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潍坊市高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检测(五)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在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的行程中,时间也由客观的空间化派生出主观的情感化,即时间不只是供计算的钟表数字,而成为某种情感的强烈绵延。在情感中,空间化的时间停止了,时间成为超时间。与俄罗斯东正教圣像文化强调苦难即拯救,不是走向光明而是走入黑暗才永恒才得救,从而如陀斯妥也夫斯基残酷地折磨心灵相反,中国重视的似乎更在这心灵的超时间中得到“天乐”的永恒。在基督教,空间化的时间终止在上帝怀抱,那是既非理性又排除日常感性的情感体验。在中国,空间化的时间终止在人的怀抱,那是既融化理性又不排除日常感性的情感体验。你看那宋元山水画,那就是这种心境、精神、“天乐”的物态化,显现的是一种情感的时间即超时间。中国画论之所以将“逸品”放在“神品”之上,正因为前者标志着这种超时间的人生境界,它不只是精神、意象、兴趣、道德,而是“逸”的韵味。那高山流水,茂林修竹,那茅屋半间,行人几个,它超脱可计量的空间化的具体时间,无需日影,没有晨昏,但又仍有四时景像,这景像体现着人际关怀,人间情爱。它指向的是一种生活境界和人生归宿。这才是“境(人生境界)生象(艺术图景)外”,“得其圜中”。
前人说:“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诗禅俨然”;“以禅作诗,即落道理,不独非诗,并非禅矣”;陶潜、王维之所以比寒山、拾得①,比宋明理学家们的诗似乎更使人“闻道”“悟禅”,就因为“本体”已融化在此情感中,此诗此情即是真如。“以禅作诗”便是以一个玄虚的“本体”硬加在所谓“现象”之上,它与感情始终两橛。
一切均消逝而去,唯艺术长存。这正是因为艺术使人体验艺术中的时间,从而超时间,在此体验中,情感泯灭、消化了分、定、位、所(空间化的时间),既超越了此时此地即日常生活的时间,却又与此时此地的日常时间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人们在废墟、古城、图腾柱、峨特教堂、石窟佛像、青铜礼器……这些在当时有关宗教、道德、功利等时间的实用物前,所感受、领悟、体验的恰好是对人类总体存在的非实用非功利非道德的超时间的情感确认,常表现为对时间的无限感叹。这也就是人对自己存在的“本体”把握。一切情深意真的作品大都如此。“活”不只是“如何活”和“为什么活”,而是“活”在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宇宙(自己生存的环境)的情感的交会、沟通、融化、合一之中,人从而不再是与客体世界相对峙(认识)相作用(行动)的主体,而是泯灭了主客体之分的审美本体,或“天地境界”。人历史性地生活在与他人共在的空间化的时间中,却让这些空间化的时间经验进入艺术凝冻,它们便超时间而永恒常在,而使后来者的人性情感愈益丰足,这就是“德不孤,必有邻”,这就是变易中的不易。这“不易”便不在别处,就在这人生情感之中。
(摘编自李泽厚《世纪新梦》)
材料二:
任何艺术都是形式,而这种形式又是为着情感体验的。因此,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结论。
请大家注意这个定义的表述: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这就是说,第一,艺术是形式。第二,艺术的形式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是“有意味的形式”。第三,艺术形式的“意味”不是思维、意志,而是情感。艺术也不是思维的形式,而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说“艺术是有形式的情感”呢?因为对于艺术来说,形式比情感更为重要。这是艺术与科学、道德、宗教相区别的紧要之处。科学、道德、宗教,都是内容重于形式,艺术则是形式重于内容。艺术的内容是可能被湮灭、被遗忘的,但只要其形式还有生命力,则艺术品长存。比如原始艺术,它们的内容哪里讲得清?还有李商隐的许多诗,那内容也是搞不清楚的。“诗家总爱西崑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大家都喜欢李商隐的诗,只是看不懂。那你喜欢什么呢?还不就是形式?记得前面的课程中有同学问一个问题,他说,我什么愁什么恨都没有,我挺高兴的,可我还是觉得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诗写得好,我能欣赏。为什么呢?因为你欣赏的是形式啊!这和老外欣赏中国书法是一个道理。他哪认识这些字啊!还有把书法作品都挂倒了的。可他觉得这些龙飞凤舞的字实在是太好看了,就像京剧脸谱一样,“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
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就说艺术是一种无内容无意味无情感的“纯形式”。因为诗也好,书法也好,脸谱也好,其他什么艺术形式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情感对象化的需要才产生的。因此,完整准确的表述只能是这样: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
(摘编自易中天《美学讲稿》)
注:①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佛教史上著名诗僧,并称“寒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的过程中,时间从客观到主观,不再是钟表数字,而成为情感的强烈绵延,成为情感世界中的超时间。
B.中国艺术超时间的情感体验,不同于俄罗斯东正教的强调苦难即拯救,也不同于基督教的非理性又排除日常感性的情感体验。
C.既不要以禅作诗,也不要为诗而诗,而要将“本体”融化于情感表现中,否则就是以玄虚的“本体”硬加在所谓“现象”之上。
D.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这一概念特别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性,而对艺术的内容,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则明显不重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山水画侧重“真”和“实”,提倡写实风格,展现凝重恬静自然之美,有着既融化理性又不排除日常感性的情感体验。
B.北宋画家黄休复论画有四格说,在他看来,四格中“画之逸格,最难其俦”,这体现的正是中国画论“逸品”至上的思想。
C.参观云冈石窟,心中涌起对华夏文明融会异族文明的博大、对古人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的叹赏,这便是超时间的情感体验。
D.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以黄色为主色,黄灿的底色将瓶中的向日葵表现得动人心弦,正是这一形式让作品有了长存的生命力。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古人论诗的句子,与“超时间”观相合的一项是()
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B.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句其四》)
C.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D.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4.材料一、材料二中都提到宗教、道德,请简析其各自的论证作用。
5.请结合材料一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所讲的“我什么愁什么恨都没有,我挺高兴的,可我还是觉得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诗写得好,我能欣赏”这一现象的理解。
【答案】1.B2.D3.A
①材料一,运用举例论证手法,阐发艺术给人以超时间的体验的看法。②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阐述艺术的形式重于内容的观点。
①诗句借“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具体图景,表现的是诗人当时生活中特定的情感体验。
②我们今天面对这样的诗句时,所感受领悟到的是超时间的情感体验,所以不一定会与作者当时的情感体验相同。
③这里融入了我们自己对存在的“本体”把握,体现着我们由此而来的对人生的理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不再是”错。原文说“在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的行程中,时间也由客观的空间化派生出主观的情感化,即时间不只是供计算的钟表数字,而成为某种情感的强烈绵延”,原文说的是“不只是”;
C.“否则就是以玄虚的‘本体’硬加在所谓‘现象’之上”错。原文说“‘以禅作诗’便是以一个玄虚的‘本体’硬加在所谓‘现象’之上,它与感情始终两橛”,这只是就“以禅作诗”而言的;
D.“而对艺术的内容,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则明显不重视”错。原文只说“因此,完整准确的表述只能是这样: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不代表“不重视”艺术的内容。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正是这一形式让作品有了长存的生命力”错。原文说“艺术的内容是可能被湮灭、被遗忘的,但只要其形式还有生命力,则艺术品长存”,选项把条件关系变成了因果关系。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李杜诗今人感觉不新鲜,这正是超时间的体验。
B.强调作诗须有独特个性;
C.强调写诗反复修改的重要;
D.讲的是四杰诗受当时人的嘲讽。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说“从而人们在废墟、古城、图腾柱、峨特教堂、石窟佛像、青铜礼器……这些在当时有关宗教、道德、功利等时间的实用物前,所感受、领悟、体验的恰好是对人类总体存在的非实用非功利非道德的超时间的情感确认,常表现为对时间的无限感叹”,运用举例论证手法,阐发艺术给人以超时间的体验的看法。
材料二说“因为对于艺术来说,形式比情感更为重要。这是艺术与科学、道德、宗教相区别的紧要之处。科学、道德、宗教,都是内容重于形式,艺术则是形式重于内容。艺术的内容是可能被湮灭、被遗忘的,但只要其形式还有生命力。则艺术品长存”,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阐述艺术的形式重于内容的观点。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文章说“记得前面的课程中有同学问一个问题,他说,我什么愁什么恨都没有,我挺高兴的,可我还是觉得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诗写得好,我能欣赏。为什么呢?因为你欣赏的是形式啊”,结合材料一的“人历史性地生活在与他人共在的空间化的时间中,却让这些空间化的时间经验进入艺术凝冻,它们便超时间而永恒常在,而使后来者的人性情感愈益丰足,这就是‘德不孤,必有邻’,这就是变易中的不易。这‘不易’便不在别处,就在这人生情感之中”,说明诗句借助“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具体图景,来表现自己在当时生活中特定的情感体验。
材料一说“……所感受、领悟、体验的恰好是对人类总体存在的非实用非功利非道德的超时间的情感确认,常表现为对时间的无限感叹”,由此可知,我们今天面对这样的诗句时,所感受领悟到的是超时间的情感体验,所以不一定会与作者当时的情感体验完全一致。
材料一说“这也就是人对自己存在的‘本体’把握。一切情深意真的作品大都如此……而是‘活’在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宇宙(自己生存的环境)的情感的交会、沟通、融化、合一之中,人从而不再是与客体世界相对峙(认识)相作用(行动)的主体,而是泯灭了主客体之分的审美本体……人历史性地生活在与他人共在的空间化的时间中,却让这些空间化的时间经验进入艺术凝冻,它们便超时间而永恒常在,而使后来者的人性情感愈益丰足……”,由此可知,这里融入了我们自己对存在的“本体”把握,体现着我们由此而来的对人生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抉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13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
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得“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
C.小说在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多层的语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D.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能看出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既写自然环境,又交待时代背景,营造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B.小说情节在冲突中展开,城外与城内的矛盾冲突引发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富有张力,引人入胜。
C.小说将解放青沙城这重大事件聚焦于客栈,这与老舍的《茶馆》以茶馆为舞台展现社会沧桑巨变异曲同工。
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前文相互印证,突出了主题。
8.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9.小说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而是分写了“我爷爷”见到老范、魏鸣之的两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D7.A
8.①“我爷爷”决定是否让老范进客栈,最终的抉择是让他进来,并为他保密。②“我爷爷”的第二个抉择是把魏鸣之的事情告诉老范,为解放青沙城赢得了战机。
9.①主题上,把老范和魏鸣之进行对比,以小见大,反映了国共两党对普通老百姓的不同态度,凸显了主题,表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题。
②人物上,突出了“我爷爷”在老范和魏鸣之前的不同表现,突出了人物形象。
③情节上,前后对比,结构清晰,便于表达主题。④在读者感受上,让读者体验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错,“‘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可以看出,老范给“我爷爷”两块大洋是不免费住店,体现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的纪律。
B.“‘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错,“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可以看出“我爷爷”并不是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
C.“蕴含着丰富的意蕴”错,“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通过上下文这些省略号是可以补出明确的内容的,故这些省略号的语意是唯一的。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交待时代背景,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错。开头的环境描写“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是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是营造环境氛围,没有交待时代背景、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的作用。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小说标题为“抉择”,在整篇小说中“我爷爷”所面临的选择有两个:
一个是帮不帮老范,从“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可以看出;
一个是是否把魏鸣之的消息告诉老范,从“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可以看出。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故事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而作者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从“我爷爷”见老范和魏鸣之两个人的表现来反映一个宏大的战争主题,运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说塑造人物方面看,小说通过一个客栈的老板“我爷爷”见到国共两方的人物的不同表现,见到老范时“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老范的话“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我爷爷的回答“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都可以看出以“我爷爷”为代表的百姓对正义一方的拥护,可以看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老百姓的爱护;见到魏鸣之后,魏鸣之威逼利诱“我爷爷”,“我爷爷”也最终做出了抉择,“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可以看出以魏鸣之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的不得人心,也可以看出我爷爷的坚定。
从情节上看,小说通过“我爷爷”见老范和魏鸣之的不同表现,形成前后对比,便于在对比中凸显主题,前后两个人的故事分开来写,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从主题上看,通过“我爷爷”的眼睛看到以老范为代表的共产党军队和以魏鸣之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的不同表现,老范的表现是“‘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魏鸣之的表现是“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表达了正义战争必然胜利的主题。
从读者感受上看,“我爷爷”在面对老范时的小心,有点担心害怕和面对魏鸣之由惊讶到坦然,读者在故事推进和对比中,感受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紧张,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对比而起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月赤察儿,许兀慎氏。世祖雅闻其贤,且闵其父之死,年十六,召见。帝见其容止端重,奏对详明,喜而谓曰:“失烈门有子矣。”至元二十六年,帝讨叛者于杭海,众皆阵,月赤察儿奏曰:“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禄,皆已受命征战,三人者臣不可以后之。惟陛下怜臣,使臣一战。”帝曰:“卿以为安童辈与尔家同功一体,各立战功,自耻不逮。然亲属槖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二十七年,桑哥既立尚书省,杀异己者,箝天下口。尚书平章政事也速答儿,潜以其事白月赤察儿,请奏劾之。桑哥伏诛,帝曰:“月赤察儿口伐大奸,发其蒙蔽。”乃以没入桑哥黄金、水田赏其清强。二十八年,都水使者请凿渠西导白浮诸水,则江淮之舟可直泊于都城之汇。帝亟欲其成,敕诸府人专其役,度其高深,画地分赋之,刻日使毕工。月赤察儿率其属,著役者服,操畚锸,即所赋以倡。趋者云集,依刻而渠成。初,金山南北,叛王海都、笃娃据之,不奉正朔垂五十年。大德五年,海都、笃娃入寇。大军分为五队,月赤察儿将其一。锋既交,颇不利。月赤察儿怒,被甲持矛,身先陷阵,一军随之,出敌之背,大败之。厥后笃娃来请臣附。月赤察儿遣使诣诸王将帅议曰:“笃娃请降,为我大利,固当待命于上。然往返再阅月,必失事机。事机一失,为国大患,人民困于转输,将士疲于讨伐,无有已时矣。马兀合剌,笃娃之内兄也,宜遣使报之,许其臣附。”众议皆以为允。既遣,始以事闻,成宗曰:“月赤察儿深识机宜。”至大元年,武宗诏月赤察儿曰:“卿乃国之元老,宗藩将领,实瞻卿麾进退。宜悉乃心力,毋替所服。”四年,月赤察儿入朝。寻以疾薨于第,谥忠武。
(选自《元史·列传卷六》,有删改)
【注】月赤察儿,元朝名臣,历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其父失烈门从忽必烈征云南时阵亡。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B.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C.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D.然亲属槖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氏,姓的分支,古代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在先秦时期,氏用以“明贵贱”,只有贵族男子可称氏。
B.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要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正,是指一年的开始;朔,是指一个月的开始。
C.薨,指代诸侯或大官之死。古代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不禄”,士死为“卒”,庶人死为“死”。
D.谥,古代皇帝、大臣等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臣下的谥号按生平事迹评定,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赤察儿少有贤名,深受赏识。十六岁被世祖召见时,他举止稳重,对答详细明白,世祖赞他无愧于已逝的父亲。
B.月赤察儿主动请缨,初露锋芒。世祖在杭海讨伐叛军,他见安童等人奉命出战,不甘居后,请求世祖准许他上阵。
C.月赤察儿洞察秋毫,剔弊发奸。他发现桑哥的不法行径,予以弹劾。世祖处死桑哥,并奖赏了月赤察儿的清廉强干。
D.月赤察儿冲锋陷阵,大败叛军。在迎战叛王海都、笃娃时,他亲率一支军队,从敌阵后方进攻,扭转了不利局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赤察儿率其属,著役者服,操畚锸,即所赋以倡。
(2)宗藩将领,实瞻卿麾进退。宜悉乃心力,毋替所服。
14.笃娃投降,月赤察儿为什么主张不等皇上许可,先由马兀合剌作为朝廷使者受降?
【答案】10.B11.C12.C
13.(1)月赤察儿率领他的下属,穿劳作者的衣服,拿着筐和锹,带头走向分配的渠段。
(2)宗藩将领实际上是听从你的指挥。你应当尽心尽力,不要放弃你的职责。
14.①往返需要两个多月,等待皇上许可会失去收服笃娃的时机。
②一旦失去时机便会国无宁日,百姓转运军需精疲财尽,将士们因战争而疲惫不堪。
③马兀合剌是笃娃妻子的哥哥,派他出使更容易取得笃娃的信任。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你亲自带着武器,朝夕保卫,功劳不小,何必要亲自上阵杀敌,才遂心意呢?
“橐鞬”指箭袋弓囊,作“属”的宾语,后应断开,排除AC;
“行伍”是“践”的宾语,宾语后断开,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大夫死为‘不禄’,士死为‘卒’”错误,古代称大夫死为“卒”,称士死为“不禄”。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发现桑哥的不法行径”错误。原文是尚书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发现桑哥的不法行径,并暗中吿诉月赤察儿。皇上评价月赤察儿“发其蒙菠”中的”发”含义应是“揭发”,而不是“发现”。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属”,部属,下属;“赋”,分配;“倡”,率先,带头。
(2)“悉”,尽;“替”,放弃;“所服”,所字结构,名词性,职事,职位。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然往返再阅月,必失事机”可概括出,往返需要两个多月,等待皇上许可会失去收服笃娃的时机。
结合“事机一失,为国大患,人民困于转输,将士疲于讨伐,无有已时矣”可概括出,一旦失去时机便会国无宁日,百姓转运军需精疲财尽,将士们因战争而疲惫不堪。
结合“马兀合剌,笃娃之内兄也,宜遣使报之,许其臣附”可概括出,马兀合剌是笃娃妻子的哥哥,派他出使更容易取得笃娃的信任。
参考译文:
月赤察儿,许兀慎部族人。世祖一向听闻他的贤名,并且怜悯他的父亲阵亡,在他十六岁时召见他。世祖见他言行庄重,对答详细明白,高兴地说:“失烈门后继有人啊。”至元二十六年,世祖在杭海讨伐叛贼,随征的人都上阵对敌,月赤察儿上奏说:“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禄都已经奉命出战,我不可以落后于这三个人。希望您怜惜我,让我出战。”世祖说:“你认为安童这些人和你家功绩、地位相同,他们各自立下战功,你以比不上他们为耻辱。然而你亲自带着武器,朝夕保卫,功劳不小,何必要亲自上阵杀敌,才遂心意呢?”二十七年,桑哥设立尚书省后,诛杀异己,使天下人不敢言。尚书平章政事也速答儿暗中将桑哥种种不法行径告诉月赤察儿,请他出面弹劾桑哥。桑哥被处死后,世祖说:“月赤察儿声讨大奸臣,揭发出桑哥掩盖的真相。”于是用没收的桑哥的黄金、水田来赏赐他的清廉强干。二十八年,都水使者请求开凿河渠,从西面引白浮诸泉水,这样江淮的船只就可以直接停泊在都城之下。世祖想尽快完成,下令各府派专人负责这一工程,度量河道深度,在地上画出区域界限分摊给他们,要求按期竣工。月赤察儿率领他的下属,穿劳作者的衣服,拿着筐和锹,带头走向分配的渠段。追随他的人纷纷聚集过来,按时修成了河渠。从前叛王海都、笃娃占据金山南北,不臣服于朝廷近五十年。大德五年,海都、笃娃入侵。大军分为五队,月赤察儿领导一队。交锋之后,形势相当不利。月赤察儿大怒,披上战甲,手持长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士卒全跟随他,从敌阵后方进攻,大败敌军。后来笃娃请求归附朝廷。月赤察儿派遣使者到诸王将帅处商议说:“笃娃请求投降,对我们是一件大好事,本应等待皇上的命令再定夺,但往返需要两个多月,一定会失去时机。失去时机,就会成为国家的大患,老百姓因转运军需困顿不堪,将士们也会因长期战争精疲力竭,那就国无宁日了。马兀合剌,是笃娃妻子的哥哥,应该派遣他去回复笃娃,答应笃娃称臣归附的请求。”大家商议都认为可以这样做。使者派出后,才把这件事上奏成宗,成宗说:“月赤察儿深谋远虑,能随机应变。”至大元年,武宗诏月赤察儿说:“你是国家的元老重臣,宗藩将领实际上是听从你的指挥。你应当尽心尽力,不要放弃你的职责。”四年,月赤察儿入朝觐见。不久因病在府上去世,谥号“忠武”。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①
杜甫
雀啄江头黄柳花,鶄鸂鶒②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近侍③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才力④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⑤?
【注】①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郑八丈,朝廷史官。南史是春秋时齐国的史官,以不畏强权、直书史实而著称。②鶄(jiāojīng):水鸟。鸂鶒(xīchī):水鸟。③近侍,即左拾遗。④才力,一作“文力”。⑤汉朝初年,故秦东陵侯邵平,秦亡后沦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东门,其门青色,故称青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江边黄柳花开、雀儿啄食、水鸟曝沙的清新之景,展现江边动人的春色。
B.颔联抒发诗人自叹人生迟暮之悲和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豁达,含蓄而委婉。
C.“近侍即今难浪迹”一句写诗人居官左拾遗而难得浪迹江湖,处境进退两难。
D.本诗首联写春景,颔联写陪郑,颈联自叙,尾联又提到郑,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16.尾联“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5.B
16.尾联引用邵平种瓜东门的典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郑八丈才力犹健,不应当学邵平在青门种瓜。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勉励郑八丈积极出仕,有所作为之意。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及时行乐、借酒清愁的豁达”不准确,该联写陪郑八丈南史饮酒,抒发自己人生迟暮,暂且趁此春景作陪友人饮酒消遣,其间颇有失意感,而非豁达。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尾联使用了“邵平种瓜”的典故,邵平本是秦时东陵侯,入汉为布衣,种瓜于长安城东,瓜味甚美。后遂用“东陵瓜”、“东门瓜”、“青门瓜”、“邵平瓜”、“邵侯瓜”、“故侯瓜”等指甜美之瓜,或比喻弃官归隐的田园生活;用“东陵隐”、“青门隐”等谓弃官归隐;用“故侯”、“东陵侯”、“种瓜侯”等指昔日居官今已隐居故园的人;用“故侯园”、“邵平园”、“邵平田”、“邵平瓜圃”、“邵生瓜田”、“邵圃”等指弃官归隐的田园。
从诗句中可知,使用反问的修辞,句意为有所作为。你的才智和身体都还强健,怎能去学邵平的样子,干那种青门种瓜的闲事。诗人对弃官归隐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应积极出仕,两句诗是作者劝勉郑八丈的话,不应兴退隐之心,而当继续从政,干一番事业。
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1小题,6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一致的。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告诫自己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答案】(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覆、慎、烦、济、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壳成18~20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______、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______。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______,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______,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墨守成规前赴后继万人一心祸福相生
B.抱残守缺继往开来万人空巷相融相生
C.抱残守缺前赴后继万人一心相融相生
D.墨守成规继往开来万人空巷祸福相生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答案】18.D19.B20.C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借助……取得的……撞击着……”结构混乱,“……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语应是“西方文化”,删除“取得的”。
第二处,“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只有D修改正确。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破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此处是说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不接受新的文化,使用“抱残守缺”。
第二处,“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结合前面“承前启后”可知,此处是说在传承文化上既要继承前人的事业,又要开辟未来的道路,使用“继往开来”。
第三处,“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万人一心”,一万人一条心,众人团结一致。结合“南京城______,都来一睹其真容”可知,此处是形容场面之浩大,使用“万人空巷”。
第四处,“相融相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祸福相生”,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此处是说中华文化与周边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用“相融相生”。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根据史实可知,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的通商之路,所以“通商之路”应在前面,排除BD;
而“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纽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排除A。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三个关键词。
地摊经济如果在一个城市能够生存下去,对于服务的供给方来说,是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对于需求方来说,它也提供了居民所需的生活——廉价、便利、丰富。以人为本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到供给和需求这两方面的需要。如果我们认为文明是干净整洁,那一定程度上存在跟地摊经济的矛盾,但城市的发展是有多元价值的,就业、收入、多样性、活力都是目标,这些也应被纳入文明的范畴。不要说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即便在发达国家,地摊、街边摊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像中国台湾地区,人均GDP已达到5万美元,但仍大量存在着夜市、地摊,它们甚至成了城市的风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摊经济以人为本多元价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语段围绕着地摊经济来说,所以第一个关键词就应是“地摊经济”。
前两句为第一层,结合“……以人为本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到供给和需求这两方面的需要”可知,不管是对于服务方来说,还是对于需求方来说,地摊经济都考虑到了双方的需求,而这体现的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的做法,所以第二个关键词是“以人为本”。
三、四、五句为第二层,结合“但城市的发展是有多元价值的,就业、收入、多样性、活力都是目标”可知,城市的发展是多元价值的,就业、收入、多样性、活力都是目标,都应被纳入文明的范畴。不管是什么样的国家,地摊、街边摊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体现城市发展的多元价值。所以第三个关键词是“多元价值”。
22.请给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
2019年11月15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信阳毛尖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比中,信阳毛尖以59.91亿元位居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二名。
【答案】22.信阳毛尖功效多农业品牌价值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新闻标题拟写能力。
第一段是导语,“信阳毛尖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是其关键信息。二、三两段解释原因,围绕品质和品牌详细介绍了信阳毛尖的相关信息。题目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拟定标题,故而需综合第一段的关键点和二、三两段的重心,巧用新闻标题常见的对偶等修辞。同时需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例文
中国式浪漫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惊变的新时代。我们将砥砺奋进的现代化产物与前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果相融合,在当今社会产生文化延绵之回响,可谓中国式浪漫。
我们在航天领域所自主研发的卫星系统我们借远古历法之名命名为“北斗”。在高精尖航天领域的成果以庄子的预言命名为“嫦娥工程”……单单关注中国新时代下诸如此类的科研成果便能了解一部中国的文明史,岂不有趣?
那么这些表现为什么浪漫,浪漫在哪呢?表层而言浪漫在这些远古传说与预言在岁月积淀之下,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而产生的神秘感和意境美。嫦娥奔月一传说使我们对于“月”充满了无限遐想,主观上把探索外太空这一严谨任务赋予了诗意。把月亮这一实体星球转化为了“月”这一意象,抽象化了月。如此一来,太多古诗古词借月抒怀的浪漫意境便油然而生,可谓浪漫。
然而若只有浪漫的意境,神秘的氛围,再美好的景色也仅仅会留于“昙花一现”般,徒有其表。更不能构成“中国是浪漫”的情结。所谓“中国是浪漫”是远古素材与现代中国人艰辛努力结合而成的产物。若说美好意境是中国式浪漫之本,那么中国在新时代下与别国竞技所体现出的砥砺奋进精神才是中国式浪漫之根。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卫星系统送上了太空,把探月计划命名为夸父计划,这便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古人的想象与期望化为现实,更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预言的寻觅与追求。因为这些传说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甚至深信不疑,所以我们才会有如此动力试图一探究竟。这使我们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跋山涉水,砥砺前行。中国式浪漫也就是艰苦奋进之后获得的甘甜与欣慰,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共鸣。
反观这些成就不难发现,北斗系统的建立不仅在科技领域使中华民族被别国了解,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输出与弘扬。以鹰击为名的超音速导弹寄托了我们“挥斥方遒”的豪迈胸怀……
“中国式浪漫”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寄托着我们对于文化的认同,对于乡愁的追索。对于社会而言中国式浪漫是一剂润滑剂,使我们社会在发展现代化科技的同时感受到文化之美。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国式浪漫”是支撑我们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民族在向前奋力奔跑的同时不忘自己从何出发,使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在世界之林为人所了解。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中国式浪漫”。注意抓重点句,如第一段的第一句“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以及最后一段“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彰显了我们的实力,中国式浪漫让国人找到自己的“源”、自己的“根”,这是一切精神力量的源头,或者说是我们坚信这是种浪漫的底气。“中国式的浪漫”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彰显了我们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一个民族与祖先融为一体,它宛如拥有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属于一种恒久的文化,属于群星中的一颗——他是有使命的,这使命庄严但又美丽,纵然苦楚,但心中有这份诗意,浪漫,归属感,他不会止步。
考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立意,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紧扣“中国式浪漫”,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即可。
文体可以选择擅长的,本次作文较适合写成议论文。
【立意】1、“中国式浪漫”是前行,同时也是寻根。
以“中国式的浪漫”,面对世界,走向未来。
“中国式浪漫”彰显文化认同。
“中国式浪漫”的名字背后,是中国立于世界舞台的自信。
“中国式浪漫”,让文化薪火相传。
6、为“中国式浪漫”点赞。
【素材】1、“中国式浪漫”是中国人勤劳奋斗的见证,它让我们的想象与预言化为现实。古有预言夸父逐日,今有名为“夸父计划”的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古有孙悟空千里眼顺风耳,今有“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大展身手;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嫦娥号”月球探测器探访月球……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航天员的住处被称为问天阁;《山海经》有“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成就了如今的昆仑站;辛弃疾也曾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取之谐音,载人火箭命名为神州……
3、华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品牌,其公司在去年公布了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并命名为“鸿蒙”,引发了热议,同时还有名为“麒麟”的芯片,名为“鲲鹏”的PC处理器等等。其中“鸿蒙”取自西汉《淮南子》:“至德之世,甘瞑于溷之域……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鸿蒙未判,混沌初开,有气吞寰宇之势,取出如此霸气的名字,并非我们自傲,这种底气来自于不断强大的科技实力,来自于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这是我们在向世界骄傲的宣扬中华文化。
4、最重要的是,“中国式浪漫”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铭刻于每一个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我们为什么会听到这些名字时会心一笑,觉得它们格外巧妙动听?为什么会油然生出“没错,咱们的成果就该叫这个名字”的念头?为什么会对它们独特的意境与美感感到发自内心的理解和随之而来的自豪?几千年来的积淀,已经将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深刻进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骨髓,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生命的底色。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式浪漫”是根植于我国丰厚文化土壤的新生花朵,正亦如此,它才开进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潍坊市高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检测(五)·原卷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在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的行程中,时间也由客观的空间化派生出主观的情感化,即时间不只是供计算的钟表数字,而成为某种情感的强烈绵延。在情感中,空间化的时间停止了,时间成为超时间。与俄罗斯东正教圣像文化强调苦难即拯救,不是走向光明而是走入黑暗才永恒才得救,从而如陀斯妥也夫斯基残酷地折磨心灵相反,中国重视的似乎更在这心灵的超时间中得到“天乐”的永恒。在基督教,空间化的时间终止在上帝怀抱,那是既非理性又排除日常感性的情感体验。在中国,空间化的时间终止在人的怀抱,那是既融化理性又不排除日常感性的情感体验。你看那宋元山水画,那就是这种心境、精神、“天乐”的物态化,显现的是一种情感的时间即超时间。中国画论之所以将“逸品”放在“神品”之上,正因为前者标志着这种超时间的人生境界,它不只是精神、意象、兴趣、道德,而是“逸”的韵味。那高山流水,茂林修竹,那茅屋半间,行人几个,它超脱可计量的空间化的具体时间,无需日影,没有晨昏,但又仍有四时景像,这景像体现着人际关怀,人间情爱。它指向的是一种生活境界和人生归宿。这才是“境(人生境界)生象(艺术图景)外”,“得其圜中”。
前人说:“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诗禅俨然”;“以禅作诗,即落道理,不独非诗,并非禅矣”;陶潜、王维之所以比寒山、拾得①,比宋明理学家们的诗似乎更使人“闻道”“悟禅”,就因为“本体”已融化在此情感中,此诗此情即是真如。“以禅作诗”便是以一个玄虚的“本体”硬加在所谓“现象”之上,它与感情始终两橛。
一切均消逝而去,唯艺术长存。这正是因为艺术使人体验艺术中的时间,从而超时间,在此体验中,情感泯灭、消化了分、定、位、所(空间化的时间),既超越了此时此地即日常生活的时间,却又与此时此地的日常时间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人们在废墟、古城、图腾柱、峨特教堂、石窟佛像、青铜礼器……这些在当时有关宗教、道德、功利等时间的实用物前,所感受、领悟、体验的恰好是对人类总体存在的非实用非功利非道德的超时间的情感确认,常表现为对时间的无限感叹。这也就是人对自己存在的“本体”把握。一切情深意真的作品大都如此。“活”不只是“如何活”和“为什么活”,而是“活”在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宇宙(自己生存的环境)的情感的交会、沟通、融化、合一之中,人从而不再是与客体世界相对峙(认识)相作用(行动)的主体,而是泯灭了主客体之分的审美本体,或“天地境界”。人历史性地生活在与他人共在的空间化的时间中,却让这些空间化的时间经验进入艺术凝冻,它们便超时间而永恒常在,而使后来者的人性情感愈益丰足,这就是“德不孤,必有邻”,这就是变易中的不易。这“不易”便不在别处,就在这人生情感之中。
(摘编自李泽厚《世纪新梦》)
材料二:
任何艺术都是形式,而这种形式又是为着情感体验的。因此,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结论。
请大家注意这个定义的表述: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这就是说,第一,艺术是形式。第二,艺术的形式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是“有意味的形式”。第三,艺术形式的“意味”不是思维、意志,而是情感。艺术也不是思维的形式,而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说“艺术是有形式的情感”呢?因为对于艺术来说,形式比情感更为重要。这是艺术与科学、道德、宗教相区别的紧要之处。科学、道德、宗教,都是内容重于形式,艺术则是形式重于内容。艺术的内容是可能被湮灭、被遗忘的,但只要其形式还有生命力,则艺术品长存。比如原始艺术,它们的内容哪里讲得清?还有李商隐的许多诗,那内容也是搞不清楚的。“诗家总爱西崑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大家都喜欢李商隐的诗,只是看不懂。那你喜欢什么呢?还不就是形式?记得前面的课程中有同学问一个问题,他说,我什么愁什么恨都没有,我挺高兴的,可我还是觉得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诗写得好,我能欣赏。为什么呢?因为你欣赏的是形式啊!这和老外欣赏中国书法是一个道理。他哪认识这些字啊!还有把书法作品都挂倒了的。可他觉得这些龙飞凤舞的字实在是太好看了,就像京剧脸谱一样,“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
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就说艺术是一种无内容无意味无情感的“纯形式”。因为诗也好,书法也好,脸谱也好,其他什么艺术形式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情感对象化的需要才产生的。因此,完整准确的表述只能是这样: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
(摘编自易中天《美学讲稿》)
注:①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佛教史上著名诗僧,并称“寒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的过程中,时间从客观到主观,不再是钟表数字,而成为情感的强烈绵延,成为情感世界中的超时间。
B.中国艺术超时间的情感体验,不同于俄罗斯东正教的强调苦难即拯救,也不同于基督教的非理性又排除日常感性的情感体验。
C.既不要以禅作诗,也不要为诗而诗,而要将“本体”融化于情感表现中,否则就是以玄虚的“本体”硬加在所谓“现象”之上。
D.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这一概念特别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性,而对艺术的内容,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则明显不重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山水画侧重“真”和“实”,提倡写实风格,展现凝重恬静自然之美,有着既融化理性又不排除日常感性的情感体验。
B.北宋画家黄休复论画有四格说,在他看来,四格中“画之逸格,最难其俦”,这体现的正是中国画论“逸品”至上的思想。
C.参观云冈石窟,心中涌起对华夏文明融会异族文明的博大、对古人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的叹赏,这便是超时间的情感体验。
D.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以黄色为主色,黄灿的底色将瓶中的向日葵表现得动人心弦,正是这一形式让作品有了长存的生命力。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古人论诗的句子,与“超时间”观相合的一项是()
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B.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句其四》)
C.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D.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4.材料一、材料二中都提到宗教、道德,请简析其各自的论证作用。
5.请结合材料一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所讲的“我什么愁什么恨都没有,我挺高兴的,可我还是觉得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诗写得好,我能欣赏”这一现象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抉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13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
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得“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
C.小说在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多层的语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D.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能看出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既写自然环境,又交待时代背景,营造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B.小说情节在冲突中展开,城外与城内的矛盾冲突引发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富有张力,引人入胜。
C.小说将解放青沙城这重大事件聚焦于客栈,这与老舍的《茶馆》以茶馆为舞台展现社会沧桑巨变异曲同工。
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前文相互印证,突出了主题。
8.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9.小说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而是分写了“我爷爷”见到老范、魏鸣之的两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月赤察儿,许兀慎氏。世祖雅闻其贤,且闵其父之死,年十六,召见。帝见其容止端重,奏对详明,喜而谓曰:“失烈门有子矣。”至元二十六年,帝讨叛者于杭海,众皆阵,月赤察儿奏曰:“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禄,皆已受命征战,三人者臣不可以后之。惟陛下怜臣,使臣一战。”帝曰:“卿以为安童辈与尔家同功一体,各立战功,自耻不逮。然亲属槖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二十七年,桑哥既立尚书省,杀异己者,箝天下口。尚书平章政事也速答儿,潜以其事白月赤察儿,请奏劾之。桑哥伏诛,帝曰:“月赤察儿口伐大奸,发其蒙蔽。”乃以没入桑哥黄金、水田赏其清强。二十八年,都水使者请凿渠西导白浮诸水,则江淮之舟可直泊于都城之汇。帝亟欲其成,敕诸府人专其役,度其高深,画地分赋之,刻日使毕工。月赤察儿率其属,著役者服,操畚锸,即所赋以倡。趋者云集,依刻而渠成。初,金山南北,叛王海都、笃娃据之,不奉正朔垂五十年。大德五年,海都、笃娃入寇。大军分为五队,月赤察儿将其一。锋既交,颇不利。月赤察儿怒,被甲持矛,身先陷阵,一军随之,出敌之背,大败之。厥后笃娃来请臣附。月赤察儿遣使诣诸王将帅议曰:“笃娃请降,为我大利,固当待命于上。然往返再阅月,必失事机。事机一失,为国大患,人民困于转输,将士疲于讨伐,无有已时矣。马兀合剌,笃娃之内兄也,宜遣使报之,许其臣附。”众议皆以为允。既遣,始以事闻,成宗曰:“月赤察儿深识机宜。”至大元年,武宗诏月赤察儿曰:“卿乃国之元老,宗藩将领,实瞻卿麾进退。宜悉乃心力,毋替所服。”四年,月赤察儿入朝。寻以疾薨于第,谥忠武。
(选自《元史·列传卷六》,有删改)
【注】月赤察儿,元朝名臣,历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其父失烈门从忽必烈征云南时阵亡。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B.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C.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D.然亲属槖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氏,姓的分支,古代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在先秦时期,氏用以“明贵贱”,只有贵族男子可称氏。
B.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要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正,是指一年的开始;朔,是指一个月的开始。
C.薨,指代诸侯或大官之死。古代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不禄”,士死为“卒”,庶人死为“死”。
D.谥,古代皇帝、大臣等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臣下的谥号按生平事迹评定,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赤察儿少有贤名,深受赏识。十六岁被世祖召见时,他举止稳重,对答详细明白,世祖赞他无愧于已逝的父亲。
B.月赤察儿主动请缨,初露锋芒。世祖在杭海讨伐叛军,他见安童等人奉命出战,不甘居后,请求世祖准许他上阵。
C.月赤察儿洞察秋毫,剔弊发奸。他发现桑哥的不法行径,予以弹劾。世祖处死桑哥,并奖赏了月赤察儿的清廉强干。
D.月赤察儿冲锋陷阵,大败叛军。在迎战叛王海都、笃娃时,他亲率一支军队,从敌阵后方进攻,扭转了不利局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赤察儿率其属,著役者服,操畚锸,即所赋以倡。
(2)宗藩将领,实瞻卿麾进退。宜悉乃心力,毋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人民法院招考报名表
-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2篇)
-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5年环格蓬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十四五”规划战略分析报告
- (二模)2025年新疆普通高考适应性检测分学科第二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考试题库
- 常用截面惯性矩与截面系数的计算
- 行车工考试试题
-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课件
- 宇电温控器ai 500 501用户手册s 6中文说明书
- 电力电缆高频局放试验报告
- 肺病科主任年度述职汇报
- 2023年福建省晋江市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坑隐蔽工程验收证书
- 余热发电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建设工程监理费计算器(免费)
- 希望点-列举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