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案菁选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七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一、回顾旧知。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592+109=615-457=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2)**完成,全班汇报。(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让学生**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三、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案篇2教学目标:交流。习。习4、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整理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回顾本单元知识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过程设计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请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把它写在题卡上。(1)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成果展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排排序,谁还记得我们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知识要点。(2)分类复习①小朋友们都整理的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你们会计算吗?指名**板演。校对时**: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那在我们计算时你还有什么特别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③改错。(1)课件分步出示瞧,这有几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鸡们玩呢。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知道怎么列式吗?(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多少岁?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小组讨论。小朋友,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数量关系。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补充问题,再解答24-20=4(个)64=24(个)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二)学习新课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生答:读懂题意。师说:请同学们**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问:读懂题意再干吗?生答:划出已知、求。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盒P实物图)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集体讨论,教师板书:(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64=24(个)(2)还剩多少个?24-20=4(个)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三)巩固反馈1.做一做(1)先读题。(2)划出已知、求。(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2.改一改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3.两步计算84-19+676-(28+20)52-4681-366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树。栽了多少棵桃树?(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1)95+1(2)95+9(3)5+19(4)59+91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6.比赛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1)读懂题意;(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变化态势;初步理解了*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均数,能够应用*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过去是选学内容,现在是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众数和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在*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往往选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表达数据的特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教材编排了四道例题和两个练习,例1和练习十五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例2至例4以及练习十六教学众数和中位数的知识。1.以百分数的知识为基础,教学扇形统计图。例1教学扇形统计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体会图中的数据信息的具体含义,理解这张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用五个扇形分别表示*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由于五种地形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不同,所以五个扇形的大小不同。教材及时指出,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它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这一步教学,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第二步根据已知的我国国土总面积,利用扇形统计图里的数据,分别算出五种地形的面积并填入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由于计算比较复杂,所以使用计算器。教学扇形统计图,要理解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并利用这些百分数进行相关的计算,不要求学生制作扇形统计图。练一练和练习十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了两方面的'练习内容。一是从统计图中各个扇形的大小以及表示的数据出发,进行分析与解释。如练一练第1题看图说出7月份哪项支出最多。第2题从我国的国土只占世界的7%,人口却占世界的22%,想到我国人均占有的土地比较少,人口密度很大。练习十五第1题通过对应数据的比较,判断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二是看图估计或计算,如练习十五第2题根据拼盘里的花生米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估计其他干果各占面积的百分比。第3题分别计算我国四个海域的实际面积。2.联系现实的素材,教学众数和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由于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所以众数反映了这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教学众数,要让学生领会众数的意义,学会在一组数据中得出众数的方法。例2用表格呈现9个学生每人用20粒黄豆种子做发芽试验的结果,先看表在括号里填数,感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学这一段内容,首先要形成正确的众数概念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在发芽结果的数据中,17出现了5次,17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5是它出现的次数,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不是5。其次要知道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管这个数出现了几次,只要比其他数出现的次数多,它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例题还要求计算这组数据的*均数,联系实际比较*均数和众数的意义,体会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众数。第79页练一练第1题通过找出一组学生的年龄的众数,巩固众数概念和求众数的方法。第2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了众数,鞋店上周销售皮鞋中,25.5cm这个尺码的皮鞋售出的双数最多,25.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进货时要多一些这个尺码的男鞋。练习十六第1题配合例2的教学,男生身高的众数生里5人的身高是148厘米,所以说女生身高的众数更能反映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即更具有**性。这就是众数作为一种统计量,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时能起的作用。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中位数是正中间的那个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均数才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教材编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这两种情况。例3要求学生评价7号男生的跳绳成绩在这组同学中的位置,有的学生可能根据算出的*均每人跳117下,认为7号男生跳的比*均数少。有的学生可能把7号男生跳的下数与其他男生比较,得出他的成绩是第三名。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比较。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例题先教学中位数的知识,指出把这组数据按大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个数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既揭示了中位数的含义,又讲了求中位数的方法。再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看到尽管他跳的下数比*均数少,却比中位数大,在这9个男生中的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初步体会中位数与*均数是两个不同的统计量。例题还要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组数据的*均数比中位数多得多,这是由于2号和8号男生的成绩十分突出,远远多于其他男生跳的下数,他俩的优异成绩使男生跳绳的*均数大了,而多数男生的跳绳成绩都低于这个水*。所以,如果一组数据里存在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极端数据,*均数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这时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更合适。例4求10个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教材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均数,并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求这种情况的中位数的方法。然后把各个女生的成绩分别与中位数比较,体会用中位数能评价每个数据在整体里的地位。练一练的教学不能偏重于求*均数和中位数,要把时间用在第(2)、(3)两个问题的讨论上。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中,有两个数据比其他数据小很多,所以*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用中位数**9个家庭的住房水*比较合适。练习十六第2题的数据中,A飞机的飞行时间只有8秒,比其他飞机少得多,一般用中位数表示这8架飞机的飞行水*。如果A飞机不飞,其他飞机的飞行时间虽然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近,都能**这些飞机的飞行水*。第3题公司的经理、副经理的月工资比其他员工高出很多,教材让学生分别算出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均数比中位数、众数大得多,应该用中位数或者用众数来反映这个公司的工资水*,进一步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实际应用。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版四年级下册71-72页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悟,能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2、基本技能: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算理。3、基本思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并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渗透迁移类推思想和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4、基本活动经验: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积累思考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渗透应用意识。5、四能目标:引导学生读懂情境,从问题入手,经历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并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6、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惯。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课前放松,活跃气氛。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放松放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播放游乐场过山车游玩视频)师:视频里这是玩的什么游乐项目啊?大家看完这段小视频有什么感受生:过山车。我觉得很刺激,害怕,激动、、、、、、(找2-3人)师:老师也觉得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且老师也比较喜欢玩这个项目。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你们去游乐园都喜欢玩什么游乐项目啊?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游乐项目吗?师:好玩吗?听着就觉得很刺激!师:哇,通过你的介绍我觉得真的很好玩。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任务。师:通过课前对大家的了解,老师发现大家都特别喜欢去游乐园玩,如果周末我们可以去游乐园玩一天的话,你想玩什么游乐项目啊?生:碰碰车,旋转木马,旋转秋千,水上滚筒,跳床、、、、、、(找2-师:听着大家说的就觉得有趣,在出发之前,你想为游玩准备些什么东西生:巧克力,伞,照相机,帐篷,水,零食等。(找3-4人)师:大家想的真周到!我想带一些食品是必须的。老师为大家在超市里选出了一些食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课件:薯片、火腿肠、面包、水和巧克力(一起出)师:这么多食品,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看谁发现的信息最全。腿肠9.61元,一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因为图中的信息多,老师最后在带领学生梳理一遍)师:真棒!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能根据其中的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且用竖式进行解答?生:能师:那同学们根据其中的两个数学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进行解答。(指名两名学生板书解答过程一个加法问题一个减法问题)师:解答完后小组交流一下,你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开始!(孩子交流时,老师参与其中,心中有数)。设计意图:两位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生利用迁移思想尝试解决问题,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放手放学生去尝试。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交流师:请大家坐好,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认真,我们先来看看黑板上的这道题,你给大家说一说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的想法对不对。(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边说边讲)生:我提的问题是一袋薯片和一个面包一共多少元?师:你是怎样列式的?生:4.29+6.45=师:大家看看这样列式对不对?师:好,同学们,我们关注一下他的竖式,4.29+6.45,你接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师;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也就是什么对齐?生:相同数位对齐。师:小数点对齐了,也就做到了相同数位对齐。你说的太棒了,谁能像它这样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就是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第一个孩子表达列竖式方法的时候,老师引导孩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师:请你接着说各个数位上的数怎样相加的?前进一得10,小数点对齐,最后就是10.74。4.29+6.45-------------------------------10.74师:说的非常好,谁还提出了加法的问题,到前面跟大家交流一下。生2:我的问题是一袋薯片和一袋火腿肠一共多少元?列式是4.29+9.61。师:这样列式对不对?竖式是4.29+9.61,大家听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生:我把相同数位对齐。百分位9+1满十向前进一得10,十分位2+6+1得9,个位4+9满十向前进一得13,小数点对齐,得13.90.横式写13.9师:你能说说理由吗?为什么写13.9,去掉末尾的0?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末尾的零可以省掉。师:非常好,根据小数的性质,写横式时末尾的零可以省略不写。设计意图: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所学习过的知识活学活用,使孩子能够注意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师:谁还提出了加法的问题?生3:我的问题是一瓶水和一袋巧克力一共多少钱?列式是2.58+14.39。写竖式时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8+9满十向前进一得17,十分位师:每一步说的非常清楚,我觉得你提的这道题很有难度啦,每一个数位都要向前进位,你能告诉大家,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生:要注意小数点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找2人说一说)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小数加法列竖式时要做到相同的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为对齐)计算时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要忘了加小数点。设计意图:引导孩子自主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为计算小数减法做基础。师:看来两位小数的加法大家会做了,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这道减法题是怎么做的。刚才这位同学,你说说你提的什么问题?(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边说边讲)生1:我的问题是一袋面包比一袋薯片贵多少元?45-4.29。师:大家来看看他的式子写得对不对?生:对。师:同学们认真听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生:我把相同数位对齐。师:你能具体的说一说,相同数位怎么对齐吗?生: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师:这样对齐也就表示什么对齐?生:相同数位对齐。师:好,下面是怎么计算的?得师:你做的非常好,谁还提出了减法的问题?生2:我的问题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火腿肠贵多少元?列式14.39-9.64。师:好,谁还提的是减法的问题,也想给大家展示一下。生7:我的问题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面包贵多少钱?列式14.39-6.45。师:解答这道题你有什么要提醒给大家的吗?生: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师:谁再说说,计算小数减法应该注意些什么?(找两人说)师:的.确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设计意图:及时小结并强调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都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突出重点。师:(**学生做好,看黑板,对照板书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自己提出并解决了这么多小数加减法(教师边说边板书)的问题,要想知道我们这些问题解答的是否正确,可以进行验算,谁来说一说小数加法可以怎样验算?生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相加。生2:也可以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验算。师:那小数减法呢?1:减数加差。生2:被减数减差。师: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把你刚才解决的问题在选择一种方法演算一遍,看你算得对不对。(找两个学生验算黑板上的两个问题)(学生做完后看黑板订正黑板上的验算)设计意图:计算小数加减法不仅考察学生的仔细认真的计算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师:看来同学们都算对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同学们,老师这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业,大家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出示投影)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一出示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7.0315.6223.47.85+0.98-7.46-13.4+9.19———————————————————————7.018.2610017.04(逐一看说理由)师:大家来看看这几道题,自己先思考一下每道题有没有什么问题,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大家的眼力真好,发现了同学的问题,还帮助他们改正了过来,老师相信大家在计算时肯定不会出现这些错误,我们做几道题试试。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做题积极性,并能发现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醒学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五、计算下面各题。2.98+0.5612.53+4.676.07+4.895.64-1.787.2-0.815.62-7.46师:一共六道题,分成三组。师:**列式解答,并展示学生答案,师生共同分析对错,强调需要注意问题。师:全做对的同学举手,大家真棒。同学们,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方说,去超市买东西,评比体育测试的成绩,比较人的身高体重,都会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希望你们能够用这节课的收获去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师:刚才咱们只做了其中的两道题,剩下四道计算题还有这道图形题是我们书上做一做的题,我们留作课下练习。好,同学们,下课。篇6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第五课时:练习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2、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三、指导第3题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四、指导第4题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六、指导第6题1、拿出卡片,让学生**组数,并把数写下来。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七、课堂总结。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教学过程一、铺垫教学。1。回忆旧知。(1)把12个苹果*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把6米长的绳子*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3)把3支铅笔*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样多。通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同学*均分。二、探究新知1。谈话导入。【出示图片“例1”】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2。教学例1:认识。(1)认识一个饼的①出示图片“例1”。②教师说明:把一个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这块饼的二分之一时候先写“一”,再写“2,”最后写“1”。③学生看图**想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表示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学生:“一”表示*均分,叫做分数线,“2”表示*均分的份数,“l”表示取的份数。师强调:写的时候,注意这条线要写得*直,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2)指导读写(3)反馈练习①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析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教师**: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表示。为什么?3。教学例2:认识(1)【出示图片“例2-1”】教师**:通过看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2)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给它涂上颜色,涂完后小组讨论判断对错。巩固意义:把一个圆*均分成了三份,阴影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三分之一。(教师板书:,读作:三分之一)(3)拿出准备好的彩带,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剪下它的”(l)引导学生每人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2)同桌讨论,教师各组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3)集体反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样?教师贴图:(4)判断。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5。教学(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直尺和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它*均分成10份,标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么写?(2)小组讨论,看图。(3)群体讨论。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师贴出放大图。教师**: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教师明确:把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它有6。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几分之一)四、课堂练习1。填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是它的。2。判断:(1)(2)把一块蛋糕切成7块,每块是它的()(3)把一根绳子*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3。一米长的绳子*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每份长()米。4。读出写出这些分数。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课后作业。1。小军跑步,他跑了全长的,请你在线段上表示出来。2。读出下面各分数。3。写出下面各分数。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分之一七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小学数学教案菁选扩展阅读小学数学教案菁选(扩展1)——小学数学教案菁选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数学教案篇1第三单元测量=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析数量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完成下列填空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2、导入。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二、探究新知。1、理解题意。(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2、探索方法。(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汇报交流。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3)列表法解决问题。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数3、回顾与反思。(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究。究三、巩固练习(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题。(1)求“每**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发言)(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案篇2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1.播放片头,揭示两种写法师:这是老师喜欢的电视节目,它在什么时刻播出?电视画面上是这样写的吗?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节目什么时刻播出吗?2.汇报**结果,进一步丰富感知。师: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它们的对应时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的结果告诉大家。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3.比较不同,揭示课题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师: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二、观察比较,探究特征。1.明确学习目标你想研究有关24时计时法的什么内容?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电脑等)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2.小组探究解决问题问题一: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看书自学:课件强化:(课件:时钟走2圈):24时计时法,第一圈跟普通计时法一样,第二圈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要分别加上12。(为什么加上12?)不叫下午师:24时计时法是这么一回事,大家明白了。那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谁来试试。1.尝试练习2.小结规律:13时(中午1时)之前的时刻上的数字是一样的,13时(中午1时)之后,两种时刻上的数字相差12。3.练习:1.下列钟表都可以表示什么时刻?(课件)改用普通计时法说说。师:如果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我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点。昨天明天师引探:你想对这个点说些什么吗?生:我想对昨天和今天之间的分界点说,你虽是个小点,却有很多名字,生:我想对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分界点说,你虽是个小点,却有很多名字,生:你就像夜里的星星、月亮的眼睛。生:你一消失,新的一天就开始了。我很喜欢你。生:你一消失,表明一天又过去了。时光易逝,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师:是呀,我们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去不复返,我们可得好好珍惜时间。让我们注视屏幕,再次体验一下吧。现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依次出现数字13到24,随着钟面变化,背景中月亮逐渐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循环重复。)话外音:昨天的时钟走到夜里12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去是1时、2时,月明星稀--―曙光初照-烈日当空,直到12时,13时──晚霞满天,夜幕降临,最后到24时。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件)时间?(口答)观察钟段图后,初步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时刻一般用表示,口语中也说,但在书写时应当按规定写成几。么?(这列客车在路上行驶的时间)时间一般用表示。图示意:时刻指那一刻,是一霎那。时间是指两个时刻所经过的一段时间。小组讨论:如何求出路上用了多少时间?指名回答,引导分段思考(课件):4小时+20分教学例22.教学例2:一个商店门口挂着这样的牌子(如右图)这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师:有一天老师路过一个商店门口,见到这样的牌子。(1)出示牌子,小组讨论:这样的牌子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一个小组**发言,余组补充(右图牌子上用的是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将一天分为哪两段。)时以前,下午7时以后,去买不到东西)营业时间是指时间)(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全天的营业时间?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3)小组**发言方法1:分为上午营业时间和下午营业时间四、回顾与质疑。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什么是24时计时法,它有什么优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何求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五、拓展延伸:1.开动时间列车(课件)下列时刻正确排序后,时间列车就开动:傍晚**中午上午深夜下午(正确的顺序是:**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2.提供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小组合作:你能根据它提供的信息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吗?轮流**,组长记录有价值的问题。永春实小20xx春季作息时间表(2)组际交流所提的问题,师板书典型的几个问题。把这张表改写成24时计时法每一节课**几分钟?全天在校时间多少?(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快的组可以多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解答。(4)集体校正。六、课外实践**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情况,制作一张时间表。然后算出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时间,并跟爸爸或妈妈交流一下你对他们作息时间安排的看法。教学目的:1.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它表示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识别时间与时刻。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区别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数学教案篇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班级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这些*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认识了乘法并且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惯较好,能**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分析实验或教研主题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从*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重点:让学生在*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法的含义。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面位置确定物体。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面图,知道*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线段的长度;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的重要性;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1、使学生经历推导7、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8的乘法口诀合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8的乘法口诀;2、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3、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简单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2、让学生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认识几时几分。难点: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识。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这些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在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学会计算表内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十一、统计与可能性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十二、期末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7-9的乘法口诀,时、分、秒的认识等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7-9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措施1、对于“认识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教学:提供现实的数学活动素材;给予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多样的讨论交流活动;赋予数学的深层思考机会。2、对于“加和减”的教学: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入规则的学习;在主动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则;在多样化的算法比较中提升规则;在认知结构的构建中完善规则。3、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认图形”的基本**是折、减、拼;利用图形进行直观思考是“观察物体”的核心环节;理解量的实际意义是“量长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交流是“位置与方向”的有效方法。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二、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简单的化聚。(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2、教学策略选择(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阳瑞安乐清灵昆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二、建立模型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汇报交流: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20xx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千米的长度。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米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三、千米和米的换算(一)教学换算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三)解释与拓展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四、总结评价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家庭作业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四、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汇报交流: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千米的长度。(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千米。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小学数学教案菁选(扩展2)——小学数学教案菁选【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4:25,10:00,7:30,8:45,11:55.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8:00,2:40,6:30,9:15,3:45.4.**: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二、新授(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分.(板书:闹钟响:8:35)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二)教学经过时间.1.引进经过时间.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师:我们*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2.感受时间的久暂.(1)3分钟有多久?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三)时刻与经过时间.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举例对比.三、练习1.选择填空.(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2.搭配练习.(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时上课时钟面时间是11点40分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间.数学教案篇3案篇2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但是专门让孩子被动的认知让整个课堂很枯燥,孩子也没有兴趣。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小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丽的大海边》,一环接一环,让孩子在新奇的时候就结束,意犹为尽,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孩子在玩中所学的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后薄等。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么栏目中比较远近宽窄,达到宽展巩固的目的。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学校处于城市,教室里设有多**,利用课件让学生投入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分类不是太难。教学目标:1.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2.进一步掌握整十数乘多位数及多位数末尾有0的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逐步提高计算速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4×4+35×8+49×6+16×7+35×6+29×7+58×3+23×9+42.计算。23×457×682×673×5引出课题。二、教学新知。1.把准备题中的23×4改成823×4、239×4,让学生尝试着用看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进行计算。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3.练习。4.再次尝试练习。2950×367×50三、巩固练习。1.书本中练习。2.计算。3.应用题练习。四、作业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边线。1.认识边线。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板书:边线。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吗?指名一个人指。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3.感受*面图形的边线。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这里有一些*面图形, (圆,三角形,不规则图形,四边形)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个?说说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有长有短的。)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板书:周长。二.计算图形的周长。1.在刚才我们所描出的几个图形当中,你能说一说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五边形呢?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学生自己**测量计算,在练习纸上列式。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同学拿练习纸**来说。**: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那剩下的两个图形你们怎么没有选择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呢?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生**发言2.在圆形物体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然后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请你**来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圆形的周长的。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3.P62/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适当评价方法。4.P62/5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收集及整理教具准备:统计图若干张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师:小朋友们个个多才多艺,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而高兴。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将举行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我们班也准备**一项活动比赛,大家高兴吗?应该**哪一项活动比赛好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地给老师提出了建议,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是**能手。但是我们只能举行一项活动,你们说老师应该怎么办呢?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比赛)二、**统计,解决问题1、**准备明确要求师:我们先以小组单位进行**,请小组长把1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拿出来,大家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师:是啊!有跳绳、踢球,还有两个项目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说应该填什么活动项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篇6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2.用简便方法计算。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二、新授。1.导语。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启发学生说出:根据加法结合律,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问:为什么这样算简便?学生把题目做完: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四、全课小结。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五、作业。小学数学教案菁选(扩展3)——小学数学教案菁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教案篇1详细介绍:教学目标(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板演26+25+38=70-18-26=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12+8+20=50-30-6=42+8-30=78-40-6=52-(12+8)=70-(18-8)=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二)学习新知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出示例368-29+51=启发**:(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停车场扩建钢结构隔层施工合同
- 员工反馈与沟通渠道
- 物流运输可靠性规范
- 水库清淤治理施工合同
- 建筑门窗施工合同:教育设施建设
- 户外用品质量奖评定流程
- 团队协作升级计件奖罚新实践
- 旧城改造工程合同进度跟踪
- 农业计量管理准则
- 云云云金融服务期协议
- 辐射及其安全防护(共38张PPT)
- 低视力学课件
- 《医学伦理学》课程教案
- 基于RDA5807的数控FM收音机实训论文
- 监控工程竣工验收单
- 荨麻疹-ppt参考课件
- 施工吊篮安全技术管理培训(PPT)
-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件(22张)
- 群文阅读讲座课件
- 汉语拼音教学讲座课件
- 各种样式聘书模板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