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 四章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 四章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 四章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 四章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 四章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四章

学习目标积累本文重要实词、重要、文化常识和文言句式。理解“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的关系,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理解文中老子的思想和道家的观点。探究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传承其中积极、优秀之处。目录第四章总结归纳第三章合作探究第一章知人论世第二章整体感知一知人论世道家之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关于老子道家之宗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老子的核心思想有:以“道”为本的天道观、“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关于老子道家经典《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多排比、对偶句,以哲学意义之“道”为纲宗,论述修身养生、治国用兵之道。关于《老子》二整体感知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毂(ɡ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埏埴(shān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户牖(yǒu):门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整体感知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用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给人便利,正是“无”发挥了作用。(第十一章)译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伐:自我夸耀,同下文的“自矜”。

长:长久。一说读zhǎnɡ,得到敬重。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处:为,做。整体感知踮起脚想要站得高的人,反而站立不稳;迈大步想要走得快的人,反而难以行远;越是自我表现的人,越不能够明察事物;越是自以为是的人,越分不清是非界线;那些自我夸耀的人,往往最终徒劳无功;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很难得到长进(做众人之长)。(这些行为)从“道”的角度看,就叫做吃剩的饭食和身上的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之人决不这样做。(第二十四章)译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强(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整体感知能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的人只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刚强。懂得满足的人是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身虽死而精神不朽的人,才算真正的寿长。(第三十三章)译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泮,同“判”,分离;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整体感知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几(jī):接近。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复,弥补,补救。整体感知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之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萌芽时生长;九层的高台,从每一堆泥土筑起;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招致失败,有所把持的就会遭受损害。译文因此圣人顺其自然无所作为,所以不会招致失败;不去控制事物,所以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常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物珍宝,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第六十四章)三合作探究第十一章:强调了“无”的功用,阐述“有”和“无”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关系。概括各章节内容思考探究第二十四章:列举“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四种恶行,指出它们不仅令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第三十三章:注重个人修养,主张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第六十四章:说明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应注意在事物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也说明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要坚持不懈。四归纳主旨《<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归纳主旨老子四章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任务一10分钟漫画创作结合课下注释及译文,参照《老子四章》第一章漫画,绘制一组漫画,并概括这章的核心内涵。小结:“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第十一章有道者不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第二十四章自知、自胜、并对达到的境界感到知足,就是富有。第三十三章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业。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失败。第六十四章任务二根据漫画,配解说词二、根据漫画,配解说词2.友情提示: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的效果。特征如下:通过口头语言宣传教育群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1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表达的依据,结构不苛求严谨,段落之间不苛求紧扣,但叙述形象要完整、逼真。2示例:《老子》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解说词: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有三种特性,第一是能滋养万物;第二是本性柔弱,顺自然而不争;第三是蓄居流注于人人所厌恶的卑下之中。水处于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予万物,有道德的人,博施不望报;水照万物,各如其形,有道德的人所言至诚,绝不虚伪。水性柔弱,能方能圆,人能效法水的不争,就能产生“利万物”“谦下”的效果,于是就接近“道”了。

思考:认真阅读四章内容,从“修身”“论道”“治国”角度概括这四章。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ABCD论道辩证分析“有”与“无”的联系修身谦下守中,不可急躁冒进修身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治国事物发展变化,注意萌芽状态

任务:阅读三十三章,有人把这章理解为“智足常樂,对物质生活不要有过多要求就是富有了;人要发奋图强,克服困难,才算有志气;有的人死了,他还活在人们心中”,你认同吗?请给第六十四章划分层次,并梳理各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1《道德经》主题思想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3儒道佛文化中国文化的三家合起来是一个,佛家叫做“明心见性”成佛;道家叫做“修心炼性”;儒家叫做“存心养性”。所有文化都是对生命的探讨,只是研究方向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儒道佛文化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