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重点学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2.“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的实行,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与之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如图反映了汉代()A.石画技巧的成熟 B.耕牛的广泛运用 C.耕地面积的扩大 D.耕作技术的改良4.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也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北方经济得到恢复
B.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C.曹操注意向天下招揽各种人才,唯才是举,提拔人才
D.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5.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一段对话,从中能够看出唐太宗()A.重视农业生产 B.善于用人纳谏 C.重视官吏选拔 D.关注百姓生活6.据统计记载,北宋167年间科举所取文士合计60035名,平均每年360人之多。这一数字约为唐代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4倍。而武举共取士868名,年均5人。造就北宋时期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分裂割据局面得以结束 B.科举考试制度十分完善
C.实行重文轻武治国政策 D.政府重视行政效率提升7.活字印刷术排印快速,可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古代书籍印刷后不能立刻热销。活字书版要随印随拆,没有雕版长期保存的优势,古代图书印刷仍以雕版为主,活字则用于京报、邸报、年历等文本印制。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市场需求促使活字印刷术发明 B.活字印刷术是古代图书业主流印刷技术
C.活字印刷术在发明出来后迅速没落 D.活字印刷术在特定文本印刷中占据优势8.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9.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记述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军机大臣年表》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10.有专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第二,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这两个新特点表明()A.所处特定的历史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新的内容和使命
B.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鸦片战争后,启迪人们面对残酷的现实,去探索救国之路
D.顺应社会新思潮,提出了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1.曾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英国人泰莱说,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李鸿章自己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说他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据此可推知()A.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甚微 B.民众并不支持政府对日作战
C.李鸿章在清廷中掌握主政权 D.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并非偶然12.戊戌政变后,变法诏令大都被废除,保留下来的是()A.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 B.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C.京师大学堂和各地的新式学堂 D.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13.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民主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14.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彭德怀在给黄公略的诗中写道:“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这表明()A.起义使中国革命危机四伏 B.起义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
C.润之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D.起义使革命任务发生变化15.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此次在渝谈判,中共代表团为求得全国的和平,作出了尽可能的让步。以致舆论纷纷要求中共代表团“不能再有让步,若再让步将是全国民主力量的损失”。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A.努力实现与国民党的第三次合作 B.始终坚持以全国人民的利益为先
C.继续维护着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D.退让将逐渐丧失和平建国主动权17.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一字之差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这表明()A.民国时期民众思想观念有所变化 B.女性普遍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追求男女平等 D.南京国民政府已颁布移风易俗法令1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说的“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A.阶级基础 B.组织基础 C.政治基础 D.社会基础19.1972年,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外交战略政策的调整 B.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
C.中、美、苏三角关系推动 D.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20.利用时间轴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通过历史数轴,我们容易明了某一时间段发生的大事件,也能清晰地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形成事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某同学将下列史实做出了一个简单的历史数轴,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改革开放 B.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
C.国家统一 D.综合国力21.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A.《袁隆平传奇》 B.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C.电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22.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23.1300年,英格兰埃尔顿庄园接到有农奴不服被控告没有完成为庄园主运草的任务。法庭查阅了有关惯例后确认“这些农奴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据此判定农奴胜诉。这反映了庄园法庭()A.是依据庄园主的意志设置的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奴利益
C.始终坚持客观公正 D.维护了领主的利益2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A.善于创作神话 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 D.弘扬古典文化25.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6.“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武装起义推翻国内的沙皇专制统治 D.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中国“门户开放”,各国在华“机会均等”的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雅尔塔协定》 D.《开罗宣言》28.以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部分).从中得出的结论应当是()1931年9月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饿比亚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国侵略波兰1940年4~5月德国进攻北欧、西欧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A.反法西斯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形成
C.绥靖政策带来了严重后果 D.战争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29.“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对苏联进行导弹威吓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30.“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i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大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三: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说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与目的分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伏尔泰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其目的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概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治国方略之一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如,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
材料二: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材料三: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材料一中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2)参考材料二、三,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如何。(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33.在逝去的20世纪百年历史中,先后出现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大国际性组织,它们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财产和档案全部移交给联合国。——摘自《20世纪国际关系史》材料二:出于对……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和原则的共同纲领业已表示赞同,确信为在它们本国以及其他国家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维护人权与正义,必须对其敌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且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特宣告:……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一一摘自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三:(美、中、英、苏四国政府)它们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这一组织。一一摘自1943年10月《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材料四:如图两图是高立在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联成立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当时各国要求建立联合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四中的两座雕塑表明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什么?《联合国宪章》规定维护其首要宗旨的办法有哪些?当今世界威胁联合国首要宗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由材料“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可看出,半坡原始居民过农耕定居生活。
故选:C。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的熟悉程度。考查基础知识。
2.【答案】C【解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严明法令。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
故选:C。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知识。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这表明农业耕作技术已有进步,农耕技术的发展,D符合题意;石画技巧的成熟、耕牛的广泛运用与提一部分,排除AB;耕地面积的扩大从两幅图片体现不出,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两汉经济的发展。理解两汉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汉经济的发展。
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而春秋的措施是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ABC都是曹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但与“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不符,排除AB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重点掌握官渡之战的历史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官渡之战的历史影响。
5.【答案】A【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从中能够看出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
故选:A。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知道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北宋取士名额增多,重视文士,轻视武士,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
7.【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经宋初百余年发展,雕版刻书业已形成了产业规模,官刻、家刻、坊刻书各有市场,平行发展,互为补充,活字印刷术在特定文本印刷中占据优势。逐步形成了汴京、杭州、福建、四川四大刻书中心,迎来了中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代。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印刷术的有关内容,注意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把握活字印刷术在特定文本印刷中占据优势。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印刷术的相关知识点。
8.【答案】A【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元政府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明朝时,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清朝时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这些措施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选项A符合题意。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政治的成熟与稳定和外交的开放与危机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元朝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相关史实。
9.【答案】D【解析】材料“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说明雍正十年设置的军机处,材料“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说明雍正七年设置的军机处,由此可知,两则材料相同的地方是军机处设于雍正年间。
故选:D。
本题以题干两则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清朝加强君权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0.【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两个新特点表明,所处特定的历史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新的内容和使命,A符合题意;B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
11.【答案】D【解析】由材料“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可知,这说明李鸿章强调日本举国一心,而中国则是仅以北洋之力在抗衡。这说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并非偶然。
故选:D。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2.【答案】C【解析】A.戊戌政变后,“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被废除,排除A。
B.1902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使用八股,1905年科举制被正式废除,排除B。
C.“京师大学堂和各地的新式学堂”属于保留下来的内容,故C正确。
D.戊戌政变后,“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被废除,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戊戌政变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识记戊戌政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时空坐标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D符合题意;民主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A排除;1915年开始的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起到思想启蒙作用,B排除;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示的时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等可知,彭德怀肯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并欲以其为榜样,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毛泽东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项正确;“起义使中国革命危机四伏”说法错误,排除A项;彭德怀赞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新路,材料未体现“起义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革命的任务并未变化,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点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观点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指的是西安事变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抗日。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表述,除D选项外,AB选项都容易错选。
16.【答案】B【解析】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国共双方进行了40多天的谈判,在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让步的基础上,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全国人民的利益为先,B是正确的选项;努力实现与国民党的第三次合作,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排除A;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不会继续维护着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D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行为不是退让,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重庆谈判。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重庆谈判,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观念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题干《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将社会责任扩大的“妇女”层面,体现出民国时期民众思想观念有所变化,故A正确;B与史实不符;C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出现,排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移风易俗法令,D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观念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8.【答案】A【解析】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说的“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的宪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要结合政治学科的内容作答。
19.【答案】B【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未出现明显调整,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在外交政策上一直追随美国,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日本与中国建交,故B符合题意;中、美、苏并未形成三角关系,排除C;经济贸易并非中日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20.【答案】C【解析】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
B.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并未能反映历史事件的本质,所以不能成为探究的主题,排除。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的割让和回归,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澳门的回归,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谈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些均体现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正确。
D.综合国力的提高是香港、澳门回归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是主题,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祖国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本题将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1.【答案】B【解析】依据“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和所学知识,袁隆平遗留的手稿是当事人直接记录或留下的珍贵资料,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B正确;《袁隆平传奇》、电影作品《袁隆平》属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不具有一手史料价值,AC排除;某同学的课堂笔记属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取的关于袁隆平的相关知识,但不具有史料价值,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的事迹。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袁隆平的事迹。
22.【答案】B【解析】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的主要依据是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与评述。
2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农奴被控告没有完成为庄园主运草的任务,庄园法庭判定农奴胜诉,这说明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奴的利益,B项正确;“法庭查阅了有关惯例”说明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是习惯法而不是依据庄园主的意志设置的,排除A项;“始终坚持客观公正”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庄园法庭的判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奴利益,而不是领主的利益,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庄园法庭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庄园法庭的相关史实。
24.【答案】B【解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反对封建神学,倡导人文主义,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的理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但丁的《神曲》体现的核心思想的理解。稍有难度。
25.【答案】C【解析】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反映的是科技进步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女职工的数量。因此说明的科技进步引起的社会变化。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强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准确识记十月革命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
27.【答案】B【解析】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九国公约》的内容以及影响。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以及识。
28.【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触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结合表格中的内容可知,表格内容反映了战争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过程。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过程。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过程。
29.【答案】B【解析】由材料“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可知,这反映了美国想用“经济实力”“美援”作为遏制共产主义的主要手段,为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达到了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
故选:B。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
30.【答案】C【解析】“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青春广播稿范文300字(12篇)
- 线索树内存优化算法-洞察分析
- 文本正则处理新技术-洞察分析
- 游戏情感化设计研究-洞察分析
- 消费终端市场细分研究-洞察分析
- 药品价格波动因素-洞察分析
- 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政策分析-洞察分析
- 星际尘埃凝聚动力学-洞察分析
- 旋复花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洞察分析
- 乡村文化体验与地方特色-洞察分析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2024年中考英语二轮复习学案连词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办法》
- 肛肠科患者的疼痛管理策略与实践经验
- 风电项目投资计划书
- 山东省医疗收费目录
- 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成功申报)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标准规范
- 特种设备锅炉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主要项目及内容表
- 配电室运行维护投标方案(技术标)
- 快手申诉文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