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中的音频信息_第1页
多媒体中的音频信息_第2页
多媒体中的音频信息_第3页
多媒体中的音频信息_第4页
多媒体中的音频信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Philips/Sony公司的CD-I系统二、Commodore公司的Amiga系统三、Apple公司的HyperCard四、Intel和IBM公司的DVI系统1.1.3在多媒体计算机发展史上

卓有成效的公司和系统一、Philips/Sony公司的CD-I系统Philips/Sony公司于1986年4月公布了基本的CD-I系统,同时还公布了CD-ROM的文件格式,这就是以后的ISO标准。

该系统把高质量的声音、文字、计算机程序、图形、动画以及静止图象等都以数字的形式存放在容量为650MB的5英寸只读光盘上。

用户可通过与该系统相连的家用电视机、计算机显示器和CD-I系统进行通信、使用鼠标器、操纵杆和遥控器等定位装置选择人们感兴趣的视听材料进行播放,可完成培训或教育任务。Philips/Sony公司CD-I基本系统的结构图CD译码器CD-ROM译码器音频处理器D/A变换器CD-I盘CD驱动器CD-ROM驱动装置音频信号输出视频处理器RAMROMNVRAM视频信号输出CPU68000系列定位装置2.四种不同音质的运行方式。从基本的CD-I系统结构图很容易看出:3.定义了3种不同的图象分辩率。4.几种视频工作方式。(如表1-1所示)(如表1-2所示)(如表1-3所示)1.两种工作方式。改进的CD-I系统结构图如图1-2所示

表1-1

CD-I音频方式表1-2

CD-I图象分辩率表1-3

CD-I视频方式56001DSP串行音频D/ACD驱动器SRAM缓存缓存音频左通道音频右通道MC68340处理器全速视频信号控制器NVRM时钟日历EPROM视频系统控制器DRAMDRAMDRAM视频信号D/A转换视频合成器RGB输出图1-2增强功能的CD-I系统••

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芯片单击图标

转到二、Commodore公司的Amiga系统二、Commodore公司的Amiga系统Commodore公司在1985年率先在世界上推出了第一个多媒体计算机系统Amiga。在1989年秋美国的Comdex博览会上,Commodore公司展示了Amiga系统一个完整的系列。

Amiga系统的结构与68000微机系统以及前面介绍的CD-I系统非常相似,只是在系统总线上连接了很有特色的三个专用芯片。动画制作芯片Agnus(8370)

音响处理及外设接口芯片Paula(8364)

图形芯片Denise(8362)

Amiga系统的三个专用芯片1.动画制作芯片Agnus(8370)

芯片中有5个DMA控制逻辑:视频DMA,音频DMA,位平面DAM,软盘和刷新电路DAM以及位映射控制部件的DMA控制逻辑线路及其需要的控制寄存器,它们通过内部总线与专用芯片内部的图形协处理器连在一起。因为在Agnus有较多的控制寄存器,所以有寄存器地址译码器以及寄存器地址存储器译码器,此外还有系统总线的接口电路;缓冲器、多路开关以及时钟发生器等。Agnus的功能是:用硬件显示移动数据,允许高速的动画制作;显示同步协处理器;控制25个通道的DMA,使CPU以最小的开销处理盘、声音和视频信息;从28MHz振荡器产生系统时钟;为视频RAM(VRAM)和扩展RAM卡提供所有的控制信号;为VRAM和扩展RAM提供地址。2.音响处理及外设接口芯片Paula(8364)

芯片中音响处理器、盘控制器、异步通信接口以及电位计通道接口都连接到内部总线的设备译码器上。音响处理器是由2路数据寄存器、两个音响控制计数器及4路D/A变换器组成。它可以通过DMA的方式和Amiga系统的存储器以及其他设备交换音响信息,在Paula的音响处理器中处理音响信息,最后经过D/A变换器,可把4路两对立体声信号输出到音响设备中。

盘控制逻辑也通过DMA的方式将Amiga系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盘控制器输出到盘上;反之可将盘上数据通过盘控制器读入到Amiga系统中。此外,还有异步通信接口和电位计通道控制逻辑,都以I/O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输出4路两个立体声道、9个八音阶,使用音频放大和频率调制,还有异步通讯接口、盘控制器以及电位计通道接口。3.图形芯片Denise(8362)

图形芯片有:位平面数据寄存器,位平面控制以及位平面串行输出器;硬件游标数据寄存器,硬件游标串行连续化器以及位置比较逻辑;碰撞控制逻辑、碰撞检测逻辑以及碰撞存储逻辑;优先排队控制逻辑以及位平面排队和控制寄存器;彩色选择译码器以及32位彩色输出寄存器;Mouse计数器。单击图标

转到三、Apple公司的Hypercard

三、Apple公司的Hypercard

Apple公司的Macintosh系统具有公认的良好的图形特性,它是桌上出版和桌上展示系统的先驱。Apple公司的多媒体系统也有人称之为桌上媒体,它实质上是把高质量的音响及活动的视频图象加到原来的Macintosh系统中,能够把上述特性连在一起的是HyperCard及其兼容软件。HyperCard是以卡片(Card)为节点的超级文本(Hypertext)系统,基本的信息单元是卡片或称节点,一个卡片可充满整个屏幕。一组卡片称为卡堆(Stack),可以认为卡堆是HyperCard中的文件,同类和相关的卡片可在一个卡堆内。每个卡片不仅是字符,还包括图形、图象和声音。HyperCard系统提供了许多命令或工具,通过鼠标器或键盘实现控制完成卡片的浏览、编辑、制作,信息的输入、修改、检索。它能把简单的数据库、复杂的文本程序、编程语言及著作系统组成一个快速灵活的软件包。HyperCard的数据库和所有的MAC的数据格式兼容,并开发有直接的连接电路、光扫描器以及CD-ROM驱动器连接。

为了使HyperCard和这些外部设备相连接,Apple公司已经公布了一个多媒体协议和驱动程序标准集,叫做AMCA(AppleMediaControlArchitecture)。AMCA是系统级的结构,用来访问视频光盘、音频光盘以及录像带的信息,软件工作人员不用为多媒体外部设备写专门的驱动程序。

为了快速、实时地处理视频和语音信号,Apple公司正在和MIT的媒体实验室合作,组成新一代技术研究小组开发视频和音频信号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为了传输视频信号,他们提出了高速的宽带网以及对称的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并已研制出了这种样机。单击图标

转到四、Intel和IBM公司的DVI系统

四、Intel和IBM公司的DVI系统

1983年

RCA公司的戴维·沙诺夫研究中心(DavidSanaoffResearchCenterinPrinceton,NewJersey)开发DVI技术DigitalVideoInteractive1987年3月第二次MicrosoftCD-ROM会议上,首次公布DVI技术的研究成果。

1988年10月Intel公司从GE公司买来DVI技术。

1989年Intel和IBM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推出DVI技术第一代产品ActionMedia750。

1991年又在美国comdex展示会上推出第二代的DVI技术的产品ActionMedia750Ⅱ。DVI技术第一代的产品ActionMedia750Ⅰ的结构图如图1-3所示。三块专用的DVI接口板配置与多媒体有关的外设DVI技术硬件的核心部件DVI技术软件的核心部件DVI产品发展情况表半高磁带机摄像机录像机视频数字化器扩充的RAM彩色监视器音响设备音响数字化器CD-ROM驱动器大容量硬盘视频板彩色监视器音响板CD-ROM接口板PCBUSPC/AT用户系统DVI系统结构图

核心是三块专用的DVI接口板:DVI视频板、DVI音频板以及DVI多功能板。

IBMPC/AT,386,486或其兼容型计算机作为工作平台,同时配有CD-ROM驱动器,带有放大器和音响效果的RGB彩色监视器,组成了DVI用户系统。

配置与多媒体有关的外设:视频信息数字化器(连接到DVI视频板上),音响信号数字化器(连接到DVI音响板上),扩展的视频RAM(连接到视频板上),大容量的光盘或硬盘、磁带机、录象机、音响设备、监视器以及摄像机或扫描仪等组成的DVI开发系统。DVI技术硬件的核心部件是Intel公司生产的专用芯片:VDP1(82750PA,82750PB)和VDP2(82750DA,82750DB),称之为视频象素处理器和视频显示处理器。82750PA/PB是象素处理器,采用微码编程,可以高速执行象素处理的各种算法,82750DA/DB是显示处理器,它可与82750PA/PB并行处理、显示处理好的帧存储器中的位映射图。它具有较强的图形功能,同时通过编程,适应不同分辩率、不同象素格式及不同同步格式的多种型号的显示器。DVI技术软件的核心部件是AVSS(Audio/VideoSubSystem)和AVK(AudioVideoKernel)。

AVSS是在DOS环境下,加上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