:董事会和党委会双重领导

保险报业内部治理结构图

股东大会董事会董事长兼总裁总裁室编辑出版委员会监事会报刊编辑出版业务培训会展部多媒体中心图书中心经营管理业务党委会广告部中保网湖南模式: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责制

集团/广电局/总台董事会集团总经理子公司集团党委公司总经理媒体或公司党委子媒体子媒体子媒体总监总监总监子公司子公司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集团办公室宣传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部音像管理中心资产财务部职能部门监事会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图

上海模式:党委领导下总裁负责制管委会(党委)总裁兼党委副书记广电媒体

新媒体平面媒体其他公司俱乐部集团办公室集团总编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发展研究部对外事务部技术管理部资产管理部广告管理中心节目研发中心职能部门所属机构纪委监察职工大会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图

北京模式: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

党和政府集团党委管委会子媒体子媒体子媒体子公司子公司子公司中广集团与北广集团的治理结构图

浙广模式: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编委会分工负责制

集团党委编委会管委会总监频道新闻宣传业务频道经营业务公司下属公司宣传经营纪委监察职工大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图

牡丹江模式:董事会和党委会双重领导制

市委宣传部、广电局市国资委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董事会编辑委员会党委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新闻总社报业公司广播电视台大鹏新闻网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技术设备公司出版发行公司北京分公司传媒教育中心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新闻业务管理市委、市政府宣传、干部管理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图我国传媒业法人治理基本结构图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国资部门党委(党组)、社委会(编委会)社长〔党委(组)书记、法人代表〕编辑委员会总编辑编辑部门编辑部门编辑部门经营公司经营公司经营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宣传任务经营授权四、当前中国传媒治理结构的特点1、党和政府的特殊地位国家从根本上拥有传媒产权党和政府在传媒治理中具有双重身份2、治理目标和利益相关者多元且复杂3、决策、监督、激励机制并未形成制衡传媒的领导层由党委任命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高度集中激励机制主要依赖传统的“官本位”体制传媒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在市场经济国家,除少量“公共媒介”之外,绝大多数是企业,多数实行与其他企业相类似的治理结构。但由于各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传媒治理结构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一、美国报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美国报业集团的法人治理模式的特点1、所有权分散,股东大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微弱。2、股权流动性强,充分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3、不设监事会,董事会集中执行和监督两大职能。美国报业集团法人治理基本结构图股东大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CEO及高级管理团队各子报、子刊、子公司董事会政府股票市场借贷市场经理市场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外部治理外部治理二、欧洲和日本的公共传媒机构的治理结构以英国广播公司BBC最为典型1、依照特别法或特许状设立。2、国家独资或控股的具有法律人格的独立法人3、不是政府或行政机关,依法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4、管理权掌握在政府任命的管理委员会手中,不受利益集团掌控。5、以社会公共服务为目的,财政目标是平衡收支,其盈利必须用于公司的发展。6、一般通过主管部长向政府和国会负责。BBC公司治理模式BBC最高领导机构理事会BBC执行机构经营管理委员会总经理人事、财务、战略、宣传等管理广播中心(BBCBroadcasting)制作中心(BBCProduction)新闻中心(BBCNews)国际广播中心(BBCWorldService)环球服务中心(BBCWorldwide)资源中心(BBCRe-source)主席、副主席、苏格兰、威尔兰、北爱尔兰地方理事、专家理事12人组成这种治理模式下的广播电视机构:一方面不受政府或正当的直接干预,能较好体现社会各界的意愿,服务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不追求商业利益,能够注重社会效益,节目内容比较健康。但这只是一般而言,实际上政府、政党、商业集团的间接影响仍然难以避免。三、部分西方国家的私有传媒机构的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执行部门监事会代表领导关系代表监督关系欧日私有传媒机构基本结构图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重构如何重构?Clicktoeditcompanyslogan.ThankYou!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一、股份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一)什么是股份经济

股份经济又称股份制或股份制经济,它是指以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它的典型形式就是股份公司。(二)股份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三)股份经济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二、股份经济的特征和作用(一)股份经济的特征1.经营联合性2.投资主体多元性3.产权关系明确性4.两权分离性5.权利证券性6.投资风险性7.经营管理科学性(二)股份经济的性质(三)股份经济的积极作用1.可以筹集大量的资金2.能够把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联合起来3.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和增值4.有利于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5.有利于政企分开和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三、股份公司和股票(一)股份公司的两种主要形式1.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特征(1)公司是法人(2)股东不得少于法定数目(3)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4)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5)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交易(6)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7)账目公开2.有限责任公司及其特征(1)股东人数较少(2)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的股份(3)公司的股份不允许上市流通、转让(4)公司设立程序简单(5)公司账目不公开(6)公司股东负有限责任(二)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