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整理打印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整理打印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整理打印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整理打印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整理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整理打印

单选题(共50题)1、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的教学方法是()。A.叙述法B.讲解法C.概述法D.描述法【答案】C2、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答案】B3、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沿海外贸限制【答案】A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什么权力()A.立法权B.司法权C.监督权D.选举权【答案】A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舍中多有……饮食、剃剪、纸画、今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反映的是宋代哪一社会现象()A.民间技术精湛B.都市生活丰富C.社会分工精细D.边境贸易繁荣【答案】B6、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佃暂行条例》,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A.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结构B.以法律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C.改造乡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D.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生产发展【答案】D7、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A8、为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而迁都的历史事件是()。A.商王盘庚迁殷B.周平王东迁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明成祖迁都北京【答案】C9、教师在编制历史初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是()。A.0.1~0.2B.0.2~0.4C.0.4~0.6D.0.7~0.9【答案】C10、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可查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11、从最初的西欧六国结盟到横跨大半个欧陆的28国集团.催生并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12、据先秦典籍记载,有一位思想家在论述仁义问题时,提出“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孟子D.荀子【答案】C13、“这次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帝王生涯,也意味着圣赫勒拿岛将是其最终的归宿。”“这次战役”发生的地点是()。A.莱比锡B.滑铁卢C.巴黎D.莫斯科【答案】B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是()。A.《资治通鉴》B.《汉书.艺文志》C.《玉海》D.《隋书·经籍志》【答案】B15、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A.《日出·印象》B.《自由引导人民》C.《格尔尼卡》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答案】D16、221年,刘备亲率蜀军攻打吴国,结果蜀军“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骨漂流,塞江而下”。造成这一惨败景象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猇亭之战C.淝水之战D.长陵之战【答案】B1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标志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太平洋战争爆发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斯大林格勒战争胜利【答案】C1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使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致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使官员唯命是从【答案】B19、公元前5世纪,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一条款体现的是()。A.维护平民利益B.限制贵族权力C.维护私有财产D.护大统治基础【答案】C20、1958年,有报道说:“过去每亩(山药)两千棵秧子的耕作法发展到这里的每亩一万五千棵,计划产量从每亩二十万斤直到一百万斤。”这段报道反映的史事是()。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21、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三角贸易”的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D.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答案】C22、有学者认为:“16世纪前后,它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文中的“它”指的是()。A.香料B.白银C.瓷器D.呢绒【答案】B23、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答案】C2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25、“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考问世界”的事实有()。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26、《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D.铁器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答案】A27、《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设置选修课的目的是()。A.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健全知识体系B.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C.为学习文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知识D.与历史高考衔接,有助于学生高考复习【答案】B28、有学者认为,对于大多数苏联人来说,l929年(而不是1917年)是更为伟大的革命时代。其理由是()。A.“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实现工业化B.集体化把农民变成集体农庄庄员C.企业管理权下放改变工业管理体制D.收购制收回农民对农产品的所有权【答案】B29、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B.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家直接参与生产【答案】B3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答案】A31、杜牧有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诗中所描绘的扬州盛况主要得益于()。A.制瓷业得盛行B.大运河的开通C.造船业的进步D.丝织业发达【答案】B32、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唯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33、福建厦门环岛路上挂着一个巨型条幅:“一国两制,统一中国”。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表述错误的是()。A.20世纪80年代,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规定港澳台享有同样的自治权D.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次得到成功运用【答案】C34、张学良在口述当年皇姑屯事件发生时,他正在看梅兰芳的演出。后经查实,看梅兰芳演出那天日本正攻占沈阳。这说明“口述历史”()。A.具有很大随意性,是不可信的B.只有通过录音等技术记录后,才是可信的C.史料价值不容置疑,绝对可信D.受当事人个人因素的影响.不一定都正确【答案】D35、下面资料出自于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36、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干启位而启杀之”“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一史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B.创立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答案】C37、某文学评论家说,这一文学流派“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和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斥纯粹的抽象与雕饰”。能体现该流派特征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等待戈多》D.《百年孤独》【答案】B3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改革的核心是()。A.引导农民与市场接轨B.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人C.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D.强化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答案】C39、西周时,对以鼎随葬的规定是“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如此规定的目的是()。A.显示富贵B.崇拜鬼魂C.保存器皿D.维系礼制【答案】D40、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中国倾销,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大多不能维持正常运转。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答案】A4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传三种。下列史料中兼具文献和IZl传两种属性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荷马史诗》C.秦始皇陵兵马俑D.银雀山竹简【答案】B42、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日‘博易学文’,曰‘行己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倡导经世致用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C.提倡无征不信D.回归先秦儒学的义利观【答案】B43、唐文宗在开成五年(840年)曾下诏:“京夜市,宜令禁断。”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期坊市界限被拆除B.当时长安已经出现了夜市C.当时乡村已经出现了“草市”D.“夜市”“草市”体现了商业贸易的繁荣【答案】A44、“乙未,中日战罢,公车数上书言事,声誉巍然冠其曹,且赞其师立保国会,后又与同志共于上海经营《时务报》。”材料中的“其”指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答案】B45、1436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A.海外白银开始大量输入中国B.钱、钞兼行的货币制度已结束C.农副产品在全国实现了商品化D.政府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答案】D46、向汉武帝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儒家学者是()。A.贾谊B.晁错C.董仲舒D.主父偃【答案】C47、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答案】D48、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A.农业B.服务业C.重工业D.轻工业【答案】D49、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A.罗马尼亚B.民主德国C.波兰D.南斯拉夫【答案】C50、1929年,中国对美国的生丝出15量下降了80%,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的内战影响外贸出口B.美国发生经济危机C.中国丝织品产量急剧下降D.美国实行贸易壁垒【答案】D大题(共10题)一、材料:某初中历史教师刘某为新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准备教学设计。他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教师通过一段经过剪辑整理的视频课件,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字演变和当时人们对吞文现象的记录.以此作为整节课的内容导入。其次。教师在学生阅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延续导课时对古代文字的介绍,以模块的形式对秦朝之前的文字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屈原的《离骚》与当时流行的钟鼓音乐进行详细讲授。再次,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本节课的一部分内容为题材准备课堂‘‘表演”,可以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情景再现”,也可以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拓展。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布置下堂课的预习。问题:(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答案】(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该教师在导课环节所选用的材料不够全面.应该尽量覆盖到本节课所要讲述全部内容,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本节课的知识概况有所了解。其次,该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情境的灵活掌握和角色转换。课程知识的讲授不应局限于教师所设定的“按部就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务必讲精讲足.其他部分可以适当地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最后,教师在重要内容的教授环节,忽视学生的参与和其他教学手段的介入。(2)通过对先秦时期各项文化科技成就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立志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而努力学习。二、材料:某初中历史教师刘某为新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准备教学设计。他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教师通过一段经过剪辑整理的视频课件,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字演变和当时人们对吞文现象的记录.以此作为整节课的内容导入。其次。教师在学生阅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延续导课时对古代文字的介绍,以模块的形式对秦朝之前的文字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屈原的《离骚》与当时流行的钟鼓音乐进行详细讲授。再次,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本节课的一部分内容为题材准备课堂‘‘表演”,可以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情景再现”,也可以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拓展。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布置下堂课的预习。问题:(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答案】(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该教师在导课环节所选用的材料不够全面.应该尽量覆盖到本节课所要讲述全部内容,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本节课的知识概况有所了解。其次,该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情境的灵活掌握和角色转换。课程知识的讲授不应局限于教师所设定的“按部就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务必讲精讲足.其他部分可以适当地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最后,教师在重要内容的教授环节,忽视学生的参与和其他教学手段的介入。(2)通过对先秦时期各项文化科技成就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立志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而努力学习。三、材料一:今日特派本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克农同志传达微忱,并提出下列问题以资讨论:一、从本月十六日起,我军即下令撤出甘泉肤施之围,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同谋抗日;二、目前各就原防.作抗日的一切准备……——摘编自1936年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彭德怀、毛泽东致张学良信材料二:双方同意在最近将来之适当时机。向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提议共同发起抗日救国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之总斗争纲领,并产生联合战斗之机构;在抗日作战时,双方军事力量各担任一定战线,取得互相联系与协同动作,以此去配合全国抗战力量在统一指挥下之一致的坚决的动作。——摘编自1936年4月周恩来面呈张学良的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救国协定》材料三:赵年同志从赵联处回,根据赵联同志的意见,根据二、四方面军北上、西南事变发展、日本对绥蒙进攻等情况,我们认为兄部须立即准备配合红军,选定九、十月间有利时机,决心发动抗日局面,占领甘凉肃,完成打通赵联的任务……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证明了你我之间的完全一致。这封信的意见以及今后我们提出的一切意见,都是同志建议的性质,是在和衷商酌之下产生的。(注:赵年即潘汉年的代名,赵联即苏联的代名)——摘编自1936年8月中共中央领导人给张学良的信问题:【答案】(1)表现:中国共产党秘密同国民党将领接洽,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并且制定相应文件,为国共合作抗日奠定基础;国共双方各自为抗日备战,并且积极配合参与抗日行动。(2)内部因素: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根本原因);张学良等爱国将领具有强烈的御辱爱国思想和自我牺牲精神;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让认识到该政策实质的张学良与蒋介石矛盾激化。外部因素:被中国共产党此时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感召,也受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3)影响: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出于各方考虑,提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促进了国共合作局面的出现,也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四、材料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责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问题:(1)根据材料,总结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2)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分析这两种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答案】(1)老子认为圣人治下的社会状态应是统治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得普通民众物质生活有保障,身体健康且精神追求贫乏,没有求知的意愿和更大的欲望,有知识的人不敢施展才智和理想抱负。即“无为而治”。董仲舒认为国家实现统一后。教育和社会舆论不统一.意见多样,统治者就不能维护国家统一。官员不知职责所在。因此,统治者应该统一思想意识,禁绝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六艺”以外的其他学说,如此才能统一法纪.民众有所遵从。(2)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相互征战.由此造成学术教育向社会底层的下移和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局面。董仲舒生活在西汉时期,国家实现政治统一。为适应政治上的中央集权需要,董仲舒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吸收道家、法家等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以“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大一统”等学说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五、材料一:中国资本家在宁波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业务难以为继.此厂已濒于停业。——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材料二:据估计,到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约为3亿多元,其中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国家资本约为1.49亿元.私人资本约为1.55亿元。"时中外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80.3%。——贺耀敏《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家中国公司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原因。【答案】(1)在设备、技术等方面依赖于外国;规模小,资金少,经营管理困难。(2)发展状况: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权利运动的推动。六、材料:在历史课中,老师讲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每个学生发一把小刀和一个橡皮,让学生在橡皮上刻自己的名字.比一比谁刻得好。学生们很好奇,十分钟后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刻的字进行点评。问题:(1)对教师的做法如何评价,说明理由。(2)历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制作时应考虑哪些问题【答案】(1)该教师运用了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不足之处:制作过程中师生关系没有协调好。体验式教学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应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而并非单纯的制作与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应将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穿插其中,制作完成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教师应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效果更佳。(2)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制作时应注意.①情境的直观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直观,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有代入感.②启发性:创设形式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的内容要有讨论的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③过程的灵活性: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环节灵活的融合,使学生“身临其境”.④操作时做好安排:课前确定主题、搜集活字印刷术制作的资料;课上引导参与_÷情境创设。实践探索成果交流;课后总结知识、提升能力。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一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494f1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八、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已至北京城下。……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叛乱……李自成也乘时猖獗,于十四年(1641年)攻陷河南……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陷襄阳,僭号“新顺王”。次年,李自成建国,号日大顺,改元永昌……这时洪承畴早为清军所俘,山海关之地全部沦陷,而流寇的势力已非明朝所能抵御。就在这一年,流寇攻陷北京,清军也接着入关。——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问题:(1)对同一史事的叙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分)【答案】(1)材料一主要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肯定的态度。材料二是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将农民军称为“流寇”,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反对的态度。(2)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如下。①材料一选自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该书的出版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作者深受阶级史观(革命史观)的影响,对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因此站在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②材料二选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该书于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地区出版。作者由于身处台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对农民起义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上述两种不同的历史叙述是由于作者具有不同的史观、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造成的。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一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