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子百家
诸子,是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也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根据西汉刘歆的《七略》,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百家只是概数,并没有那么多。
第一节儒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一、先秦儒家人伦思想(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三)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2.孔子晚年系统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编的《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的孔子言录,载有孔子与弟子间的谈话,是后人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六艺
有两种说法:(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二)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仁的思想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孝与德也包括在仁之中。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指一种美好的品德。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精神支柱;就个人修养而言,恭、宽、信、敏、惠等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血缘关系上看,孝悌(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孝悌”也作“孝弟”)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上看,忠恕是为仁之道。“克己复礼为仁”,就是主张按周礼的等级制度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孔子“礼”的思想
孔子仍未摆脱天命思想;他十分重视礼;仁是他思想的核心。“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五十而知天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孔子重视礼,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还对礼的作用作出解释:“礼之用,和为贵”即礼乐的作用是调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由于孔子的提倡,礼乐和仁义一样,成为儒家最为重视的根本观念。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孔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称为儒家八派。子思、孟子两派有承继关系,思想倾向基础一致,自宋代以后被尊为儒家正宗。荀子一派,与子思、孟子的思想有差别,当时也有很大影响。在后来,统治者常常兼用荀、孟儒学以统治人们的思想。孔子荀子一派子思、孟子一派其他诸派(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孔子第四代弟子。曾周游列国,做过客卿。其学说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因此而不被当政者采纳。晚年埋头著述,有《孟子》七章传世。在封建社会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墓,躄(bi)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子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的“仁政说”
孟子的“仁政”学说,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制民之产”,反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在政治方面则是一种道德政治的理想,也叫做“王道”,与之相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他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力劝诸侯“以德王天下”,着眼于争取民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庙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见梁惠王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善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告子上》(三)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在楚为官。免官后授徒著书,后人辑其著述为《荀子》32篇。荀子属于儒家的重要代表,但较为激进,既主张“隆礼”,又要求“重法”。荀子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对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主张“隆礼重法”,强调礼在为人、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认为礼是法的根据、法的总纲,而法是礼的体现、礼的确认。如果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就不足以维护统治。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对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主张“隆礼重法”,强调礼在为人、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认为礼是法的根据、法的总纲,而法是礼的体现、礼的确认。如果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就不足以维护统治。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隆礼重法,使荀子成为政治思想上从儒家到法家的过渡人物。
劝学
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何也,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砺,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已矣。
——孟子
荀子的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其一,“今人之性,生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技巧考核试卷
- 弹簧在汽车安全带预紧装置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石油产品销售数据挖掘与分析考核试卷
- 信息系统的文化传媒与文化创意考核试卷
- 电气机械产品标准化与认证考核试卷
- 橡胶合成过程中的智能监控与优化考核试卷
- 皮鞋制作中的客户需求预测与库存管理考核试卷
-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我们崇尚公平课件-1
- 可怕的冷知识
- 财务支付业务课件
- TISC 0022-2023 数字孪生城市平台技术要求
- 【施工】电信入围施工组织方案
- 2022《煤矿安全规程》
- 精选常熟市化工企业名单
- 江苏省建筑工程造价估算指标
- 超详细大鼠的解剖图谱
- GB/T 23858-2009检查井盖
- GB/T 17048-2017架空绞线用硬铝线
-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研究(论文)8200字》
- 八大浪费管理培训教材课件
- 《钢纤维混凝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