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纲考点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富强。(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商业开展。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1)魏晋儒学遭冲击。(2)唐代的“三教合一〞。(3)科技:?齐民要术?与南北朝农书。(4)唐代文学艺术的富强。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沟通加强,区域经济开展呈现不同的特点,经济重心从江南经济开发到经济重心南移开头。历史解释魏晋时期,佛教、兴盛,开头冲击儒学,唐代呈现出“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儒家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史料和后世史家评论,解读印证魏晋至隋唐儒学思想特点及地位的变化。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熟悉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考点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消失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整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3)浇灌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消失灌钢法。(2)制瓷业eq\b\lc\{(\a\vs4\al\co1(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珍贵。))(3)纺织业eq\b\lc\{(\a\vs4\al\co1(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快精湛著称,同时还汲取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开展快速。))3.商业(1)开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开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eq\a\vs4\al(〔2〕“市〞的,特点)eq\b\lc\{(\a\vs4\al\co1(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品交易。,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特地管理。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加。寺院占有很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开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夫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开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开展供应了物质根底。考点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见;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三武灭佛“三武灭佛〞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的合称。这一现象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冲突有关,也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的开展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2.科技(1)印刷术:隋唐创造雕版印刷术。(2)火药:唐末开头用于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等。(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3.文化(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①富强缘由eq\b\lc\{(\a\vs4\al\co1(a.开放与富强的社会环境。,b.科举制度的促进。))eq\a\vs4\al(②代表,诗人)eq\b\lc\{(\a\vs4\al\co1(a.初唐:王勃、陈子昂。,b.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浩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c.中唐:白居易创作大量讽喻诗。))(2)书法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②成就类别特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有用价值高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尽情,审美价值高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法规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3)绘画时期特点成就魏晋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意“以形写神〞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史料观点]汉唐时期地方政治中心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核心论点:(1)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2)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削减,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说明经济重心开头南移。[图证历史]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信息提取: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掌握。[图证历史]唐代“三教合一〞图核心论点:(1)魏晋时期,、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唐代消失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说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消失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规律总结]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爽,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愁闷,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探究1魏晋至隋唐经济开展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状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峻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
点评此题运用史料,借助小农经济占有土地的状况,考查唐代小农经济开展的特点,主要考查解读猎取信息的力量。审题解题关键是紧扣表中户数比例的大小与小农经济开展的内在联系角度作出推断。解题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74.1%),土地特殊多和特殊少的比例较小,由此可知占有适量土地的自耕农盛行。故A项正确,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题干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推断农业生产效率,D项错误。『史论链接』角度1先秦至唐代城市开展的特征(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开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开展。角度2魏晋至唐代商业开展的特点及缘由(1)特点:①魏晋时期,商业开展一度中断;孝文帝后北方商业恢复和开展。②隋唐时期,商业富强,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别离;城市开展具有多元化。(2)缘由:魏晋南北朝:曹魏、北魏一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南朝南方相对稳定,肯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兴旺开展;统治者的重视等。②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兴旺;具有开放性、包涵性;道路畅通等。『即时体验』1.(2019·吉林统测)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说明当时()A.兴修水利是江南开展的唯一因素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消失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可知东南对全国特别重要,应选C项。A项中的“唯一〞两字,太过肯定,排解;南宋之际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B项错误;商帮是在明清时期消失的,D项错误。答案C2.(2019·安徽合肥模拟)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把握土地的削减C.均田制度的渐渐衰落 D.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解析据题干可知,唐朝均田制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迁移所学学问,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强劲,门阀士族具有荫来宾、奴婢的特权,使得大量土地落入门阀士族手里,加重了土地兼并,唐朝的措施说明在肯定程度上门阀氏族的势力衰弱,应选A项。答案A探究2魏晋至隋唐儒学开展的特点及唐代儒学复兴『史论链接』角度1魏晋至隋唐儒学开展的特点(1)儒学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乱担心造成人们对的渴求,佛教、相继兴盛并快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2)唐代“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开展,并在开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辩、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辩和开展中,儒学日好处于劣势。(3)唐代儒学的开展:韩愈、柳宗元等掀起古文运动和复兴儒学运动,批判佛教,汲取新的思想,光复儒学。角度2唐代复兴儒学的作用(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全部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3)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为宋代理学的开展奠定了根底。『史料实证』史料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峻束缚了文学的开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开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快速衰弱,唐代消失了韩愈等人提倡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似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根底上,以自由质朴、注意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史料二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连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实行的相同方式,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它的确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解读可以从材料反映的经济、阶级关系、思想及文学特点角度分析。(2)史料二主要从思想角度说明白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解读史料主要从长期战乱使唐代传统儒学价值观受到破坏,佛教传入、和一起挑战儒学地位等角度分析。1.据史料一,概括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价值。提示:背景:唐代经济开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格式束缚了思想的表达和文学的开展等,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价值: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和思想解放;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对社会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提示:采纳复古方式,重视传统经典价值;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实现思想文化创新;适应社会开展的迫切需要等。『即时体验』1.(2019·重庆诊断)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那么指导下对进行,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说明()A.儒道开头消失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的宗旨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反映北魏寇谦之对进行,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说明白主见道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应选C项。题干材料未反映儒道之间的相互融合,排解A项;从材料看,说明当时儒家思想影响依旧很大,B项错误;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的宗旨,D项错误。答案C2.(2019·湖北宜昌模拟)唐代书法中“楷书〞法规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认了楷书的法度标准B.唐书完全满意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解析据题干“楷书法规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信息,可以得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应选C项。答案C[命题素材]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供应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掌握,经济上那么是后者对前者财宝和劳力的供给。——易中天?中华文化史?(上)史料为评论性材料,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城市开展的特点及影响。认为中国古代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分析“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缘由。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及所学从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及影响角度答复;其次小问,从政治、经济角度答复。答案缘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根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靠性和寄生性。影响:乡村经济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掌握,导致城乡冲突激化;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高考题组』1.(2016·课标全国Ⅱ,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化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据所学可知,汉字依据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化。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反映汉字演化的一个过程,应选B项。答案B2.(2016·课标全国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仿照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由于()A.皇帝好恶打算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行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据题干可知,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应选C项。答案C3.(2014·课标全国Ⅱ,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说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爱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据材料秦代“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而西晋时“私拿养子的财物同样无罪〞可知,父权的强化由有血缘的儿子延长到无血缘的儿子,说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标准日益加强,D项正确。答案D『模拟题组』1.(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 B.不注意爱护环境C.士族制度特别腐朽 D.农业商品化加强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材料论述东吴大姓的经济状况,可以“闭门成市〞,迁移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开展状况,应选A项。答案A2.(2018·安徽合肥质检)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闻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头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夫主要财源D.南北经济沟通日益频繁解析据题干材料“茶叶市场广泛,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开头征收茶税〞可知茶叶作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应选B项。答案B3.(2018·山东德州期末)汉唐以后的法律大多规定,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相互容隐,不得控诉或者作证。谋叛以上的大罪不在此列。通报捕摄消息令亲属脱逃者不罚。这反映出当时法律()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没有得到严格执行C.具有人文主义颜色 D.受到伦理思想影响解析据题干材料“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相互容隐……通报捕摄消息令亲属脱逃者不罚〞,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了血缘、伦理,应选D项。答案D4.(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评四)吴道子是唐代闻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见以下图)。相关解读最精确?????的是()A.唐代佛教特别兴盛 B.唐代市民文化富强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 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解析据题干图文,可知佛教题材在中国绘画中消失,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佛教传入中国,应选C项;材料绘画不能代表唐代社会佛教传播程度,A项错误;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与市民需求无关,B项错误;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不能反映社会政治状况,D项错误。答案C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广东湛江调研)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开展停滞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沟通解析依据材料“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说明南北朝时期农业没有多少开展,故C项正确。答案C2.(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夫,他们有肯定的劳开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魏晋南北朝时,他们被列入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这一变化()A.增加了政府把握的土地数目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限制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开展D.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解析依据题干中“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可以得出佃农获得国家编户的地位,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应选D项。答案D3.(2019·江西上饶模拟)唐代,大水道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水道()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亲密了中心与地方的联系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沟通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解析依据材料中“‘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说明大水道的开凿亲密了当时与东南地区的联系,应选B项。答案B4.(2019·四川成都模拟)下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比表。据此可知()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十二年(753年)地区户数占总数之百分比(%)地区户数占总数之百分比(%)北方道1370569北方道4922183南方道1671302南方道4051451B.北方经济恢复较为快速C.全国经济重心渐渐南移D.战斗导致人口大量南迁解析观看材料表格,由对比表可知北方户数增长比南方户数增长要快,占比拟大,说明北方经济恢复较为快速,应选B项。材料表达了北方经济恢复较为快速,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人口的增长状况,也不能表达人口南迁,A、D项错误。答案B5.(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二)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那么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A.关东地区经济开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唐朝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农业开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应选C项。材料不是强调关东地区开展滞后,A项错误;重农政策在唐朝始终被贯彻,B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D项错误。答案C6.(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时期规定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西晋占田制:农夫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局部,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肯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减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解析由材料内容分析可知,曹魏屯田制下耕种者可以获得收成的4/10,西晋占田制下农夫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北魏均田制下农夫可出卖一局部桑田,唐代均田制下永业田可传子孙,肯定条件下可出卖,由此可知从曹魏到唐代政府将农夫所获得的土地福利逐步制度化,应选A项。答案A7.(2018·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联考)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防止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开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特别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解析题干材料中显示了制瓷中使用匣钵使瓷器质量提高,说明技术开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开展,应选A项。材料并未说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体系,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其先进与否,C项错误;官窑的产品不入市场,D项错误。答案A8.(2018·山东临沂质检)?唐律疏议?载,依选举令,“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以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即依庶人例〞。这反映了唐代()A.抑商政策崩解B.商人社会地位低下C.科举制度完善D.封建等级制度森严解析由材料“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表达了即使官人及有大功的人从事商业也不能入仕,说明唐朝限制从事商业的官人及有大功的人入仕,改业后三年可以入仕,三年不改者身份降为庶人,说明唐朝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应选B项。答案B9.(2019·四川广安、眉山二市模拟)以下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以下图可以反映出当时()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解析据材料中的胡商、波斯邸集中,特地管理的平准署以及市中无坊存在说明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应选A项。答案A10.(2019·四川凉山模拟)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照应,而且仿照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头消失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解析依据题干“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照应,而且仿照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日益中国化,应选C项。答案C11.(2019·河南濮阳模拟)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沈佺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A.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开展B.局部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解析据题干中“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属于书法家,同时“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得出:局部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应选B项。答案B1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四)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头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那么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局部。这种变化主要表达了中国绘画()A.重视客观写实性 B.注意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C.强调书画同源性 D.突出主观意兴的诗情画意解析据题干材料从“唐人题款藏于石隙树根处〞到“宋人不过分侵占画面〞再到“元人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局部〞,可知材料主要突出强调人的主观性越来越强,应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一带一路〞设想的历史渊源。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事状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斗,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阔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大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信念来到远方。材料二贸易与城市化的开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富强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宝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局部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完成以下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拓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沟通的内容。(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品采购销售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中英文版)
- 2025茶叶购销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5管理与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家庭装修设计合同模板
- 2025年购买二手房合同模板
- 2025年集体解除劳动合同模板
- 甲方转让方转让合同协议
- 独栋酒店租赁合同协议
- 电器安装采购合同协议
- 用电安全及防雷防静电知识考核试卷
- 《成人心肺复苏术》课件
- 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导航与定位考核试卷
- 化验室培训课件
- 3.2.1.1函数的单调性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患者的个案护理课件
- 当代中国外交 第三章 70年代的中国外交
- 川教版四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全册 课件
- 2024年长沙市事业单位招聘计算机岗位专业知识试题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 八大员-标准员习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