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法律逻辑论文正稿_第1页
法学专业法律逻辑论文正稿_第2页
法学专业法律逻辑论文正稿_第3页
法学专业法律逻辑论文正稿_第4页
法学专业法律逻辑论文正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学号:10524081姓名:汪芸舒专业:法学年级:2010级2班学院:法学院完成日期:20XX4月14日指导教师:张靖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摘要:法律推理是法律逻辑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法律推理是指法律适用者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选择、分析法律规范.从而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相应的法律规范并援用相关的法律条款而导出待决案件的裁决、判处结论.并论证其结论可靠、正当和合理的理性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在法律适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贯穿于整个侦查、审判、裁判文书写作全过程.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予以重视并正确运用的逻辑思维过程。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律逻辑推理不严密.经验主义泛滥.导致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在裁判文书写作过程中.法律推理不严密.是当事人对法律文书的信服力不强现象频现。本文将围绕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法律推理的宏观作用.法律推理的微观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四个主要问题进行论述。力求引起法律界对于司法推理的重视和正确应用.以更好地实现法的社会价值。关键词:法律推理.法律适用.依法治国.司法改革.司法实践AnalysisofNecessaryofAnalogyofLawinJudicialPracticeAbstract:Analogyoflawisthecorequestionoflegallogic.Analogyoflawreferstorationalthinkingactivitythatconfirmthecasefactsusingevidence,selectandanalysislegalnorms,fitthecasefactstoaccordinglegalnorms,exportsentenceconclusion,andarguetherationalityofthesentenceconclusion.Analogyoflawplaysanimportantpartinapplicationoflaw.Itisnotonlytheimportanttoolofstickingtotheruleoflaw,andofbuildingsocialismcountryundertheruleoflaw,butalsoitproceedtheprocessofjudicialreform.Whatismore,itexistsinthewholeprocedureofinvestigation,trial,andthewritingofsentenceprofiles.Sowemustpayvitalattentiontoanalogyoflawinjudicialpracticeandmakecorrectuseofit.Somehow,injudicialpractice,thewronglyuseofanalogyoflaw,thesuperstitiontoexperiencesleadtothehappensofcasesinwhichpeoplewereunjustlycharged.Andinthewritingofsentenceprofiles,thelackofanalogyoflawmakesitunacceptablefortheparties.Thearticleaimstodiscussfourmainquestions:Theconceptandclassificationofanalogyoflaw.Themacroscopiceffectofanalogyoflaw.Themicrocosmiceffectofanalogyoflaw.Howtogivefullplaytotheeffectofanalogyoflawinjudicialpractice.Finally,thearticleisaimingtogiverisetotheattentionandcorrectusingofanalogyoflaw,andimplementthesocialvalueoflaw.Keywords:analogyoflaw,applicationoflaw,sticktotheruleoflaw,judicialreform,judicialpractice.目录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法律推理就是法律适用的推理………1法律逻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法律推理………………1〔三形式推理的必要性……………………1〔四实质推理的必要性……………………2法律推理的宏观作用法律推理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2法律推理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3法律推理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作用……………3法律推理的微观作用在侦查过程中应用法律推理的必要性………………4在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过程中法律推理应用的必要性…………4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层序关系对司法归类活动的指导意义………5在审判以及在裁判文书写作过程中法律推理应用的必要性………5如何充分发挥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法律推理………………6如何推进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应用………7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一法律推理就是法律适用的推理什么是法律推理.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讨论之后.人们远远没有达成共识.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对此达成一个共识。然而.大多数法学家还是趋向于认为.法律推理就是法律适用的推理.法律推理总体上概括上说来还是符合形式逻辑的演绎法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三段论推理。当法律规则的含义模糊不清的时候.或者是事实的真伪不甚明晰的时候.单纯地运用形式逻辑演绎法就不容易对判决结论的正确性以及合乎正义性加以确保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进行法律推理就不能仅仅单纯地运用形式逻辑的演绎法.即三段论式.而需要同时进一步进行实质性法律推理。特别是在一些在疑难案件中.司法人员常常运用的就是实质法律推理。法律之间的推理也属于法律推理的范畴。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者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普遍运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它不仅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二法律逻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法律推理法律适用中的逻辑问题.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法律逻辑问题.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法律推理。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第22页正像是一些法学家所说的."研究法律推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这些角度和层次包括法律逻辑学.诉讼法学还有法哲学角度.所研究的角度不同.其研究目的以及具体的研究任务也就不尽相同了。但是.把"法律逻辑学的任务"看作是"以法律推理活动的外在形式如公理、定理或符号系统等为对象的研究"却并非十分得当的。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4页因为这样的法律逻辑.是运用现代的逻辑方法来进行研究的纯形式的逻辑.其研究的角度没有超越形式逻辑的界限。司法实践无数次地证明了.如果对法律逻辑的研究只是局限在形式逻辑这一单一的角度.只是从逻辑学已经具备的原理出发并且用固有的模式去套用、去解说司法实例.或者是运用纯形式符号的运算构造出一个完美的法律逻辑系统.这样的一套法律逻辑模式却不是司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逻辑。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上述的逻辑思维形式的实践意义.但是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第22页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4页〔三形式推理的必要性首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形式推理的必要性:第一,对于那些法律进行了明确地规定,事实清楚明了,证据真实可靠的案件,法官运用形式推理所做出的判决具有规范性。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法官适用法律对具体案件做出判决其实是在进行逻辑论证活动,这种逻辑论证活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推理形式来完成从而确保论证的严密性,并且使得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除去一些特殊情况,法官在进行一系列论证活动的过程中.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必须遵守相关推理规则,使得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同时,法官进行一系列论证活动的过程.还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则或规定,保证推理的大前提是正确的。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所做出的判决结论应该就是正当的、合理的,从而达到使当事人确信法官的判决是正确的目的。第二,形式推理具有确定性,也就是说形式推理按照一定的推理形式和规则,能够得出一个十分确定的、确切的结论.而这一特性恰巧符合法官进行裁判、判决活动的目的。从诉讼的视角看,法官所做出的判决必须是确定的。例如:刑事判决不是有罪判决就是无罪判决,不是定罪科刑判决就是定罪免刑判决等,不能含糊不清、模凌两可。法官根据法庭认定的事实以及法律的规定,运用一定推理形式所得出的确切判决结论,从而划清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达到刑事判决的目的。雍琦主编《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43页〔四实质推理的必要性实质推理在适用法律处理疑难或者复杂的案件时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无论是法律条文的疑难.还是案件事实本身的疑难.特别是前者,法官都要依据法律的价值理由对法律规定的或者案件事实本身的实质性内容进行评价并做出判决。以上所述的这个实质性推理过程,虽然没有推理的固定的模式、形式,但实质推理的推理内容同样具备前提以及结论,它们之间仍然存在"因为……所以……"这样的推导关系。与形式推理有所区别的是,实质推理的前提和结论并不是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结起来的,而是为思维内容即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必然的、内在的、一定的逻辑推理关系所联结的,如此行事.就能使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对疑难案件或者复杂案件所做出的判决是合乎法律所要实现的目的价值,与立法者的意图相一致的。法律推理的宏观作用法律推理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1.没有法律推理就没有法律适用"法律推理是一个基于逻辑形式而为的评价.此乃是一种论证.即以必要充分的理由构成去支持其所做成法律上的判断。法学上的论证是一种规范的论证.不在于证明真理的存在.而在于证明某种法律规范的妥当与正确。……论证系对某种判断加以正当化的过程。"王泽鉴:《法学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版,第201页由上述论述我们可以得知.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一个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了法律适用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没有法律推理.就没有法律适用。因此.法律推理在法律适用中占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王泽鉴:《法学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版,第201页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43页在司法实践活动中.由确认的、确定的相同的案件事实并且援用了同一法律条款却得出截然不同甚至是互相对立的裁决、判处结论的案例是十分常见的。因此.为了使已经经过确认的案件事实和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真正联结.从而得出裁决、判处结论.就需要司法工作人员的判断。因而必须通过司法人员头脑中的逻辑思维活动.并且必须熟练运用法律推理。况且.在确认案件事实过程中、在确认案件事实所应当适用的法律条款的过程中.也必须借助于司法工作人员头脑中的理性思维的法律推理。所以说.没有法律推理.就没有法律适用。沈宗灵:"法律推理与法律适用",载《法学》1988年第5期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不借助法律推理.那么.任何裁决、判处结论都可能被看作是司法人员的主观臆断.或者随意简单做出的主观断定.这样的主观臆断或者是简单断定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的而是通过直觉和经验得出的结论.即使通过这样的直觉和经验的出的结论是完全正确、恰当的.也无法体现出它所应必须具备的正当性、合法性或者强制性。因此.这样所得出的结论是缺乏正当的说服力的.这就让人们不得不怀疑其正当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了。在法律适用的全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借助法律推理来论证、证明其所得裁决、判处结论的正当性、有效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并且.在运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符合如下所述的要求:首先.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是可靠的.用于确认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是确实的、充分的.而且.对确认的案件事实进行的司法归类必须是恰当的、准确的;其次.分析、选择、援用的法律条款必须是准确的.合乎法律目的、法律精神以及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再次.通过这两者的联结.要必须能够合乎逻辑的〔必然地推导出所应得出的适用结论.并使所得结论符合正义、法律以及理性的标准。在这整个过程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尽管司法工作人员运用了法律推理.也证明不了所得结论具有合法性、有效性和正当性。然而.如果不运用法律推理.以上所述三点更高层次的要求便更加是无从谈起的了。所以说.法律推理在整个法律适用过程中.起一个基础性、奠基性的作用。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第33页〔二法律推理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法律推理是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依法治国"又被称为"法治国"或者是"法治"。"法治"是作为"人治"的对立物而提出的.其既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同时还具有人类社会共同需要的一般特征。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就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9页依法治国的要义是法律至上.这就要求法律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必须要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依法治国关键和重点是依法治权.也就是说.国家、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要受到法律规则的制约和约束。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其核心问题是司法法制化.即公正的司法程序是对法律的正确选择与适用.并且也是体现公平与正义的根本保障。如果要通过司法程序来实现法律的正义价值.就必须在法律适用中运用法律推理.这就要求司法工作者能够理性地.而不是经验地、直觉地去适用法律。"法律秩序〔即法治依赖于三个台柱——一个自治的法律制度、普遍的规则和适用法律的推理过程"〔美安.塞德曼、罗伯特.B.塞德曼:《法律秩序与社会改革》,时宜人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页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法律推理.就不可能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法治。即没有了法律推理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那么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9页〔美安.塞德曼、罗伯特.B.塞德曼:《法律秩序与社会改革》,时宜人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页〔三法律推理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作用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审判活动尊重、并且遵循司法的内在规律,以司法的本来逻辑指导、建构审判活动。法律推理是法官审理案件.从而得出裁判结果的基本思维方法,同时.法律推理也是保证裁判结果具有正当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法律推理的过程就是对裁判结果正当性的论证过程。法律推理.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司法的目的和方法,澄清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从而达到推进司法改革这一作用。郭春明:《通过法律推理推进司法改革》,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第1期其主要表现有一下五个方面:郭春明:《通过法律推理推进司法改革》,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第1期1.通过法律推理增强司法权威2.通过法律推理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3.通过法律推理保障法官依法独立审判4.通过法律推理推进裁判文书改革5.法律推理是保证裁判结果具有正当性的手段法律推理的微观作用〔一在侦查过程中法律推理的应用的必要性法律推理不仅仅是形式推理的简单列举.而是在司法实践中在综合考量社会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政策、法律基本原则精神等等的基础之上将法律逻辑正确运用于案件解决的过程。是形式逻辑推理与实质逻辑推理相互交融和予以运用的产物。在司法实践中.侦查过程中的推理更不可能仅仅是形式逻辑的简单运用。公安机关在侦破种种复杂而无头绪的案件过程中.往往需要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从得出的线索中有时甚至需要办案人员开动脑筋提出大胆的假设。比如:通过失踪人员在失踪之后银行卡账户被陌生人员通过手机进行过查询.可以初步得出假设犯罪嫌疑人可能是冲着受害人的钱财而去.进而在侦查工作中进一步地对受害人社会关系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要重点留意受害人社会关系圈中的经济关系这一层面.从而能更快更好地侦破案件。所以说在侦查过程中的法律推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僵硬死板的法律推理.而是需要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灵活应变.提出大胆假设猜测.进而在求证猜测中找到真相的过程。侦查活动中所运用的侦查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时过境迁的犯罪事实的逆向〔回溯性探索.其目的就在于探求未知的案件事实.确定犯罪事实是否发生.并借助于事实真相查明犯罪人.为起诉和审判做准备。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43页以下述侦查推理为例来看:某储蓄所保险柜里存放的7000多元现金被盗。侦查人员通过勘查后得出这样一个判断.这个保险柜门、锁、四周无任何撬圧痕迹。据此推知.这个保险柜不是用工具撬开的。上述结论依据的背景知识就是.如果保险柜是用工具撬开的.那么这个保险柜上就必然有撬圧痕迹。既然通过现场勘查得知.这个保险柜上没有撬圧痕迹.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就可以合乎逻辑地推知.这个保险柜不是用工具撬开的。那么.保险柜又是怎样打开的呢?根据这样的背景知识.保险柜只能或者用工具撬开或者用钥匙打开.既然已知.这个保险柜不是用工具撬开的.运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自然便可推出.这个保险柜是钥匙打开的。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往下推论.便可得知作案人是具备什么条件的人。〔二在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过程中法律推理应用的必要性司法人员凭借着什么从纷繁复杂的案件证据中拨开重重迷雾.解开疑惑.还原案件事实真相?答案就是.以证据材料作为依据通过逻辑推理来不断推进认识.证据事实是可以为人所感知的材料.案件事实是为人所未感知的客观情况.要运用证据来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对事实进行正确陈述.就必须历经由已知推得未知的思维过程.即法律逻辑推理过程。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一般来说.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较为明显.通常并不需要运用法律逻辑推理这一中间环节便可以直截了当地反应出案件的事实情况。比如说.证人陈述他亲眼目睹了被告人的行窃行为.只要这一陈述真实可靠.我们就可以直接证明被告人实施了盗窃这一案件事实.在此就不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而间接证据则不同于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同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并不那么明显.并且.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只能反映案件事实的某一个片段或者某一个侧面.不能反映出案件事实的全貌。所以.想要通过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就必须借助于法律逻辑推理这一中介。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第87页只有经过逻辑推理.才能充分认识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才能将案件事实的各个片段之间联结起来.从而从已知的证据事实之中.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第87页直接证据虽然可以十分直接地反应出案件事实.表面上看.其似乎与法律逻辑推理并无太大关系.然而.其实直接证据也是司法人员掌握了间接证据之后.对案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基础认识之后才得出的;并且.直接证据的可靠性.也同样需要通过间接证据来进行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直接证据也离不开法律逻辑推理。那么.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是怎样通过推理来认识案件事实的呢?以前述案件为例:某储蓄所保险柜里面存放的7000多元现金被盗。经过现场勘查发现.保险柜的门锁、四周均无撬圧痕迹。上述是司法人员直接感知到的证据事实.即痕迹物证。但是.仅凭这一证据事实自身.并不能直接说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更妄谈反应出本案的作案人了。然而.稍具办案经验的司法人员只要经过一番分析与思考.都能由关于这一证据事实的陈述得出这样的案件事实的判断:"本案的作案人是用钥匙打开了保险柜。"在此基础上便又可推知:"本案的作案人是具有掌握钥匙或者有接触钥匙条件的人。"〔三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层序关系及其对司法归类活动的指导意义法律概念之间的层序关系是指.不同层次的法律概念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属概念与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内涵角度看.罪名概念之间的层序关系在于.具体罪名概念的内涵.同时包含了它的罪名概念的内涵.还包含了总的"犯罪行为"概念内涵。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第23页我们从罪名内涵方面的层序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行司法归类活动时.必须经历的一个思维过程就是.在确认某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某个罪名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时.第一步应当考虑的问题.是该行为是否符合总的"犯罪行为"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第二步应当考虑的是.该人的该行为是否符合拟归属的那个具体罪名概念隶属的类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只有在前两个条件完全相符的情况下.才可能进一步地去思考该人的该行为是否符合某个具体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要防止仅仅根据某人行为的表面现象轻率地直接地以具体罪名概念内涵进行的对照归类行为。例如.因为A的行为导致B死亡.对此.如果仅仅根据这一现象就直接定位归属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或者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就过于草率了。依据概念间内涵方面的层序关系.如果我们要思考A的行为是否认定为"故意杀人罪".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一行为是否符合总的"犯罪行为"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因为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由于"故意杀人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一种.所以我们还要必须思考的是.A的行为是否符合"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的构成要件;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地思考A的行为是否符合了"故意杀人罪"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只有思考了A的行为是否一一符合上述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后.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第23页〔四在审判以及在裁判文书写作过程中法律推理应用的必要性审判推理是在诉讼活动中审判阶段所运用的法律推理。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第231页它是在确认案件事实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司法归类活动.其目的在于适用法律.并且正确履行立法者所给予的制裁命令。所以.我们就必须通过法律逻辑推理.把法律条款的规定性和强制性传递给具体案件的裁决、判处结论。从而实现由一般性规范向个别性规范的过渡.使得具体案件的裁决、判处也具有合法性和强制性.从而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以及认定案件事实基础之上所得出的判决结论.都不得是检察官或者法官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得是律师个人意志的体现.而它只能是立法者意志的体现。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其裁决、判处结论就必须是从法律规范判断中必然推出的.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必须具有必然性.至少是不存在合理疑点的。法官进行法律适用.对具体案件做出裁决、判处结论时.必须针对诉称事实以及整个案件事实.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法学原理.充分说明采纳和反驳的理由.清楚、全面、彻底、充分地表述对法律问题的见解.这是法官的基本义务之一.也是近代以来对所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因为"陈述判决理由是公平之精髓。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收到判决结果的当事人有权利知道判决是如何做出的。"正因为如此.国内有的学者针对我国法律适用现状.呼吁"我们是到了法律推论引起足够重视的时候了"。就连最高人民法院也不得不说.我国目前的裁判文书"不说理或者说理不充分.理由部分没理由.只引用法条.不阐明适用法律的道理。因此.说服力也就不大。""司法判决之所以必须得到当事人的执行和尊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握有司法权法官作出的.更在于其中的法律推理与原理的阐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第231页贺卫方:"对抗制与中国法官",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四、如何充分发挥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一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法律推理——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相结合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62页。根据法律推理是否涉及法律的价值理由.我们把法律推理分为实质法律推理与形式法律推理这两类。形式法律推理的基本特点是.在法律推理的时候依据了同样的前提就应当得出同样的结论。比如说.在相同的犯罪事实、相同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假定条件的情况之下.就理应适用相同的法律规范.援用相同的法律条款.并得出相同的裁决结论。在实际运用形式法律推理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不允许掺杂或介入其他任何的法律之外的因素.不对不同人就实行区别的对待。正因为如此.严格、准确地运用形式法律推理既可以充分地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依法审判"的原则.也可以保证法律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对维护司法的统一和一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达到法治所必需的条件。所谓实质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比如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时候.或者是有法律漏洞出现的时候.再或者是法律虽然有了规定.但是法律规定本身过于的抽象和概括;或者是法律规定本身互相交叉.法律规定本身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或者依法律规定.运用形式法律推理去适用法律会明显地违背法律精神.从而无法实现法的价值.或者违背了立法者的真实意图等情形。而"一定的价值理由"常常指的是法律规范之外的根据、依据以及理由。比如说有.适用者需要考虑立法者的意图、法律的精神、法的一般原则、法理、国家的政策、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式、社会公共道德和秩序等伦理道德或社会方面的因素.即波斯纳所说的"法律外部的世界"〔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朱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由于实质法律推理不以.或者说实质法律推理不仅仅以确定的某一法律条款作为知道整个推理过程进行的依据.它的推导还必须以一定的价值理由作为前提。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0页因此.实质法律推理在一般情况下不涉及推理的结构、形式方面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进行实质法律推理不涉及.或者说没有结构形式.而是涉及以对法律规定.或者案件事实本身实质内容的分析、评价作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所以我们说.实质法律推理实际上是一种涉及实质内容和一定价值理由的非形式的推理.是一种推理结构更加复杂、层次更高的推理.而非仅仅通过简单地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就能完成的推理。因此.对实质法律推理的研究就不仅要采用形式逻辑和形式化的方法.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0页我们把法律推理分为实质法律推理和形式法律推理并不意味着两种推理是相互排斥的。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67页事实上.在法律适用过程的推理活动当中.这两种推理经常是交叉使用、互相渗透、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只不过在不同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的国家〔或地区.或者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法律适用领域如刑事、民事或行政法律适用里.对形式法律推理和实质法律推理的运用有所偏重而已。通常.在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大陆法系国家中.法律适用以形式法律推理为主.以实质法律推理为辅;而在以判例为主要法律渊源的英美法系国家.实质法律推理的运用就相对广泛了。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67页在刑事法律适用中.由于实行"罪刑法定"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法制原则.因此.一般以形式法律推理为主要的推理形式.基本上没有单纯运用实质法律推理的情形;而在民事法律适用、经济法律适用〔尤其是仲裁适用中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67页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67页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发挥形式法律推理的规范性.权威性功效.而且综合考虑了"法律外部的世界".如此形式地运用法律推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审判的公平、权威.从而真正实现法的社会作用和效果.平衡社会利益关系.实现法的目的价值——公平正义。〔二如何推进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应用1.提高入职门槛.严卡入职门槛如果把司法机关比作一台精密的仪器的话.那么.司法机关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这台精密仪器的重要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的制作精细.做工精良.严丝合缝.都是保障这台精密仪器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司法机关比作人的身体.工作人员就是身体中每个分子细胞.一旦有一个细胞癌变.都会对整个人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说.司法机关中.每一个人员的理论、实践、道德素养都关乎着整个司法机构能否正常运转.能否正确地将理论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法的社会价值。法律推理是建立在有着扎实法律功底.严密思维逻辑.理性分析的头脑基础上的逻辑.能否将法律推理正确运用到案件中.给案件的当事人.给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关乎司法尊严.关乎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必须提高相关司法机关的入职门槛.严卡入职门槛.杜绝权钱交易.人情庇佑.让那些真正知法、懂法、用法、道德品质过硬的人才进入司法机关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司法机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法律推理能在案件解决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而那些通过人情进入司法机关工作的人员.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往往容易凭感觉凭经验做事.从而影响法律推理的正确运用.影响司法公正.对案件的正确解决起到消极作用。2.加强在职教育.规范办案观念。对一些老一辈工作者.以及新入职人员加强在职教育.强化规范的办案观念。老一辈的工作者要端正工作态度.切勿迷信经验.依然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推理为手段。对于老一辈的司法工作者.由于长期的办案经验积累.在遇到同以前相似的案件情况.或者表面看起来较为简单的案件的情况之下.就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思维套路。由于我国法理学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推理理论体系。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官不知道法律推理是何物,判案往往依靠的是司法经验和直觉。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33页在审案判案的过程当中.如果缺乏了法律推理.就如同做题缺乏解题思路.不能对症下药。那么司法公正又从何保障呢?所以.即便是对老一辈的工作者来说.不断地学习教育有关法律推理的理论以及实践.不断使其在头脑中强化运用法律推理的观念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新入职的人员.在我们司法领域入职门槛不断提高的今天.其理论素养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讲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相结合.就需要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摸索.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33页3.发挥监督职能.保证信服力强。监督机构发挥职能.在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之前认真审核.保证文书的写作证据充分.推理明确.信服力强。在司法实践当中.一些法官的判决书一般写得比较简易和随意,大多判决文书都是先简要地说明了原被告陈述,再认定案件事实,再根据并对照法律条文便做出了判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