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稳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看和认识四周的事物,培育数学意识。
2、学会看简洁的统计图。
3、在走迷宫中,学习多角度思索问题、多途径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稳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经受走迷宫、统计投中圈数等活动及汇报沟通中,感受统计和有序思索。
课前预备:画迷宫,圈等。联系其他教师共同管理、辅导学生小组活动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日老师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板书课题)
二、数学乐园
1、小白兔送信
师:兔妈妈有一些信,想让小兔子帮忙送出去,信封上算式的得数就是收信人家的门牌号〔出示7座小房子,房子上分别有2、3、4、5、7、8、9这些数字〕。
出示9-3,以这样的提问方式提问:请这一组的第3个同学来站起来?同学们看看是不是第3个同学?
师:请这一组〔另一组〕的前3个同学站起来,同学们看看站对了吗?师:刚刚老师请这一组的第3个同学站起来,站起了几个人?请这一组的前3个同学,站起了几个人?可见第3个的“3〞与3个的“3〞是不同的。
师再依次出示算式:8+0、7-5、2+3、9-5、6-3、2+7、10-3用上面的方式提问。
指名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在黑板上排成一排。
师:如今黑板上有几封信?〔8封〕这边有几座房子?〔7座〕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发觉8比7大,初步感受有房没信或有信无房)看看是不是这样呢,谁情愿来送信?〔指8名上台送〕
师:剩下几号信没有送到?〔答案为6的算式〕它应送给几号房?〔6号〕这6号房还可以放哪些等于6的算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也知道了“几〞有时表示好几个,第几却只有一个。如5表示5个,第5却只有一个。〔与数学生活动结合〕
2、投圈游戏
师:第二个游戏——投圈。
⑴、投圈活动。出示图〔1〕,每组排好队,每人按顺序投,投中一个画一个圈,记后回队伍后面。
〔2〕、展示成果(课堂抽一组的状况,图2)。
师:依据这幅图,你看懂这组中,投中最多的是几个?是谁?你还知道什么?
〔3〕小结:这是我们将来要学的统计图,象这幅是用画圈的方法表示投中的个数,几个圈就表示投中几个,要知道是谁投的要看下面的名字。
3、数学迷宫
〔1〕出示数学迷宫
观看:谁能看懂题目的要求?
师:同学走时,其他同学留意看,想一想,要走得与别人不一样。
〔2〕全班活动。〔说明:把“数学迷宫〞画在地上,学生分组活动,其他教师协作指导、管理〕
〔3〕方法指导。
A、简洁到难
师:刚刚同学们走时,有没有重复了?有没有方法既不漏也不重呢?
师:我们可以按肯定的顺序来思索这个问题,比方:先简洁的再难一点的。
转一次弯,从1走到5转弯到9,问:你想到哪边还有相不多的路线?指名画一画!
师:对,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师:再找转两次弯的,刚刚到5,现不到5到4就转到8再转到9。
第一次到5转,第二次到4转,接下去到几转呢?
B、从上向下
师:走迷宫时,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从1走到9,但是走的方法有许多许多种,只要你符合要求,不管你怎么走都是对的。
三、课堂总结
师:这就是这节课玩的“数学乐园〞,你们开不快乐?其实学数学也是很好玩的,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觉生活中许多的好玩的数学学问,。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课以稳固、应用、拓展数学学问为目标,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走出教室,通过游戏的形式,在玩中学、玩中悟,体会到数学的奇异和好玩。主要表达以下几点:
1、在实际体验中激发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有主动的看法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根据实际状况用游戏形式将教材提供的内容活动化,如投圈记录、走迷官等,使学生个体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中,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异和无所不在,体会做数学的欢乐。
2.尝试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要表达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素养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还需要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多样化。
A、离开课桌,走出教室。在本节课中,我依据内容的需要,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与游戏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好玩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技能训练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气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参加新学问的构建过程。
B、多人上课,共同辅导。班级授课的缺点有样一个缺点: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难以照看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了改良这一缺点,本课分组活动时,一位老师负责一组同学的指导工作,尝试着多位老师一起管理和指导,以提高活动的效率。
3.把握敏捷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序数、计算、统计等学习内容融于各项活动之中,在统计上要求学生自己或他人帮助能记,会看懂谁几个;在走迷宫中初步感受到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同时指导学生要有序地思索一些问题。由于要求简洁,把教学任务融于数学活动中,既能完成教学用书上全部的教学要求,又能依据实际状况适当渗透数学思想。
4.感受好玩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洁的统计思想等等。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支配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游戏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创意不行能都写进教材。依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纳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大的胜利。如回答下列问题的提问方式、做走迷宫游戏、投圈统计等。强调学生参加现实、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胜利的喜悦,培育学好数学的信念,表达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展数学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节课中,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均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学问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互相沟通、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喜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胜利所带来的乐趣。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2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洁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看、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阅历的同时进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育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物体的边线。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师:这是一面镜子,老师每天早上用它的时候都是这样拿的〔演示手势〕很当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镜子是玻璃的,没有边框,易划手。〕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方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假如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刚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2、〔出示数学书〕师: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指的方法〔从某一个点出发,沿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互相沟通。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二、认识周长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相互说。
2、刚刚我们所指的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的长其实就是什么?〔课件出示。〕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三、测量计算周长
1、〔出示一片树叶〕师:你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课件演示〕树叶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工具去测量,再追问:你们想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留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留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2、〔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图〕师: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全部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索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沟通方法。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12-13>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理解把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明确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2、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把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观看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喜爱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唱歌吗?
生:喜爱。
师:今日老师特殊想听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情愿唱给老师听吗?
生:〔可以〕生唱。
师:谁情愿介绍一下自己妈妈姓什么吗?
生:我妈妈姓马。
师:我们叫她马阿姨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能用马阿姨和陈果说一句话吗?
生:马阿姨是陈果的妈妈,陈果是马阿姨的儿子。
师:能不能单独的说马阿姨是妈妈,陈果是儿子?
生: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分开,必需说谁是谁的妈妈,谁是谁的儿子。
师:其实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两个数,它们是互相依存的,他们也是不能单独存在的,那就是——《因数和倍数》,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想知道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生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生3: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
师:这些问题是老师告知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学习?
生:我们自己学习。
【评析:用学生最熟识的歌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从熟识的母子或父子关系出发,让学生理解了互相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互相依存关系作铺垫,表达了数学来源与生活。】
二、自学引导
1、请同学们带着想知道的问题先自学教材12-13,然后完成学案一
2、检测自学状况
〔一〕、填空
〔1〕3×4=12
3是12的〔〕4也是12的〔〕
12是3的〔〕12也是4的〔〕
2×6=12
2和6是12的〔〕12是2和6的〔〕
1×12=12
1和12是12的〔〕12是1和12的`〔〕
12的因数有:〔〕
〔2〕a×b=c(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a是c的〔〕b是c的〔〕
c是a的〔〕c是b的〔〕
〔二〕、推断
〔1〕、因为0.8×5=4所以0.8是4的因数。〔〕
〔2〕、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因为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生自学并完成学案一,师指导〕
师:有谁情愿把你的学习作品展示大家。
生:展示学习作品。
师:看了张江楠的学习作品你想说点什么?〔没有学生举手〕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有问题请教你们了。
师:在a×b=c中,为什么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生:为了方便,我们讨论因数和倍数只是整数〔不包括零〕
师:请同学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因为0.8×5=4所以0.8是4的因数。〔〕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因为0.8是小数不是整数。
师: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因为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师:因为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生:对
师:请读a×b=c(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a是c的〔因数〕b是c的〔因数〕
c是a的〔倍数〕c是b的〔倍数〕
生:齐读。
师:通过你们的自学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你们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
生:会
师:我们试试行吗?
生:行
师:来个大的,还是小的。
生:来个大的。
师:30可以吗?
生:可以
师:学号是30的因数的请起立,〔不完好〕看来找一或几个不难,要找得既精确又完好,就需要方法了。你们有没有信念自己去探究。
生:有
师:那好,你们4人小组合作找出30的因数,并完成学案二。
【评析: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案,表达了学在前,老师指导在后,充分让学生独立思索,获取学问。这样通过自学----完成学案---适时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三、合作学习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小组合作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有乘法和除法两种,用你们最喜爱的方法〕。再组内商量以下三个问题
〔〕×〔〕=〔〕
〔〕×〔〕=〔〕
〔〕×〔〕=〔〕
〔〕×〔〕=〔〕
........
30的因数有:〔〕
〔〕÷〔〕=〔〕
〔〕÷〔〕=〔〕
〔〕÷〔〕=〔〕
〔〕÷〔〕=〔〕
........
30的因数有:〔〕
〔1〕你们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们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怎样才能做到既精确,又完好的?
〔3〕你们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2、小组汇报
生1: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师: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生1:1×30=30找到130
2×15=30找到215
3×1030找到310
5×6=30找到56
生2::30÷1=30找到130
30÷2=15找到215
30÷3=10找到310
30÷5=6找到56
........
生5:从1开始去乘一个数等于30的两个数就是30的因数。
生6:用30除以1到它本身能整除的就是30的因数。
生7:从1开始有序成对找到重复或接近为止
3、引导学生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从1开始用乘法或除法有序成对的找,找到重复或接近为止。
【评析:找一个数的因数级发及发觉归纳其特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出找一个因数的方法,充分表达了学生是主体。】
四、目标检测
1、找36、28的因数
〔采纳师生对口令方法,强调重复写一个〕
2、先找出以下各数的因数,再观看这几组数据你有什发觉写在括号里。
8的因数有:〔〕
11的因数有:〔〕
15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你的发觉是〔〕
3你的学号是〔〕
你学号的因数有〔〕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习作品并汇报
生1:我发觉了每个数的因数都有1。
生2::我发觉了每个数的因数都有他本身。
........
生6:我发觉了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生7:我发觉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因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生齐读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游戏:
师:学号是25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48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18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1号你为什么不坐下
生:因为1是全部自然数的因数,坐下了还要起立。
师:同学们想挑战老师吗〔想〕比老师叫起立的人多。
生1:30的因数
生2:学号有两个因数的请起立。
生3:学号有三个因数的请起立。
........
生7:学号有因数1请起立。
生8:学号因数最大是自己学号的请起立。
【评析:找一个数的因数,归纳发觉找因数的方法并不是难事,而对“一个数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的理解有肯定难度。教师在让学生做练习的同时发觉规律,同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实现了巧练、活练,真正把数学运用于生活。】
五、总结反思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假如还有不懂的小组内商量。
【总评析:本节课总的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引拨补、疑思用〞师,即,教师:引——拨——补;学生:疑——思——用。学生通过自学,教师引导,产生疑问,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领悟,再加上教师的点拨,让全体学生进行反思、把握学法、建构数学模型,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运用——拓展提高,经受了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虽已毕,但趣犹在〞,留给我们回味的许多。】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有序成对精确完好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4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沟通合作中,把握观看、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育学生发觉与应用规律的主动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受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究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预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谈话,感知规律:
师:今日在这里上课和我们平常有什么不同啊?
〔预设:学生:教室大,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座位进行了调整〕
师:今日的座位支配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1、查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终,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数目中间的物体数目
夹子手帕
兔子蘑菇
木桩篱笆
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沟通: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觉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比〔〕多1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6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傲慢。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日讨论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观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假如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方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觉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觉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计划在校内主干道一边根据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内。〔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日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房。
五、总结评价:
师:今日我们讨论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冗杂的状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个别习题学生把握地似乎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一做综合习题就犯糊涂。但总的来说,学生把握地较好。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46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独特质把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育学生观看、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相互沟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把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预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前参学问: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学问,谁能说说什么是比?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发言)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猜想比的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依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测看看,比有什么性质?假如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想,并互相补充)
2、验证猜想: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商量讨论。
汇报(预设):
①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0.4:0.5=0.4÷0.5=0.8
0.4×5=20.5×5=2.5
2:2.5=2÷2.5=0.8
③(3/4)÷(5/4)=(3/4)×(4/5)=3/5=0.6
3/4×(2/3)=1/24/5×(2/3)=5/6
1/2:(5/6)=1/2×(5/6)=0.6
……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3、比的性质的应用
①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②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出示例题,生独立解决,小组沟通汇报方法。
15∶10(1/6)∶(2/9)0.75∶2
三、稳固应用,内化提高
1、P46“做一做〞
2、推断:
①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②把2:(1/4)化简后的结果是8:1。()
③把1小时:45分钟化简后是1:45。()
3、练习十一第2题(提示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长: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定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洁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经受观看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阅历,进展空间想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看生活、思索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师:在二年级和四年级我们都学习过图形的运动,你还记得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出示课件动态图片)
预设:生:旋转现象
2.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生: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
3.这些现象是不是旋转呢?(出示秋千等动态图)
这些也是旋转现象,也是物体绕一个点转动,只不过进行的是局部的圆周运动。
4.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生:螺旋桨,风扇,钟表等)
5.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还许多,我们就从与我们最亲密的钟表开始,来探究图形的旋转吧。(板书课题)
二、展开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旋转方向
1.请同学们仔细观看,钟表的指针是怎样转动的?一起来比划一下。
引出:与钟表指针转动的方向一样的叫做顺时针旋转。
与钟表指针转动相反的方向叫什么?(逆时针)一起来比划一下逆时针旋转。
2.旋转有几种状况?(两种: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3.这里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指的是旋转的方向(板书)
(二)借助钟面,明确旋转三要素
1.动态出示指针从“12〞旋转到“1〞、从“2〞旋转到“6〞。
师提问:
(1)认真观看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角度、起止位置
(2)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板书:方向、中心
2.同桌之间相互沟通:怎样从起止位置、旋转中心、方向、角度等方面描述一下指针从“12〞旋转到“1〞的过程呢?
生: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指针从“2〞到“6〞的过程吗?
生答。
4.你能想象一下指针从6到9的旋转过程吗?除了顺时针旋转还有其他转法吗?
5.描述道闸的旋转(出示习题图片)
师:打开课本83页,做一做,仔细读题,想象或仿照一下车杆的起落,并将空格补充完好。
生独立解决,师巡察。
6.反馈。
(三)简洁图形的旋转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描述钟表指针、车杆等的旋转过程,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描述图形的旋转。
1.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2.认真观看,三角形在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预设:位置变了,样子、大小没变,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没变,夹角没变等。
3.你能描述一下三角形是如何转动的?
生: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师:他描述的对不对?三角形绕点o旋转我们看得很清晰,因为点o没变,顺时针也很简单看出,你怎么知道它是旋转了90°呢?
生:看三角形的边
4.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
5.结论:我们可以依据图形上的边或点等部分旋转的角度来推断图形旋转的角度。
(四)动手操作,感悟旋转性质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图形的旋转,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线段的`旋转(课件出示)
(1)假如我们让这条线段旋转,你觉得应当怎么转?
(2)画出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看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三角形的旋转(课件出示)
(1)动手操作,感受三角形旋转的过程
将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先想象旋转过程,再动手操作。
提问:如何确定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
预设: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2)教师演示,总结画图步骤。
(3)做一做: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
三、回顾小结,感受旋转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深入探究了图形的运动中的旋转运动,艺术家们运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了很多秀丽的图案,我们来观赏一下。期望同学们也能像艺术家们,利用我们学过的学问设计出秀丽的图案,装扮我们的生活!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7
一、达标检测:
1、用不等式表示:
⑴a是正数_____________⑵b不是负数_________________;
(3)y与4的和不小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a的一半与4的差的`肯定值不小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2倍加上3的和大于-2且小于4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1〕以下不等式肯定成立的是〔〕
A.2x0D.x2>0
(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x=4是方程x-3=1的解B.方程x+3=1的解是x=-2
C.x=5是不等式x+3>7的解D.不等式x+3>4的解集是x=1
(3)以下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4a>2aB.a>0C.D.a2二、探究创新:
班级50名学生上体育课,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如今我拿来一些篮球,假如每5人一组玩一个篮球,有些同学没有球玩;假如每6人一组玩一个篮球,,就会有一组玩篮球的人数缺乏6个。你知道有几个篮球吗?
甲同学说:假如有x个篮球,5x60;
丙同学说:6〔x-1〕<50.
你明白他们的意思吗?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引入新课〔5分〕
1、我是小小神算手:
40×6=30×3=
20×5=50×6=
31×20=58×10=
20×40=24×20=
280+120=270+320=
2、我最棒:
(1)同学们去春游,已经开走了7辆车,每辆车可坐40个同学,已经走了多少人?
〔2〕剩下的同学还要坐满3辆车,每辆车也可坐40个同学,还剩下多少人还没有走?
〔3〕已经走了280人,还剩下120人没有走,一共有多少人?
3、引入新课: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为了嘉奖大家,老师请同学们观赏几幅画。〔一一展示完后〕问:美不美?〔美〕这几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呀?〔春天〕在这么美的春景里,你最想干什么呢?〔春游〕今日,有一位老师,也带着她的学生去春游了,在春游中,他们发觉了很多数学问题,同学们愿不情愿帮他们解决呀?〔情愿〕今日,我们就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5分〕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这是他们在春游是发觉的很多问题之一,请同学们认真观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探究算法
a、针对题中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先大胆尝试,独立思索,尝试自主探究解法,有困难的可以和同桌商议 。教师巡察指导,并指名板演。
b、再在小组内与同伴沟通想法。教师巡察,了解学生的商量状况并准时给与必要的指导。
〔3〕全班沟通,展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教师先请板演的学生口述自己提供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b、再请下面学生口述自己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4〕小结
通过对比这两种算法得出,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对,我们在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5〕专心回顾: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本22页例3补充完好。
2、基本练习:
两种苹果分别有38箱,29箱。每箱苹果都能卖10元钱。两种苹果共卖多少元?
可以,指名上小黑板做,并讲解算法和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稳固练习〔8分〕
做“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填。请在括号里填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同学们去参观美术展览,每班都是50人,已经进去了5个班,还有2个班没有进去,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
50×5=250〔人〕……〔〕
50×2=100〔人〕……〔〕
250+100=350〔人〕……〔〕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方法二:
5+2=7〔个〕……〔〕
50×7=350〔人〕……〔〕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第二关:我会做
小红上午写了12行毛笔字,下午写了13行毛笔字,每行都是10个字,小红一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第三关:我会用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3页“课堂活动〞题目
四、归纳总结〔2分〕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再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老师期望同学们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擅长发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要会利用我们学过的学问从不同角度采纳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做到:1、理解题意2、理清思路3、正确解答4、认真检查。
五、课堂检测〔作业〕〔10分〕
1、新学期开学了,老师
给每个同学发了6个大作业本,4个小组作业本,全班50个同学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2、幼儿园要买男童装20套,女童装30套。每套童装都是60元,买这些童装共要多少元?
3、同学们给四川小朋友捐书,平均每人捐10本,三〔1〕有50人,三〔2〕班有48人,这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40×7=280〔本〕7+3=10〔辆〕
40×3=120〔本〕40×10=400〔人〕
280+120=400〔本〕答:参与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答:参与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9
教学目标
1,娴熟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看、思索、探究、商量,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渐渐喜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学问重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下面我们做几道题:〔用课件演示〕计算以下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与8×〔—7〕
[〔—2〕×〔—6〕]×5与〔—2〕×[〔—6〕×5]
2,〔—〕×〔—〕与〔—〕×〔—〕
[×〔—〕]×〔—4〕与×[〔—〕×〔—4〕]
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组问题进行计算,然后在组内沟通,验证答案的正确性。让学生复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给出两组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形式上用
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思索,为下面引出运算律作铺垫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提出问题:上面我们做的题中,你发觉了什么?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安排律还成立吗?
让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再进行组内的商量,沟通,最终对组内成员的意见,想法去汇总,由代表汇报商量的结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个运算律并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三个运算律。学生通过观看思索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共同探究,共同发觉的过程中共享胜利的喜悦。并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应用新知
体验胜利出示料书42页例5:用两种方法计算
〔+—〕×12
采纳大组竞赛的方法,让其中的两个大组采纳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另两个大组采纳运算律进行计算。
出示另一题:〔—7〕×〔—〕×
该题不限制计算方法,让学生先思索,再选择运算方法。
变式练习:9×15。
实行小组合作的方法,不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竞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简化运算,同也增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通过上是的比较,学生会选取用这算律来简化运算,形成学问的正迁移。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在认识层次上有所提
高。
课堂练习第42页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及表示方法
2,如何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运算
本课作业第46页习题1.4第7题的〔1〕、〔2〕、〔3〕、〔6〕,第8题的〔2〕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良设想〕
本节课设计中,着力表达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思想,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进展。同时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而且强调动眼观看、动脑思索,注重多种感官参加,多种心理投人,促进独立思索能力、动手能力等素养的整体进展。
新课引入设计,期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思维状态,学生利用已有的学问与阅历同化和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学问,这样获取的学问,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生疏的问题环境中。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索,商量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愉悦的学习状态,对探究新知具有新奇感和满腔热情,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分析向题。查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感性认识,增进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在对所学学问的应用上,通过题组训练,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质疑辨析、准时调整。在教学中,以训练思维为主线,重视概念的提出过程、学问的形成、进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进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进展新学问,运用新学问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亲身实践,擅长观看,开动脑筋,分析商量,最终抽象出有价值的理论学问。把握这些学问的本质,学以致用,使传授学问与培育能力融为一体,真正到达本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方法
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们要带着剧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到达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淘气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判,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则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不对之处,再耐烦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转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这样让学生在轻松开心和谐的师生情感沟通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学问,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细心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数学学习的情境中
所谓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指在课堂上细心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气氛,把所学学问与实际联系起来,创设一个逼真的'环境,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发挥肯定的想象,更好地理解所学学问。比方,在教“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人不幸掉入鳄鱼池中,然而更不幸的是有几条鳄鱼正向他游过来。同学们说一说他应当怎么逃跑啊?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垂直地往岸上游。〞这么一来,学生再也不会遗忘原来点和线之间垂线段肯定最短。由此看来,细心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沉醉在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境中,更好、更扎实地把握所学学问。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通常是在教师面面俱到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小学数学学问较浅,需要理解的东西较少,所以学习起来难度较小。然而到了初中阶段,科目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难,很多学问都偏重于理解,学生一时间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对其进行学法指导。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首先要帮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因为他们年龄较小,还缺乏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学习计划,所以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相应的、适当的学习计划。其次要逐步在听课、预习、复习、阅读、记忆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复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强化。再次,教学中也要留意小学和中学学问的连接,使学生在学习上循序渐进,树立学习的信念,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留下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不断观看,发觉他们的学习习惯,对其进行矫正、指导,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看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引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才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让学生更轻松地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多媒体技术普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也已经应用得十分普遍。多媒体教学有其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的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接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本堂课的内容。我们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这也是如今多媒体教学被普遍运用的缘由。确实,绝大多数学校,绝大多数课堂都会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不行避开的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留意,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留意适度、适当,而且要留意师生的沟通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不违反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五、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许多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内容覆盖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教学方式与手段等,这些都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但是由于篇幅有限,确定还有许多的方法我们没有提及,例如在备课上、在作业的布置上、在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和学习评价上,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究,付出努力。只有做个教学的有心人,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和素养的全面进展。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1/6+2/6+3/6=3/10+3/10+3/10=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分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沟通想法:3/10+3/10+3/10=(3+3+3)/10=3×3/103/10×3=
3/10×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10+3/10+3/10=3/10×3=9/10
二、自主探究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2/9块是什么意思?
2.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自己列式计算
三、沟通、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2/9+2/9+2/9=2/9×3=6/9=2/3〔块〕
方法2:2/9×3=2/9+2/9+2/9=(2+2+2)/9=6/9=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分: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2/9+2/9+2/9=2/9×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9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2/9×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9的和是多少?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1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稳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娴熟地把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的乐趣。
教学重点:依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预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究有关例3的学问: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依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索。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缘由。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察。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确定。加、减法均可,重点讨论减法。
4、依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依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相互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2
教学目标:
1、经受简洁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洁推理的阅历。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洁地、有条理地思索,能有条理地、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育学生大胆猜测、主动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处,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受简洁推理的过程。
难点:推理根据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爱做游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听老师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个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只耳?
捂住你的眼,不是右眼,那是哪只眼?
伸伸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
师:同学们很聪慧,刚刚在游戏中我们顺利的做出正确的动作。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对的?生:不是......就是......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特别好,当出现两种状况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不是......就是......的方法来推断。通过刚刚的游戏,我们依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简洁的推理。
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合作探究,经受体验推理过程
同学们,老师遇到了问题你们情愿帮帮老师吗?
1、动态,呈现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
〔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拿的是什么书?猜的出来吗?生:猜不出来。
〔2〕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再出示问题。引导孩子梳理信息:
“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自主,探究问题。
提问“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着什么书呢?〞
〔1〕请同学们独立思索,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沟通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时教师要留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合作,沟通提升。
沟通后,孩子们有的阅读思索后用语言描述直接得出结论,有的用连线的方法,有的用列表法。强化,推理过程
小红拿的是〔〕书。
小丽拿的不是〔〕书,就是〔〕书。
只剩下〔〕书,所以小刚拿的肯定是〔〕书。
4、质疑,求同引思。
连线法和列表法可以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加直观。“几位小朋友在汇报自己的推理过程时为什么都要从小红说的话开始思索呢?〞
板书:
能确定的先确定
能排除的先排除
剩下越少越好猜
三、稳固应用,拓展提高。
1、同桌合作猜字母游戏
〔1〕出示3个不同编号的袋子〔⒈⒉⒊〕和3个不同的字母〔A、B、C〕
〔2〕提示①1号袋装的不是字母C;②3号袋装的是字母A。
〔3〕独立思索后,同桌合作完成,沟通推理过程。
〔4〕汇报沟通,说说推理过程。
〔5〕验证〔分别拿出袋子里的字母卡片〕。
2、猜颜色游戏
〔1〕师:请三位同学上来排成一纵队,分别给每位同学戴上一顶帽子,先请第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帽子的颜色。
生:不知道。
师:再请第二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帽子的颜色。
生:不知道。
师:第三位同学你知道自己帽子的颜色吗?说出你的推理过程
师:依次类推前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
3、失物招领〔出示课件〕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
表达法连线法列表法
能确定的先确定
能排除得先排除
剩的越少越好猜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66-69页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的概念。
2、初步把握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3、培育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4、感受数学价值并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育学生喜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
2、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教具预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研,学习新知:
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今日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因数又该怎样来求呢?
出示课件: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1、2、3、4、6、12
那么既是16又是12的因数是:1、2、4
16和12的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
出示课件:
16的因数:1、2、4、8、16
12的因数:1、2、3、4、6、12
8的因数:1、2、4、8
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6、12和8的什么呢?
生:公因数
师:4就是16、12和8的什么呢?
生:最大公因数。
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公因数是什么意思?
生: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生:就是几个数都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师:同学谁能说一下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呢?
生:几个数公因数里面最大的一个,就叫最大公因数。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稳固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课件: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15和18的公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呢?
15的因数18的因数15的因数18的因数
不清
15和18的公因数
三、合作探究,认识互质数
1、5和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各是多少?
5的因数:1、5.7的因数:1、7.
5和7的公因数有:1.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2、7和9呢?
7的因数:1,7.9的因数:1,3,9.
7和9的公因数有:1.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师总结: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同学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同学们想不想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四、深化练习、把握方法:
那么大家想一想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怎么去求呢?
小组商量方法: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商量结果。
师引导出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8=2×3×330=2×3×5
归纳出:18和30的公有的质因数是2和3,
那么最大公因数就是2×3=6
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呢?
把两个短除法合并成一个短除法
21830→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
3915→用公有的质因数3除
35→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
把全部的除数乘起来,得到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2×3=6
学生总结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始终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全部的除数连乘起来.
鼓舞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练习。
求12和20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动手练习,师巡察指导,学生上黑板演示过程。
五、小小能手、我来闯关:
第一关:填一填
1.15的因数有(),20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2.8和9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第二关:判一判
1.公因数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2.12的因数只有2、3、4、6、12。〔〕
3.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肯定都是质数.()
第三关:做一做
木材市场运来一批长12米,16米和20米的木材,把这三种长度的木材截成同样长,最长可以截成每根是多少米?
六、全课小节、畅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上的收获。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指出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已经有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从业心得
- 网上课程设计好吗
- 汽车行业美工工作感悟
- 香蕉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餐饮工程师工作总结
- 心灵成长社团培养情商智慧计划
- 银行工作总结制度规范运作顺畅
- 美容美甲业务员工作总结
- 2024年物业管理合同合集篇
- 2024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34篇)
- 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课程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文总复习课件
- 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
- 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概述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电解液新型锂盐材料之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市场潜力可观新型锂盐LiFSI国产化进程加速
- 年产10000吨一次性自然降解环保纸浆模塑餐具自动化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实战销售培训讲座(共98页).ppt
- 测控电路第7章信号细分与辨向电路
-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纸模版
- 氨的饱和蒸汽压表
- 指挥中心大厅及机房装修施工组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