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B卷带答案打印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B卷带答案打印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B卷带答案打印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B卷带答案打印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B卷带答案打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B卷带答案打印版

单选题(共50题)1、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是音乐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概念,只有通过良好的音乐实践,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体验音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表现和创造音乐。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以上观点?()A.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立刻给予批评指正B.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技巧去理解音乐、探索音乐C.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D.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答案】A2、下列属于广东音乐的是()A.《三潭印月》B.《欢乐歌》C.《走马》D.《行街》【答案】A3、音乐术语Lento的意思是()A.快板B.中板C.慢板D.急板【答案】C4、某教师在上课中鼓励学生去各地进行丰富的音乐采风活动,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改编灵感素材,这一教学活动属于()的内容标准。A.歌唱B.音乐与舞蹈C.音乐戏剧表演D.创作【答案】D5、下列()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性。A.量化分解性B.片面单一性C.动态终结性D.提前预见性【答案】C6、把“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面前”作为教师的一则“金科玉律”,是哪个教育家的言论?()A.夸美纽斯B.蒙台梭利C.杜威D.奥尔夫【答案】A7、《广陵散》是()。A.古琴曲B.古筝曲C.琵琶曲D.二胡曲【答案】A8、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下课程基本理念正确的是()。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B.以学生兴趣为标准C.以音乐实践为出发点D.以学科综合为方法【答案】A9、下列乐曲中属于阿炳创作的琵琶曲是()。A.《欢乐歌》B.《三六》C.《大浪淘沙》D.《行街》【答案】C10、有板无眼是()。A.散板B.一拍子C.二拍子D.三拍子【答案】B11、《十面埋伏》和()同属于琵琶武曲。A.《战台风》B.《梅花三弄》C.《霸王卸甲》D.《夕阳箫鼓》【答案】C12、张老师了解到,班里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对传统音乐文化毫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张老师时常在课堂中穿插传统音乐元素,并将流行元素与传统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创作了一些歌曲,深受学生喜爱。慢慢地,学生对传统音乐不再排斥,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个基本理念?()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D.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答案】B13、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首表现楚汉相争的琵琶独奏曲是()。A.《十面埋伏》B.《平湖秋月》C.《汉宫秋月》D.《阳春白雪》【答案】A14、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的是()。A.人文性B.审美性C.体验性D.实践性【答案】C15、下列属于打击乐合奏的代表性作品是()。A.《滚核桃》B.《欢乐歌》C.《八骏马》D.《旱天雷》【答案】A16、“小龙是初一的学生,他在音乐课上发出持续不断的吵闹声,张老师让他站在教室的角落里,十分钟后,他承诺不再吵闹,张老师让他回到了座位上,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从行为主义观点来看,张老师的做法属于()A.连续渐进B.正强化C.负强化D.塑造【答案】C17、下列关于奏鸣曲式展开部的描述错误的是()。A.展开部通常由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准备句组成B.展开部中调性的选择和顺序是自由的C.展开部是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中心,是奏鸣曲式必不可少的结构D.展开部在呈示部材料的基础上展开,也可以采用新的主题【答案】C18、标题为《云》《节日》《海妖》的作品是法国音乐家()的作品。A.拉威尔B.德彪西C.斯美塔纳D.德沃夏克【答案】B19、在音乐创作中,音调、节奏基本不变,只把音乐主题或曲调片段加以装饰性变化,称作()。A.加花重复B.主题装饰C.节奏变奏D.曲调重复【答案】A20、《舍赫拉查达》是俄罗斯音乐家()的作品。A.柴可夫斯基B.穆索尔斯基C.鲍罗丁D.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答案】D21、在朝鲜半岛的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是()。A.大筝B.古筝C.琵琶D.玄琴【答案】D22、学生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获得表现的机会,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中,如“聆听不同题材、风格的《沂蒙山小调》,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形态,进而喜爱祖国的民间音乐艺术。”这种音乐目标的表述方式属于()。A.结果性目标方式B.诊断性目标方式C.操作性目标方式D.体验性目标方式【答案】D23、d小调终止四六和弦的低音是()。A.D音B.C音C.F音D.A音【答案】D24、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在贝多芬的()交响曲展开部的末尾,音乐描写“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里站起”。A.第三B.第五C.第六D.第九【答案】A25、下列选项属于音乐剧的是()。A.《美丽人生》B.《爱乐之城》C.《罗马假日》D.《音乐之声》【答案】D26、弗拉门戈是用吉他伴奏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源于哪个国家()A.阿根廷B.墨西哥C.西班牙D.葡萄牙【答案】C27、20世纪上半叶,作曲家巴托克将西方作曲技术与哪一地区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A.东非B.南美C.东欧D.南亚【答案】C28、我国各少数民族均拥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乐器,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特有的乐器?()A.维吾尔族B.塔吉克族C.苗族D.哈萨克族【答案】D29、立部伎一般用()人演奏。A.64~180B.190~200C.150~200D.100~150【答案】A30、在欣赏《留冰圆舞曲》时,下列哪个活动强调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实践?A.学生聆听音乐想象溜冰的动作B.学生观看华尔兹舞蹈录像C.学生随音乐呼唱主题并模仿溜冰的动作D.请一位同学说说溜冰的感受【答案】C31、《德意志安魂曲》是德国作曲家()的作品。A.舒曼B.勃拉姆斯C.贝多芬D.巴赫【答案】B32、下列选项中,与D角为同一宫调系统的是()。A.F徵B.bG羽C.B宫D.bE商【答案】A33、以下含吲哚美辛的是A.冠通片B.新癀片C.抗感灵片D.消咳宁片E.强力康颗粒【答案】B34、首创了返始咏叹调的是()。A.亨德尔B.斯卡拉蒂C.弗朗克D.萨拉萨蒂【答案】B35、北方民歌《放风筝》《小看戏》是小调中()的变体。A.鲜花调B.剪靛花调C.绣荷包调D.孟姜女调【答案】B36、作曲家施光南根据鲁迅的文学作品()创作了一部同名歌剧,并于1981年首演。A.《伤逝》B.《祝福》C.《孔乙己》D.《狂人日记》【答案】A37、以#F为下方音向上构成大七度音程,其上方音是()A.#EB.#DC.ED.D【答案】A38、法曲这一音乐形式最早出现在()时期。A.梁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隋炀帝【答案】B39、下列内容不适合运用讲授法的是()A.教师在教授歌曲《踏雪寻梅》时,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B.讲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及重要贡献C.说明二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名称D.在欣赏过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后,教师总结该作品的结构、风格【答案】A40、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出自马思聪的哪部作品?()A.《内蒙组曲》B.《西藏音诗》C.《第一回旋曲》D.《牧歌》【答案】A41、如果奏鸣曲式主部主题在e小调上,则再现部时副部主题的调性可以是A.E大调B.C大调C.G大调D.g小调【答案】A42、成功将爵士乐引入交响音乐创作的作曲家是()A.科普兰B.格什温C.伯恩斯坦D.艾夫斯【答案】B43、《军民团结一家亲》是哪部芭蕾舞剧中的选曲?()A.《红色娘子军》B.《洪湖赤卫队》C.《丝路花雨》D.《白毛女》【答案】A44、下列()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性。A.量化分解性B.片面单一性C.动态终结性D.提前预见性【答案】C45、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大雨小雨》,张老师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并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对自然界中的风声、雷电声、下雨声进行模仿。张老师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音乐教学原则中的()。A.音乐性原则B.愉悦性原则C.情感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答案】D46、下列关于音乐和文本之问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歌词采用了传统的拉丁经文B.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歌词来自歌德的诗作C.舒伯特的《魔王》歌词作者为德国诗人席勒D.马勒的《大地之歌》以德文版的中国唐诗为歌词【答案】D47、下列哪个音程是倍增六度音程的转位音程?()A.倍增三度B.倍减三度C.增三度D.减三度【答案】B48、成年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范围小于A.20U/LB.30U/LC.40U/LD.50U/LE.60U/L【答案】C49、张老师在教授欣赏课《保卫黄河》一课时,用了20分钟的时间去教授交响曲的曲式结构,讲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直呼没有意思。张老师也十分郁闷:自己辛苦讲出来的东西,学生为什么都不喜欢呢?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的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多样性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答案】A50、“在《多姿的线条》一课中,老师示范傣族孔雀舞中典型的‘三道湾’动作,并分析讲解其基本的舞蹈特征”,此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自主探究法C.体验法D.小组讨论法【答案】A大题(共10题)一、案例: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张老师正在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分析布鲁斯音阶。这时候,班上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刘然举起手说:“老师,这个我知道。”全班同学愕然地看着他,张老师说那请你来说一下?”只见刘然走上讲台,将布鲁斯音乐的起源与历史、调式的音阶特点说得清清楚楚,并用钢琴弹奏了几小节的布鲁斯和声进行,张老师带头给他鼓起了掌,并宣布下一节课将交由学生授课,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与同学分享。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张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这个课例体现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优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1)优点:①平时并不怎么说话的同学举手时,张老师给予了注意并请他上讲台发言,体现了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②张老师宣布下一节课学生可以选择教学内容与同学分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机会。(2)缺点:①对刘然的表现,张老师虽然带头鼓起了掌,却没有进行明确、具体的评价。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也有利于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②张老师宣布下一节课交由学生授课,并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容易使课堂教学失去控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一定要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否则容易使教学偏了方向,达不到教学目标。(3)建议:①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明确、具体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②教师选定音乐鉴赏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去搜集材料。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在课上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时间,怎么组织教学、怎么引导大家欣赏,由学生自己去定。最后让全班同学对两个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总结。二、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巴赫)【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拓展欣赏《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教学目标】1.听辨《马太受难曲》,感受宗教复调音乐的美,使同学们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2.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各部分音乐主题、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和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3.分析第1、72以及78分曲的音乐形象,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成就。【教学重点】《马太受难曲》主题听辨,理解复调音乐的形式【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2.介绍巴赫生平和《马太受难曲》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3.聆听乐曲,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黯然、悲沉)4.提问同学们从哪里听出这样的感受?(介绍第1分曲展示的内容;第72分曲的圣咏旋律,第78分曲的长时值、自由演唱记号等)【答案】这个课例存在教学上的闪光点,但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一方面,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1)教案来看,本课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片段,教案写作总框架较为完整:(2)教学内容1二关于《马太受难乐》各片段音乐主题的分析较为透彻,能够具体到音乐本体和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问题设置南表及里、循序渐进:(3)小结部分上升到“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层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这是本课设计的“亮点”部分。但另一方面,课例中的课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三维目标书写不规范,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应当依次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例中层次混乱;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课例中的三维目标频繁出现了“使同学们”“使学生”等词,从语言逻辑上来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因此是不正确的。(2)教学内容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课例中的教学内容预设了“拓展《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一项,但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体现,反而介绍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区别”,这一项在教学内容的预设中也没有提及。(3)聆听准备不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次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例中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4)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填充,这样就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使原本生动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违背了新课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的实施建议,因此,建议教师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展开教学。三、对下面课例进行点评分析。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其优缺点。绚丽的音色【教学目标】一、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要素——音色。二、通过为一首乐曲的配器伴奏活动,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三、学习音色知识,领会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美和丰富情感。教学重点:感受音色,体会音色的不同。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对报纸“动”的探索,初步感受色彩的概念)师:看我手中的这张“报纸”,请你们帮我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它发出不同的声响生:揉、吹、打、撕、拍、晃……【答案】四、案例:在一次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某授课教授一再强调音乐教学不能以教材为中心。一部分教师表示赞同,一部分教师坚决反对。其中一位反问教授:“不教教材,教什么?我从来不上教材以外的内容。”另一位接过话题:“我上课就从来不用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我就教什么。......(1)分析上面案例中的两种观点存在的问题。(8分)(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存在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7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案例中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上述课程基本理念入手。五、放学时,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听到里面传来了琴声与歌声。但此时并非音乐教室开放的时间,于是他走了进去,发现是几个音乐特长生看到音乐教室门没锁就溜进去了,林老师感到他们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才这样做,就决定给他们一把钥匙允许他们放学后在音乐教室练习。但慢慢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接下来该怎么办?林老师陷入了沉思......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首先,要判断它是一个好的案例还是一个有问题的案例,那么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即《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基本理念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我们要依据这些理念来判断:案例内容是否是合理的?好的部分有哪些,不好的部分有哪些?并说明违背了教学论中的哪个知识点。其次,对于优点我们要发扬光大,对于问题我们要正确解决,将正确的做法写在论证内容的后面。六、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昆曲《牡丹亭·游园》【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主要目标】体验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片段的唱词、唱腔、身段及意境,总结昆曲的主要特点和审美特征;了解昆曲的发展状况,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他目标略)【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片段】(一)回顾——寻梦春秋六百年(前略)3.介绍《牡丹亭》的剧情。【答案】此教学设计总体上来说比较好,在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同时也有不足之处。闪光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教师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安排,使学生体验到昆曲的美妙之处,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教学过程符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教师让学生朗诵歌词、感知旋律特点、唱腔特色,总结昆曲的表演特征等,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3)教学过程符合“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学唱、模仿、体验昆曲“歌舞一体”的表演,不仅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更加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不足之处:该课例在课堂一开始采用回顾的方式进入课堂,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但是回顾并介绍《牡丹亭》剧情用时较长,无法直接快速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改进建议: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播放视频、音频或直接讲解背景故事的方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鉴赏教学——拉丁美洲音乐(《告别》《小伙伴》《美丽的小天使》)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分)(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25分)【答案】【知识点】教学设计。【参考设计】《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感受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拉丁美洲的地理、语言、风俗等知识;体验、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用比较的方法记住主题;合作训练学会探戈舞步。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的融合,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的节奏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和探戈乐曲《小伙伴》,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教学难点:掌握拉丁美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学会探戈舞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八、案例:音乐课上,老师先用课件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彝族风情,然后组织学生演唱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歌曲简单易学,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接着,老师将学生分成6组,为每组准备了制作彝族姑娘和小伙佩饰所需的珠子、铅丝、羽毛、塑料薄膜、胶水、剪刀等材料工具。学生们高兴地动手制作起来,老师在各组间穿梭指导。大约二十分钟后,学生们完成了作品,此时下课铃响了。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九、案例:音乐课上,李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在聆听和分析全曲后李老师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小春回答:“我觉得是欢乐的。”老师说:“要是这么简单,还要你来回答吗?”小春赶紧改口说:“轻快的。”老师说:“刚才已经分析了,这首作品表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团结胜利主题,所以它的情绪应该是庄严和辉煌的,请所有同学牢记下来!”全班同学点头表示赞同。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