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摘录并积累经典语句、格言。2.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4.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敬业乐业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齐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2、回顾课文,复习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二:研读探究

1、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然后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2、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提出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论据?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要学生回答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投影如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教师找小组代表起来回答分享答案。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参与小组合作,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1)什么是敬业?

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2)为什么要敬业?

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教法分析:朗读时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式,离开朗读,语文教学便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价值,在朗读中引出新课内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在文章中找的,师先投影问题,让学生朗读过程中有目标,同时也能把握朗读时的重点。)

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三、品味语言[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结束语: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层的理解,对人生与事多了一些思考,也希望同学们用文中所说的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四、合作感悟梁启超先生在演讲结尾说道:“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生活”?讨论明确: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谋生职业,它同样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他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小结: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五、拓展延伸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

指导提示:可适当提示学生从同学、朋友、家人、老师以及电视节目里出现的人物。

假设生答案:班上的同学,明星、医生、环卫工人、教师、父母等

教师投影:各个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照片:教师、医生、邮递员、环卫工人、学生、战士等等

(教法分析:1、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通过相互讨论,提高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获取知识,3、PPT展示图片给以更为直观的展示,知道了天地间第一等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并引导他们学习“第一等人”的敬业精神)六、作业设计

体会演讲特色,以“敬学”为话题准备演讲稿。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比较差。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在诵读中感知、在启发中思考,在讨论中学习,在辩论中锻炼。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语文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点,同时又要感受到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九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习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学生虽然对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陌生,但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因此在该课的教学前,先要有一个知识的准备,简介议论文的一些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敬业与乐业》是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文章主旨鲜明,层次清楚,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是一篇杰出的演讲词。在上这节课之前,要先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知道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文结构分几部分。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学习“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体会演讲词的口语特色。总之,学生毕竟只有十四、五岁,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因此,既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应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较高,但还有极少数学生未能很好发挥主体能动性,课堂投入不够。通过与学生交流,8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听课紧张,影响发挥。针对上述情况,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创新教学模式。认真备课,把知识输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3、做好课后辅导。从课上回答问题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这些学生基础薄弱,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促其进步。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表现一代文化大师思想风采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过人类合理的生活。《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单元的整体感知是这样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讨论问题,发表看法,做到分析问题要有根据,有中心,有条理。”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其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出现,不仅是因为它紧承第一单元反复诵读诗歌书面语言进而品位语言的含蓄,精炼优美,而且还在于这篇文章布局在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学习的后面,这样的结构编排,它既着重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作为议论文体,它还为第四单元议论文知识点的详尽学习做好了铺垫。《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辞。文章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阐明“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的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文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累经典语句、格言,提高语言感悟力。这篇讲演词的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作者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这两句话来断章取义提练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提出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可谓是水到渠成。那么何谓“敬业”与“乐业”呢?

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所谓“敬业”便是责任心,具体讲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实实在在,把事做得圆满。所谓“乐业”,即是有趣,具体讲就是能从劳作中,找出快乐,领略出趣味,对自己的职业乐于做下去。

敬业与乐业有什么关系呢?作者曾经说过:“凡欲成就一事业者,必然责任心与兴味心两者俱备。”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敬业与乐业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有“敬”必有“乐”,有“乐”定有“敬”,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毫不畏惧,越难越要鼓起勇气,你只要一层层的往里面追,往里面钻,没有任何杂念,你一定会被吸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就会对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愈加感受到你所做的是正确的,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敬业”与“乐业”的表现。正如作者在《学问之趣味》中所说的:“兴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如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作者在文中第3小节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同时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件事作对比,从学理上解剖“职业没有高下”,提出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说法。在第4小节中引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曾文正说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等话语,列举“当木匠”与“当政治家”,当“挑粪的”与“当军人”的事例,提出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的说法,让我们懂得了若要敬业,便应当尊重职业的神圣,无视职业的贵贱,对于各种职业都要做好,将全副精力集中到做事上,一点不旁骛,一定要做得圆满。只有这样,才做到了敬业,才可能做“天下间第一等人”。

在论证如何做到“乐业”这一点上,作者同样是运用引用和举例的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专心把职业做下去,身入其中看他的变化、进展,自觉亲切有味;第二,从奋斗、刻苦中增加快乐;第三,与同业竞胜而得到快感;第四,专心工作,可把游思、妄想杜绝,省却烦闷。这样便是做到了“乐业”。

在透彻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现已步入初三阶段,正是需要鼓励与引导督促的关键阶段,教学时应抓住文中的"业”字,并与学生的学业相结合,由这一点展开,让学生走进语文,走进文本。【评测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旁骛(

)解剖(

)掠夺(

)伛偻(

承蜩(

)骈进(

)强聒不舍(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í

yí(

xiàn

mù(

教huì(

jué(

3.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断章取义断:章:篇章。本题主眼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B.理至易明至:明:明白。征引引:引用。

C.亵渎职业亵渎:轻慢,不敬。乃凝于神神:精神。

D.许多层累层累:重重叠叠。比较骈进骈进:一同前进。

4.填空。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他是中国近代________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课文选自________。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________》,请再写出这本书中三句令你难忘的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例句特点,仿写句子。

例:金钱,能买来佳肴,但买不来好胃口;金钱,能买来书籍,但买不来知识。

仿写: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7.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8.文中列举的四个理由是为了论述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9.如何理解“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课后反思】《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所作的演讲。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我的教学设想是引导学生掌握演说词的特色,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以及作者的精妙构思,还有意识的增加了学生的仿句和迁移能力的训练。主要的授课方法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堂课成功之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2、分析本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3、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首先,通过复习议论文知识,明确议论文的结构思路。然后,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对学生朗读课文时提出了:“试概括每一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也就逐步明确了文章层次的划分,再经过交流归结,文章的结构就清晰的体现出来了。朗读是的第二个要求是“逐一抄录课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中的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学生很容易从文章中划出这些语句,它们的出处和语句含义在课文的注释中,再加上文章中也有多处语句作者引用后作出解释,所以学生理解语句的含义也就没有困难了。不过,在要求学生积累背诵这些语句时,却有了一些难度。在课堂的拓展延伸设计上,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多列举事例,这样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同时,我将梁启超的观点和拿破仑的名言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展开辩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质疑能力,也探讨了理解人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人生意义的教育,效果较好。不足之处,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到位了,但情感方面的训练欠缺。如果能预留时间让学生结合学习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也许对人生价值会有更多的领悟。在教学中,在学生关于“天地间第一人”的探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所至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学生的天职就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在进行拓展延伸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课后练习四问题的看法,大部分学生的看法一致—在当今社会一定要有进取意识,做一个“想当元帅”的“士兵”,才能成为时代先锋。有一个同学还发出了质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敬业不也是合理的吗?对此,我给予了肯定,并指出这与梁启超的观点并不矛盾,后者更具有普遍意义——无论面对何种职业,尊重它的合理性,并愉快地接受它,做好它,从中体味快乐。教后感觉有几个问题:一是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提示和启发性不够,导致耗费了不少时间,二是对重点内容的教学还不够突出,比如要让学生理解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在论证中的作用方面,这个环节其实是比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可惜用时不够,以至下课后还拖了堂。总之,在以后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