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课件_第1页
中学历史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课件_第2页
中学历史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课件_第3页
中学历史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课件_第4页
中学历史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的兴衰名词解释:“一带一路”概念:丝绸之路是以丝及丝织品贸易为主的贸易路线。最初,仅指从中国长安出发,横贯中亚、西亚,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后来又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如今内涵不断扩大,被视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重要载体。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的兴衰(一)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起开通:张骞“凿空”材料一当时,一个商队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走完这条通商之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沿途交易设想为三段进行:在最东方的是中国人,他们一直到达蒲昌海(罗布泊),也可能只到达敦煌;在最西部的是希腊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他们从罗马帝国到叙利亚;从叙利亚到贵霜王国,甚至一直到达帕米尔一段,则是波斯人;从波斯—印度边境穿过整个西域,一直到达甘肃边境的是贵霜人。——[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思考一:西汉陆上丝路为何会走向兴盛?材料二以前丝绸只适用于贵族,而今已普及于社会各阶层,甚至于社会的最下层。——[古罗马]阿米阿努斯·马塞利阿努斯“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古罗马]普林尼思考一:西汉陆上丝路为何会走向兴盛?1、政治:(1)国内: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2)国际: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2、经济: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3、国际: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回答:西汉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丝绸之路的兴衰(二)唐代:传统陆上丝绸之路东海丝道西藏道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丝绸之路的兴衰(三)宋代:宋代泉州市舶司遗址“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倚办海舶。”——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丝绸之路的兴衰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材料三宋朝中期前,朝廷对华商出洋并不鼓励,甚至一度禁华商下海,属被动型国际贸易……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依赖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在此后几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印度的航运。——《海上丝绸之路》思考二:宋代对外贸易为何以海路为主?材料四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万公斤,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二者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思考二:宋代对外贸易为何以海路为主?材料五

印度洋及中国海一带……这个贸易体系自产生以来总体上就是和平安定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优秀的商业才能和开拓精神更促进了贸易的良性循环……此时从东亚、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直到欧洲都处在经济文化的上升发展时期……两宋时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日益发展、交换能力逐步增强、商品需求不断扩大……有效地刺激了贸易的繁荣。——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思考二:宋代对外贸易为何以海路为主?1、政治:(1)实力下降,陆路中断;(2)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回答: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四)元明清:《马可·波罗行记》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福建泉州六胜塔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元代泉州海船模型中外交往见证摩尼光佛像印度教毗湿奴蕃客墓地缠头赤足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穆斯林墓碑基督教石刻承天寺佛塔郑和下西洋材料六明代后期部分开放海禁……私人出海贸易毕竟获得了合法的身份……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陆续来到中国沿海……两国都急于得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但)除了少量的毛织品、玻璃、枪炮以外,别的没有多少物品可与中国交换,因而只好用白银来买……美洲的白银经数条路线运往(吕宋)马尼拉,再流入中国。——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思考三: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特点?贸易主体、对象、范围、结构、地位等1、范围:远及美洲;2、主体:民间商人崛起;3、对象:西、葡等西方国家加入;4、产品:出口丝、瓷为主,进口新增白银;5、地位:优势(出超)。回答: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特点晚明海外贸易路线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丝绸之路的兴衰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元明: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材料七

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四:对外贸易衰落的深层原因?1、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决定作用;(保守封闭、外部需求有限)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3、思想:儒家思(理学)的消极影响。(重义轻利、天朝上国观念)回答:对外贸易衰落的深层原因清朝:闭关锁国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明代以及清代的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二》p24英使马噶尔尼使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清乾隆帝致英王的信函(1793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周边形势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丝绸之路的兴衰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元明清: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启示1、维护国内和国际秩序的和平稳定,是经济交流的重要前提;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4、坚持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莫惮驱驰向辽远,张骞犹说到天河。强化训练1、【2015浙江•T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强化训练2、【2015海南•T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强化训练3、【2015上海•T11】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强化训练4、【2014江苏•T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强化训练5、【2014新课标Ⅰ•T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